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迁移》:如何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准航向,成为知识的舵主

最近,我国的泳坛名将孙杨被禁赛8年的消息,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有粉丝为他愤愤不平,用一些阴谋论试图为他开脱;也有人将孙杨出道以来的种种行为扒出来,做了对比分析,指出今日的后果都与他以往的无知行径息息相关。


在这起事件中,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孙杨不配合药检取样的决定是最愚蠢、最无知的行为,用生活化的场景来说,就相当于开车司机拒绝接受交警的酒驾测试,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曾参加过数十次兴奋剂检测,对这一常识性的规定不可能不清楚,只是他可能对于违反规则引起的后果缺乏足够的认识。


《知识大迁移》:如何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准航向,成为知识的舵主

禁赛八年,对一个处在职业高峰期的运动员来说,相当于提前宣布退役了,孙杨的职业生涯也将止步于此。他为这个无知的决定所付出的代价可以说是相当的惨重。


虽然孙杨已经表示要上诉到瑞士联邦最高法院,但是其胜诉的希望相当渺茫,再来看一波孙杨的历史热搜:无证驾驶,与教练闹翻,与巴西女选手闹翻,与药检人员冲突,怒砸药检品......都是些饱受大众争议的热点事件,而孙杨显然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关键时候还能时不时拉上国家和粉丝为自己垫背。


尽管如此,在国内,依然有大量对孙杨无限宽容,爱护有加的粉丝和商家,不断为他辩解开脱,夸他张扬,有个性,代表了很多年轻人的立场和态度,值得被鼓励,应当给予肯定和支持。


《知识大迁移》:如何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准航向,成为知识的舵主

国内大众对孙杨的态度我们先不予置评,但孙杨的表现让我想到了《知识大迁移》这本书中提到的一个心理学现象:达克效应。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


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总是对自己有种“谜之自信”的乐观。孙杨的表现与达克效应中提到的光天化日之下抢银行的“笨贼”的表现如出一辙。当然书中也指出达克效应在我们大部分人身上都会经常出现。


《知识大迁移》的作者威廉·庞德斯通,美国超级畅销书作家,《哈佛商业评论》《纽约时报》《哈珀斯》《时尚先生》等世界知名杂志长期撰稿人;《今日秀》《大卫·莱特曼深夜秀》《CBS早间新闻》等世界知名电视、电台节目的常客;也是ABC电视台两档黄金节目作家兼联合制片人。


本书作者主要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论证,向我们剖析了在知识大爆炸时代,我们正面临着达克效应所投射出来的集体无知的窘境,并为我们解读了信息时代的制胜关键。


《知识大迁移》:如何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准航向,成为知识的舵主

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一步一步指导我们从知识的汪洋大海中,找到前行的灯塔,成为知识的掌舵人。


第一步,找到全球性无知的根源,并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也就是从元无知到理性的无知。


说到“元无知”大家可能会先想到元认知。


美国前国防部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对元认知有很好的阐述:“有些事是已知的已知——有的事情我们知道自己知道;有些事是已知的未知——有些事情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还有未知的未知——那些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那些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就是元无知。


《知识大迁移》:如何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准航向,成为知识的舵主


作者通过对美国的年轻一代进行的问卷调查报告发现:美国的年轻一代甚至是普通民众对一些历史,文学,地理等事实性知识的掌握,简直少得可怕,而这份调查如果用在中国现在的年轻人身上,大家的表现应该也好不到哪儿去。


比如大学生或者是中年人对于我国的疆域扩展,朝代更替,历代皇位继承人的名字等,有多少人能全部记住呢,对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的言论也有人傻傻分不清楚。唐宋八大家都包括那几位,一些经典的诗词歌赋的出处等文学常识,也会让很多人头疼不已;


就是现代作家的名字和作品我们也经常搞混,鲁迅的名言警句也被我们玩坏了,在朋友圈可以看到人们动不动就搬出鲁迅的头像和随意堆砌出来的文字在自我调侃,进行娱乐,而对鲁迅真正的作品背景知识却知之甚少。


