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幼升小有必要去學習銜接的課程嗎?

有媽媽問:孩子幼升小有必要去學習銜接的課程嗎?我認為這裡所指的銜接的課程,就是學前班,提前學小學一年級的內容。這個話題我深有感觸,當初,我也求索過這個問題,並且發現這是這個階段,甚至更小孩子父母普遍關心的問題,我曾經無數次和許多後來的媽媽談過它,講過我的觀點和經驗,現在把它寫下來,希望給更多年輕家長以幫助。

孩子幼升小有必要去學習銜接的課程嗎?

晚餐時提早1小時到的客人,會比準時到達的客人更好嗎?當然不是!


我的孩子沒有上學前班,現在三年級,在這兩年半的小學學習時間裡,並沒有跟不上的現象,也就沒有孩子自信心受打擊的問題。相反因為整個幼兒期閱讀的鋪墊,以及後期的努力,在一些方面還取得了成績以及自信。當然也有一些不足,我認為並不是沒有上學前班造成的,育兒路上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和探索。

我把孩子分成三類,講述我的觀點及經驗,給家長借鑑。

第一類:學習能力強,天生就是學霸的孩子。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你不得不承認,每個孩子出生時學習能力的起點就是不一樣!

比如:專注力時間超長!我認識一個孩子,兩歲多的時候,他可以一下午樂此不疲地把一堆釦子反反覆覆地揀進揀出一個容器裡,看他的人可以安安穩穩睡大覺,他現在在一家國家重點項目實驗室工作;又或者幼兒園大班之前數的分解已經不費力學的很溜......! 這樣的孩子一年級的內容還用重複學嗎?此類孩子上了幼銜小,也是走在班級的前列,老師口頭的嬌子,不存在學煩的現象,只是有些浪費時間和能力。

第二類,也就是大多數的普通智力水平的孩子,我的孩子就屬於這一種。

學前班再怎麼學,頂多學一年級的內容。如果你的孩子一年級的內容都搞不定,二年級內容怎麼辦?那麼都說的分界點——四年級的內容怎麼辦?還有初中、高中,總要現在的內容提前學,現在學下學期嗎?這樣的循環,是學習助力嗎?

不如該學的時候使勁學,什麼時期幹什麼時期的事,講究學習效率,不要把孩子學煩,過早地消耗了孩子的學習熱情。

我的孩子在上幼兒園中班前後,我敏銳地感覺到她每天的話題不再像以前一樣豐富有料了!不是今天這個小朋友捅了她一下,就是那個小朋友碰了她一下,要不就是她又挨老師批評,說她不聽話了這類話題。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他們開始學所謂的知識:拼音、 數的分解之類,學不會,坐的時間一長,自然就你捅捅我、 我捅捅你。我下功夫教了一段時間,發現根本就是在折磨自己和孩子,而且發現大多數孩子都處於這種狀態!於是,果斷給孩子轉了一家所謂什麼都不學的幼兒園,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還會更早一些給孩子轉園。


我從來不認為,我們提早學了小學知識,我們現在的試卷成績會更好,幼兒期的兒童在“玩”中探究周圍的世界和人,建立穩定的心智是早期發展的重要一環,這個時間不能過早擠佔。

第三類,學習困難、接受知識較緩慢的孩子。

本來接受知識就慢,開竅晚,再早一年,苗不到長的時候能長嗎?

這樣的孩子過早的放到學前班的大環境去遭受衝擊更不太合適。家長要親力親為,慢慢摸索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法,這樣的孩子上了小學後,還需要較長時間家長的幫助。家長要接納自己的孩子,還要考慮孩子是否有例如“讀寫困難”“多動症”的問題。

總之,如果孩子上一年級後,學習跟不上,原因並不是沒有提早學一年級的內容。不找對正確的原因,即使一年級成績不錯,三四年級還會掉隊。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學前班還可以讓孩子提早進入上學狀態,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事實上,孩子適應能力極強,不要再佔用孩子寶貴的幼兒時間了,據我感受,不適應、焦慮的反而是家長!

我並不反對給孩子進行學前教育,但我提倡的是貫穿整個幼兒階段的教育,是——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孩子幼升小有必要去學習銜接的課程嗎?


