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仅仅只是套用了一个外国品牌吗?实际技术水平和国产车一样么?

江城boy


合资车和国产车相比较,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合资车价格贵、配置低,不过合资车在国内每年都有着超高的销量,而且这是在汽车市场越来越成熟的前提下,所以合资车并不是仅仅套用一个国外品牌这么简单,否则的话不可能经过这么长的市场验证,那下面就以德系和日系车来分析一下。

德系车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大众这个品牌了,这也是最早进入国内的合资品牌,采用大众的技术在国内进行合资,由于当初的自主车企的实力有限,而合资的大众凭借着皮实耐用的特点获得了超高的市场认可度。到现在同样也是如此,大众车的主要核心部件比如发动机、变速箱,采用的依然是德国技术,虽然总体上来看并不是最出色的,但是对应的质量和油耗表现都不错。

日系车近几年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同样很强进,“两田一产”是其代表品牌,最大的卖点就是采用日本技术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在质量方面相当可靠,使用过程中故障率低省心耐用,而且油耗表现也很优秀,尤其是时间长了以后不像很多其他车型增加的那么多。当然在整车的品控方面也很出色,正常情况下整车的故障率也很低,这同样是技术所在,并不是简简单单套用一个国外品牌能得到的。

综上所述,合资车之所以配置低卖得价格还高,主要是采用先进技术带来了比国产车更明显的优势,并不仅是套用一个品牌这么简单,也正是因为有着相应的优势,所以在市场的验证下得到了很高的认可度,这又会反过来对其销量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孙行者汽车救援


我纵身汽车研发行业已经十年,作为一个老工程师,可以明确的告诉您,合资车之所以受欢迎,纯粹是车辆研发技术水平高,绝对不只是靠世界品牌卖车这么简单!这里只聊车,不谈情怀,“汽车概况”向您叙述合资车和国产车差别在哪里,如有兴趣欢迎关注!



咱们谈谈三大件,发动机,变速器和底盘,至于内外饰,造型,咱们这里不谈!


发动机

如果熟悉汽车的朋友,肯定知道,有些国产车发动机显示功率和扭矩比合资车还要大,为什么国产车感觉动力却不足,加速很慢呢?

发动机参数好,并不一定实际使用效果也好!我们的发动机也就是徒有其名,至于发动机功率和扭矩输出稳定性,远没有达到!发动机功率和扭矩输出稳定性与否,直接决定动力总成标定的难易程度!我们国产车发动机耐久性也不好,发动机油耗也比较高,这些技术都是从某一个零部件,某一个标定参数,发动机控制逻辑不匹配造成的,对于国产车来说,发动机研发,任重而道远。

变速器

对于变速器,比如同样的7DCT或6AT,由于我们变速器控制逻辑问题,导致我们的变速器换档出现各种问题,要么换档延迟,要么挂档抖动,没有一个比较好的综合状态!就那干式双离合来说,现在国产车抖动我不用多说了吧,但是大众汽车,干式双离合调教的就非常好,换档抖动,驾驶平顺性都不错!

发动机和变速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有有一个不好,直接影响整个动力系统功能,影响整个车辆的驾驶感!

底盘

对于底盘,一些国产车,通过减速带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特别生硬呢?好似砰的一生,碰到什么硬东西一样!或凹凸不平的路面时,总是感觉浑身不舒服!而开一些合资车,你会发现也有,但如果合资车价格高一点儿,那效果可是响当当的,直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合资车可以把底盘做的很好,但如果做不好,那是处于成本考虑的,但是国产车是技术达不到,做不好!这就说差距~

虽然国产车和合资车有差距,但是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这也是值得我们可以欣喜的地方,我相信在未来十年,国产车会迎来技术大发展!


