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秉凤:黎明再现——世界正在走出教育的误区


三木秉凤:黎明再现——世界正在走出教育的误区


人类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就是通过文化教育去浃洽濡润人们的灵魂,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即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来达到“修齐治平”的目的,所以教育的根本是道德教育即“做人”的教育而非“做事”的教育,文化教育与知识教育由之区别!“新文化运动”之后,“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误导了中国教育一百年!德才两备的双足教育,从此失去了一足!

知识是什么?知识是术!知识是养身糊口的工具,文化是什么?文以载道,大化天下!当今科技之发展日新月异,当今财富之沉浮日新日异,当今感情之变化日新时异,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外在环境让整个人类犹如风卷万浪般躁动起来!包括教育在内一切趋向肤浅化!以速成为主的“术”数教育占据了世界教育的核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几成往事。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字占据着诸类文化的中心并高度概纳着各类文化的本质特征,这个字就是“道”!道与德联袂就是道德,道与义联袂就是道义,道与理联袂就是道理。而在近百年道与魔(术)相斗之中,则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然后魔又高出一尺,道与魔之争就是当今道与术之争,虽说魔术再高也受大道法则控制,然而在历史的某个时期不排除魔“术”暂且占据上风的可能,如今世界就处于“魔”占“鳌头”的阶段。而道自古是作为修行目的存在的,昔日成为王公大臣文武志士及修仙做佛者共同的追求目标,佛家有佛道,儒家有中庸之道,道家则干脆以道设教。其它诸如在政治上有道布天下之王,当然也有失道无道之君,其后在商言商道,在军言兵道,在《易》有易道,在医有医道,在世言人伦之道,在天言自然之道,道就这样无处不在地行走着。

“道”是什么?道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都以修道闻道甚至得道行道为其先。是故著名杂文《劝学》篇对师之定位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孔子昔日感慨:朝闻道,夕死可矣!道之重要性由此观之。而一切术数包括人在内的一切事物仅不过是大道运行中的一粒尘埃而已。 道在何处?大到天地宇宙小到微尘量子,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无不依“道”而行。

古之有言:文以载道,大化天下。大道之理其实已被先贤诸子蕴藏于文化之中。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实际就是“道学”教育。不管古代何种文化,包括政治、医学、军事、宗教、艺术等,只要一门深入,专心致知,持之以恒,皆可入道,然一旦悟道,便会触类旁通,天下万事之道在“以一而贯之”中豁然开朗,因为大道的本质及其规律是一样的,道相行而不相悖。所以中国古代的道性教育就是文化教育,我们相对于崇洋媚外的“新文化运动”而称之为旧文化教育。

大家知道自百年前新“文化”运动以来在东方世界出现了一种新式教育这就是“知识”教育,如果说文以载道中的道是对事物本质及内在规律诠释,那么知识就是对事物结构及其应用的基础性常识性操作性认识。

对于事物而言,文化讲述的是灵魂深度,知识传输的是形体广度,这就是“道”与“术”的区别关键!而知识又通过信息来传递及库存,所以信息仅仅是文化及知识的容器而已。文化、知识、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而别样洞天!

由此大观“道”体现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故而道是无形无相又无处不在,“道”以“理”的形式布施于“文字”之中化导或升华人类之思想,故称之为“文化”。“道”为事物之灵魂,为事物之根本,而对事物的认识及其应用就是“知识”,在中国古代称之为术数,术为事物之枝叶,故“知识”所言为事物之形体、结构及枝叶。文化教育让人在理性彰显道法自然之本善!因而知足常乐。

知识教育让人在欲望中“跟着感觉走”,望眼欲穿因而永不满足。 中华文明的核心基础是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的绵延基础是以道御术!而中华文化所承载的主要思想是大“道”之理。而今知识教育主宰着世界也漫溢到中国,当传统主流文化思想基本隐退的时候,当西方所言“上帝”已经死亡的时候,当中国传统中的“牛鬼蛇神”古文化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的时候,我们是否能理性地呼唤千万年之文化救星再次“涅槃再生”!物极则返,中央在民族文化打倒百年之后提出了“民族文化自信”的口号,这已经让仁人志士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文化教育与知识教育,一个背负着人类的思想灵魂,一个背负着发展的形体结构,两者缺一不可,但孰轻孰重?没有灵魂的形体即是“行尸走肉”,而失去形体的灵魂则是“游魂野鬼”。文化教育与知识教育并肩同行,德才兼具德为上!教育平衡是当今人类期待着教育方向,而这个方向已经在东方大地扎根发芽,人类正从文化教育沦丧的百年中看到了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