三國曆史劉,關,張,是真兄弟情嗎?

專殺2B主


有句老話說的好““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這句話說明相對隋唐時代的瓦崗寨,桃園三兄弟算是比較真的了,當然這是《三國演義》中有的描述,至於歷史的真相我們很難知道當時情景。那麼我們就聊一聊演義裡的三兄弟。

一、從演義的角度來看,劉關張的確是重情義,從結義開始到最後,三人在一起的日子那是非常多的,絕對的好基友。從三兄弟失散,關二爺多年保護嫂子而無動於衷,即使曹操賞賜寶馬,還替他請了正統爵位,在得知劉備的消息的時候,依然奮不顧身過關斬將互送二位嫂嫂回到劉備的身邊。再後來,華容道放走曹操,可見關二爺絕對是重情義之人,沒一點毛病。

二、我們再來看劉備,在得知關羽死於東吳,二話不說調集人馬就去報仇了,雖然落得個白帝城託孤,但也算是情深義重

三、再說張飛,嗜酒如命,經常戰前飲酒誤事,不知道放到現在會不會沒有朋友,哈哈。而最後在得知兄長死訊後,惱怒醉酒打了手下兵卒,夜裡被兵卒直接摩擦了,雖然沒有出征報仇,但也算性情中人。

綜上,三人結義時立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最後也應了誓言,確實算是真兄弟一場。

在三國志中記載非常簡短,也看不出三人有著如演義般的兄弟情深,對我個人而言,我還是喜歡演義裡的三人,我也寧願相信三人的關係,畢竟這個世界不能缺少這樣事蹟


史海鉤沉錄


三國演義中,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真兄弟情是不容質疑的。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劉備帶二弟關羽出兵征討袁術,留三弟張飛守徐州。後因張飛酒後誤事,暴打呂布的岳丈人曹豹,呂布在盛怒之下,領兵奪了張飛的徐州。張飛丟下劉備家眷,孤身一人殺出重圍逃到劉備帳前,被關羽指責後,氣急攻心的張飛拔劍就要自刎,被劉備急忙攔下後,深情說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也”。從這句話中,就體現了劉備愛兄弟勝過愛妻子。後來,張飛把自己的兩個女兒都嫁給了劉備的兒子劉禪當了妻子。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領兵攻破徐州,劉、關、張三人被曹操大軍衝散,劉備丟棄家小逃往河北投靠袁紹去了,張飛殺出重圍,逃去古城當了強盜,關羽保護劉備家眷走得慢,被曹兵圍困土丘,後由張遼勸回曹營暫住,關羽拒絕曹操勸降,不為金錢美女所誘惑,一直打探劉備的消息,後來,在得知劉備在河北袁紹處的時候,便不顧一切,千里走單騎的護送兩位嫂嫂去河北找劉備,此乃真兄弟情也。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敗走麥城,被俘斬殺,劉備為給關羽報仇,幾乎舉全國之兵攻打東吳,後中陸遜之計火燒連營,劉備因此兵敗,病死於白帝城,此乃真兄弟情也。


M易2


關注

大家都說《三國演義》七分真三分假,不過開篇有個情節就是假的,那就劉關張三兄弟結拜。異姓兄弟結拜,這是元明時期才有的說法,在一千八百年前的漢末,是沒有這種說法的,不過陳壽在《三國志》中記載劉關張三人“寢則同床”,可見,三人的感情確實是非常深厚,和小說中描述的十分近似。

提起這三兄弟,首先我們腦海當中就會映現出他們的相貌。小說當中描述劉備是“面如冠玉,唇若塗脂,兩耳垂肩,雙手過膝”,典型的一副大富大貴之相,十足的主角光環;關羽則是“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長著和紅樓夢中王熙鳳一樣的眼睛,按照漢代一尺約是22釐米,折算一下大概快要兩米的樣子。

張飛比關羽矮一點,不過也有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就是典型的絡腮鬍,還有萌萌噠的大眼睛。在羅貫中先生的筆下,這哥仨的相貌,已經成為我們心中不變的認知。加之94版《三國演義》恰到好處的演員形象,更是根深蒂固了劉關張的人物形象。不過這些都是小說描寫,那麼在歷史上,劉關張三人,到底是個什麼模樣呢?

