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燾是一個歷史無法繞開的人物。張國燾於1897年出生於江西省萍鄉縣,字愷蔭,又名特立。讀過私塾,1916年秋,考入北大理工預科,1919年從預科畢業進入本科。此後,張國燾並沒有讀完本科,就成為一名“革命家”,成為我早期的領導人。
1928年,張國燾當選中央委員,與瞿秋白一起擔任任共產國際的代表。兩年後回國進入鄂豫皖根據地,成為紅四方面軍領導人。後來在長征中,他反對上級決定,在卓木碉分裂中央,1938年,他利用祭祀黃帝陵之機叛逃,當了一名可恥的變節者。
變節後抬不起頭
張國燾最初叛逃後,的確受到南京的器重,而且由戴笠給張國燾解決很多難題,首先是給他一座漂亮的小洋樓,還讓武昌的警察局負責其安全,儼然成為一個“寶”。
但後來到重慶後,戴笠讓其加入軍統,專門訓練變節者。他還想利用自己“老領導”身份,去拉隊伍,但沒有成功,後來張國燾被戴笠痛罵一頓,自此受到冷落。原本一個萬人尊敬的領導人,如今落得被特務頭子罵,是一種諷刺,也是叛逃者悲哀。
但漸漸的張國燾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中統頭子朱家驊以校友身份,邀請張國燾加入中統,但在中統沒人重視這位變節者,甚至有人明裡暗裡都罵張國燾是一個叛徒。
8年後,一直沒有實權的張國燾過得很鬱悶,他也沒有什麼作為。但1946年,同鄉熊式輝推薦張國燾回老家江西任救濟署署長。但沒想到此時王陵基是省主席,此人曾是劉湘手下的師長,後被紅四方面打得大敗。因此他對張國燾耿耿於懷。
張國燾到任後,王陵基就宴請他,王陵基的手下,還拿張國燾變節的事開玩笑。張國燾豈能受這種窩囊氣,他一氣之下到上海,在上海,張國燾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創辦週刊,為主子搖旗吶喊,但後來眼看形勢不利於南京,連忙停刊,提前跑到臺灣。
張國燾以為他到臺灣,一定還會受到重視,因為他不忘自己是國民黨六屆委員,但沒人理他。就連他居住的房子也被徵用為“東南行政長官公署”。張國燾不服,到行政院去理論,但沒人理會他,房子照樣徵用。張國燾一氣之下,跑到了香港,不久他又移居加拿大。
國外生活情況
張國燾之所以跑到加拿大生活,據說他的兒子在加拿大,因此他去加拿大生活。但關於張國燾在加拿大生活情況,說法不一。有人說張國燾在加拿大過得窮困潦倒,最後凍死。還有人說他靠寫回憶錄生活。
不過據張國燾晚年好友、史學家司馬璐回憶,張國燾在加拿大生活並不差,因為加拿大是一個很富裕的國家,在福利待遇上總體很好。
但生活的富足,並不代表精神的富足。司馬璐透露,張國燾晚年時很失落,但並不存在凍死,如果他凍死的話,那加拿大養老院就會被判賠償,或者關門了。
現在從網絡中查到的資料看,有人說張國燾在加拿大生活奶艱難,兒子無力負擔他們的生活,1968年時,張國燾與楊子烈夫妻二人,開始領取政府養老金並靠此生活。
有的資料還透露,張國燾死時沒錢,其妻向臺灣申請了3500美元喪葬費,才算安葬了張國燾。
張國燾有三個兒子,分別叫張海威、張湘楚、張渝川,三人都美國和加拿工作。張國燾到加拿大時,大兒子張海威在加拿大多倫多教數學,二兒子在美國當醫生,小兒子在多倫多當工程師。
雖然一家人並不富,但也不窮,總體來說,生活還可以。據資料顯示,老特魯多(現任總理小特魯多的父親)還曾去探望張國燾。可見張在加拿大受到政要關注,生活也不至於差到“凍死”的地步。
有人說張國燾在加拿大無論物質生活多好,他內心很難受,這種難受既有落差與後悔,也是叛徒都有的一種心理。
魂歸異國
1979年,82歲的張國燾去世,1994年,92歲的楊子烈去世,夫妻二人合葬於多倫多松山墓園。張國燾與夫的墓碑被兩棵小松樹環抱,墓碑上分別用漢字與英文。
據有關資料稱,張國燾死後很低調,而且他最初的墓地也不是其妻子給立,是一個牧師所立。等到妻子楊子烈去世後,張的家人又立了一塊合葬碑。張國燾叛逃後,最後為何去了加拿大,他的晚年又是如何度過的
閱讀更多 萬事通小劉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