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海上霸权的划分,美英两国平分秋色,日本成最大赢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交战各国为了能够在海上压制对方,纷纷研制出了更大更强的战舰,组建了十分庞大的海军。一战结束之后,各国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军费支出,决定共同签订一款限制研制武器的国际条约,来减少海军装备上的军备竞赛。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英美日法意五国最终签订了《华盛顿海军条约》。《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美国和英国能够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两国的舰艇吨位不能超过525000吨。

一战后海上霸权的划分,美英两国平分秋色,日本成最大赢家

日本的海军吨位上限仅次于英美,能够达到315000吨,再往后是法国和意大利,两国的吨位上限都是175000吨。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方都是当时的世界海上强国,该条约的本质是列强们瓜分战后海上霸权的一个条约。因为海上军备竞赛让各国都焦头烂额,签订这样一个限制武器装备发展的海上条约,对于签约各国来说都有好处。那么《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对哪一个国家最为有利呢?

一战后海上霸权的划分,美英两国平分秋色,日本成最大赢家

因为美国在条约中获得了同英国一样的吨位,很多人都会感觉美国是《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第一受益人。实际上美国在一战后已经是世界头号工业国,如果世界主要海上强国搞军备竞赛,最后肯定是美国成为海上第一强国,因此美国获得最高的吨位标准,并不代表美国是该条约签订的最大赢家。从《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各国的海军发展来看,获得了第三海上强国位置的日本,才是该条约签订的最大赢家。

一战后海上霸权的划分,美英两国平分秋色,日本成最大赢家

虽然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日本的舰艇吨位只能达到英美两国的60%左右,这意味着日本海军无论如何发展,都不可能成为世界头号海军。但是日本的工业实力还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根本无法跟欧洲强国相提并论,再加上日本资源匮乏,如果没有《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日本很难能够在军备竞赛中取胜。而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日本凭借着条约的规定,稳稳地成为了全球第3海上强国,不再需要担心军备竞赛的威胁。

一战后海上霸权的划分,美英两国平分秋色,日本成最大赢家

再加上英国和美国都需要同时兼顾几个大洋的海上防御,无法将力量集中到太平洋地区,即使日本海军只有英美海军的60%,日本也足够在西部太平洋称霸。从《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一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一直都潜心发展实力,利用有限的吨位建造更多的舰艇。到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候,日本已经拥有包括六艘重型航母在内的10艘航空母舰,比美国和英国的航母数量都要多。

一战后海上霸权的划分,美英两国平分秋色,日本成最大赢家

而且日本在造舰的时候刻意隐瞒真实吨位,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日本海军的实际吨位已经达到了美国和英国的80%左右。可以说在《华盛顿海军条约》失效之前,日本一直都是该条约最大的受益人,如果没有该条约的限制,那么日本很难能够成为世界第三海军强国。二战爆发后,限制海军装备的条约全部失效,日本和美国都开足马力生产军舰,日本工业能力差的缺点暴露无遗,最终在海战上一败涂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