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

来自: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21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

诺贝尔奖历史上的53位女性获奖者。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位以及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且是物理和化学不同科学奖项的女性科学家;其中也包括中国著名科学家、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她发现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在全球范围内拯救了数百万人。

1903年,居里夫人曾因为女性的身份,未能获得当年诺贝奖提名,但正因瑞典皇家科学院一位倡导女性科学家权益的委员协助申诉,方才迎来了她人生的第一个诺贝尔奖,也从此开辟了女性科学家在诺贝尔奖历史上的新纪元。

诺贝尔奖获奖女性一共53位,其中32位杰出女性分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文学奖。

一共有21位女性科学家,分别在物理、化学、生理学和医学、经济学等领域取得杰出成就,获得诺贝尔奖。

从她们的简要生平中,可以看到一代代女科学家,如何突破重重障碍证明自己,赢得世界的尊重,并一步步提高女性在科研领域的地位。虽然获奖女性人数依然不多,但这些非凡的女性用她们的智慧和毅力,获得了卓越的成就,激励和照亮了世界,给大家树立了追求梦想、成就自我、造福人类的榜样。



1、玛丽亚·居里(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

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独享诺贝尔化学奖

玛丽亚·居里是波兰裔法国籍物理学家、化学家。她更为人熟悉的名字是居里夫人。

她出生于波兰华沙,和她的先生皮埃尔·居里因对自然科学的共同热爱结缘,并成就科学史上神仙眷侣的佳话。

1903年,因在“研究贝克勒尔教授发现的电离辐射现象时做的非凡工作”,居里夫妇二人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也是诺贝尔将历史上第一对夫妻诺贝尔奖得主。居里先生离世后,居里夫人并没有停下科研的脚步,因“发现了镭和钋元素,提纯镭并研究了这种引人注目的元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她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开创了放射性研究理论,放射性化合物作为放射源在科学实验和医学领域都非常重要,在医学领域,它们被用来治疗肿瘤。

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晚年罹患白血病而离世。

21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


2、伊雷娜·约里奥-居里(1897年9月12日-1956年3月17日)

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伊雷娜是居里夫妇的长女,完美传承了父母的衣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与母亲合作提供移动式X光装置为外科医生提供帮助。战后她在巴黎大学复读,后来在父母创办的研究所工作。

正是在那里,她与母亲的助手弗里德里克·约利奥特(Frédéric Joliot)结婚,二人共同进行放射性研究。1935年,二人“因为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获得诺贝尔奖,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合成放射性元素 。1948年,二人共同领导建立了法国第一个核反应堆。

在一次回答记者提问: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进,作为女性的身份是否会成为负担?伊雷娜回答:我认为对于科学的适应性,男女之间是没有差别的。



3、格蒂·科里(1896年8月15日-1957年10月26日)

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格蒂·科里是美国生物化学家,出生于布拉格(当时属奥匈帝国,今天属捷克)的一个犹太家庭。1914年她进入布拉格查理大学时,大学里只有很少女学生,在那里她认识了她的人生伴侣和科研伙伴卡尔·科里。他们于1920年结婚,两年后移民美国继续他们的医学研究。1928年他们加入美国国籍,主要研究人体是怎样产生能量和怎样传递能量的。

1929年,她与丈夫卡尔·科里发表论文,提出了以他们名字命名并的“科里循环”,科里循环是对人体内葡萄糖储存-利用-再储存的一种描述,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阐明并解释了人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循环。这篇论文也使他们荣获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身为女性,虽有万千才华,但是格蒂一直在科研领域受到不公正待遇,很长时间外部都劝说她不应该和丈夫一起工作,无论在薪资和职位上也远不如丈夫,薪资一度只有丈夫的十分之一。但是她的科研工作得到了丈夫的支持,并且永不放弃。

2004年科里夫妇被授予国家化学史里程碑来纪念他们的重大发现。月球上的科里环形山是以她命名的。



4、玛丽亚·格佩特-梅耶(1906年6月28日-1972年2月20日)

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裔美籍物理学家。玛丽亚·格佩特-梅耶出生于德意志帝国统治下的普鲁士王国西里西亚省的卡托维兹(现属于波兰)。格佩特-梅耶是她父亲的家族中的第七代教授。

她从小在知识分子的生长环境中长大,大学师从马克斯·玻恩、詹姆斯·法兰克和阿道夫·奥托·赖因霍尔德·温道斯等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1930年她完成了博士学位,并在同年嫁给了詹姆斯·法兰克的助手约瑟夫·爱德华·梅耶博士。之后这对夫妇移居梅耶的祖国美国。

