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也多侍其主,跟过许多人,为什么大家都骂吕布三姓家奴,而没人骂刘备呢?

溪尾


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舆论工是儒家控制的,儒家根据自己的利益宣传。秦始皇杀了儒家几百个人,就骂秦始皇暴君却从不讲统一全国的大功,象汉武帝杀匈奴杀家人动不动满门抄斩,杀的无故比秦始皇不知多少倍,从来不说是暴君。象孔融小时让了个梨,因为是孔家后代,就大力宣传,实际上象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做长辈的都碰到过,非常平常,所以发生这样的事就不足为奇了


平民博士


很傻逼的问题,刘备首先并没有过主公,只是合作,很多人说刘备凭什么和各路枭雄合作,呵呵,这是个更傻逼的疑问,关张纠纠,万人难敌,皇叔之名,敢问全天下,有谁能让这三个头衔聚于一身之人认主?最大枭雄曹孟德和袁绍尚且不敢,所以,无论刘备和多少人合作,都和叛主无关,其次吕布每次叛主都必然先杀旧主,而刘备每次合作失败或过期后都是孑然一身的离开,再说刘备仁义,无论刘备是真仁义还是假仁义 只要他仁义了一辈子,就是真仁义,而刘备做到了,我很好奇那些连仁义二字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人 是哪来的资格和勇气说刘备假仁义?所以,能把昭烈帝和战五渣吕布放一起比较的人,毫无疑问,是个和吕布一般无二的,十恶不赦的畜牲!


龍11914785


1,刘备是什么人,刘备是仁义出名的人。再加上他总是以皇叔自居,中山靖王之后这个身份在当时的社会超级有用。那个时代身份阶层很重要。吕布跟他比差远了。

2,刘备是一个心机boy,城府深的可怕😱。表面上一派仁义道德模范,实际上腹黑的要死。刘璋投降的时候,他表露出的那个假仁假义,让诸葛亮都为之佩服。

他跟曹操两个人有个名场面:煮酒论英雄。这就是俩腹黑在斗法。刘备居然也不落下风,尽管他当时混的没有曹操好。

由此可见他的厉害。

3,他去请凤雏和诸葛亮出山时,那个低姿态啊,一般人是做不出的。另外他也不会像吕布一样忘恩负义,转身就杀掉自己的前主人。

所以尽管他也投奔过不少人,但是一般人都只会说他仁义道德,不会骂他。





九九戏说历史


1:刘备一直是客将,并不是投靠过去当下属,这点跟吕布不同。

2:更重要的是刘备并没有杀爸爸啊!



吾儿奉先何在


在三国这个乱世中,在不同势力手下任职的人可远不止吕布一人,除了吕布和刘备还有别人,那吕布为何偏偏就落得骂名呢?

吕布的很多行为并非自主选择,而是别人威逼利诱

吕布早年事丁原,丁原非常信任他,后来董卓诱惑他杀丁原,二人“义结父子”这就是所谓家奴的来源了,吕布杀董卓就是在王允的撺掇之下,因此吕布的行为又因为王允而改变,虽然吕布杀了董卓自己官职和地位都有提高,但是那时候有军队才是王道,吕布实际上并没有太强的实力,所以在徐州争夺之前曾投靠过袁术,袁术不接纳,又投袁绍,那么袁绍喜欢吕布吗?

(《三国》剧中吕布)

吕布帮袁绍打完仗以后不仅趁机扩大自己是实力,他的军队还经常抢劫,这让袁绍非常记恨他,吕布怕因此被杀,所以跑路了。袁绍果然派兵追杀,怕吕布为祸患,可见袁绍对吕布相当讨厌。

刘备去留则有自主性,而且人缘远比吕布强

先说句题外话,人缘好坏与有没有盟友是两回事,一者是个人魅力,一者是利害冲突。曾讨厌吕布的袁术和吕布结盟完全就是因为利害冲突。

刘备去过的地方可以说是天南海北,为何没落得“奴”的名字?