先看劉備,三國志中記載劉備“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股,顧自見其耳。”身高在一米七五到一米八之間,還有一個就是耳朵超級大,這個描寫應該非常靠譜的。而且陳壽還單獨提及了一下劉備的身高,在史書當中,能被提及身高的,都是比較出眾的。比如諸葛亮,身高八尺,常人身高都不會記載。可見劉備這個七尺五寸,在當時算是比較高的了。而關羽和張飛的傳記裡,就沒提起身高這個事,可見在兄弟三人當中,劉備是最魁梧的。

再說關羽,《三國志》壓根就沒記載其相貌,不過有個細節,就是諸葛亮曾經給駐守荊州的關羽寫信,誇讚他是美髯公。可見關羽的鬍子應該是很漂亮的,不過也可能會像演義當中那樣誇張。同時關羽的武器,很有可能是長槍,《三國志》記載關羽“刺顏良于軍中。”而且偃月刀這種造型,本身就是軍營裡的飾品武器,而不是殺人的武器。

三弟張飛的記載就更少了,不論是《蜀書·張飛傳》,還是其他人的傳記,都沒有任何關於張飛相貌的記載。不過劉禪接連娶了張飛的兩個女兒為妻,可見張飛的女兒不可能太醜,要不然劉禪不可能連著娶兩個。但是這對於證明張飛的相貌,也不算十分靠譜的證據。同時,歷史上流傳張飛喜好書法和畫美人圖,這些是子虛烏有的,漢代壓根沒有美人圖這種畫法,而且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在東漢還不是很流行。

總結一下,史書當中,劉備耳朵大,個子高,關羽是美髯公,張飛相貌信息為零大家可以自行腦補。




勇的世界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之前劉備那是要人沒人,要錢沒錢,只有箇中山靖王玄孫的名號罷了。自從有一天遇到了土豪屠夫張飛,小商小販關羽,便發動起他那三寸不爛之舌,梨花帶雨之容,說服了張飛關羽跟著自己混。張飛,關羽又沒九年義務教育沒多少文化又沒有心眼,所以都真心實意跟了劉備幫他打工,這從關羽護嫂,張飛最聽劉備的話可以看出來。而劉備就不一樣了,七分利用三分真兄弟情,他想創業就必須要有人有錢,而他最值錢的就是自己那張嘴和演員般的哭技了。不過劉備選人的眼光可是一絕,張飛.關羽.諸葛亮.趙雲.黃忠....那可是個個勞模,全年無休的幫劉備打工。言歸正傳,關羽,張飛死後劉備也沒封個諡號,倒是法正撿了個漏,死後被封為翼侯,唯一一個被劉備封諡號的人,古時候一個諡號就好比現在的手機般重要,大家想想,張飛關羽在劉備心中的位置還比不了一個法正。這兄弟情又從何而來?這也許是關羽大意失了荊州這個連鎖店,而張飛對手下員工非打即罵,據說張飛是被手下殺死的。任何兄弟情都不能加進利益,不然就假了,關羽丟了荊州讓自己的營業額掉了十分之一,張飛又對員工不好,不會收買人心,劉備能不鬧心嗎?他是有苦難言啊!大家認為劉關張是真兄弟情嗎?








一隻大灰熊


【快速瀏覽】 的確是真的兄弟之情

  •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雖然英雄多死於亂世,但是英雄的確出於亂世。
  • 砂石飛濺中黃沙彌漫;激越的馬蹄聲碎,塵埃中的河北涿州,出現三個人......

