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秦王繞柱走,原來一切都是嬴政的安排

我是一個愛看老電影的人。最近,我看了一部電影,1998年由陳凱歌導演並參演的歷史大劇“荊軻刺秦王”。該片獲得了第52屆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提名。今天的角度來看這是一部史詩級的鉅作,只可惜當年不被大多數人接受。至於片中對於歷史情節的改編,我覺得很好,當時燕國為嬴政的心頭之患,為幫助他早日完成統一霸業,趙姬(鞏俐飾)獻策到燕國假意策動刺殺嬴政的計劃,如此一來,秦便有出兵攻燕的名目,爭取燕國不戰而降的可能。很多人無法接受,覺得是在篡改歷史。但這畢竟是一部電影,你不可能真正地瞭解歷史,只能嘗試帶著歷史同情心去了解,陳凱歌應該說在這個片子裡做到了這一點。而相比其它許多的歷史片實際上是在糟蹋歷史。

該片耗費巨大資金,戰爭場面恢弘且貼近史實,不是現代特效的虛擬感可以比擬的。拍攝水準一流,反應了春秋戰國的歷史感。片中人物個性風格明顯,極具顛覆性!

該片由李雪健主演秦王,張豐毅飾演荊軻,還有鞏俐、王志文,甚至還有趙本山,潘長江等人客串,各個演員都是骨灰級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張導對秦王的刻畫,既顛覆又合理、人物豐滿,時而狂怒時而脆弱,情緒刻畫特別好。特別是在他得知呂不韋(陳凱歌飾)才是他的親生父親時,不得不殺了他。那種惶恐、驚懼、無奈,在李雪健的刻畫下,顯得那麼震撼人心。即使這種強烈的舞臺感在中國不被大多數人接受,甚至有人覺得該片有些神經質。但是靜靜地看下來,你會覺得這裡面的很多場景都充滿了張力。那個一開場有些突兀的秦王形象,慢慢走進了你的心裡。直至最後,你被他的身世、野心、愛恨、甚至略顯鬼魅的動作所感動。你彷彿看到了真正的戰國時期的景象,看著那個就像市井百姓般的秦王在歷史的推進下,慢慢走向孤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