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浦这个小区出现不戴口罩不会中文的外国人?志愿者“云翻译”解难题

随着一次“Face to face”的“三方会谈”,江浦路街道工作人员终于在两位俄语志愿者的帮助下,掌握了来自乌克兰的杰尼斯在返沪之前的行程,松了一口气。

江浦这个小区出现不戴口罩不会中文的外国人?志愿者“云翻译”解难题

■两位俄语志愿者正在与乌克兰返沪者视频交流

事情还要追溯到几天前的一个清晨。当天,两位居民心急火燎地跑进又一村居委会,一看到党总支书记袁斌晖,就立刻向他汇报紧急情况:“书记,我们刚看到小区里有个没见过的老外在花园那边,也没带口罩!不知道什么情况?”

江浦这个小区出现不戴口罩不会中文的外国人?志愿者“云翻译”解难题

■翻看监控

一听到小区里有陌生外国人出没,也没戴口罩,刚巡完小区的袁斌晖神经立刻紧张起来。他一边去物业调取视频监控记录,一边向几名居委干部询问是否了解这名外籍人士的情况。

俄语难倒居委干部

好不容易把各种线索连上了,终于掌握了这名外国人所居住的门栋和楼层,准备上门了解情况。结果一个敲门,一句开口,袁斌晖和同行的居委干部顿时傻眼了。原来,这位老外,甭说是中文了,连英文都不咋利索。只能退而向隔壁的一位邻居打听,原来这位老外来自乌克兰,名叫杰尼斯,母语是俄语,其他信息依旧不明。小区的志愿者由于只会说英语,也无法与这位乌克兰人交流。

无奈的袁斌辉只好向街道发来的“求助信号”,希望能通过街道志愿服务中心紧急寻找一个精通俄语的志愿者担任翻译,与这名老外进行沟通,完成信息登记工作。

江浦这个小区出现不戴口罩不会中文的外国人?志愿者“云翻译”解难题

社区的需求就是“哨声”

街道宣文办接到“求助信号”后,第一时间在翻译志愿者群、社区大学生志愿者群等多处渠道中发出了紧急招募俄语翻译志愿者的信息。

仅仅过了一个多小时,一名来自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俄语系大二学生张子彤“揭榜而来”,她还邀请了她的师姐,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俄语系大三学生魏昕玥,共同参与这次志愿服务。

怎么上门才能效果最好呢?志愿服务中心、又一村居委会干部工作和志愿者进行了反复推敲,演练了整个上门流程,假想了可能会发生的多种情况。

江浦这个小区出现不戴口罩不会中文的外国人?志愿者“云翻译”解难题

制定了详细的方案:

街道工作人员在现场通过手机连线翻译志愿者,居委干部在微信群中向志愿者进行中文提问;一名志愿者按照提问内容向杰尼斯进行实时对话进行提问翻译;另一位志愿者同步在微信群中对杰尼斯回答的问题进行文字翻译;志愿者向杰尼斯朗读俄文版的告知书。两位志愿者用最快的时间将告知书和登记表翻译成俄语版。

江浦这个小区出现不戴口罩不会中文的外国人?志愿者“云翻译”解难题

“三方会谈”解难题

确认了杰尼斯在家后,街道工作人员和袁书记赶紧第二次上门。一脸迷惑的乌克兰人杰尼斯打了门,工作人员用简单的英文告知他,手机会视频联接上两位精通俄语的志愿者,他可以直接和她们用俄语对话。

江浦这个小区出现不戴口罩不会中文的外国人?志愿者“云翻译”解难题

虽然是新奇的沟通方式,却让杰尼斯渐渐消除了紧张情绪。他和志愿者聊天一般地描述着他的情况,来上海的日期、之前的行程等。志愿者用俄语告诉他,根据他的情况,虽然不需要居家隔离,可以正常工作,但是仍然建议他减少外出活动,不去人员密集场所,每天测体温、戴口罩、分餐、通风勤洗手,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杰尼斯通过翻译也非常抱歉地和大家表示,他上午的确是放松了警惕,出门没有戴口罩,之后一定会牢记出门戴上口罩,保护大家,也是保护自己。

江浦这个小区出现不戴口罩不会中文的外国人?志愿者“云翻译”解难题江浦这个小区出现不戴口罩不会中文的外国人?志愿者“云翻译”解难题

远程翻译非常顺利,当街道工作人员和袁书记离开杰尼斯家,天色已暮。“有了准确的信息,才能让居民们放心!”袁斌晖松了一口气,大家也都如释重负。

据了解,江浦路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充分利用上海志愿者网络,已经储备了“英、日、韩、意”等多语种翻译志愿者队伍随时待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