黃巾之亂平息了,在平亂之戰中老一輩的一批英雄人物如:皇甫嵩、朱儁、盧植等終於拍死在沙灘上.....

然而時勢造英雄,劉備就是乘亂而起的年輕一輩英雄。

劉備字玄德,約於漢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出生地涿郡涿縣(河北涿州)。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的後代。雖然距他的爺爺相距了二、三百年,但是僅憑這個頭銜,劉皇叔足可以“走四方路迢迢水長長迷迷茫茫一村又一莊.......”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垂手下膝,顧自見耳。”帝王之相異於常人,這扇大耳成為福氣的象徵,當然,敵人是以此稱呼他:“大耳賊來了”。

漢室當時面對黃巾蜂擁而起的局勢對策是動員各地豪強地主組織武裝共同鎮壓叛亂,劉備知道機會來了。

歷史驚人的相似,一千多年後的慈禧太后,面對“洪楊之亂”,同樣的是相同的對策,由此產生不同於八旗軍的湘、淮軍,也出現了曾國藩、李鴻章這些近代史上的顯赫人物。

河東解良(今山西解州)人關長生,後來發達了才改為雲長。說到關羽,第一印象就是美髯和紅臉。小說或者戲劇描寫都是:“身長九尺(按照今天的計算應該身高2.O6米)髯長二尺(按照今天計算應該長約1尺5寸),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唇若塗脂。”

涿郡人張飛,字翼德。其實張飛在家鄉時,禮賢惜英,大有名士之風。而真正歷史上的張飛,是一位白麵郎君。巜三國演義》卻稱:“燕頷虎鬚,豹頭環眼,”相書認為這是“飛虎形象”,這一點已經為廣大讀者認同,不必較真。

張飛的武藝與關羽不相上下,“萬人敵,為世虎臣”。這是對張飛的評價。

劉備於涿郡招兵,結識了關羽、張飛。三人可謂相識恨晚,其關係親同兄弟。

《三國志》記載:“寑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眾,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足見三人的關係是休慼與共,患難相攜的。

一起同過窗,一起扛過槍,一起打過樁,一起拓過荒,一起上過香,一起走四方,有你鐵哥們,遇事不發慌,歡樂齊分享。

  • 陽春三月,不僅有人面桃花,更有三人結拜。

近二千年前的涿郡某山村桃園的如錦桃花依然笑春風,它們齊唱:“千年以後,繁華落幕,我還在風雨中為你等候,我還在土中為你守候......”

守候或等待的是桃園三結義兄弟之間的忠誠,忠義,忠德。

寫此文時,正值桃花欲放,當它盛開時,我要問紅雲飄蕩的桃花:你等來了嗎?

無需等待,今昔何夕,豈是漢時。他們結義內涵是對漢室的忠誠,無限忠於漢朝,無限忠於劉備,特別是“關雲長掛印封金”對劉備的仁義和忠心,這是對道德的堅守,所以後人說關公義薄雲天。

關公之義還體現在“知恩必報”、“言而有信”、“有始有終“、“玉雖碎不改其白“、“死不屈節,視死如歸”。“屯土山約三事”是關公戰敗被曹操困於土山而作的選擇。三事是:

1.]降漢不降曹。

2.]曹操按照漢室對皇叔的俸祿來養贍、禮待劉皇叔的二位夫人。

3.]但知劉皇叔去向便當辭去。

關公的“三約”忠誠的是劉備,張飛和漢室,始終不渝,假如沒有這三約而降,就是變節。

曹操愛才如命,為了收買關羽,“三日一小宴 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封官進爵,送美女隨侍左右。

錢財被送入劉備夫人獨院封存,美女被關羽送去服侍劉備夫人。在得知劉備去向後,關羽反覆向曹操辭行都拒絕會見,萬般無奈下寫下一信於曹操相府,掛官印於住宅,沒有帶走曹操賞賜,只帶二十餘隨從保著劉備兩位夫人投奔千里之外的劉備。

