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心理干預專家:疫情過後尤其要重視哀傷干預

危機心理干預專家:疫情過後尤其要重視哀傷干預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不少人群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關於如何幫助疫區人民治療心理創傷,如何應對疫情後可能發生的心理障礙甚至心理疾病的暴發,《中國慈善家》近日專訪了中科院心理所非典心理諮詢熱線負責人高文斌,以及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全國理事會名譽理事長、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浙江省心理危機干預專家組組長趙國秋。

高文斌曾是2003年北京小湯山“SARS患者與醫護人員的心理干預”項目的負責人;趙國秋則曾受衛健委、公安部等指派帶隊赴5.12汶川地震災區、4.28膠濟鐵路事故及7.23溫州動車事故現場實施心理危機干預。

用心理援助重建社會心態

中國慈善家:這次疫情對大家造成的心理創傷和其它災害有何不同?

高文斌:在過去很多涉及公共安全的社會重大事件中,都會需要心理援助,不過之前無論是在汶川地震還是玉樹地震中,影響面都沒有這次疫情這麼廣。不同事件中,影響人的情緒的因素和情緒釋放的對象是不一樣的。對於純自然災害,大家可能會對救助是否及時有效懷有期望,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反應,但是對於造成災難的原因,大家都會認為是純自然的原因,是不可抗拒的。而對於這次新冠疫情,大家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人導致的。既然是人的原因,公眾就會想應該是誰來承擔責任,這就會影響到個人的情緒和整個社會的心態。

在這樣的疫情中,心理援助工作尤為重要,它要針對社會心態的重建做工作。

中國慈善家:這次疫情導致的心理創傷有什麼特點?

趙國秋:1月23日至今,武漢封城近兩月,長時間的封閉會產生情緒障礙和行為障礙。情緒障礙裡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焦慮、抑鬱,以及強迫症的加劇。

此外,睡眠障礙的問題也非常嚴重,有睡眠障礙的人的比例比原來提高很多。武漢一線醫護人員中,有睡眠障礙的比例超過1/4。這次疫情中,有3000多名醫護人員被感染,其中近30名醫護人員殉職。他們被稱為“白衣戰士”,但他們也是普通人,也會產生恐懼和各種心理不適。

中國慈善家:哪些人需要心理援助?

高文斌:心理援助主要涉及兩類人群,一類是有亡故的直系親屬的家庭,另外一類是在疫情中身體受到傷害或影響比較大的人,他們需要長時間的心理援助和心理重建。對他們的心理援助工作要持續一段時間甚至一年。

趙國秋:我們尤其要重視一線醫護人員,比如在ICU工作的醫護人員,以及3000多名死亡病例的家屬。如果現在對他們沒做好哀傷干預,待疫情過後,當大家都回歸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以後,他們會遭遇一種心理疾病的挑戰,即PTSD,中文名叫創傷後應急障礙。


這裡有兩個案例,一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美軍自殺人數上升兩倍多,平均每10萬服役的士兵中,就有30人自殺。殘酷的戰爭使一些士兵無法擺脫陰影,這種創傷不會隨著他們服役結束而終止。


另一個案例,是2008年汶川地震以後,一年內自殺率增高1-2倍。北川縣的宣傳部副部長在晚上12點多寫完最後一篇博客,就在自己的家中上吊自殺。青川縣的一位農辦主任,也是一年以後自殺了。


創傷後應激障礙,一般出現在整個突發事件過去以後3至6個月。當事人腦海裡開始出現血淋淋的場面,以及呼喚救命的聲音,等等,這會把他的情緒拉下去,讓他感到痛不欲生,到最後實在受不了就可能自殺。


現在我的專家門診裡已經可以看到這個傾向。原來有強迫、抑鬱、焦慮、失眠症狀的人,經歷疫情以後症狀有明顯的加重,人數增加了,程度也嚴重起來。這個問題應該得到關注並出臺相應預案。”

讓基層幹部掌握心理知識

中國慈善家:如何推動心理援助工作?

高文斌:要充分動員基層幹部,掌握一些心理干預知識。比如,社區實施管控之後,在很多封閉管理的小區中,居委會工作人員和街道幹部既是管理人員,同時也是服務人員,應該也是第一線的心理援助者。

心理援助工作的成敗不在於我們培養了多少心理醫生。心理服務體系的核心,是要不同的機關單位、基層管理幹部、人事部門掌握一部分心理援助工作的技巧和知識,並在平時的工作中做好對接,分級援助。說白了,就是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但是目的只有一個,即讓社會盡快恢復重建。

中國慈善家:對於這次疫情,心理援助的重點是什麼?

高文斌:需要注意人際之間的信任。從我們調查情況來看,目前很多單位已經開始復工,人際的信任、人際的距離等很多社會心理的因素需要去疏導。

現在大家不自覺地保持物理距離,無疑會加大人際的心理距離,如何才能恢復到中國人習慣的人際距離,這是工作的重點。我們這個社會需要重建信任關係。

中國慈善家:復工復產對大家心理健康有幫助嗎?

高文斌:復工復產後,各單位要接過疫情防控的棒,這既減輕基層工作者的壓力,也有助於恢復社會秩序。

中國慈善家:未來需要警惕哪些因素?

高文斌:幾萬名支援醫護人員要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又要面對新的一些病人,這些病人的心理健康也是一個問題,如得不到及時疏導,未來一段時間,醫患矛盾可能會增多。

要做一箇中長期的社會復原工作的準備。也就是說,難點和重點都是整個社會心態的恢復的問題。

趙國秋:復工復學以後,要對員工和學生提供強有力的心理支持。人們待在自己家裡,儘管是被隔離不能到處跑,但在家裡面吃飯、睡覺都是自由的,家裡也不用戴口罩。但回到單位或學校以後,單位實行嚴管嚴控,會導致恐慌情緒急劇上升。


在這種情況下心理調整的措施要跟上,學生的注意力要重新集中,工人要有新的行為規範,這些都要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