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高原「黑珍珠」走上融合路

「产业」高原“黑珍珠”走上融合路

農民日報記者 高文 見習記者 李鵬

「产业」高原“黑珍珠”走上融合路

穿行在川藏線,經常可以看到一群群圓鼓鼓、黑茸茸的小豬崽在樹林裡、草地上嬉戲,如點綴在雪山森林草地清澗畫境中的一粒粒黑珍珠。在西藏流傳著一段傳說,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請婚貢品中就有藏香豬,公主進藏後諸食不慣,獨青睞“火燒藏香豬”。

藏香豬以藏為名,又以林芝為源,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因純放養,生長緩慢、體型小,“飲山泉、食山珍”的藏香豬對西藏人民來說也是珍品,逢年過節才宰殺一兩頭招待貴客。也因原生態、純天然備受消費者青睞,“一肉難求”,如黑珍珠般珍貴。

藏豬存欄數十萬頭、作為全國藏豬養殖核心區的林芝,在藏豬特色產業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11年,原農業部將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巴河鎮、朱拉鄉、錯高鄉三個鄉鎮劃定為國家級藏豬原種保護區,成為西藏首個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區,也是全國最大的藏豬保護區。但過去西藏農牧民散戶散養、自養自用,規模化、產業化程度低,使得藏豬產業在林芝市的資源優勢、環境優勢和集聚效應沒有凸顯。鄉村振興,產業先行,既有寶山,就要“借寶生錢”,林芝市把產業振興的重點聚焦在藏豬產業上。

轉型升級,產業發展成規模

“作為全區七大特色產業之一,10多年的藏豬產業發展成效是顯著的,但是經營主體少、產業規模小、融合程度低的問題仍然存在。鄉村振興進程中,作為特色支柱產業,藏豬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西藏農牧廳廳長杜傑說,散放散養仍是主要方式、加工率僅為5.2%、開發的“藏豬”系列產品少、品牌市場認知度低,這些都是制約藏豬產業發展的迫切問題。

為此,2004年以來,西藏自治區先後編制了《西藏自治區農牧業特色產業規劃》《西藏自治區高原特色農產品基地發展規劃》等,藏豬種質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去年保護區和保護場藏豬種群數量達3萬多頭;藏豬生產規模不斷擴大,2017年全區藏豬養殖規模達40.2萬頭、年末存欄量25萬頭,林芝市藏豬養殖規模達到36.5萬頭、年末存欄量23.3萬頭,藏豬生產核心區地位凸顯;科技支撐能力增強,組建藏豬新品系,出欄率縮短9個月,產仔數增加1.34頭;新型經營主體日益壯大,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養殖戶”模式,到2017年,全區共引進和培育藏豬產業化龍頭企業9家,專業合作社73家,養殖大戶350戶。

“產業園規劃入駐20多家藏豬企業,倉儲、物流、屠宰、加工、糞汙回收利用、文化博覽應有盡有。將來到巴河不只是旅遊、吃魚,藏香豬才是重頭戲。”巴河鎮副鎮長旺扎說。在國家級藏豬核心保護區的巴河鎮,藏豬產業園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產業園不僅吸收了東元食品加工、沃野藏豬開發、蕃騰飼料公司等現有藏豬企業,還計劃引進10多家內地龍頭企業。

建設藏豬產業園,延伸產業鏈條,既密切了各方利益聯結,也有效提升了產品附加值。蕃騰飼料巴河負責人汪玉則表示:“現在公司年產飼料10萬噸,按照規劃根本不夠,只能實行訂單銷售。”公司正是看準藏香豬的市場潛力,在林芝建設了近3000畝的飼料基地,還在產業園投入一億多元,專門研發藏香豬飼料。

成活率不高、生長緩慢、環境壓力大,曾經,純散養是藏豬產出率不高的重要原因。改變藏豬傳統養殖純放養模式,既是產業化發展的需要,也是生態保護的必然。為避免因發展產業而破壞生態,從錯高村農牧民養殖合作社到柳四朗沃野養殖基地,再到雛鷹集團在丹娘鄉的萬頭規模養殖基地,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放養+舍飼”的養殖模式。