赤壁之戰的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不顧自己已經立下生死軍令狀,還是選擇報恩釋放了曹操。因為君子必報“滴水之恩。

張飛之“義”是他說的:“忠臣寧死而不辱,大丈夫豈有事二主之理。”這是張飛對關羽歸來後的話。

張飛之“義”是“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耿直簡單。

劉備面對二個“義結金蘭”兄弟的被殺,不顧一切的發兵報仇,雖然用現在的話來說是“不顧全大局”的作法,但是,在近二千年前的桃園誓言音猶在耳:“不願同年同月生,但願同年同月死”,劉備忠實的實現了自己在桃園的這一諾言。

用今天的觀點來看劉、關、張的“兄弟之情”,雖然有不足之處,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忠誠、忠實、忠心”還是應該主張的。


良人執戟2


眾所周知在《三國演義》中,劉關張三人自桃園結義以來,就非常情投意合,同一張桌上吃飯,同一張床上睡覺,情感極為深厚,然而他們之間的情誼真如大家看到的這般,不能同生就要共死麼?至少從最終三人的結局看並非如此。其實無論是夫妻之間還是手足之間都會有間隙,更何況是三位異性兄弟了。只不過在大的利益上方向一致時,那麼在外人看來自然是一體的。同樣的,雖然當時劉關張三人各有心思,但最早都是想在亂世之中立足,關張二人需要劉備皇叔的身份來造勢,劉備則需要關張的驍勇來支撐亂世之中接踵而來的紛亂征伐,同時有此二人在自己身邊,也能彰顯出自己的仁義親和,因此看上去三人的關係一直很好。然而劉備是臉厚心黑的人,從當年他顧及名聲,寧可拋下妻子,也不願放棄百姓,還當著趙雲的面將自己的兒子摔在地上,可見其收買人心的功力。畢竟在亂世之中,他能相信的只有自己。

關羽大意失荊州時,劉備當時的反應如何?書上說,劉備當時口中喊著關羽的名字,大哭不止,以致暈厥過去。而此時劉備心裡想的到底是什麼呢?失去的可是荊州啊!要知道荊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乃是是諸葛亮在隆中時就提及的,蜀漢要一統天下的重要支點,一旦失去荊州這個支點,那就意味著劉備難以從蜀漢出兵遠征,從此蝸居在蜀地再也沒法一統天下了。所以當時劉備會昏厥過去,主要還是因為荊州被東吳奪走了,但關羽畢竟是自己的二弟,如果在這之後不將為關羽復仇的話掛在嘴邊,並付諸行動,怎麼能獲得將這份巨大的損失換回軍心的好處。畢竟大家看見劉備這般心痛,自然會有一種倘若自己身死,主公定然也會為我這般悲痛的感覺,這種士為知己者死的虛假感受,才是支撐劉備最終繼續披著仁義外衣裝作為關羽傷心的原因,因此,劉備這一次的哭泣,完全只是為了自己。

說到這裡可能有些讀者不太認同,畢竟劉備心念二弟身死而泣也無可厚非,但若真的意氣相投,為何不真應了那句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甚至於假借關羽之死出兵東吳的時間,也是在關羽死後的三年,若真是意氣相投,為什麼不當即出兵徵吳?這就說明所謂的情義,依舊是自己發展之外才需要考慮的東西。這一點在張飛被殺時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劉備得知張飛死後,他的反應是,頓足曰:“三弟休矣!”。

當時劉備夜觀星象,發現情況不對勁,當即請教算無遺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諸葛亮掐指一算,當即回答劉備,說只怕我蜀國又要失去一名上將,果然沒過多久,閬中張飛的部將趕來稱有急事要奏,這個時候劉備才覺察到不對勁,猜測到可能就是張飛出事了。當時劉備的反應確實就是如此,大家可以理解劉備當時僅僅只是略有驚訝:“啊?三弟出事了嗎?!”

