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為何娶的都是十三四歲的小姑娘?

談到古代婚姻,相信不少讀者會想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還會想到許多女子面對提親者時的自我介紹:“小女子年方二八...…”需要指出的是,“年方二八”一詞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江夏行》,並非是指女子28歲,而是指女子已滿16歲。在15歲及笄之後,女孩子們便正式成年,就必須談婚論嫁了。

古代男子,為何娶的都是十三四歲的小姑娘?

這與國情有關,到底是怎麼的一個相關法呢?打個比方,在戰爭頻發的時候,古人的死亡率就會直線上升,而國家的人口就會變得稀少,難以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每到這個時候,國家便會大力鼓吹女子早婚早育,以為國家增添多一點的勞動人口。因而在戰亂紛紛的三國時候,當時的女子在她們年滿12歲後便會開始婚嫁。而到了唐朝,在唐朝統治比較穩固的時候,當時的女子成親的年齡又較以往晚了約有兩年的時間。再比如,漢朝時期,國家出了一項與婚嫁年齡有關的政令,要是有人在規定的年齡之前還沒有結婚,那麼這些人就要交予比其他人多4倍的人頭稅給國家。這個高額的稅收是很多人都無法承受的負擔,因而那時的人們多在規定的年齡之前就早已經成親了。

古代男子,為何娶的都是十三四歲的小姑娘?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女子無才便是德,不需要會什麼學識,只要會生兒育女,伺候丈夫就夠了。在當時成婚主要看重的是身份、血脈以及女子的年齡。所以在古代的時候,還經常出現外甥女嫁舅舅的事情。

如果超過十五歲還沒有結婚,會對女子的家庭有所處罰。處罰一般都是增加賦稅,而增加的賦稅支出非常大,普通家庭一般都負擔不起。當地官員們的俸祿也要根據當地的人口數量來定。如果女子到了年齡還沒結婚,朝廷可能會讓你強制結婚,嚴重的還要面對牢獄之災。

古代男子,為何娶的都是十三四歲的小姑娘?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古人的壽命,我們都知道,在古代,醫療水平不高,很多人生一場小病,就會被奪去性命。所以,古人的壽命大多不長,平均下來只有四五十歲,而且在古代的時候,一個人的壽命,如果可以活到六十歲,就已經算是高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