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如何才能吃得放心,防止“病从口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除了做好外部防护之外,食品安全也是防护工作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新冠病毒的相关特点,掌握在家及外出就餐注意事项,帮助我们更好的防止“病从口入”。


新冠病毒的特点


1. 对热敏感

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诊疗方案中提到56°C 30分钟可有效灭活病毒。1 根据病毒学理论,温度越高,病毒灭活速度越快。


在对类似新冠病毒肺炎的SARS和MERS研究中发现,SARS病毒在75°C 15分钟可被灭活,而MERS病毒在65°C的15分钟就可被有效灭活。2,3


2. 可在物体表面短暂存活,经接触传播

SARS和MERS的研究指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病毒可在塑料,玻璃,金属表面存活超过72小时甚至更久。4,5,6


因此,这些病毒有可能短暂停留在我们日常接触的物品和食物表面。


疫情期间,如何才能吃得放心,防止“病从口入”?


3. 病毒浓度越高,存活时间越长

针对SARS病毒的实验发现,在病毒数量提高100倍的条件下,其在纸张表面的存活时间可从5分钟以下延长至1天之久。7


这提示我们,若身边已发现确诊病例,就更要好好做好全方位防护。


4. 免疫力低下、有基础病(如糖尿病,心脏病,哮喘)、和老年人群似乎发展成重症的风险较高8,更要重视防护和食品安全。

食物加工篇


1. 生吃的瓜果请洗净或削皮食用;易感染人群可考虑用开水短暂浸泡瓜果。


2. 动物制品(肉,蛋,海鲜,未经高温/巴氏杀菌的奶制品)应确保烹饪至完全熟透方可食用。拒绝野味!


疫情期间,如何才能吃得放心,防止“病从口入”?


3. 剩菜剩饭应该用饭盒或保鲜膜密封包裹并及时冷藏,食用前彻底加热;易感染人群建议避免食用未加热杀菌的食物(如凉菜、沙拉)或剩菜剩饭。


4. 若常和外界接触(因需出门较频繁),在家用餐前用开水短暂浸泡餐具。有条件的家庭可用消毒柜为餐具和炊具消毒。


5. 选购食材时,减少接触食材的实践,尤其是生的动物制品。触碰后及时彻底洗手。


6. 加工生熟食,刀具和案板应分开,每次使用前应用热水浸烫。

在家/在外就餐篇

1. 彻底洗手再吃饭;食用带包装的即食食物前应先洗净双手。


2. 与一同就餐的人尽量间隔1米以上(WHO建议的社交距离8),避免飞沫交叉感染。避免和出现症状的人一起就餐。


3. 询问餐服人员餐具是否已消毒,若不放心可要求用开水冲洗餐具。


疫情期间,如何才能吃得放心,防止“病从口入”?


4. 避免聚餐分享食物,如果无法避免聚餐,请使用公共餐具(公筷,公勺)或实行分餐制。


5. 在外就餐或点外卖时,避免生冷或半熟的食物(如凉菜,沙拉,水果,刺身,七分熟以下牛排,三明治)。


6. 点外卖,尽量选择高温长时间加热过的食物。(针对易感染人群)如果收到的外卖自测温度低于60度,可自行加热以确保安全。


7. 选择便利店冷食时可要求店员帮助加热,饮用罐装饮料前用热水或清水清洗易拉罐罐口。



疫情期间,如何才能吃得放心,防止“病从口入”?

临床营养师 张琳


◆ 张琳女士在美国俄亥俄大学获得营养硕士学位,于中加州完成住院营养师培训。曾在美国凯撒医院、退伍军人医院(中加州分院)、中心社区医疗中心(中加州较大的医院)、弗雷斯诺心脏外科医院等多个专科门诊服务过住院和门诊病人。她还积极参与包括美国心脏协会(AHA)和国家孕产婴幼福利组织(WIC)等医疗相关的社会组织。


◆ 张琳女士是一位综合性营养师,她对门诊及住院病人的保健与治疗很有经验,对危重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癌症、创伤和烧伤的营养治疗、肠内外营养辅助治疗以及体重管理、妇产与儿科保健等领域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与丰富的经验。


◆ 张琳女士是美国营养协会(AND)和中国营养学会认证的注册营养师及会员,同时还是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协会(ASPEN)认证的临床营养师(CNSC)及其会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修正版). 2020.02.18.

2. Leclercq I, Batéjat C, Burguière AM, Manuguerra JC. Heat inactivation of the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Influenza Other Respir Viruses. 2014; 8(5):585–586. doi:10.1111/irv.12261

3. Darnell, M.E.R., Subbarao, K., Feinstone, S.M., Taylor, D.R. Inactivation of the coronavirus that induce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CoV. J of Virological Methods. 2004;121(1):85-91. doi.org/10.1016/j.jviromet.2004.06.006.

4. Van Doremalen N, Bushmaker T, Munster VJ. Stability of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Euro Surveill. 2013;18. pii: 20590.

5. Chan KH, Peiris JS, Lam SY , Poon LL, Y uen KY , Seto WH.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n the viability of the SARS Coronavirus. Adv Virol 2011;734690.

6. Otter, J. A., Donskey, C., Yezli, S., Douthwaite, S., Goldenberg, S. D., & Weber, D. J. (2016). Transmission of SARS and MERS coronaviruses and influenza virus in healthcare settings: the possible role of dry surface contamination.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92(3), 235–250. doi:10.1016/j.jhin.2015.08.027

7. Lai, M.Y., Cheng, P.K., and Lim, W.W. Survival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Clin Infect Dis. 2005; 41: e67–71

8. WHO. Q&A on coronavirus. Retrieved on Feb, 24th, 2020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q-a-detail/q-a-coronaviruse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