汽车概况


怎么可能一样。

合资车不仅仅只是套用了一个外国品牌,关键在于核心产品都是采用国外品牌的。

专业人士就不说到,如果是有心人,都会注意到,以前汽车都有一个国产化率的问题。比如,国产化率达到80%,都会成为一条新闻。这说明,合资车不仅仅只是套用了一个国外品牌,而是国内生产不了的配件,都是国外进口的。

因为早期国内加工业,或者说汽车配件其实是很落后的。这样很多产品是满足不了国外品牌的技术标准,即使是下降一点,也依旧是达不到的。

但经过慢慢发展,国内的汽车配件行业就越来也好,加工能力也越来越高。于是,那些合资车的国产化率就越来越高。因为国产化率提高之后,同样一辆车成本要降低好多,这样利润就更高了。国产化率越高,成本降低越多。

不要以为国外品牌汽车,他们的配件都是自己生产的,他们也是通过配套供应商哪儿买来的。

但有一些核心部件,合资汽车是没有国产化的,一方面有加工技术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担忧技术泄露的因素。

比如汽车发动机。

汽车按照李书福的话说,就是一个铁壳子加四个轮子。但其实汽车核心在于发动机。而国内在汽车工业方面,其他配件目前已经达到很高水平,但发动机方面,并没有取得决定性进展。

所以,合资车能够买的比以前的国产汽车贵,主要就是因为不少配件是进口的,尤其是在发动机等几个核心领域,都是进口原件。

总而言之,合资车不是单纯挂一个牌子,也不是单纯的国产车,之间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最后说下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实力。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从此之后,中国汽车市场的争夺也更趋炽烈,市场的含量亦是不断放大。相关的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汽车产量仅为14.9万辆,占当年世界汽车产量的0.4%;到2017年,汽车产量达2901.5万辆,占世界汽车产量的29.8%。而且,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超过十年保持着全球第一汽车制造大国的地位。

而国产率多少,跟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实力有关。

在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中国排在第四位,进榜的企业8家,排在前三的是日本、美国和德国,进榜的企业数分别为26家、21家和18家。从这个方面来看,在全球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中,中国的数量还是较少的,虽然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非常之大,行业之内有超过10万家的企业。

所以数量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产品创新能力、在于企业综合实力。


波士财经


作为一名汽车行业的从业者,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合资车肯定不止套用外国品牌这么简单,在核心技术、制造工艺、品控、管理体系等方方面面都要比国产车有优势。

核心技术


目前的汽车市场还是以燃油车为主,而燃油车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个核心技术上,合资品牌都是直接引进的国外成熟的产品,可靠性和耐用性都非常的高。虽然近年来,我们的国产车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升技术实力,但与合资品牌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种差距越来越小,比如我们的长安、奇瑞在发动机领域已经有所突破,技术实力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我们的盛瑞突破了AT变速箱的技术瓶颈,已经实现了量产;我们的万里扬在CVT变速箱上也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等等。

制造工艺


汽车的制造工艺主要包含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合资品牌直接将国外的成熟工艺体系引进国内,能够行之有效的指导工人进行生产制造活动。而我们的国产车,在起步时工艺基本是空白,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但依然不够成熟。很多国产车企业去招办合资品牌的工艺来学习,依葫芦画瓢却没有得到精髓,或者今天学习大众的,明天学习通用的,到头来做出一个四不像出来!

品控


在汽车研发,生产制造阶段,品控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把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合资品牌一直都对品控非常重视,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品控体系。而我们国产车在最开始时,对于品控这块还是比较忽视的,国产车发展前期品控把控不好,被市场贴上了低质的标签!近几年,随着市场开始进入优胜劣汰期,国产车的品控也逐渐提升,但还是有差距!

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小编对这一点认识深刻。就拿小编之前工作过的主机厂来说,管理上比较混乱,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模糊,出现问题大家都不知道该由谁来处理,互相推脱。工作流程上没有固化,一项工作可能过段时间流程就变了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始终不高,浪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合资车不仅仅是套用一个品牌,在很多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而我们国产车在市场的竞争下,也在进步成长。


汽车程序猿


不知伙伴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对比年限较长的车型,你会发现其中大多是合资品牌,国产品牌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年限较短,比较新的车型中,国产车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一些问题,国产车越来越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差距在缩小。

但是虽然差距再缩小,但国产品牌和合资品牌还是有一些差距的,下面我分项给大家聊聊,伙伴们请跟我一起往下看。本人才疏学浅,如果有说错的地方,还请各位指正,如果各位有更好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大家好,我是“赶紧上车”,一位喜欢汽车,热爱驾驶的汽车小编辑。如果您跟我有相同爱好,您可以关注我,咱们可以交个朋友,互相交流汽车知识。