雛鷹集團丹娘鄉養殖基地經理邵磊介紹:“在能繁母豬生育期舍飼,可提高崽豬成活率,在出欄期舍飼,更有利於檢疫、育肥,縮短飼養週期,也減輕了草場、林地的承載壓力。”錯高村農牧民養殖合作社理事長次珠的“放養+舍飼”模式則是生育期純舍飼,日常白天散養,晚上舍飼:“這樣既能提高成活率,晚上追飼玉米,還縮短了飼養週期。”據杜傑介紹,通過採取“放養+舍飼”的藏豬養殖方式和現代化設施設備應用,平均養殖週期由傳統的24個月縮短至12-14個月,改變了藏豬傳統飼養方式對資源環境的依賴。

「产业」高原“黑珍珠”走上融合路

脫貧致富,藏豬產業見真章

產業振興,最終落腳點是農牧民得實惠。自治區副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洛桑江村曾強調,推動藏豬產業大發展、快發展,要切實把藏豬產業打造成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農牧民增收致富的增長極以及產業振興的亮麗名片。

從2004年涉足藏豬產業以來,沃野藏豬開發有限公司經過10多年探索出了公司和農牧民合作共贏的模式。在其推動下,公司規模日益擴大,年出欄量達1萬頭。據該公司經理格桑多吉介紹,結合藏香豬產業的發展趨勢,公司以保種繁育為主,目前共有3000頭能繁母豬。公司無償建設養殖場、提供崽豬,主要養殖出欄則由本地農牧民合作社或者農牧民散戶負責,成豬出欄時公司統一回購。

“這種模式多結構地增加了農牧民的收入,有效利用了農牧民的閒置草場、林地,每頭藏豬回收500元。除此之外,在養殖基地建設過程中,農牧民流轉草場、林地還有租金收入。貧困戶可以在基地或合作社打工,每月又有3000元的收入,增收效果顯著。”格桑多吉告訴記者,近兩年,僅在柳四朗村養殖基地,就帶動了49戶167名農牧民人均年增收1000元。

「产业」高原“黑珍珠”走上融合路

築巢引鳳,鼓足東風催馬進

林芝市藏豬產業發展潛力巨大,由散戶散養向規模化、現代化飼養轉變,聚點成線、連線成片是藏豬產業化發展的關鍵。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藏豬養殖規模達到100萬頭,2022年達到150萬頭”的發展目標。按照這一要求,林芝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3億元,扶持藏豬產業發展,要把林芝打造成“全國藏豬之鄉”。

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統籌項目、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力量,明確優惠扶持政策,努力為林芝藏豬產業打通振興之路。

在稅收金融政策方面,與藏豬產業有關的各在藏企業申請用於區內項目建設、生產經營等貸款時,執行比全國貸款基準利率低兩個百分點的利率政策。符合條件的扶貧龍頭企業,申請貸款享受西藏扶貧貼息貸款利率政策。在產業扶持政策方面,對發展藏豬產業的企業、專業合作社和養殖大戶,採取以獎代補、財政貼息、先建後補等方式給予支持;對進行農產品加工業關鍵技術、工藝和產品研發的企業,從科技專項中予以支持;對處於產業化起步階段、市場前景好的新興服務業企業,可申請國家服務業引導資金;對承擔相應扶貧責任的企業,由市地統籌安排脫貧致富產業發展資金予以支持,並享受財政貼息優惠政策。在土地政策方面,藏豬產業相關企業發展用地上,享受不低於《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70%、50%的優惠和分期繳納等政策。允許農村集體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鎮建設規劃前提下,利用村鎮建設用地,採取租賃、作價入股等方式參與企業項目開發。

此外,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企業,給予繳納社會保險補貼、崗前培訓補貼和就業吸納獎勵。對吸納貧困人口就業的企業,給予工種培訓、社保補貼和一次性就業吸納獎勵。對企業相關業務辦理,實行“只進一扇門,一次辦到底”服務機制,開辦企業時間縮短至8.5天。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所有者,給予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進藏企業職工子女涉及在西藏參加高考的,享受特殊優惠政策。

築巢引鳳、活水養魚,各種產業推動措施和政策、資金、人才等力量不斷在向藏豬產業傾斜,高原“黑珍珠”的璀璨未來值得期待。

「产业」高原“黑珍珠”走上融合路「产业」高原“黑珍珠”走上融合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