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孩子,需不需要了解一些简短的文言文,有必要么?

听说你有来过


小孩早一些接触文言文可以有助于文言文文字的提高,为将来在考试中考一个好成绩做下一个铺垫。在最新的中小学生教材改革中,对古诗词的篇目要求增加,高考语文考试难度提高,阅读量将提高15%,这也要求中小学生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水平,提高自己的阅读量,才能在未来的升学考中不被淘汰,将来是“得语文者得天下”。所以让孩子在小学一年级接触文言文是有必要的。

推荐文言文书籍:

1、《百喻经》,故事浅显易懂,作为文言文启蒙读物很合适;

2、《笑林》,是一本笑话集,内容比较浅显,而且幽默风趣,孩子作为课外读物还是挺合适的。

3、《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100篇》,这里面的小故事可读性很强,还能帮孩子积累历史文化名人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狗尾青


要从小打好基础,让儿童养成良好的背书、看书的习惯

从小读书还是按老规矩背来的,所以你们讲记忆力好,书记得那么多,没有什么巧妙,就是肯背。所以上课可以不带本子,大概就可以背出来了,平时脑子没有,但讲到某一点,一刺激就出来了,这就是背诵来的,看起来学问很好,这些实际上都是靠背诵。

所以现在提倡背诵,背诵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是传统的教育方法与基本,并不是我们现在才发明。背书的方法,就是教人家肯读书、肯背书、肯唱歌,没有别的东西。就是教刚生下的孩子,从零岁起到十五、六岁之间,就读书、背书。读诵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书,甚至包括佛家一小部分也可以,不过在传统的教育上,是以儒家的书为基础,佛家的书,要大一点再读。

背诵什么对于孩子来说都一样。最好背诵古代名篇,比如《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大学》《中庸》《三字经》等等。既可培养情操,又可提高文化素养,影响会持续一生,受益无穷。


建戈说教育


一年级可以背起来了,背诵是学习语文的必修课,尤其是文言文,基本上跟学一门外语难度相当,需要大量的背诵培养语感。

但是我个人认为低年级应该多背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古诗我们挑着背,主要是很多古诗孩子理解不了作者的深意。我们一年级背完了《三字经》、《千字文》,小孩子的记性好得让我惊讶。某天她看大禹治水的故事突然就问:妈妈大禹治水是不是《千字文》里的九州禹迹?

二年级我们开始背《笠翁对韵》,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样是大量的常识和典故。前不久去桐君堂,孩子突然问:妈妈你知道桐君是什么意思吗?我假装不知道。她告诉我桐君是古琴,因为《笠翁对韵》里面写的:松亭夏日,熏风一曲奏桐君。这表明孩子背多了能把零碎的知识点自己慢慢地串联起来。虽然桐君堂的桐君可能是指中国古代的药学家。[笑哭]

小古文方面,《狐假虎威》、《郑人买履》、《揠苗助长》之类的寓言类可以背,还有《论语》我也打算二年级暑假开始也让她慢慢背起来,我的心态基本上就是把古文当外语学。[笑哭]


一个足够两个太多


有条件的话,我认为小学低年级孩子,也可以接触一些语意鲜明,简短上口的文言文。

首先,一、二年级学生正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文言文也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古诗,一些简短的文言文读来并不拗口,有利于学生体会汉语的节奏美。精炼概括的语言,会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从品德行为培养的角度来看,简短的文言文往往包含着生活哲理,做人美德。一、二年级学生适当接触文言文,由老师家长帮助其理解大体的含义,有助于学生从小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成好习惯,培养好品德。

当然一般来说,低龄儿童理解力有限,不用接触太多的文言文,随着年龄增长,多读书,多明理,提高理解能力。学好语文,将来在高考中优势十分明显。本人一己所见,欢迎大家来讨论。



我是耿直姐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作为家长在孩子能力范围内,可以在一年级让孩子了解学习一下文言文。

因为,提前让孩子学习文言文能更好的帮助孩子理解阅读的含义。也能提早的锻炼孩子的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文言文博大精深,意义非凡。文言文还是中华文明的代表,如果一个学生能喜欢中国古典文学,能喜欢文言文这是非常可贵的精神!