(《三国演义》剧中刘备和吕布)

首先他创立了蜀汉,从结果来看,就能让人高看一眼,成王败寇的道理到什么时候都有用。“奴”这个字与“主”相对,吕布做很多事都是别人的授意下,而刘备即便在别人手下也保持了相当的独立性,他一直以一种“主”的姿态行事,很有自己的主意。

刘备没有杀害自己的上司,而吕布则恰恰喜欢杀“主”,刘备其实也干过不讲究的事,那就是取了刘璋的地盘,不过刘备即便不讲究,他也不是刘璋的“奴”,二人地位相当。

(《三国演义》剧中吕布)

其他“三姓”将领

乱世中人的去留很频繁,比如贾诩他最开始在董卓那,后来找到张绣,最后才投靠曹操;黄忠开始在刘表那,后来成了曹操的人,最后才变成刘备的大将。其实吕布最大的问题就是杀了义父,这在人们眼里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的原因加在一起,吕布就成了“三姓家奴”。


泊图泊途


刘备是英雄,跟着他知道以后能成事,所以刘备也混得开,虽然枭雄心理都会防着,明面上还是待之以礼,到那里都有包子吃,而吕布是狗熊,聪明的人一眼就看穿他了,这是个没有原则的家伙,谁扔给他肉骨头,他就屁颠颠地叫爸,耳根有软,没啥主见,打打秋风可以,混不出啥明堂,就凭他的勇武,现在也可以算有技术,凭技术吃饭也就混到头了,真不适合成为独霸一方的霸主型人物,高不成低不就,又狼子野心,被咔嚓迟早的事。


用户19488299962


《三国演义》的刘备和吕布是二个截然不同的人物。

先说刘备吧!他是仁义之者,万事仁在前,为了匡扶汉室江山在自己困难时到处奔走,他这是在寻找“目标’也叫投石问路!而不是户过三家!

吕布虽勇而无谋,目光短浅!只考虑自己的享受!无任何远大目标,得一时快乐而醉生梦死,屡投易主,其人反复无常,,胸无大志,得其者必引狼入室,最终被曹操所杀。曹操为什么杀他?原因我不说大家也能知道!终究还是以自无知终结生命!

所以说看三国人只骂吕布,而赞赏刘备,因为经过对比,谁是英雄谁好汉就一目了然!


坦诚5843


吕布和刘备在各自成为正式主公之前,确实先后都依附了不同的主公。非常有意思中间有一段双方还先后互为主公。双方的区别在于,吕布以冠绝天下之勇武而图利(欲),刘备以不动声色之情商而求名,所以最后取得了截然相反的效果,容我一一道来。

吕布先后追随过的主公有:丁原、董卓、王允、袁术(未纳)、袁绍(绍欲杀之)、张杨、张邈、刘备一共七位。

刘备先后追随过的主公有:朱儁、刘虞、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一共八位,其实刘备尚比吕布有过之而无不及。

刘备的情商之高,堪称全三国演义首席人事官。他始终有两套思维,一种就是名如何?一种就是实利如何?在实利不可取或者不好取的情况下,他也要尽得其名。另外刘备是儒学思想的继承人和实践者,他的两位老师郑玄和卢植都首先是东汉末年的大儒。

吕布在丁原手下确实是限制他出头了,吕布也是并州人,丁原是并州刺史,本是他事业的第一步,他离开丁原很正常。但丁原好歹是他义父,待之不薄,杀了人家就过分了。吕布在杀丁原的过程中是一点都不犹豫的,而且他投靠到董卓这边,只道这大腿好抱,马上就主动认董卓为义父,时天下人心尚在汉。以前他贪利忘义只是李肃这样的故交素知,而后就天下皆知了。

如果是刘备,就肯定先考虑道义上是否合适。所以之后王允就主动用美人计来利诱吕布。而吕布却很拎不清,在败走于李珏时,还劝王允跟他一起走。这个时候,吕布作为天下第一武将,已经得到了天下第一美女貂蝉、第一良马赤兔,和大量的金银财宝,但是他用以交换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勇武,而且还是自己的声誉,其实是一票亏本的买卖。

