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939年莫斯科会议上英法与苏联结盟,德国会发动大战吗?

一梭烟雨江湖行


莫斯科会议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无用功。英国、法国、苏联三国都各怀鬼胎。当时可能真正对莫斯科会议上心的国家也就是苏联了。但这也难改苏联的唯利思想。英法两国属于一个战壕的战友,从根本上讲,英法两国他们当时所思考的问题,不是如何制止战争,如果为欧洲的和平而努力。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如何维护自身霸权和利益。除了自身英法不关心任何人,包括苏联。而苏联方面之所以如此的积极,也是因为从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出发的。但相对来说,当时的苏联比英法两国对法西斯要更加痛恨,有能力的话苏联也愿意遏制法西斯。但这一切都不符合英法的利益。所以说莫斯科会议注定是一场无用功。

事实上,从始至终,英法两国就没有抛弃绥靖政策。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美三国是绥靖政策的主要推动者。他们想以扶持一战战败的德国,和野心勃勃的日本来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以德国和日本来遏制苏联的发展。从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就已经可以看出绥靖政策的端倪了。之后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是细致化了绥靖政策的执行和具体内容。而在慕尼黑阴谋中,绥靖政策这中姑息养奸的做法更是达到了其顶峰。所有的国家都成了英法美三国之中的筹码。

历史上莫斯科会议从1939年3月一直进行到1939年8月。这半年的时间里,英法苏三国就是互相的扯皮,具体事务完全落实不了。苏联极力主张遏制德国,毕竟德国已经快要威胁到自己家门口了。于公于私苏联都十分迫切的想要对付德国。但英法完全对苏联的提议不置一词,甚至于英法内心中还十分期盼苏德开战。在1939年5月的时候,英国谈判代表向英国政府发送了一份谈判备忘录,并且附上了他们的建议。英国外交部的建议是以拖延为主。他们和苏联谈判就是要逼着德国双线作战。如果战争爆发,就立刻把苏联卷入战争中。英国政府显然也接受了这一建议。

所以在随后的谈判过程中,英法两国一直向苏联提出苛刻的要求,并且提出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激怒苏联,或者说拖延谈判进程。果然苏联无法接受英法的苛刻条件,之后谈判一度被延期。在此期间英国和德国还进行了一次秘密谈判。双方就英德两国的势力划分进行了谈判。而且该项谈判还是英国首相张伯伦亲自主持的。由此可见英国对于和德国的谈判,显然要比对于和苏联的谈判更加看重。苏联显然就是英国在和德国谈判过程中,索取更多便利条件的筹码而已。

英法两国如此奸诈,自然苏联也不傻,他们看出了英法两国对于谈判并不热衷,或者说苏联察觉到了英法想要牺牲自己的时候,德国又向苏联抛出了橄榄枝。苏联转念一想,英法不仁就别怪我不义。所以苏联为了自身和利益考虑,苏联果断的先出卖了英法,和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和德国约定划分波兰以及东欧。由此莫斯科会议已经名存实亡,完全破裂了。英法也没想到苏联和德国会有这么一手。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也因此苏德暂时和解后,德国才把大部分精力转向了西欧战场。

所以说,英法和苏联在莫斯科会议上根本不可能结成盟友,这也就意味着德国引爆大战也是势在必行的。我们假设英法和苏联成功结盟了,但德国该发动战争还是会发动的。希特勒以及德国已经为了战争筹备太久了,他们绝不会放弃,战争依旧会爆发,只不过那样一来,战争可能会更快的结束。英法苏也能少受一些罪。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书


如果1939 年莫斯科会议英法和苏联达成一致协议,苏联可以派出200个师以上支援,形成东西二线夹击德国,苏联负责东线战场,英法两国负责西线战场,当时就能把纳粹德国忘图称霸的野心扼杀在摇篮之中。

因为当时德国才恢复军备几年,实力不强,况且波兰可以拖住德国几个月,等到英法国在西边准备好进攻,或者封锁战略耗尽德国的库存石油等战争资源。

但1939年3月—1939年8月,历时半年的英国、法国、苏联三国谈判最后以破裂而告终。对于谈判失败原因的反思也引起了颇多的争议和思考。

就英法而言,两国领导人在冷酷自私的民族利己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三国谈判中,不是从维护欧洲和平的大局出发,而是站在维护自身霸权利益,寸步不让的立场之上,未能彻底抛弃绥靖政策。

在三国谈判中,苏联也为建立反侵略机制提出了不少合理的建议,作出了许多的努力。然而,当它看到英法对与苏联结盟所持的三心二意的态度,而德国此时又抛出了橄榄枝,于是便抛弃了集体安全政策,转而与德结盟,与其签订了。

最终三国谈判以失败告终,因为在利益面前英法苏首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也是当时历史环境的必然产物,也是各种合力作用的结果,谈判双方未能从反对德国法西斯扩张,维护世界和平的全局出发来正确地制定自己的外交战略。