1963年,因提出原子核壳层模型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格佩特-梅耶的模型解释了“为何特定数量的核子使原子核特别稳定”这个困惑物理学家许久的问题。这些数量被称作幻数。背离当时已知的知识,她假设原子核就像一系列的封闭壳层,而质子与中子倾向两个合成一对。这就像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同时绕着自转轴自转。

在1940年代与1950年代早期,格佩特-梅耶为爱德华·泰勒研究光学问题,其研究结果被应用到设计第一颗氢弹。

格佩特-梅耶死后,美国物理学会设立了以之命名的奖项,颁给杰出的年轻女性研究者。她呆过的芝加哥大学每年颁奖给杰出年轻女性科学家或工程师。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则每年举办玛丽亚·格佩特-梅耶座谈会,聚集女性研究者一同讨论现代科学。

金星上的格佩特-梅耶撞击坑(半径约35公里)也是以之命名。



5、多萝西·玛丽·霍奇金(1910年5月12日-1994年7月29日)

1964年诺贝尔化学奖

多萝西·霍奇金是蛋白质结晶学的奠基人。她生于埃及开罗,1928-1932年在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就读,并开始展开X射线晶体学方面的研究。1960年,她获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沃夫冈研究教授职位。

她推动使用了先进的X射线晶体学技术用于确定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其中她最有影响力的发现是证实了恩斯特·伯利斯·柴恩和爱德华·亚伯拉罕先前推测的青霉素结构。还有破译维生素B12的结构。为此她被授予196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69年,在经过了35年的工作,获得诺贝尔奖5年后,霍奇金终于破译了胰岛素的结构。X射线晶体学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工具,在以后对确定许多生物分子的结构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霍奇金被视为生物分子的X射线晶体学研究领域的先驱科学家之一。

霍奇金持续地进行科研探索,在科学政策和国际关系领域发挥作用。三十多年来,她的全家在公共舞台上为世界和平事业而努力。她本人也属于许多国际和平组织。



6、罗莎琳·萨斯曼·耶洛(1921年7月19日-2011年5月30日)

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罗莎琳·萨斯曼·耶洛是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犹太家庭。1941年毕业于女子学院亨特学院,几年后,耶洛得到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物理学助教职位,耶洛是该部门400名中唯一一名女性雇员,也是该部门自1917年以来第一位女性雇员。

尽管耶洛认为女权主义运动是对她传统信仰的挑战,但她仍鼓励女性参与科学研究,而不是仅仅在家担当母亲与妻子。

因开发多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她与罗歇·吉耶曼和安德鲁·沙利共同获得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自格蒂·科里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美国女性。

放射免疫分析法是一种在无须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的情况下用于检测抗原(例如,血清之中病毒、激素、药物等水平)的实验室测定方法。通过测量人体内的物质,可以对肝炎等疾病进行血液筛查。此外,该技术也可用于测量抗生素的有效性和药物的剂量水平。

除诺贝尔奖以外,耶洛一生获奖无数,1993年入选美国国家名人堂。



7、芭芭拉·麦克林托克(1902年6月16日-1992年9月2日)

1983年独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国著名女性细胞遗传学家。198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该领域首位没有共同得奖者、单独获得该奖项的女科学家。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在康涅狄格州和美国纽约长大,是一个移民家庭。因经济贫困,她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始终收到质疑。她的家人认为,对她来说结婚更重要。尽管如此,在父亲的支持下,芭芭拉于1919年开始在康奈尔大学的农业学院学习。在那里,她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并树立终身致力于玉米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志向。

1944年她在遗传上的杰出成就获得承认,芭芭拉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而当时她是史上第三位获得这项荣誉的女性。一年之后的1945年她更当选为“美国遗传学会”的首位女性主席。

生物体的许多特征是由遗传决定的,也就是说,由它们的基因决定的,这些基因储存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中。芭芭拉研究了玉米的遗传特性,例如玉米粒的不同颜色。她研究了这些特征是如何世代相传的,并将其与植物染色体的变化联系起来。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她证明了遗传因素有时会改变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会导致附近的基因变得活跃或不活跃。

她从未结过婚,而是选择毕生致力于研究。她很害羞但是学术上的野心家,她意识到她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尤其是可以成为其他女性的榜样。



8、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1909年4月22日-2012年12月30日)