因为名声不好,袁术都干脆不肯收留他;袁绍在利用他剿灭完黑山贼张燕后,竟然认为他跋扈要杀他;他去投张杨,张杨迫于李珏的压力把他礼送出境。中间还有一个叫庞舒的,本来吕布在从长安逃跑的时候没带貂蝉,是庞舒私藏了貂蝉并送还给吕布,因此被李珏杀了,这个叫庞舒的的人得多么的冤大头?于是吕布去投张邈,陈宫就劝张邈派吕布去攻取曹操的兖州。

吕布当然无法跟曹操作对,被曹操讨平后别人都不要他,他就去投徐州的刘备,刘备不仅要他,还计划把徐州让给他,令人吃惊吧?而吕布呢,根本不用让,以张飞鞭打自己老丈人曹豹的名义乘刘备征讨袁术袭取了徐州;而刘备更绝,反而进一步反过来依附吕布,双方称兄道弟就此换了个个!最后是张飞一直在捣乱,抢了吕布的马,因此吕布来攻取刘备,刘备只好投降到了曹操。吕布从袭取徐州后实际上就成为了独立的主公,武有高顺张辽,文有陈宫陈登(名义上)。

以上我们是不是觉得吕布作为天下第一武将,已经得到了他所有该得到的东西?但我们看这个过程,尤其是他跟刘备之间对徐州的征让,刘备就那么傻吗?刘备听了张飞失陷了徐州说了一句话“得何足喜,失何足忧“,道出了真实的内心,就是他一直觉得其实徐州他守不住,这个时候的刘备对形式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这种情况下不如顺水推舟,做尽老好人以收买天下人心。

刘备和吕布的差距就在徐州问题上得到了体现。吕布虽然得到了徐州,这种反客为主,雀占鸠巢的做法却失尽了天下人心,最后连他的下属都反对他,说反就反。刘备把徐州让给吕布,等于是把吕布放在火上烤。其实曹操和荀彧一直在对吕布和刘备用计,包括二虎竞食、驱虎吞狼和掘坑待虎三计。刘备由于先让徐州而后弃小沛,终于在跟吕布的竞争中活到了最后。

等曹操腾出手来攻取吕布的时候,吕布本来做了一门好亲事,把他的独女嫁给袁术的独子。本来袁术可以帮他,但是由于吕布失德,关键时候袁术不信任他,说必须把女儿送来才肯出兵,而这个时候曹操已经把吕布围在了下邳,吕布背负着女儿无法杀出重围。于是有了后来部下侯成放马,魏续开门,宋宪盗戟,刘备谗言,被曹操斩。

其实我一直不明白吕布有那么好的条件,正常打天下就已经很有优势了,真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而刘备其实就先天条件差很多。你说刘备工于心计吧,但很多事情看得出来他是很真诚的,但这个人大巧不工,重剑无锋。要是没有这两下子,按说曹操孙权刘备三个人包括客观条件,也是刘备最差的。

刘备虽然家境贫寒,但毕竟是中山靖王之后,有机会跟卢植和郑玄学习,师兄是公孙瓒,按公孙瓒的说法,“吾同舍“。还是一个宿舍的。卢植在刘备起兵讨黄巾的时候把他推荐给了朱儁,朱儁、卢植、皇莆嵩应该是汉末讨黄巾三杰吧。朱儁不仅给了刘备立功的机会,事后奏请朝廷封赏刘备,但由于十常侍作祟,朝廷只封赏了同班的孙坚,后来只给了刘备一个安喜县尉。刘备到任后不堪督邮欺凌挂印。刘备投代州刘恢,刘恢将刘备推荐给幽州刘虞,刘备平黄巾张举张纯,刘虞迁刘备高堂尉。公孙瓒又表刘备别部司马,平原令。