在知识大爆炸时代,面对触手可及的知识,我们更倾向于把这些容易获得的知识存放在移动的电子设备上或者通过搜索引擎一键即达,“百度一下”,答案就跃然纸上,而且还能额外了解更多详细的信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知识大迁移》:如何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准航向,成为知识的舵主


其实,当我们把大部分自认为重要的知识都交给互联网或者是社交媒体,手机软件时,我们就都无意识地患上了健忘症,成了知识的搬运工,只知道知识去了哪里,对知识的内容本身却知之甚少。


这就是著名的“谷歌效应”:网上能找到的知识,大脑会自动选择遗忘。


也把我们带入了元无知的尴尬状态:无法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还盲目乐观自信,被自己蠢哭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孙杨如果能够记着国际运动员参赛的一些基本职业素养和规范,也不至于像今天这样被动、狼狈。


贝特朗·罗素说过的话用在今天也不过时:“我们这个时代让人困扰的事之一是:那些对事确信无疑的人其实很蠢,而那些富有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却总是怀疑和优柔寡断。”


对此,作者提出,无知可以是理性的:这是理性无知的黄金时代,也是为无知开脱的黄金时代。

《知识大迁移》:如何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准航向,成为知识的舵主

因为如今信息的迭代速度惊人,今天还被大家津津乐道,广为流传的一个信息,明天就可能有人来推翻,甚至是颠覆你的认知,想要跟上信息的更新步伐变得异常艰难。


因此,掌握一套固定性事实的知识,就显得异常重要,不管信息如何迭代更新,这套基本底层逻辑的知识框架不会变。同时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欠缺的部分做到心中有数,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是什么,才能保持一颗谦卑和好奇之心。


借着谷歌和百度等搜索工具,按图索骥,补齐自己的短板,加入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进行深度创造,跳出“元无知”的迷雾。摆脱“面对搜索框,却不知道该输入什么”的窘境,充分发挥理性无知的优势。

第二步,找到影响收入水平的关键知识,用知识“估算”收入。


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试图找出事实性知识与收入水平,幸福指数之间的关联性,由于幸福指数具有很大的弹性空间,变量较多,争议也较大;而用收入水平来“估算”知识的价值,虽然粗暴但却非常有效。


经过调查,作者发现,以下几种人更有可能获得高收入:

1、知道更多事实性知识的人;


也就是知识面比较广的人,类似国内益智类节目中考察的比较冷门的知识,诸如,历史上的某些战争的先后顺序,不为人熟知的名人作品,或者鲜少提及的地图知识,偏远的地理位置信息等。这些看似“琐事”类的知识与我们基本的生存境况或收入水平好像没什么关系,但统计结果显示,这些知识与收入水平有很大的相关性。


因此,那些知识广博,知道更多事实的人赚的钱更多。作者特别强调知识广博跟教育水平或年龄没有太大的相关性。


《知识大迁移》:如何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准航向,成为知识的舵主

2、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令人诧异的是,这里的良好教育并不是指文凭有多高,学到的知识有多么的高深,恰恰是教育所折射出来的语言素养,比如知道一些特定词汇的准确发音,就像是有人能够正确读出文言文中的多音多义字,会让我们印象深刻,马上意识到他一定接受过很好的教育一样。


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你知道些什么不重要,但让别人知道你受过教育很重要”。


文凭没有那么重要,是因为教育质量与学生的知识素养,也就是学生对知识的认真程度才是影响收入的关键因素,因此拥有终身学习态度的人显然更容易获得高收入。


3、冷门的体育知识


在美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与人沟通交流时,喜欢用体育运动打比方,了解更多体育运动的人与不了解的人收入差距相当大,作者还刻意做了调查,发现体育知识的多寡与性别无关,但与婚姻状况相关,可能性的原因就是因为结了婚当了家长,为了孩子才去关注体育项目。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部分人对体育知识了解的广度,而不是深度影响了他们的收入水平。