等前來的部將將事情一五一十的道出後,劉備這才證實張飛確實繼關羽後又戰,總之三兄弟之情有三分真七分假吧。





熊尼影視


你要拿《三國演義》說事,我沒辦法繼續這個話題。但要說正史,我們都知道人家是君臣。只是在創業之初,他們三個能做到感情像兄弟。但實際上即使是三國演義的敘述,張飛更像是投資,關羽更像是政治避難。而且,你見過和老闆一起打下天下的員工最後還能在事業起來後稱兄道弟的?內部制度也不允許啊。劉備算是個好皇帝了,沒有後世那樣狡兔死 良狗烹的行徑。

另外,劉備怒髮衝冠為兄弟殺東吳這事也存疑。按照當時的情形,劉備政權是向上走的,孫權這個小輩還在草創並且人才還沒冒尖。劉備興師原因太多了,比如荊州要地必須奪回,自己兵強馬壯真是最巔峰時刻御駕親征加上為兄弟報仇的名正言順,關羽這個梗只是一個契機。前期的勢如破竹也說明了這一點,只是可惜戰死了老將黃忠,坑了蠻兵。後面還是傲嬌了些,不然不至於輸的一敗塗地。簡直是給陸遜一個出頭機會啊。不過這也是三國最有魅力的地方。拋開三國演義的誇張,歷史上的他們最終確實也都沒有落得一個自己想要的結果,但又各個名垂千古。


書痴世界


三國曆史劉,關,張,是真兄弟情嗎?

說到江湖名號最響亮的把兄弟,很多人都會想到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三國演義》頭一篇就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三位好漢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起誓結拜兄弟,共同闖蕩江湖的精彩故事。

據《三國志·關羽傳》說:劉備初起時,與關、張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在人多集會的場合)侍立終日。”這裡所說的“恩若兄弟”,是形容劉備與關、張關係密切,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則是君臣關係的典型寫照。

《張飛傳》上又說“少與關羽共事先主(劉備),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共事先主”,是說共同做為劉備的部下,事奉劉備;“飛兄事之”,是說張飛把關羽當做兄長來事奉。

關羽死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而生年不詳。元代有一位學者叫胡琦,考證了關羽的年齡,結論是:他生於漢延熹二年(公元159)左右,比劉備還大兩歲。

另外,在清朝康熙年間,關羽的故鄉解州(山西運城市)有人在掘井時,掘到了關羽祖墓的墓碑,上面鐫刻著關羽的家世。

有一個名叫朱旦的官員據此寫了一篇《關侯祖墓碑記》,在文中說關羽生於漢延熹三年(公元160),與胡琦的考證相近。

按照這種說法,比劉備大一歲。如果二人以兄弟相稱的話,那麼劉備反倒是弟弟了。

以上史料可以看出,桃園三結義顯然是羅貫中杜撰出來的情節,但羅貫中寫三國,雖然有些是向壁虛造,但基本上都是從史料上的相關記載引申發揮出來的。羅貫中拉出桃園拜把子的橋段,大概是從《三國志·蜀書·關羽傳》這句話得到的啟發:“先主與二人(關張)食則共器,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不避艱險。”

其實不看《三國演義》,從正史這段史料上來看,劉關張的關係也非同一般,不是兄弟勝似兄弟。

據《三國志》記載,因為古涿州地臨近邊境,為了防禦北方烏桓、鮮卑的搗亂,劉備就在家鄉聚集壯士習武,交結了張飛和流亡涿州的關羽。也就是說,早在公元184年(東漢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前幾年,年歲只有二十多歲的劉備就和二十上下的關羽、張飛走在一起了。