撇开外观设计和配置不谈

可以说在外观设计和配置上,国产车并不比合资车差,甚至可以超越合资车,但今天咱们主要是找国产和合资比,差在什么地方,所以这两项暂时不谈。



品质衰减

我先来谈谈什么叫品质衰减,不管是国产车、德系车、日系车、法系车还是美系车,车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下降。比如方向盘,出厂的时候比较紧,用了几年就比较松垮了,再比如底盘,刚购买时底盘比较扎实,过了几年后,底盘变得很散。这都是品质衰减的例子。而国产、合资不同的是,国产品牌的汽车在相同年限比合资衰减的更厉害,原因也很简单,国产车制作时,对车辆品控控制的不到位,在车辆上市前,品控工程师由于经验不足,没能找到品质的缺点所在。所以这才导致国产品牌汽车品质衰减快于合资品牌。


底盘调教

国产、合资在底盘方面差距最显著的例子应该是哈佛H6逆向研发老款CR-V了吧。底盘调教这个东西确实需要长时间的经验和积累。都说大众对底盘调教游刃有余,那也是百年的经验积累。国产车发展也就20多年的历史,与其较短的发展时间相比,国产车底盘调教水平显示是超水平发挥的。



变速箱

大家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去翻翻,合资品牌的新车,机会都是用自家生产的变速箱,比如大众的双离合,通用的9AT。而受制于专利保护,国内能独立开发变速箱的车企寥寥无几,我所知道的只有奇瑞自家产的CVT变速箱。如果您知道其他案例,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发动机

发动机方面两者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我个人认为比变速箱方面的差距要小。国产品牌在发动机方面还是有所建树的,比如奇瑞的发动机热效率和长安的发动机蓝鲸技术,全部入围中国心获奖名单,与拥有百年历史的合资品牌相比,自主算差吗?


总结

现阶段不管伙伴们是否认可国产品牌,但一定要相信国产车的未来。在短短二十几年汽车制造的奋斗中,我们逐渐缩小与外国品牌的差距,在N个百年车企面前努力杀出一条销路,国产汽车是很不容易的,希望伙伴们多多支持国产车,毕竟有了自己过硬的汽车品牌,最终受益的是咱们国家。


好了,今天的问答就到这里,我是“赶紧上车”,一位喜欢汽车,热爱驾驶的汽车小编辑。如果您跟我有相同爱好,您可以关注我,咱们可以交个朋友,互相交流汽车知识。如果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指出,我会第一时间回复。对了,看完文章别忘了点赞哦。


赶紧上车


  合资车仅仅只是套用了一个外国品牌吗?实际技术水平和国产车一样么?

  关于这个问题,基本分为两个观点:

  A.国产车现在做的挺好的,一点也不比进口车、合资车差

  B.能买进口就买进口,能买合资就买合资,国内的车还是没有国外的车好

  ……

  可拉风给大家分享下观点,希望给广大车友一个参考:

  国产汽车的变速箱。张先生从事汽车维修、美容已经有15个年头了,可谓是经历了国产汽车发展史最重要的一段历程。张先生曾表示在变速箱方面,很多国产品牌喜欢直接使用国外的变速箱,毕竟国外的变速箱产品已经成熟。

  这些品牌包括广汽、比亚迪、一汽等等。当然,也有不少国产品牌使用自主研发的变速箱产品,其中CVT做的最好的当属奇瑞,而AT做的好的当属吉利。

  至于发动机方面,好多国产品牌都有自己的王牌发动机。虽然目前来看和国外的发动机还是有一些差距,但是无论是自身的质量还是稳定性都没有问题,至少是可以满足我们的基本需求的。

  当然,我们也并不能说国产轿车的质量已经能够媲美合资车,但也不再是十几年前车友们眼中的问题车了。

  随着国产车质量的飞速提升,中高端产品也渐渐的崭露头角,在汽车美容、保养方面,越来越多的国产车主对自己爱车的精致要求甚至超过了合资车。

  可拉风认为,无论是合资车还是国产车,都需要我们去精心呵护和保养,随着5G的到来,智车联网成为趋势,广大车主对车的选择,已经不再是单纯地选择硬件配置好的车,智能化体验也是考量的重要方面。


可拉风智车系统


合资车当然不是套用外国品牌,而实际上合资车就是实实在在的外国品牌,各个企业、集团可以采用合资形式,而品牌不存在合资,进口、合资都是正宗的外国品牌车,与套用、不套用没任何关系!只不过是由于咱们的政策,外国汽车企业想在咱们国内生产汽车,就必须与咱们国内的汽车企业组成合资才可以,所以外国车想实现国产化,就必须走合资这一步!


