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切實做好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工作

安徽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面對疫情帶來的貧困地區扶貧農產品運不出、產銷不暢、帶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復工慢、扶貧技術幫扶難入戶等情況,採取多項措施,切實做好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工作。

(一)加強工作部署安排。針對疫情對農業特色產業扶貧造成的衝擊和影響,及時印發《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工作,指導推動各地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優化產業扶貧項目、幫助帶貧主體復工復產、促進農產品產銷對接、協調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等,並加強調度,掌握動態,及時協調解決各地特別是帶貧經營主體和貧困戶生產經營中的困難與問題,全力做好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工作。

(二)加大扶貧產業發展支持力度。加強與有關部門協調,推動各地因地制宜調整和優化扶貧資金使用需求,重點向產業扶貧項目傾斜,加大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產業扶貧項目生產、儲存、運輸、銷售環節的支持力度,促進扶貧產業穩定發展。加強產業扶貧項目謀劃,及時調整,積極支持發展疫後需求較大的項目產業,提高扶貧產業質量和效益。蕭縣引導和支持有勞動能力、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群眾,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等“短平快”項目,截至目前已批覆項目資金4539萬元。

(三)促進帶貧主體平穩健康發展。落實財政補貼、金融支持、信貸擔保、稅費減免等方面優惠政策,支持帶貧經營主體平穩健康發展。暢通種子、化肥、農藥、飼料等運輸通道,確保帶貧經營主體和貧困戶所需農資。指導帶貧經營主體按疫情防控要求,在達到復工復產條件、確保用工人員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及時復工復產。幫助帶貧經營主體對接金融機構,落實不抽貸、不斷貸以及延長還款期限等政策措施,協調解決各類應急物資儲備、外來員工返工、產品滯銷等問題,確保平穩有序組織生產。鼓勵各地出臺農村創業補貼政策,引導帶貧經營主體和求職者利用互聯網對接用工需求,引導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切實穩定帶貧經營主體與貧困戶之間的務工就業、訂單生產等帶動關係,不得與因疫情影響不能按時到崗、按時開展生產的貧困戶解除務工、訂單合同。潁上縣各金融機構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帶貧經營主體不抽貸、斷貸、壓貸,對到期還款有困難的,給予展期或續貸,目前已幫助9家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申請信貸資金4.3億元。

(四)保障扶貧產品銷售暢通。積極拓展銷售渠道,幫助協調產區和銷區構建“點對點”對接關係,優先安排採購銷售扶貧農產品。及時發佈貧困地區農產品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協調組織大型批發市場和經銷商與貧困地區帶貧經營主體開展產銷精準對接。暢通物流渠道,組織農產品物流企業、批發市場與生產基地、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加強合作,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協調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保障車輛快速通行,確保扶貧農產品運輸暢通。大力促進網絡銷售,在發揮好現有網絡平臺、大型電商平臺作用的同時,充分利用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加大貧困地區農產品宣傳推介力度,促進扶貧農產品網上銷售。金寨縣農業農村、交通運輸等部門密切配合,為重點養殖經營主體辦理臨時通行證34個,暢通農產品銷售及飼料、種子等農資運輸渠道。潁上縣鼓勵帶貧經營主體線上銷售農產品,對疫情防控期間線上銷售收入達到一定規模的,給予獎補。

(五)做好產業發展指導服務。推動各地建立並落實聯繫服務制度,通過“點對點”對接,及時瞭解情況,提供指導服務,幫助貧困地區特別是帶貧經營主體、貧困戶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目前,全省農業農村部門已經提供交通運輸、產銷對接、企業用工、金融信貸等各類服務1500多件。其中,為446家重點農業企業開具了《民生保供企業資質證明》,為894家農業經營主體發佈直供直銷信息,幫助55家家禽屠宰企業與銀行進行對接。充分發揮貧困縣主導產業扶貧技術專家組和貧困戶產業發展指導員作用,在落實防控措施、做好安全防護的前提下,根據貧困村、貧困戶以及帶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生產指導和技術服務。創新指導服務方式,鼓勵通過電話、微信、QQ、廣播電視等網絡在線方式,做好產業扶貧政策宣傳、生產技術要點講解、動物疫病防控、扶貧項目協調落實、貧困戶農產品銷售等方面的指導服務。

(六)加強產業扶貧風險防範。組織各地加強疫情對產業扶貧影響的風險評估,從產業選擇、品種選擇、市場銷售、資源環境、資金安全等方面充分論證評估,對評估發現的風險,制定風險防範措施和應急預案。全面推廣農業特色產業保險,拓寬特色農業保險品類,擴大保險保障範圍,力爭特色產業、產品應納盡納、應保盡保,為貧困戶和帶貧數量較多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保險保障。裕安區針對疫情造成貧困戶農產品價格低的情況,啟動“深貧保”價格指數保險,對貧困戶滯銷農產品調查統計,給予賠付。

安徽省採取一系列有力應對措施,使全省產業扶貧受疫情影響情況得到明顯緩解,應對疫情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帶貧主體復工復產加快。全省帶貧主體已復工1.9萬多個,復工率92.5%;復工帶貧主體共帶動貧困人口35.2萬人(其中務工方式帶動4.5萬人)。帶貧主體中,全省帶貧龍頭企業已復工3000多個,復工率94.4%;復工帶貧龍頭企業共帶動貧困人口12.6萬人(其中務工方式帶動1.3萬人)。二是農產品“賣難”逐步緩解。全省貧困地區共發佈農產品直供直銷信息2.95萬條,幫銷糧油8.2萬噸,價值4.2億元;幫銷蔬菜3.7萬噸,價值5.8億元;幫銷水果1600多噸,價值1600餘萬元;幫銷肉蛋奶6700多噸,價值近8000萬元;幫銷肉畜禽1萬餘噸,價值1.9億元;幫銷水產品3600多噸,價值5500多萬元。農產品壓欄、壓塘、壓棚、壓田等問題逐步緩解。三是產業扶貧項目建設積極推進。目前,全省70個有扶貧開發任務的縣已謀劃2020年度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到村項目6300多個、到戶項目48.6萬個。已批覆實施到村項目1100多個,投入財政資金8.1億元;已批覆實施到戶項目12.4萬個,投入財政資金2.6億元。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