從正史的記載來看,劉備應該出身小市民階層。因為同族劉元起的資助,劉備還拜大儒盧植為師,讀了兩年私塾。劉備青少年時代,喜歡和街上的豪俠少年結交為友,“善結交”。在結交的兄弟當中,也只有關羽和張飛一直跟著劉備。在劉備窮酸破落的時候,關張始終對劉備不離不棄,即使打散了,不遠千里也要找到大哥。前途雖然兇險萬分,但兄弟們抱成團在刀山火海中打天下。

劉備是個非常重感情的男人,關張對自己忠心可鑑日月,劉備當然待關張如親骨肉。關羽和張飛已經刻進了劉備的生命裡,成為劉備人生的一部分。

劉備雖然非常尊敬他的首席智囊諸葛亮,但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是事業上的聯盟,是一種英雄的惺惺相惜。要論感情,劉備未必把諸葛亮當自己人,不然也不會臨死前在白帝城費盡心機地玩託孤,傻子都知道劉備對諸葛亮不放心。

劉備對關羽和張飛則已經不單純是友情,更有一種刻骨銘心的親情。人與人的交往就是這樣,越是關係疏遠的越是客氣,越是關係死鐵的越是隨意。

如果以劉備的感情傾向來論,真正屬於劉備集團核心的只有關羽、張飛、糜竺、法正。糜竺在劉備當年最窮酸的時候,不僅把妹妹嫁給了劉備,而且把自己的家財奴僕全都獻給劉備。

糜竺雖然沒有什麼本事,但因為他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感情投資,讓劉備對他一輩子感恩戴德。劉備平蜀後,在權力分配上基本沒糜竺的份,不過劉備對糜竺“賞賜優寵,無與為比”。獨一份,沒有之一,糜竺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甚至可能還略高於關張。

糜竺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劉備在做事業的時候也指望不上他。劉備在荊州已經基本形成了人才儲備骨架,文有諸葛亮、龐統、馬良、殷觀,武有關羽、張飛、黃忠、趙雲、魏延、霍峻,事業的發展即將迎來大井噴。

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孫權趁關羽率主力北伐曹操,荊州空虛之際,開始對荊州下黑手。最終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了:呂蒙和陸遜玩了一出漂亮至極的白衣渡江,一舉拿下關羽,全盤黑掉荊州。一代名將關羽就此告別人間,成就了一段可歌可泣、可悲可嘆的歷史。

關羽是和劉備血雨腥風一起闖蕩出來的,關羽的死和荊州的丟失對劉備來說幾乎就是塌天的災難。再加上守上庸三郡的孟達等人叛蜀降魏,致使蜀軍連接失去了兩條進攻中原的捷徑,劉備一夜之間幾乎面臨著破產。

劉備伐吳的真實原因,無論是《三國志》《華陽國志》還是《資治通鑑》,提到的都是為關羽復仇,至少從字面上是可以這樣理解的。陳壽說劉備“忿孫權之襲關羽”,常璩說劉備“將東征,以復關羽之恥”,司馬光說劉備“恥關羽之歿”。關羽之死對劉備的刺激極大,《三國演義》為了美化關羽的魅力和劉備的仁義,把劉備攻吳寫成了純粹是為二弟關羽報仇。

當然如果死摳字眼的話,也可以把關羽當成荊州的代名詞。但從“恩若兄弟”和“恩猶父子”這兩句評價來看,劉備和關羽的感情極深,可以理解劉備這種憤怒而絕望的心情。周瑜死的時候,孫權不也是哭得死去活來麼。

人都是有感情的,何況是幾十年患難與共的熱血兄弟!關羽之死不僅讓劉備悲慟欲絕,對張飛的心理打擊也是毀滅性的。雖然史書上沒明說張飛對關羽之死的感情反應,但三國志張飛傳開篇就說張飛“少與關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關張二人已經成了名將的代稱,關不離張,張不離關,就如同楊家將中的孟(良)不離焦(贊),焦不離孟。二哥死了,張飛的痛苦可想而知。

