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潮州府志》考

(作者:黄继澍,只做学习分享,宣传家乡,不出于任何商业目的,特此鸣谢原作者辛勤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我们立即删除)

现存《潮州府志》考

——潮州旧志考之一

黄继澍

潮州何时有志,现存潮州历代志书记述多有误,如清康熙林杭学《潮州府志·凡例》就说“潮州志修于明弘治中郡丞车份”,乾隆周硕勋《潮州府志·职官表》则说“车份会稽进士,创修府志”。

考潮州修志,应于唐始。据《唐会要·职方员外郎》记载,唐建中元年(780),朝廷规定各州每三年编造一次图经,送尚书省兵部职方,后改五年一造送。《新唐书·百官志》载:“职方郎中、员外郎,掌地图。凡图经非州县增废,五年乃修,岁与版籍俱上。”《永乐大典·潮州府·历代序文》则载:“潮有图经,其来尚矣。昔昌黎文公将至韶石,贻诗于郡侯张端公:‘愿借图经将入界,一逢佳处便开看。’则知诸郡图经,唐已有之。”

至宋代,志书编修更趋规范,体例也趋完备。据陈香白先生考证,①宋潮州志有七修:分别是:淳熙二年(1175)常祎《潮阳图经》(即王中行《潮州图经》)、嘉泰二年(1202)赵师 《潮州图经》、宝庆三年(1227)孙叔谨志、陈宗道《(潮州)新图经》、端平二年(1235)叶观志、《三阳志》、《续三阳志》(即《三阳图志》)。李默于《广东方志要录》中则列出《潮阳旧图经》、常祎《潮州图经》、王中行《潮州记》、赵师 《潮州图经》、孙叔谨《潮州新图经》、叶观《潮州图经》、《三阳志》、《续三阳志》、《三阳图志》等9种。

元代,据《永乐大典·潮州府》,潮州应修有《三阳志》和《三阳图志》。

明代,潮州修志已蔚然成风,据《千顷堂书目》收录潮志6种,计:永乐雷春志、正统王源志、景泰沈声志、天顺□□□志②、弘治车份志、嘉靖郭春震志。

清代是修志的繁盛时期,志书体例完备,编写规范,且屡有创新。时《潮州府志》有四修,即顺治吴颖志、康熙林杭学志、雍正胡恂志、乾隆周硕勋志。

但由于诸多原因,现能完整保留下来的,仅有明嘉靖郭春震志、清顺治吴颖志、康熙林杭学志、乾隆周硕勋志四部。

本文仅对现存于世,并由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在《古瀛志乘丛编》中作翻印的潮州府旧志作考述。至于《永乐大典·潮州府》,历来被列为一部独立志书看待,也作考述。

潮州旧志考,饶宗颐先生已有《广东潮州旧志考》(1934年《禹贡》)、《清以前潮志纂修始末》(1965年《潮州志汇编》)、《潮州志汇编序》(1965年《潮州志汇编》)、《三阳志小考》(1991年《潮汕文化论丛初集》)、《记康熙林杭学修之〈潮州府志〉》(1996年《潮学研究》)等作了精辟考证。本文必要时将作引述。

明《永乐大典·潮州府》

李默《广东方志要录》:《潮州府志》三卷。《永乐大典》卷5343—卷5345,十三萧、潮字号,抄本,叙事至永乐元年,缺卷5344。1956年中华书局影印。

庄威凤、朱士嘉《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无载。

《永乐大典》是一部规模巨大的类书,正文22877卷,另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计3.7亿字。该书成书于明永乐初年,正本永乐抄本一部,明末清初亡佚;重录本嘉靖抄本一部,清咸丰时已遭焚毁或散失;光绪年间八国联军入侵,毁余重录本大部分为侵略军所劫走或散失民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能寻到的流失嘉靖抄本被陆续收集或影印回存。1960年,中华书局将所得的730卷影印发行。1986年,中华书局又将已得的797卷影印发行。

《永乐大典》潮字号(潮州府)系该书中的第5343、5344、5345卷,辑录了潮州府地方志资料,独立出来可以说是一部潮州府简志。可喜的是,潮字号3卷原虽流失,但20世纪50年代初5343、5345两卷从苏联寻回,属幸存者。为方便使用,饶宗颐先生于1965年编集《潮州志汇编》时,将此两卷复印录入。

1960年版《永乐大典》、1986年《永乐大典》及1965年版《潮州志汇编》均为宏篇巨著,且拥有者甚少。为普及方志读物,传承文化遗产,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于2000年8月把1960年版《永乐大典》潮字号部分的第5343、5345两卷电脑扫描,扩为大32开本,独立编印成册。

《潮州府》的编写,已具一部志书的体例。其卷首目录虽与志文篇目有些差异,但总体是一致的。现把志文篇目抄录如下:

卷5343:总图、(目录总图后为历代序文)、建置沿革、分野(目录为星分野)、至到(目录为道里)、归附始末(目录附平潮始末)、风俗形胜、气候(目录气候作风景名胜之附)、城池、教场、营寨、桥道(目录教场、营寨、桥道、街道作城池之附)、坛场(目录分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无祀鬼神坛)、户口、田赋(目录中附田粮、夏税、畦桑、盐课)、税课(目录税课作田赋之附)、土产、土贡(目录土贡作土产之附),官制、公署(目录分州治形胜、衙门、仓库、馆驿、铺舍、申明亭、养济院)、学校(目录分儒学、文庙、宣圣堂、书籍、学廪、贡院、解额、书院、书院廪田)、古迹(附韩木图)、历代序文(目录在总图后)。

卷5344(缺):宦迹、人物(分题名、覃恩宗室、爵里、忠孝节义、仙释)、纪异、山川、(分山、岩、石、湖、西湖亭榭图、溪、洲、渚)、宫室(分楼、亭、台、斋、家庙、寺院、庵堂、园、宫、观)、保里(坊、巷)、津渡、堤岸。(据目录)

卷5345:文章(分杂文、题咏、碑刻)。

这部志,保存了不少宋元时期的历史资料,对研究古代潮州,很有参考价值。

一、《潮州府》大量引述《图经志》、《三阳图志》、《潮阳志》、《三阳志》、《旧图经》、《潮阳旧图经》等潮州旧志资料,尤其以《图经志》、《三阳志》最多。因而,陈香白先生赖以辑录出《潮州三阳志辑稿·潮州三阳图志辑稿》一书。同时,在《历代序文》中记载了宋元郡志序言。这些为了解、研究潮州已亡佚古方志提供不可多得的依据。

二、辑录了丰富的民族、风俗、胜迹等资料,如《桥道》对广济桥建修历程的描述,《古迹》中插录韩木图,为后代维修广济桥和韩文公祠提供了依据。

三、在《学校》中辑录《三阳志·书籍》,详列了宋元潮州书刻,纠正史籍中关于“宋元雕刻,粤东寂然无闻”之说,并引列有新修《潮阳图经》书板,印证宋元潮州文化出版业的发达。

四、《文章》辑录《图经志》文章36篇,《三阳志》文章25篇。尤其是录《三阳志》的25篇文章,被饶宗颐先生誉其“艺文尤为典要”的康熙林杭学《潮州府志》均无辑录,至乾隆周硕勋《潮州府志·艺文》也无辑录,更见其珍贵。

此外,《营寨》条可考元代兵制,郡东白瓷窑一名可证潮州陶瓷历史,《古迹》条越王走马埒之考证,《学校》条记宋时潮州之大成乐工音谱,都是不可多得的史料。(《潮州志汇编·序》)

但是,《永乐大典》严谨的编写工作也有疏漏,《潮州府》的《历代序文》条本应在《总图》之后,但不知何故却抄附于卷末的《古迹》条之后,而且没标条目,故使不少引录者录其内容时误记为《古迹》条。

可惜的是缺5344卷,使我们失去很多珍贵史料。但愿该卷今后有幸能找到,再作补充编录。

明嘉靖郭春震《潮州府志》

李默《广东方志要录》:《潮州府志》八卷,郭春震修,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刻本,香港龙门书局(店)《潮州志汇编》收入,影印缩本,广东中山图书馆藏。

庄威凤、朱士嘉《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嘉靖〕《潮州府志》八卷,郭春震纂修,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刻本。台湾(存卷一),日本内阁文库藏有全帙。

该志1934年饶宗颐作《广东潮州旧志考》时误佚。

明永乐、正统、景泰、天顺、弘治、嘉靖年间,潮州曾六修府志,然现仅存嘉靖郭春震《潮州府志》一部,余皆亡佚。郭志乃是现存于世的最早一部潮州府志。

郭春震,字以亨、菊坛,江西万安人,官至云南按察副使。嘉靖二十四年(1545)任潮州知府,二十六年(1547)修府志。“陈昌积《菊坛郭公墓表》称:‘其惠政,详所修潮郡志中。’可见其修成潮志,在当日极为人所称道。”(《潮州志汇编·序》)。

郭志,现台湾南港中央研究院书库仅存卷一1册,但日本内阁文库藏有完本,幸饶宗颐先生得以将其影刊于《潮州志汇编》。为更加普及,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特在《古瀛志乘丛编》第二集中,再次扫描缩印刊行。

明代永乐、弘治诸志,“仅粗具规模”。迨嘉靖年间郭春震《潮州府志》八卷,体例始有可观。陈昌积颇称道之。(《记康熙林杭学修之〈潮州志〉》)

郭志有如下几大特点:

一、门类精简。郭志全书254页,仅分八门,分别是地理志、建置志、田赋志、祠祀志、官师志、选举志、人物志、杂志。

二、秉笔直书。郭志有褒有贬,扬善鞭恶。《官师志》赞唐高宗仪凤间(676—678)潮州刺史常怀德“以礼义教民,民皆化之”。揭露明景泰六年(1455)潮州知府黄圮“贪黩悍狠,莅任初,询州之豪右数十家籍记之,无何起大狱。连坐五六百人,皆下狱,命胥卒夜格杀之。民有犯就逮,事无大小,必先与家人诀别,既而多以赂释。潮人因目之曰‘蛮黄’。”志中,还记述如明成化五年(1469)知府谢光、明嘉靖五年(1526)同知徐守等“以赃败”的贪官十多名。如此在志书中鞭挞地方历代贪官亏吏,实不多见。