198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意大利神经生物学家和医生。丽塔·莱维·蒙塔奇尼出生于意大利都灵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她父亲是电气工程师和数学家,母亲是艺术家。受到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尔夫(Selma Lagerlóf)著作的启发,她考虑从事作家职业,但最终决定在都灵大学学习医学。1946年,丽塔·莱维·蒙塔奇尼应邀到美国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工作,在那里呆了30年,最后回到了意大利,她住在罗马。她生前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丽塔·莱维·蒙塔奇尼逝世,享年103岁,成为在世时间最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她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发现了“生长因子”,而与同事史丹利·科恩在1986年共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人类从细胞分裂繁殖发展而来,一点一点地,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细胞。丽塔为人类了解这一过程的工作方式做出了贡献。1952年,她成功地从小鼠肿瘤中分离出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使鸡胚神经系统生长旺盛。她的发现使人们对诸如畸形、老年痴呆、伤口愈合延迟和肿瘤疾病等医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9、格特鲁德·B·埃利恩(1918年1月23日-1999年2月21日)

198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国女性生化学家和药理学家。1988年,她与乔治·H·希钦斯和詹姆士·W·布拉克共同获颁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埃利恩开发了许多新的药物,这种新型研究方法的使用促使了后来治疗艾滋病的药物齐多夫定的发展。

格特鲁德·伊莲出生在纽约。十几岁时,当她看着外祖父死于癌症时,她决定献身于抗击癌症。她在亨特学院和纽约大学学习化学,但作为一名女性,很难找到化学家的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许多人参加了战争,出现了化学家的短缺,因此,格特鲁德在一个实验室找到了工作。

20世纪40年代中期,她搬到了现在的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的Burroughs Wellcome研究实验室,在那里一直呆到去世。

她的研究彻底改变了新药的开发和整个医学领域。以前,药物主要是由天然物质生产的。20世纪50年代,格特鲁德·埃利昂和乔治·希钦斯共同开发了一种基于生物化学和疾病知识的系统化药物生产方法。两人最早生产的药物之一是治疗白血病,帮助许多患有白血病的儿童存活下来。他们发明的其他药物已经被用来对抗疟疾、感染和痛风,以及帮助器官移植。



10、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1942年10月20日至今)

199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克里斯汀是德国发育遗传学家,出生于马格德堡。1991年获得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1995年与艾瑞克·威斯乔斯和爱德华·路易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对胚胎发育的遗传控制的研究。

她出生在德国的赫罗思伯格,是一个大家庭的五个孩子之一。她父亲是建筑师,父母都对艺术和音乐感兴趣。年仅12岁的克里斯蒂娜决定从事生物学事业。她在法兰克福的歌德大学学习生物学,但后来搬到了图林根,在那里学习生物化学,然后在马克斯普朗克学院攻读研究生。她继续在海德堡的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然后于1984年回到图宾根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在先进的有机体中,当受精卵分裂并形成新的细胞时,生命就开始了。最初这些细胞看起来是一样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开始改变。例如,一些细胞组成心脏,一些形成神经通路,还有头发。克里斯汀和埃里克·维斯豪斯研究了果蝇的发育过程,并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成功地识别和分类了15个直接将细胞转化为新果蝇的基因。



11、琳达·布朗·巴克(1947年1月29日至今)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国生物学家,她由于在嗅觉受器方面的卓越研究与理查德·阿克塞尔一起获得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琳达·巴克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她母亲对谜题的兴趣和她父亲的聪明才智为她播下了一颗种子。在家庭的支持下,她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兴趣,学会独立和批判性地思考。

在华盛顿大学攻读免疫学课程时,她受到生物学的感召而去攻读生物学。1975年获得微生物学学士学位后,她搬到达拉斯德克萨斯大学,1980年获得免疫学博士学位。此后她搬到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在那里她和理查德·阿克塞尔合作。

1991年,琳达·巴克和理查德·阿克塞尔一起发现了人类鼻子嗅感神经元中气味传感器的DNA编码中的数百个基因。每个受体都是一种蛋白质,当气味附着在受体上时会发生变化。这会导致一个电信号被发送到大脑。

不同气味传感器之间的微小差异意味着某些气味会导致信号从某个受体释放。气味是由大量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来自受体的不同信号都可解释为特定的气味。

2004年,她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8年被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她还是邵逸夫奖生命科学与医学推选委员会的成员。



12、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1947年7月30日至今)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法国病毒学家,巴黎巴斯德研究所逆转录病毒感染调控研究小组主任。