劉備對張飛向來是非常疼愛的,大哥往往都對么弟有特別的感情。劉備很瞭解張飛的為人脾性,和關羽正相反,善於上而嚴於下。劉備經常勸張飛對身邊的下人不要太狠,如果下人一旦被逼急了,張飛隨時就有生命危險。

張飛也是頭犟驢,對劉備的善言警告當成耳旁風,依然我行我素。都說劉備料人靈光不如曹操,其實未必,曹操也有看走眼的時候。當初呂布偷襲兗州,曹操很自信地告訴手下:“兗人皆可叛我,唯獨魏種不會拋棄我。”結果第一個叛變得就是魏種,差點沒把曹操羞死。

劉備看人很準,張飛要是聽劉備的,哪怕是稍稍收斂一下,也不至於在即將出兵為關羽報仇的前夕,被手下人憤怒地殺掉。關羽被殺後,張飛成了劉備僅有的心靈依靠,從某種角度來說,劉備是在為張飛而活著。

張飛的死對劉備來說是又一次沉重的感情打擊,當年三兄弟一起快意恩仇,在江山湖野縱橫飛馳的場面,永遠留在了劉備的記憶深處,將陪伴著劉備一起消失在蒼天大地之間。

隨著劉備兵敗夷陵,不但關羽之仇沒報成,劉備也因為這場大慘敗而心力交悴,最終在白帝城撒手人寰,時年六十三歲。

最後,讓我們看看劉備當了皇帝之後,給了關羽和張飛什麼待遇呢?劉備死後,劉禪做皇帝三十八年之後的景耀三年,追諡幾位重要大臣時,關羽被追諡為“壯繆侯”,張飛被追諡為“桓侯”。

我們再來看一下孫策孫權兩個親兄弟,孫策創下東吳基業後,由於被人暗殺,最終把基業留給了弟弟孫權,他對弟弟可以說很照顧了。而孫權稱帝后,也只不過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罷了。

由此,我們也不難看出劉、關、張親如兄弟般的感情了。

綜上所述,劉、關、張雖然不是一母所生的親兄弟,桃園三結義也未必可信,但他們在共同的人生奮鬥中的確結下了兄弟般的情誼,三人之間的感情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親兄弟,由此,我認為,他們之間有著親兄弟般的真的兄弟情!


華軍abc


愛恨交加吧――

先來說一說關羽,關羽對劉備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在攻下荊州,他們進入益州時,劉備將守荊州的重任交給了關羽,因為當時只有關羽有這樣的實力,所以劉備在得到漢中時,關羽的勢力也是最大的。

但這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一開始比較順利,曹操都有著遷的想法了,但由於他擅自行動,沒有給益州反應時間,可以說這件事和關羽有很大關係,這個時候對於劉備來說就是在弱化自己的地盤。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剛到手的荊州又被東吳搶了回去,最後劉備想奪回荊州,對東吳發起了攻擊,最後也是因為這場戰爭失利丟了性命

張飛也有很多毛病,最嚴重的就是虐待士兵,為了讓他改掉這個毛病,劉備也是進行過多次的勸說,但張飛就是改不了,原本在劉備攻打東吳時張飛是一個依靠,因為他手中有1萬軍隊,作戰能力非常強,能夠提供很大的幫助,但由於張飛有虐待士兵的行為,讓自己丟了性命,這也導致了劉備兵力嚴重下降。

可見也就是因為這兩人的行為,讓劉備陷入這種地步,所以在劉備臨終前對張飛關羽是充滿怨恨的,自然也就不會給他們追封諡號了,但法正就不一樣了,劉備能得到漢中最大的功臣就是法正,所以也就給他追封了諡號。


阿G莫U西O林


東漢中平元年(公元184)黃巾起義爆發,劉關張響應國家號召參軍,並與桃園結為異姓兄弟,史稱桃園結義! 劉關張雖為異姓兄弟,但是對外卻是以主僕相稱,到了劉備稱漢中王時,是為君臣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