开战前,希特勒制定了征服英法苏及波兰作战计划,德国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战教训,避免当年普鲁士总参谋长毛奇两线作战,首先应该先解决西面,以防止被夹击。所以,轮到波兰即将沦陷时候,英法才醒悟过来,沉不住气了才与德国宣战,而那时德国能够迅速打败法国已经超过了自己的预期。

由于德国和苏联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没有干涉这场二战德国进攻波兰的战争。因此,二战德国成功地避免了两面战争。在1941年6月22日,即二战德国对苏联的突然袭击和入侵之前,二战德国和苏联两国一直遵守条约和协议的条款。





文旅揽胜


如果1939年莫斯科会议上英法与苏联结盟,德国还是会发动大战,德国甚至会提前发动二战。为什么呢?因为英国和法国是德国的敌人,苏联也是德国的敌人。敌人之间的联合对德国形成了更大的威胁,德国必须在这个威胁继续变大之前消灭这个威胁。然而,虽然英法和苏联有共同的敌人德国,但不到生死存亡之际的英法和苏联是不会进行合作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英法是资本主义国家,而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英法和苏联的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是完全对立的,英法和苏联的国家利益是互相敌对的。阶级和利益的对立让英法和苏联成为天然的敌人,就算英法和苏联因为共同的敌人实现了短暂的合作,但这合作也必然会破裂。最终,莫斯科会议没有达到维护集体安全和世界和平的目的。

为什么英法苏会召开莫斯科会议呢?因为英法苏都感受到了法西斯的威胁,尤其是英法要维持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莫斯科会议是1939年召开的英国,法国和苏联的一次有关世界和平的谈判会议,但最后却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本来是敌人的英法和苏联会共同召开一次会议呢?因为英法和苏联都受到了纳粹德国的威胁。然而,英法执行的是绥靖政策,英法与苏联谈判只不过是要威慑德国而已。没能从英法那里得到集体安全保障的苏联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英法的绥靖政策不仅仅是对德国妥协,英法的绥靖政策还是要把德国的侵略力量引向苏联。英法的做法是要挑动苏联和德国之间的战争,最后达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目的。利用具有侵略性质的德国法西斯力量消灭苏联的社会主义力量,一举就能消除法西斯主义和社会主义对英法的威胁。

英国及法国与苏联进行莫斯科会谈的目的是:“和苏联谈判一项协定,这不仅仅是为了迫使德国两线作战,而更多的是为了——而这是最主要的——一旦战争开始,就应竭力使苏联卷入战争。”

在英国和法国看来,德国是威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危险力量,苏联也是威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危险力量。英法为了保持对世界的控制权和领导权,就要消灭苏联和纳粹德国。

如果1939年莫斯科会议上英法与苏联结盟,那么德国会提前发动二战。

德国受到了开始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不仅德国的经济陷入了泥潭之中不可自拔,而且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为了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资本家的利润,德国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的市场。德国本身的原料和市场是贫乏的,德国只能通过战争获得原料和市场。

世界上最丰富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的市场被谁占据了?被英国和法国占据了。换言之,德国想要获得足够的市场和原料就必须发动对英国和法国的战争。在德国人眼里,英国法国是敌人。苏联既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强大工业国,占据苏联也能够为德国提供原料和市场。在德国人眼里,苏联也是敌人。是敌人就要被打击!

如果敌人联合起来怎么办?那就提前发动打击。英法是强大的敌人,苏联也是强大的敌人,如果英法和苏联结盟,那么德国获得原料和市场的难度会增大,德国必须在这个难度增大之前消灭它。也就是说,

英法和苏联的结盟只会加速二战的爆发

英法与苏联在莫斯科会议上不可能结盟,因为英法和苏联代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对立的发展道路。

莫斯科会议是失败的,因为没有达成任何有关维护和平的协议。这个失败的结果证明英法和苏联不可能结盟。因为英法和苏联是天然的敌人。英法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英法和苏联的关系是剥削和反抗剥削的关系,英法和苏联的关系是压迫和反抗压迫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苏联建立之前,世界上只有一种先进的制度,那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可以说,十月革命之前的世界是资本主义一统全球。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不过是资本主义之间利益的分配而已,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斗争的再厉害也不可能相互消灭。然而,社会主义却可以消灭资本主义,无产阶级能够取代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是一种先进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也是一种先进的发展道路。两种道路是竞争关系,两者的道路是敌对关系。竞争和敌对让英法与苏联的结盟的可能性变得极小

在生死存亡之际,英法会与苏联短暂联盟;威胁减弱以后,英法与苏联会分道扬镳。然而,国家和平需要世界和平。

英法和苏联的确是极对的,英法和苏联结盟的可能性是极小的。但是,英法和苏联结盟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为什么英法和苏联的结盟是可能的呢?因为英法和苏联有共同的敌人,因为英法和苏联的共同敌人的力量非常强大,因为英法苏联的共同敌人的力量强大到能够威胁英法和苏联的生存。