她主要从事反转录病毒研究领域的研究,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的发现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逆转录病毒是指其基因组由RNA构成,其基因可被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的病毒。1983年,弗朗索瓦·巴雷-西努西和吕克·蒙塔格纳在淋巴腺肿大的病人身上发现了一种逆转录病毒,这种病毒攻击淋巴细胞——一种对人体免疫系统非常重要的血细胞。这种逆转录病毒后来被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被证明是导致艾滋病免疫缺陷病的原因。这一发现对于从根本上改善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巴尔-西诺西从小热爱自然,在学校假期里,她总在家乡法国巴黎的公园里观察动植物。她最终在著名的巴斯德研究所工作,1975年获得博士学位。她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经常在发展中国家现场进行。

在法国,巴尔-西诺西对相关领域的学术机构做出过积极贡献。她同时担任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HIV)的顾问。



13、阿达·约纳特(1939年6月22日至今)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以色列晶体学家,因测定了核糖体原子级别的高分辨率结构,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以色列籍女性,同时也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女性得主,也是继1964年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后再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得主。她也是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指导委员会成员,曾两次出席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约纳特出生于耶路撒冷的一个贫困犹太家庭。约纳特的父母由于没有得到教育的机会,因此对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视。约纳特父亲死后,她随全家搬到特拉维夫。1962年和1964年,约纳特分别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获得化学理学学士学位和生物化学硕士学位;1968年,她获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X射线晶体学博士学位。此后到美国深造,先后在卡内基梅隆大学(1969年)和麻省理工学院(1970年)从事博士后研究。

1970年,约纳特回到以色列,协助设立了以色列的首个蛋白质晶体学实验室。从此一直对核糖体结晶作深入研究。当时几乎没人相信核糖体可以结晶,而且即使能够结晶,也会因为核糖体太大太复杂而不能解析结构。1980年以来,她多次从不同细菌来源的核糖体得到了晶体。1989年更得到细菌核糖体的冷冻电镜低分辨率结构。

2000年她成功地(与其他研究人员一起)利用x射线结晶学绘制了核糖体结构图,发现了核糖体由几十万个原子组成。这对抗生素的生产非常重要。



14、卡罗琳·维德尼·卡罗尔·格雷德(1961年4月15日至今)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及医学奖

美国分子生物学家,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教授。她因为“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而与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一起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卡罗琳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她的父母都是学者。她母亲在卡罗尔7岁时去世,这使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独立的天性。一位热心的老师后来引起了她对生物学的兴趣。1987年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后来师徒二人分享了诺贝尔奖。

生物体的基因储存在DNA分子中,DNA分子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中。当一个细胞分裂时,重要的是它的染色体被完全复制,并且它们没有被破坏。染色体的每一端都有一种“帽”或端粒,可以保护染色体。在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发现端粒具有防止染色体断裂的特殊DNA后,卡罗尔和伊丽莎白也在1984年发现了端粒DNA的端粒酶,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这些研究成果对癌症等疾病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2003年,她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5、伊丽莎白·海伦·布莱克本(1948年11月26日至今)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

分子生物学家,生于澳大利亚、现居美国,拥有澳、美两国国籍,现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教授。她是端粒和端粒酶研究领域的先驱,并因在该领域的贡献而与格雷德和绍斯塔克一起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出生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霍巴特。她的父母都是医生。她很早就对动物和自然产生了兴趣,后来在墨尔本大学学习生物化学。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遇到来人生伴侣。这对夫妇最终搬到了美国纽黑文的耶鲁大学,后来又搬到了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伊丽莎白对研究的伦理含义很感兴趣,并为制定规范该领域的规范做出了贡献。

她于1991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92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993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8年出任美国细胞生物学会主席,2000年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成员,《时代》杂志将布莱克本列为2007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



16、埃莉诺·奥斯特罗姆(1933年8月7日-2012年6月12日)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中文名,欧玲,是一位美国政治经济学家。因她对经济治理尤其是公共经济治理方面的分析而与奥利弗·威廉姆森共同被授予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她也是第一位获得此项荣誉的女性。她的研究主要围绕新制度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复苏。

埃莉诺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成长在一个简单的家庭。她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政治学,并于1965年获得博士学位。她后来在布卢明顿的印第安纳大学工作。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还隶属于坦佩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她于1963年与政治学家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结婚。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被用户集体使用的自然资源将在长期内被过度开发和破坏。埃莉诺通过对当地小社区的人们如何管理共享自然资源(如牧场、渔业水域和森林)进行实地研究,驳斥了这一观点。