公孙瓒对刘备很好,讨董卓的时候也带着他,刘备欲从北海孔融救徐州陶谦时,还把赵云和两千骑兵借给刘备。接下来就是三让徐州。当刘备最终屯兵小沛的时候,他其实已经实质上脱离了公孙瓒,成为了陶谦的手下。平原虽然颇有钱粮军马,但是徐州肯定更是用武之地。良禽则木而栖,相信大家都理解。但刘备对徐州的判断是精准的。后期即使关羽杀了徐州刺史车胄,刘备还是面对曹操守不住徐州。这个时候应该是他一生事业最低谷的时候,与关羽张飞失散了,老婆孩子都不知道哪去了,自己也没有容身之所。关键时候,他靠另一位老师郑玄的一封推荐信,投靠了袁绍。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面对老天爷给他的最后两个机会,刘表荆州、刘璋益州,他还是一让再让。非常有意思的是当赤壁之战后,刘备和诸葛亮欲浑水摸鱼,趁曹仁和周瑜打的不可开交时,袭取南郡,诸葛亮就问刘备,那个时候让你取荆州你不取,现在为啥又取了?刘备脸红了,说,那个时候在刘景升手里,我不好意思……这未尝不是刘备当时的一个真实想法,刘备一生都是讲究一个“义“字。确切的说,他是在”义“和”利“之间权衡,只有”利“远大于”义“的时候,他才会舍”义“取”利“。在荆州其实他已经动了取的心思了,因为这个时候有了诸葛亮,班子已经齐了。但是曹操实在来的太快。而益州虽一让再让,但实际上领衔征蜀的就是他。所谓的为天下利而取之。

刘备的“义“字不是幌子,是他一贯励行的一个准则。关羽的”义薄云天“其实也是这个”义“字的一个映射。刘备不是虚伪的,但他毕竟也是一个政治家。如果刘备是虚伪的,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夷陵之战。我相信那个时候刘备已经是老油子了,对天下形势的判断,不会不比在徐州的时候糊涂,但是他仍然为了兄弟之义愤然起兵。刘备集团之所以比曹操集团可爱,就是在每一个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的真性情。包括诸葛亮的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也是为什么千百年来刘备集团更为老百姓所喜欢的一个原因吧。


洗云忘言


诚邀回答;吕布之所以被大家骂作“三姓家奴”这与吕布屡次背弃其主,诛杀主公为求名利有关。在汉朝以“忠孝”为立国的国家环境里,这是绝对不能被原谅的。

吕布的三次反叛

1.投靠董卓而诛杀义父丁原

东汉末年,皇帝宠幸宦官,以至于天下吏治败坏,纲常废弛。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祸乱国政。何皇后其兄长何进主张引董卓的西凉兵入京师勤王,诛杀十常侍。董卓入京师后听从谋士李儒的建议,拉拢吕布,以赤兔马还有官职许诺。 吕布则是诛杀了自己的义父丁原作为加入董卓集团的“投名状”。

2.为得到貂蝉,杀义父董卓

董卓自从占领京师后,夜宿龙床,淫乱宫闱。以袁绍为首的十八路诸侯,因为自身利益的问题加上内部不团结,致使征讨董卓的计划流产。这时,曹操以一人之勇,向司徒王允借祖传的七星宝刀 ,欲行刺董卓,诛杀国贼,无奈被吕布识破,事情败露,曹操于是开始逃亡之路。董卓对于吕布恩义有加,吕布更是与他形影不离,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贴身保镖,信任的人。司徒王允在看到汉室垂危,顿时心生一计,以养女貂蝉离间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关系。最后司徒王允以汉室气数已尽,董卓应该上承天意,下顺庶民,承继大统,即天子位,在他受封的路上安排伏兵,最后以吕布杀了董卓。

3.刘备据徐州,吕布雀占鸠巢

因徐州牧陶谦死,刘备领徐州牧,此前曹操与陶谦有杀父之仇。曹操于是领大军攻打徐州,此时,吕布流亡在外,听从谋士的建议转投刘备门下,刘备大义,以徐州城的小沛暂借给吕布安营扎寨。而吕布在刘备的酒席上,称刘备为第,他骄傲意满。后来吕布以徐州城乱,刘备无法顾及,于是占领了徐州城。刘备反而成了流亡之人。刘备虽然恨吕布,但是现实不允许他意气用事。于是主动提出愿意居小沛,与吕布互为犄角,共同防备曹操。