因为中国文化有很深的底蕴,提前让孩子学习文言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家长不仅要要求孩子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要读懂书。因为中国古典文学大多还都是文言文,只有学懂精通文言文才能从本质上理解中国文化。只有培养下一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将中国传统文言文精髓永远的传播下去。只要孩子愿意阅读,喜欢阅读,家长就应该义不容辞的支持他,帮助他找素材,为孩子今后铺路。从小了说,这是一个家庭的荣耀,从大格局来看,这是一个国家的骄傲。国家也会因为能有这样的人才而骄傲!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孙梓尧国学教育


语文教育增加小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内容主要有这么三个好处,可以显著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一,可以引导小学生阅读古代作品的原著

以前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注重白话文的教育,不管是什么文言文都翻译成白话文给学生学习。比如《守株待兔》这样的简单文言文小故事和小典故,学生都看不到原文。

如果把古文原著比喻为有滋有味的刚刚采摘的苹果,那么翻译后的文言文故事就是经过教育家咀嚼后的苹果汁。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生只能喝苹果汁,尽管已经有吃原汁原味的苹果的能力,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主要还是怕孩子啃不动苹果,所以孩子很少有吃苹果的机会。

现在好了,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教材就已经入选了几篇原汁原味的文言文,这样低年级的小学生不需要到处上传统文化培训班,就可以比较早的接触和学习文言文原著,如果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就可以很好的阅读其它古代作品的原著。

其二,可以无缝连接初中的文言文学习

以前小学生不学习文言文,进入初中后,突然面对大量的文言文课文,学生往往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对很多初中生来说,文言文成为自己的语文学习的难点。

现在小学三年级就能够接触文言文,耳濡目染之后,到初中,学习文言文就不会有陌生的感觉,可以说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以很好地实现初中语文教育和小学语文教育的无缝连接。

其三,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育的学习内容

之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学生学习内容比较单调,都是清一色的白话文,语文素材缺乏历史感,缺乏传统文化教育的场景。

很多同学选择课外阅读,或者选择私塾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普通小学的语文缺乏文言文教育,现在新教材已经增加了文言文数量,这样就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育的学习内容,增强普通小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哈尔滨新区教师宋哥


很有必要!

第我觉得应该像孩子从小学习英语一样开始重视起孩子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和学习。有的孩子的国学班里会涉猎了一些文言文知识,这是好事。

为什么应该重视起来?首先,文言文在语文学习中占着很大的比重,虽说到初中孩子才能真正接触到文言文,可提前培养孩子的语感,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积累一些字词句式,会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孩子能把文言文这块儿抓好,少失分,甚至不失分,会对她以后乃至高考都有很大的帮助。且,文言文的学习较现代文的学习要容易的多,初中,高中的文言文选择几乎都是名篇,并不晦涩难懂。如果孩子能在这上面占有优势对以后升学大有裨益!当然这一点说的有着功利性了,可也是现实。其次,文言文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怎么能离得开文言文呢,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古代哲人的思想,优美的表达,都蕴含其中。让孩子多接触一些,听,看,诵读……当中都能潜移默化的让孩子体味到它的美,也能提升孩子的文化气质,审美情趣!再次,像低年级的孩子,更加适合对文言文的了解和熏陶。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提倡从小抓起,文言文也不例外,在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辅导班的时候别忘了还有文言文的学习,你抓住了就比别人早出发一步。相信,多年后,你会发现它的好!


安心6877


一年级差不多才6岁到7岁之间,这个时候的孩子记忆力非常强,如果孩子愿意,又能简单的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可以培养,但是不必强求,强求的话,会适得其反,从此厌恶文言文。

但是根据孩子心智的发展规律,这么大的孩子大部分都不会理解,别说小学,就算是初中生,有的人学起来恐怕也有点困难。

多给孩子看看关于文言文里面的白话小故事,从侧面慢慢引导孩子。

我记得学国学的时候,有个教育专家是这样说的,小学生学国学,不求理解,但求会背,因为我们现在所学习很多诗词都是小时候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背的,所以要抓住孩子发展时期的特点,强化训练。

国学机就是个很好的东西,每天反复给孩子听文言文(不必刻意去听,可以一边玩一边听)正常情况下听几十遍就会背,非常神奇,三心也可以二意。家长们可以试试。


张馨文聊家常


一年级完全没必要了解文言文

一般文言文都是初中才开始学习,而且学习的都还只是一些比较简单的,一年级了解了一个是用不上,一个是理解不了,还加重了孩子的脑子负担,完全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做法



麒麟课堂


隐藏于文言传承中的莫大密码:但凡五岁至十五岁的、秉持象形文字的中国伢儿,天然具有惊世骇俗之黄金记忆 —— 会吟咏背诵,即会著文垂辞。

可惜,废除科举制度,覆倒污汤浊水,也一并将历时千四百年的私塾启蒙教育,弃若敝屐。难道不是吗?伢儿一旦失去了“之乎者也”语感训练,也就失去了诗词歌赋之天然禀赋,又与先天残疾何异?

俺在此,为猢狲此题点个赞!更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鼓与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