一 閱讀習慣從小培養

從孩子不到一歲起,我就開始給孩子講故事,我把她稱為閱讀,用耳朵閱讀。

在美國著名的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所著的《朗讀手冊》 裡提到: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聽力在八年級時會達到相同的程度,在這之前,通常聽力比閱讀能力強。

我一直踐行這句話,在從孩子呀呀學語到一年級上半學期之前,給孩子在固定時間每天讀書,讀適合的書。從沒有費心教過她識字,我有一種丟一天就可惜的緊迫感,“字”上學老師會教,而我所讀的每個詞,每句話,每一段內容都是軟性的,可以開發孩子的多方面的思維認知,多多益善!她自己會反覆看書上的畫,可能也讀字,我不清楚,我只是天天讀 天天講!我們現在留下的一年級上半學期寫的日記,基本通篇拼音,她現在稱之為“天書”,然後,一年級下半學期認字量突飛猛進,我便趕不上她自主讀書的速度了!

而大量的閱讀給孩子帶來的是語文學習的遊刃有餘以及熱情。語文學習從來都是自主學習,不用回家多刷題,語文成績不管大小考,總是在滿分上下。作文被選入過作文報,而且還在一個閱讀大賽的全國總決賽中獲得過特等獎,越學越順!

年輕的爸爸媽媽們,不要覺得晚,立刻開始給孩子持續不斷的買書讀書吧!聽故事,孩子喜歡,又增加了親子關係,為未來的語文學習,甚至是其它科目學習鋪了康莊大路,何樂而不為?

二 珍惜孩子的記憶力,用古詩詞做孩子成長的背景音樂。

許多父母都會有這樣一個時期,向身邊的親戚朋友誇耀自己孩子的記憶力多麼了得,一首長篇詩文聽兩遍就朗朗上口了!事實是,大部分孩子都是這樣的天才!而了不起的是這樣的父母,他們有規劃地持續讓孩子讀詩詞背詩詞,定期讓孩子複習,孩子出口就有詩,最後熟練到能夠活學活用!

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看CCTV中國詩詞大會上那些禮貌大方 沉穩自信的孩子們,不就充分展示了這句話,他們到哪裡會不受歡迎? 如果,別的孩子還在用“今天我很高興......”作為一篇描寫尋找秋天的作文的結尾,你的孩子已經運用了“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作為結束語,那麼以此基礎為推手,你還會為他的高考作文發愁嗎?

在孩子玩耍時,日常生活中,像放背景音樂一樣給他播放詩歌,讓他坐在長輩的膝頭聽詩詞典籍故事,讓中國古老優美的詩詞歌賦陪伴他的幼兒期,相信,後面收穫的不是一點點。

三 培養數學思維

數的分解,數的加減法是低年級的知識,而決定孩子整個求學生涯中數學成績的是數學思維。

怎樣培養孩子數學思維,涵蓋面很廣!比方說,帶孩子沿著熟悉的湖邊小路漫步,邊走邊數路過了幾個熊貓垃圾桶:走到一半,告訴孩子我們走了二分之一的路程了;去商店,和孩子一起看價籤算簡單的帳;灌輸誰比誰多或少 、相向、 同向等等概念;一起走迷宮,畫地圖搭積木......。這些都不是一個段落可以講清楚的,建議可以網上搜索一下這樣的文章或買一些專業書籍,例如《媽媽這樣講數學》等書籍。

四 如果你有能力,可以在孩子幼兒期給予她英語的啟蒙和學習。

英語是語言,越早學孩子越好適應。早學英語一是給以後的學習減負,二是這樣的孩子培養的目標是一定把英語作為語言去早早使用的,不單單是考試的工具。流利的英文是他一個開拓眼界、 接觸世界的工具,那這個量,幾歲達到一個什麼目標,是需要家長的能力以及規劃的!

總之幼兒期孩子的培養是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最好從家長自己的擅長出發,不強求 、心淡定,不搞正兒八經的學習時間,讓孩子自然接納理解。

所以,我認為像學前班這種讓孩子重複學習,消耗學習熱情,追求短期效果的事兒還是儘量避免,眼光要放長遠。

孩子幼升小有必要去學習銜接的課程嗎?

育兒要努力也要淡定


中國人總講望子成龍,但是我要講——望子成馬!

同樣努力,也許你心淡定了,孩子沒準兒就成龍了,這是美事兒;反之,失了從容,浮雲遮望眼,看不清方向,不小心馬都當不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