面对生死存亡,英法和苏联一定会暂时抛开利益上的敌对,英法和苏联一定会暂时实现结盟。因为只有英法和苏联结盟了才能遏制住纳粹德国的对外侵略的步伐,因为只有遏制住纳粹德国的侵略才能保障英法和苏联的生存,因为只有生存下来才有利益可谈。然而,1939年还没到生死存亡之际。

面对纳粹德国的威胁,英法和苏联并没有结盟。其结果就是法国被德国灭亡了,其结果就是英国被希特勒炸成废墟了,其结果就是苏联被德国打到了莫斯科城下,其结果就是英法失去了对世界秩序的控制,其结果就是英法的利益受到了根本性的伤害。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变成了两极格局;二战后,英法从一流强家变成了二流国家。

战后的两极格局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纳粹德国的威胁消失以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结盟关系破裂了。英法和苏联的利益的根本冲突和纳粹威胁的消失使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分道扬镳。只不过,英法成为了二流国家,苏联则成为了超级大国之一。

总之,近代以来的人类文明是互相联系的文明,任何一个国家要维护本国的和平就必须维护世界的和平。任何以牺牲他国的利益来换取本国的和平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和平都是基于世界的和平。国家与国家之间交往的根源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取舍依靠的是国家的综合国力。英法与苏联的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处于平衡状态时,英法与苏联会实现合作;英法与苏联的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处于失衡状态时,英法与苏联会对峙。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都是人类文明的成就。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要想实现彼此的发展就必须互相学习,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彼此的融合与发展。现在经济全球化的状态就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历史纬度


肯定会的,我们在回头看历史的时候,总是以为在关键的历史时刻会有多种可能,当事人会有多种选择,其实在很多历史大事件发生的时刻,牵扯到很多人,很多因素,能够左右历史进程的人物其实可以辗转腾挪的余地很小。比如,希特勒的激进被民众选上台,希特勒的战争机器一旦开动很难停下来,再说英法即便与苏俄结盟,也是同床异梦,这一点恐怕全世界都知道,希特勒之所以进攻苏联,第一是因为斯大林大清洗以后,苏军战力直线下降,在苏芬战役中的糟糕表现就知道;第二,德国知道过不了很久美国就会参战,他需要的能源要从苏联攫取;第三,他要展现种族和社会主义优越性,需要更多的财富和资源,除了掠夺,没有他法


梁涛131


如果英法与苏联结盟,希特勒不敢发动二战,德国当初就是为避免两线作战,在入侵波兰前,先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只是那么快灭掉法国后,希特勒自我膨胀,开始撕毁条约。


好兵帅客


会的,狼子野心


汝狗吾狼


历史没有假设。


Alin星子527


如果这样,德国可就真的不能发动二战了。可惜英法和苏联是走不到一起去的。

德国本身的位置处于欧洲中部,德国基本上是被一系列的欧洲强国包围在中间,也就是所谓的四战之地,而且德国本身的边境也是无险可守,国土缺乏自然屏障,一旦和四周交战,那么就是亡国的下场,任何一个德国人只要一提两线作战,马上就会被打出去,德国人都知道两线作战是德国无法应付的,特别是一战刚刚结束20年,德国人不可能这么没有记性。
我带回来一代人的和平。张伯伦说的,慕尼黑协定彻底毁掉了法国经营的小协约国。


英法的纵容使德国完成了扩军备战。

本身在一战以后,法国就是在德国的东边建立了一个小协约国的联盟,就是要弥补由于苏联的成立,导致法国在德国的背后没有盟友的缺陷。但是当法国和英国导演了慕尼黑协定以后,法国经营的小协约国也就瓦解了。而如果是法国和苏联结盟,那么就会有了一个更加强大的盟友,而且当时苏联曾经提出过一个集体安全的政策,但是这个政策在西方没有什么人感兴趣,英法更希望德国和苏联血拼。
英法希望祸水东引,苏联不傻,和德国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达成了祸水西引。但是,德国达到了各个击破的目的。

如果是英法和苏联结盟,那么德国再次处于两线作战的境地,而且苏联可比沙俄难对付多了,而英法肯定是还会采取一战时的老办法,英国用海军封锁德国,法国凭借马奇诺防线和德国相持,这样一来二战就和一战一样了。
同盟国三巨头,应该说同盟国最终的形成丘吉尔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英法方面和苏联方面可以说是具有极深的隔阂,首先是意识形态,苏联的共产主义是英国绝对无法容忍的,还有就是苏联的实力远远强于沙俄,如果和苏联结盟那么谁听谁的就不一定了。只有当大战真正爆发以后,苏联和英国才联合在一起,但是这个时候,德国已经控制了整个欧洲的工业生产,仅凭着英国和苏联已经无法战胜德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