4、个人理财素养和金融知识


这两年广为流传的几句话: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凭实力亏掉。这个世界最大的公平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这个社会有100种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认知和财富相匹配为止。

《知识大迁移》:如何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准航向,成为知识的舵主

看看身边那些靠中彩票或者从事投机生意一夜暴富的人,能守得住巨额财富的人的确是寥寥无几,而提升认知就是要提升财商思维,拥有理财意识,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


收入高的人不一定更富有,会理财的人才更有机会成为富有的人,尽管一开始收入可能并不高,但通过合理储蓄和投资,利用复利效应,学会钱生钱的本领,理财收入比不懂理财知识的人会高出很多。


对个人财务的掌控能力,还能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因为做出明智的财务决策,对一个人的格局意识和耐性是极大的考验,往往意味着一个人能否做到延迟满足,克制冲动进行更长远的规划和布局。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也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第三步,明白了哪些知识与自己的收入水平相关,就要采取具体行动了。

面对铺面而来的知识洪流,还是会有人被知识裹挟,甚至淹没,迷失在知识的汪洋之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我们大都处在达克效应主宰的世界里,这已成为公认的事实,对此,作者在书中也给我们指明了求知的方向:

《知识大迁移》:如何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准航向,成为知识的舵主

首先,精简认知步骤,让知识的获取更加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就像药品的使用说明,用数字量化服用剂量和间隔,让人一看就清楚,不需要再次询问。

其次,对信息渠道和来源保持开放的态度,不给自己设限。


书中用自助餐来形容我们每天面临的信息大餐非常的形象贴切,在接收来自不同的信息源的信息时,就像挑选食品来源一样,一定要注重食品源的可靠,新鲜,和营养价值。


享用的时候注重果蔬搭配,营养均衡,避免偏食,挑食,不能过度依赖定制式的单一供应源,而是敞开接纳更多高质量的食品供应源,从而获取更丰富的食材,对新出现的食物勇敢尝试,保持新鲜感与好奇心。


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开大量无用的垃圾食品的诱惑,就要有意识地对不同类型的食物进行合理分类摆放,控制自己的餐盘分配比重,为垃圾食品留出极小的空间,减少被诱惑的几率。


再次,以协商的方式化解公共冲突。


由于无知带来的盲目自信,致使人们更加的固执己见,不愿接受其他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协商式的民意调查更容易让无知的人主动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并做出相应的改进与妥协。


在今年的疫情期间,就出现了一些不愿配合当地隔离政策,想要私自出门走亲访友的人群,最后迫于周围邻居,当地工作人员与亲友们的劝告,用感染疫情人群的数量和病毒的传播路径,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终不再坚持己见,愿意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

《知识大迁移》:如何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准航向,成为知识的舵主

最后,狐狸式的广博,要好于刺猬式的专精。


狐狸是个多面手,思想开放,有创造精神。通过大量学习,掌握了广博的知识,能够灵活地将看似不相关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类整理,成为灵感和解决方案的来源,也明白自己欠缺些哪些知识,进而有效借助云端存储的知识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库。


并将这些知识付诸实践,不断进行迭代和创新,从而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而刺猬则是专家型的人才,只专注于“重要观念”,忽略了相关的现实情境,无法产生实际的应用价值。书中也通过统计数据说明,两个受过相同教育的人,谁掌握的知识更杂,更乱,谁就拥有更多的财富。


由此可见,在知识的巨浪里,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打破认知局限,对知识谦卑,比盲目乐观的自信要显得高明的多,也更容易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透过孙杨的案例,再看姚明,就能看出两人的显著差距,姚明无论在什么场合,面对什么样的挑衅,总是谦逊有礼,张弛有度,从不以绝对胜利者的姿态无视一切。最终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与喜爱,也成为当之无愧的体育巨星。


在结尾,借用查理芒格的话:承认自己的无知,就是智慧的开始!

与各位共勉,愿我们都能看到自己的无知,带着终身学习的心态,善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抓住当今的知识红利,成为知识的掌舵人,做自己人生的总舵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