后来,吕布因为沉迷酒色,打骂军士,又不听陈宫的建议,内部很不稳定。曹操攻破徐州城,吕布退守下邳,为曹军掘水灌城,兵败被擒。曹操问刘备拿吕布怎么办,刘备就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于是曹操命人将吕布缢死在白楼门前

“伤人饿虎缚休宽,董卓丁原血未干。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曹瞒。”——《三国演义》


吕布三叛其主,是为不忠,诛杀义父视为不义,特别是他目光短浅,为求功名诛杀义父丁原,为美女貂蝉诛杀董卓。投刘备门下,却反客为主夺了刘备的徐州,即兵败下邳,却不听陈宫计,终日儿女情长,心无长计,为人自私,私德败坏。在汉朝以忠孝立国的时空环境下,是为被世人所不容,所以被称为“三姓家奴”。


而反观刘备,历史上对他的评价颇高。刘备起于微寒。但是气量非凡。身边能够聚集诸如;张飞,关羽,赵子龙,诸葛亮等一批良将谋士。

刘备以仁义著称,是仿效了汉高祖刘邦的进阶之道。陶谦三辞徐州,刘备不受。新野之败后,不弃百姓。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投入袁绍门下,保持良好的操守。依附刘表的时候不忍心夺同宗基业。

再之,刘备,败当阳,走夏口,投靠刘表的时候差点被蔡氏谋命,到赤壁之战的时候,刘备可以说除了关张,诸葛亮,一无所有。但是他却能够让将士用命,使民心依附。除了在道德舆论方面占据主动,还有就是高超的政治智慧了。刘备在落魄之时,却坚守内心的理想;“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汉祚可延。”在赤壁一战,与孙权结成同盟,击碎了曹操想要统一天下的壮志雄心。而后才借荆州取西川据有成都,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刘备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位雄主,而吕布则是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连一个豪杰都算不上。特别是,自私自利,好用无谋的性格,使得他在三国的历史上,犹如一颗划破夜空短暂的流星,没有什么政治能量和作为。







子非魚


大家好,很高兴为您回答!

关于吕布“三姓家奴”的说法,历史上是没有的,是在《三国演义》中,心直口快的张飞骂吕布是“三姓家奴”,三英战吕布时张飞骂他三姓家奴,于是三姓家奴成了吕布的代名词。

为什么这么骂吕布呢?吕布先是认丁原为义父,李肃拿赤兔马和高官忽悠吕布后吕布反水杀了义父丁原,投奔太师董卓,接着拜董卓为义父,后面被王允和貂蝉李肃轮番忽悠杀了义父董卓。因为利益弑主始终为人不齿,这个主子还是他名义上的爹,要知道汉朝讲究以孝治天下,义父也是父,杀爹就是不孝。

所刘备,有人说他是“五易其主”,所谓谓“五主”大概是指公孙瓒、曹操、陶谦、袁绍、刘表五位。

对公孙瓒,可以算得上“易主”,毕竟刘备一开始是他的别部司马,后来在袁绍支持下做了徐州牧,算是改换门庭,可以算“易主”。

对曹操袁绍,刘备都是作为他们的客将,并无从属关系,也就没有“易主”之说。对陶谦刘表……这二位是自己死了,自然也不是刘备“易主”了。

刘备"其主"而成枭雄,怎么到吕布这就成三姓家奴了呢?

刘备成为枭雄,是因为他后来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做出了一番事业,而且这个过程中一直坚持本心,勇猛难以制服,所以被称为“枭雄”,跟“易主”关系不大。



如果刘备只有“易主”的经历,而无建立政权的结果,后世评价也一样不会高的大家喜欢推崇刘备是因为刘备一直坚持本心,为了自己的理想锲而不舍奋斗一生,而不是因为他“易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