所以合资只是一个形式,只不过是外国品牌车实现国产化的必要手段,所以重点不在于这个合资上,而是在于外国品牌车和自主品牌车的差异;合资只是个特殊词汇,丰田在美国建厂是独资、无需合资;宝马在美国建厂,同样是独资、无需合资,那么是不是丰田、宝马在美国生产的车子和美系车就是一回事了?差异仅仅是个牌子?这么举例很简单、相信各位都能看懂!同理外国品牌在咱们国内生产的车子就与自主车技术水平一样,仅仅是牌子不同?别逗了,这可能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汽迈腾用的2.0T发动机是EA888、国外版本的迈腾用的2.0T发动机还是EA888,只不过存在部分技术阉割,但无论怎么割,它也是EA888;那么一汽生产红旗系列的与迈腾同级别车型也用EA888了么?别说鄙人抬杠,只不过为了反驳题主的命题,问题描述认为自主车、合资车只差在品牌上,但实际上发动机、变速箱、底盘都有差异,这是只差品牌么?差的多了,很多朋友总说自主车有各种技术,那么谁能举出实际的例子,自主车都有哪些技术(认证专利的),估计没一个朋友能说出来。。。



自主品牌与外国品牌的差异

最近这些年,咱们的自主车企的造车水平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整体上虽然还有差距,但几个大厂也在拼命砸钱,不断研发技术、引入外国技术、引入外国高端人才,可以负责任的说现如今我们的几个自主造车大厂已经具备了打造平台的能力,但存在的细节问题还是有、而且有不少;很多问题在车辆下线之前,没有办法及时发现,等出现问题了想回炉重造又受制于经费,所以有的时候就得过且过了,但由此引发的后续问题不少见。。。



单看自主车的硬件都不差,比如某自主品牌的车子,发动机委托德国FEV设计、变速箱用爱信的、四驱用翰德、电控系统用博世,无论单独看哪一部分,都很好、都是世界著名的品牌供应商,但这些玩意组装到一起,问题就出现了;外国品牌造车是根据设计需求、选择供应商、选择零部件!而咱们自主车则是根据已有零部件的标准,来设计车;问题在于没有自身的标准,而这些东拿、西凑的零部件的标准又各不相同,所以把这些组装到一起,就必然导致问题!

就像美国造战斗机,可以按照对动力的需求去设计飞机,动力需求如果存在已有的机器能够满足,那么用现成的;如果没有,就为可以委托如通用之类的集团进行生产,所以拥有打造发动机的能力,就能促进整体的发展;而我们造战斗机,只能针对现有的发动机参数去设计飞机(与针对飞机设计发动机不同),所以终究是有所限制!造车也是一样,外国主机厂对供应商提出标准、诉求,而供应商则按照主机厂的标准、诉求提供零部件,主机厂验证通过后购入,不通过回炉!而咱们很多自主车企没有这种标准,更不具备向供应商提出诉求(比如结合自身条件,改变某些零件的参数),我们造车的方式就是,供应商手里有什么零件我们就用什么零件;供应商不止一家,外国车企提出标准,无论多少个供应商都可以统一标准生产!而我们大部分自主车企没有设定标准的实力,所以不同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标准完全不同,而我们只是采购了一大堆不同标准的零部件,在将不同的标准组合到一起,这么操作怎么可能好呢?