她指出,当自然资源被其使用者共同使用时,使用者及时对如何以经济上和生态上可持续的方式照顾和使用这些资源制定了规则。



17、梅·布莱特·莫泽尔(1963年1月4日至今)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挪威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挪威科技大学卡夫利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和记忆生物学中心创始主任。莫泽尔和她的前夫爱德华·莫泽尔在过去数十年中领导了一系列脑机理的前沿研究,其中以发现内嗅皮层的网格细胞而闻名。她和莫泽尔都是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成员

梅出生在挪威的福斯纳瓦尔。在奥斯陆大学攻读心理学后,她认识了自己未来的丈夫和共同受奖人爱德华·莫泽尔,并于1995年获得了神经生理学博士学位。在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学习后,这对夫妇搬到了位于特隆赫姆的挪威科技大学。

对人和动物来说,如何找到自己对定位,以及找到去其他地方的路都是至关重要对。2005年5月,莫泽尔夫妇在大脑中央位置,发现了一种对锁定定位非常重要的细胞,离海马体很近。他们发现,当老鼠通过空间中六边形网格中的某些点时,形成一种导航坐标系的神经细胞会被激活。因而他们继续演示这些不同类型的细胞是如何合作的。

2013年,夫妻二人与约翰·奥基夫共同获得霍维茨奖;2014年,三人因“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布莱特与爱德华也成为诺贝尔奖史上第五对获奖的夫妻。另外她也是第二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挪威籍女性得主。



18、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至今)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1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

屠呦呦,药学家。生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12月18日,荣获中国改革先锋称号,获得改革先锋奖章。 2019年5月,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50女性榜单。



19、弗朗西丝·汉密尔顿·阿诺德(1956年7月25日至今)

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化学工程师,专精领域为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学、生物化学。阿诺德于201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是该奖第五位女性得主。阿诺德获得此项荣誉的理由是,她是将定向演化应用于酵素制作的研究先驱。由于酶是化学反应的重要催化剂,她的研究促成了该技术广泛运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制药等化工、生物工程领域。

弗朗西斯阿诺德出生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长大。她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机械和航空航天工程。随后,她继续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并于1985年获得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她后来在加州理工学院工作。她很早就对能源技术产生了兴趣,并于2005年成立了一家生产可再生能源的公司。阿诺德曾于2005年被诊断患上乳癌,但接受一年半的治疗后已痊愈。

她是第一位被选入美国三所国家科学院院士的女性 - 美国国家工程院(2000年),国家医学院(以前称为医学研究所)(2004年)和美国国家科学院(2008年)。她于2011年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并于2014年入选国家发明家名人堂。



20、唐娜·斯特里克兰(1959年5月27日至今)

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加拿大物理学家,是滑铁卢大学物理及天文学院的副教授,也是激光物理领域的先驱。她因“制造高强度超短光脉冲的方法”获得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第三位获得这一奖项的女性。与她一同获奖的有阿瑟·阿什金,以及其博士导师热拉尔·穆鲁。

唐娜·斯特里克兰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圭尔夫。她很早就对激光和电学产生了兴趣,并在安大略省汉密尔顿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学习。她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那里完成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工作。她于1989年获得博士学位。她后来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1997年起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作。

锐利的激光束为我们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和塑造世界提供了新的机会。1985年,热拉尔·穆鲁和唐娜在不破坏放大材料的情况下成功地制造了超短高强度激光脉冲。他们首先及时拉伸激光脉冲以降低其峰值功率,然后放大,最后压缩。然后脉搏的强度急剧增加。“啁啾脉冲放大”有很多用途,包括矫正眼睛手术。



21、埃丝特·迪弗洛(1972年10月25日至今)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法裔美国经济学家,阿卜杜勒·拉提夫·贾米勒贫困行动实验室(J-PAL)联合创始人,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现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发展经济学教授。迪弗洛是国家经济研究局副研究员,服务于经济分析董事会,是经济和政策研究的发展经济学主管。

迪弗洛生于巴黎的一个基督新教家庭,父亲是数学家,母亲是一名儿科医生。1994年获得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历史学硕士,论文写的是苏联五年计划;1995年获得社会科学高等学院经济学硕士(DEA),同年入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研究所,1999年于印度裔教授阿比吉特·班纳吉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2015年两人结婚)。

2004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终身教职;2010年获约翰·贝茨·克拉克奖。2019年以因“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而与丈夫阿比吉特·班纳吉和麦可·克雷默一起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她是该奖继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后第二位女性得主,也是至今最年轻的得主(47岁)。

21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