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危重症完整科學救治流程,ICU裡的“三個火槍手”

蘇北人民醫院ICU主任鄭瑞強,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李緒言,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症醫學科(ICU)主任胡明,他們三人聯手製定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ICU救治流程,讓武漢市肺科醫院長期保持了入ICU後14天、28天死亡率全市最低水平。

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在朋友圈中盛讚:三人是抗疫一線危重症救治的“三個火槍手”。

三個火槍手“說幹就幹”

建立危重症完整科學救治流程,ICU裡的“三個火槍手”

ICU裡的“三個火槍手” 記者胡鼕鼕 攝

1月23日,胡明值守ICU已經20天。當晚,有一名患者必須上ECMO(人工膜肺),他致電國家專家組求助。

當天,在600公里外的揚州城,蘇北人民醫院ICU主任鄭瑞強接到國家衛健委通知,要他儘快馳援武漢。鄭瑞強揹著雙肩包,手裡拿了一個保溫杯便登上了火車。

“大年三十早上9時許,我見到了老鄭。沒有任何廢話,直奔主題,讓我介紹ICU收治患者情況以及治療進展。”半個小時後,鄭瑞強與胡明一起進入ICU,一直忙到晚上9時許。

鄭瑞強說:“搞重症的人,長期與死神賽跑,形成了說幹就幹的個性。”

醫生陳國璽回憶,大年初三,他正準備進入ICU,一個高大的男士,拿著一件ICU防護服走了進來。

“我是北京朝陽醫院過來支援的。”李緒言自我介紹。

沒有客套寒暄,李緒言利落地換好防護服說:“情況緊急,咱們先進病房”。當時,胡明和鄭瑞強正在為一名患者上ECMO,李緒言剛好趕上。

鄭瑞強、李緒言均為國家級專家,胡明是重症領域與病毒戰鬥的高手。共同專業背景與戰疫使命,讓三人迅速成為武漢市肺科醫院ICU戰疫一線的“智庫”。

三人七易其稿共築病毒防火牆

建立危重症完整科學救治流程,ICU裡的“三個火槍手”

ICU裡的“三個火槍手” 記者胡鼕鼕 攝

這種新病毒摸不透;患者數量短時間內暴增,以往對付病毒的手段此時顯得無力。胡明一度焦慮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提供給一線的醫生作為行動指南。

在鄭、李兩位專家來之前,他根據重症醫學的相關規範和治療經驗,摸索列出了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ICU救治流程。兩位專家來後,迅速豐富了這一流程的相關內容。

在武漢市肺科醫院ICU走廊間,一張白色寫字板上,紅黑相間的文字、字母、符號,密密麻麻地記錄著這套救治流程。

黑色字體是胡明編寫的治療流程大綱,而紅色字符則是鄭瑞強、李緒言來了之後,補充上去的。

一週時間,三人七易其稿,武漢市肺科醫院ICU形成一整套建立在臨床經驗與醫學理論基礎上的完整科學的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這就相當於給患者築起一道針對病毒的防火牆。

鄭、李兩位專家給予了強大的智力支持。比如對患者實施無創通氣、插管等,每一項操作,在什麼時機進行,依據哪些參數,鄭瑞強主任根據他的理論和經驗給予了細化,一目瞭然。

李緒言是呼吸科專家,他從呼吸科的角度對流程提出了更多細化意見。“我們常常是一拍即合,比如俯臥位的通氣是患者的一種救命手段。在具體的操作細節,我們相互啟發,彼此豐富”。

死亡率保持全市最低水平

鄭瑞強說:“完整治療流程給了醫生行動指南,讓我們的治療規範、高效、有的放矢。”

幾天前,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發了一個朋友圈,用3個數字描述了武漢市肺科醫院ICU裡的工作強度和難度:100%患者有創插管、50%患者在血濾,50%患者上了ECMO。並盛讚胡明三人為“三個火槍手”。

根據統計結果,截至目前,雖然武漢市肺科醫院ICU收治了全市病情最重的新冠肺炎患者,卻持續保持著ICU後14天和28天全市低水平死亡率的記錄。截至3月9日,武漢市肺科醫院治癒率70%,保持著治癒率全武漢第一的記錄。

“我們所有的努力,全部完整的治療流程,首先是為了幫患者保住生命,然後是幫他們奪回健康。”胡明說。

“三個火槍手”共鑄的這個救治流程,其效果被廣泛認可,《中華重症醫學電子版》也刊發了他們三人共同撰寫的相關文章。

3月10日晚,三人應邀線上開講,觀眾是來自全國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長江日報記者孫笑天 通訊員王敏 鞏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