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跑6家医院会诊,他是患者心中的“定海神针”

一晚跑6家医院会诊,他是患者心中的“定海神针”

武汉晚报3月13日讯 3月10日,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火神山医院接见了10名医护人员代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专科Ⅱ科主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新冠肺炎11病区主任胡克教授,是3名湖北省当地医护人员代表之一。

一晚跑6家医院会诊,他是患者心中的“定海神针”

(图为胡克)

从非典疫情,到禽流感疫情,再到新冠肺炎疫情,胡克参与了近些年来湖北省内历次突发呼吸公共卫生事件的临床救治工作,多次担任医疗专家组组长、副组长。

他是疫情“急先锋”,在他建议下,医院在疫情初期就开辟9个隔离病区;他是医院最忙的人之一,作为省级医疗救治组副组长,曾经一晚上跑6家医院参加会诊;他主动请缨上“火线”,是患者心中的“定海神针”……

抗击疫情“急先锋”,建议医院开辟更多隔离病区

1月27日,湖北正式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机制。当晚,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在武汉举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Ⅱ科主任胡克教授,作为湖北省医疗救治组专家,首次上台发布相关信息。

一晚跑6家医院会诊,他是患者心中的“定海神针”

(图为胡克(右二)在病房内 通讯员于文蓁 杜巍巍 供图)

荧幕之上,口罩之下,这位面容清瘦的专家两鬓斑白,沙哑的嗓音透着难以掩盖的疲惫。24小时待命,每天睡眠不足5个小时,步履不停穿行于江城三镇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和病房,会诊、查房、参加专家组会议……这是一个多月来胡克的常态。

2019年12月下旬,胡克所在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陆续收治一些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人,他迅速向医院报告情况,首先在自己所在的病区开辟隔离病房,指导科内医护及保洁、陪检人员做好防护及消毒隔离工作。同时他向医院建议落实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工作、开辟更多的隔离病区。

随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科等9个隔离病区纷纷设立。胡克则负责起院内相关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医院最忙的人之一,曾一晚跑6家医院参加会诊

此后,湖北省组建起省级医疗救治组,有着丰富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经验的胡克成为专家组成员、副组长。从那时起,胡克就成了整个医院最忙的人之一。

每天早上7时多上班,常常到下午两三点才能吃上午饭,一天百余个电话,工作到凌晨成了家常便饭。一个多月,胡克走遍武汉三镇,来回穿梭于各家医疗机构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省中西医院结合医院、市汉口医院、市武昌医院、市肺科医院等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参与武汉市新冠肺炎的排查和诊疗工作。有一次,他一个晚上跑了6家医院连续参加会诊。

主动请缨上“火线”,他成患者心中“定海神针”

1月2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成为武汉市新设立的第三批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2月4日,人民医院东院区又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定点收治医院,设置危重症床位800张。

考虑到东院区专业医护力量不足的现状,胡克主动请缨。在他的号召之下,科室在岗职工集体写下请战书,主动要求到东院区支援。

整建制入驻人民医院东院区新冠肺炎11病区后,短短几天,胡克带领团队已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40余名。

一晚跑6家医院会诊,他是患者心中的“定海神针”

(图为胡克(右二)在病房 通讯员于文蓁 杜巍巍 供图)

2月15日,胡克教授团队救治的2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从东院区康复出院。一位患者手书感谢信,记载下他们对于胡克教授团队的感谢。

“一定要请胡克教授看看片子”“一定要请胡克教授看看诊疗方案”,在这个特殊时期,胡克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定海神针”。

患者最重,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让患者受益

在胡克眼里,患者最重。同事们都说,胡克教授是个格外认真严谨的医生,每次有拿不准的病例向他请教,他总是会反复研究,给出最令人信服、让患者受益的方案。

不管是在医院本部、受援医院,还是在东院区新冠肺炎重症病房,从判断病情到制定救治方案,从疾病诊疗手段到医护感染防控细节,胡克都全力指导。“我们必须通过不断讨论调整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为患者实施最合适的治疗方式。”胡克说。

为进一步提高诊疗效率,胡克还及时总结防治经验,积极参与《新冠肺炎诊疗常规》的制定和修订,参与省市新冠肺炎应急科技攻关项目,为遏制疫情扩散、提高救治率等提出专业建议。

胡克还作为副主编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为大众及有关专业人员提供了重要参考。(记者伍伟 通讯员于文蓁 杜巍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