总说自主车技术不差,但究竟不差在哪?能有朋友细说下么?不差就俩字,长嘴就能说,但自主工业的崛起岂是上下两片嘴唇子出出气就能完成的?这完全是捧杀!如果爱、就请更加严厉些,这才是真爱,比那些没事耍嘴皮子的自主粉强的多,认不清事实是最可怕的、盲目的自信会对自主工业造成严重问题!合资车只是外国品牌在我国生产的车,本质上它还是外国品牌,自主车的技术目前还与外国品牌存在不小的差异,虽然我们这些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差异只是在逐渐缩小、但依然达不到无差距!所以想要进步,请理性看待差距,千万别盲目的自信!问自主车与外国车的技术差距有多大,不妨这么去判断,造车只是针对各国基础工业水平的一份试卷、是综合性的,什么时候欧、美、日等工业强国,采用咱们生产的轴承、咱们生产的心脏支架,那么自主车就领先于世界了!要造好车,先造好轴承。。。


非专业车评


合资车不仅仅是只是用了一个外国品牌,它还是使用了人家的整车技术的,同时还包括了零配件的技术支持,当然了实际的生产和制造只能算是监督作用了,并且是否合格也会有合资方外资技术的要求。实际上合资汽车都是使用的国产制造和设计,也就是说合资汽车的技术水平和国产汽车在制造方面没有什么差别,差别在于设计和用料方面。

所以说是不是一样的,很简单的可以理解,可以同平台出车的,比如说的宝马和中华,还有日产和某品牌等,都是一条流上出来的汽车,不同的就是汽车的设计不同,用料不同而已。


百乐鱼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汽车是一个密集型技术产品,换句话说它需要很多不同领域的技术性支撑。比如汽车设计、汽车制造、汽车研发(其中还包括检测、验证等)。


所以合资车到底获得了国外品牌的多少技术,各家情况是不一样的,不好一概而论。这其中只买了“牌子”的也有,典型的比如名爵,它在几经转手后基本就没什么原始技术积累可言了(当然这种属于收购,不能完全算是合资)。

不过绝大部分主流的合资企业还是会带技术合资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汽车研发中,有一个研发验证测试的阶段,俗称技术验证,它的目的是验证产品是不是能满足产品的设计期望。


大部分情况下,外资在这时候是起主导地位的。

具体来说,验证的技术标准需要外资拍板(甚至就直接套用外资品牌提供的标准)、认可的检测试验机构需要外资拍板(现在绝大部分主机厂不具备全套的检测能力,部分测试需要外包给第三方检测机构)、测试结果是否通过也需要外资拍板(检测报告需要外资通过才能算)。


这其中不能说外资起到了绝对良性的推动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确实在牢牢把控自己的技术。至于合资车实际的造车水平是不是和国产车一样,我认为是不一样的。拿领头的企业来说,一汽出品的国产车和一汽大众之间就有不小的差距。

当然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一些技术壁垒很难打破,但合资品牌的技术是有可能逐步分享给自主品牌的,比如上汽蓝芯发动机就是上汽乘用车和通用汽车共同研发的技术产品。


东拉西车


合资车可不仅仅是套用了个牌子,技术水平肯定不一样。

拿国内现在做得最好的合资品牌来说,大众两田,他们的车不止是有这个品牌,也使用了和国外一样的技术。如果是国际版的车型,进口和合资的区别,在于车企针对各个地区消费习惯和相关法规,做的一些针对性的细节改变,主体上是一样的。

比如说,这里的人喜欢大排量,那就把发动机排量提一提;这里的人喜欢柴油机,那我就搞一搞柴油手动的;这里的人喜欢配置高,我次低配就给你天窗真皮座椅;还有的地方喜欢大,那我就把车拉长了卖……

但是凯美瑞还是凯美瑞、雅阁还是雅阁,途观L虽然拉长了,但是和加长之前比在本质上也没有区别。合资车是国产的,技术上可是实实在在的国际大牌技术。

要说技术水平,那差距就大了。咱们国产车进步很大,但是离这些国际车企还有一定距离。设计、研发、技术积累……底盘、发动机变速箱……差距基本是全方位的。

我举个例子,现在大众、丰田在国内的这些合资厂,招聘汽车相关专业的人越来越少了吧,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特别是大众)特别重视保密工作,有关技术方面的基本是德方完成,到中国来照做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说到底就是防着中方的工作人员,如果咱们中方的技术和他们一样了,他防备还是要防备,但是会防备的这么严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