三、述中夹议。郭志遵循“事涉兴厘者附以臆说”的原则,在一些记述之后,附以中肯简明的评议。如在《地理志·海阳·堤》(卷一第十四页)述后,加“按:志载堤防加详,以水民所利也。疏导在因其故,以邻国壑者斯病之。遐哉,西门豹诸人之烈!固不必求于异代,时其蓄泄,均其灌溉,非长民者责耶?”在《建置志·潮州卫》(卷二第八页)述后,加“潮屯田最号沃壤,近多为卫所官隐扌处 ,又为势室占夺,督屯官索屯丁例金,又多侵渔,军士安得不枵腹以待耶?以此,人不乐于屯种,往往以其田贸易于富室,富室也利其不徭编,遂为故物。而屯丁又鬻于势豪为私人矣,法至此不尽坏耶?伤哉!伤哉!”似此皆言简意赅,精辟得体。

四、记物附文。郭志每记一事物,多在后面引录历代记述这一事物的著名诗文,让人对此事物有更深刻的了解:记“金山”后附录王汉《金城山记》(节录)及《郑厚记略》,记“湖山”后附录黄景祥《湖山记》及林山票《西湖山》诗(卷一第六页)。此笔法在清代诸《潮州府志》中少见,但民国饶宗颐《潮州志·山川志》便用此写法,清光绪《海阳县志》也曾相袭。

饶宗颐先生对郭志有更中肯的论述:“然以笔削精严,或病其太略。”“《风俗考》殊为疏简。”“立《官师》、《选举》二志,则体例视车志大有更张。”“郭志资料之可珍异者,如《杂志》记潮属各县明代之村名,‘潮州卫’条记屯田之事实,‘榷盐厂’条书广济桥榷盐制度与淮浙之异,‘市集’条记纟由绢诸番贸易,及潮阳云葛之价格,‘拓林澳’条记暹罗诸倭及海寇常泊巨舟为患,兼说明‘通番’一词之意义。惟记叙人物,未臻详尽,后之览者难以细稽。”(《潮州志汇编·序》)

郭志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某些记述有违横排纵写体例。《选举志》先列明代“科、贡、例贡、荐辟”,再述宋代“正奏、特奏”,最后才述元代“特奏”。

二、不设艺文志。明《永乐大典·潮州府》第3卷整卷是“文章”。清代诸府志,艺文均占较大篇幅,留下很多史料。民国《潮州志》虽与郭志同在记事后附文章,但仍设《艺文志》。郭志虽在记事中有附文,但这些都是涣散的。没设艺文,是郭志的缺项。

三、一些类目设置也不甚合理。设《杂志》一卷,本意应是将未可归入上边各志者杂录一起。但实际上,村名、寺观、物产、灾祥、风俗均可归入地理志。

清顺治吴颖《潮州府志》

李默《广东方志要录》:《潮州府志》十二卷,吴颖纂修,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修,刻本,康熙五年(1666)增补,科名记至康熙五年,广东中山图书馆藏。

庄威凤、朱士嘉《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顺治〕《潮州府志》十二卷,吴颖、贺宽纂修。清顺治十八年(1661)刻本,北京;清康熙五年(1666)补刻本,北京、广东。

清初,潮州府处于战乱之中,清廷虽派黄梦麟(顺治三年)、沈时(顺治七年)知潮州府,然都是随军任职,且值郝尚久、吴六奇等降叛迭起,潮州城陷于兵燹罹难之时,葫芦山普同塔,便是潮人受难的见证。迨顺治十五年(1658),吴颖知潮时,社会稍定,故有修志之议。

吴颖,号茧雪,江南溧阳人,顺治十五年以刑部郎中出守潮州,时郡志修自明嘉靖丁未知府郭春震,已一百一十余年③。颖搜罗残编,偕诸生杨闱、曾栋奇、陈士稼、邹庆春诸人参稽考订,由潮州府推官贺宽行读并作序(故庄威凤以贺宽也为纂修者),颖亲定,于辛丑(1661)志成刊行。

对于吴志的参考志书,饶宗颐先生认为:据其发凡,是时车份志已不存,惟郭春震志及《潮中杂纪》耳。若参用之各县志,则有林大春之《潮阳志》,及吴志卿续志,郭之奇之《揭阳志》,李士淳之《程乡志》,及万历修之惠来、澄海、普宁志,崇祯修之饶平、大埔、平远、镇平诸志,与陈天资之《东里志》,凡所取材如是而已(《潮州志汇编·序》)。

因吴志的纂修主要以郭志为蓝本,故其门类设置与郭志基本是承袭相因。具体见下表:


现存《潮州府志》考

从门类来说,吴志对于郭志,“赋役、祀典、官师、科名、人物”等5门设置相同,而把郭志的“地理、建置”合并为“地书”,从“地理”中分出独立设置“山川、古迹”,增设“兵事、轶事”和“古今文章”。可以说,吴志已基本完善志书“天地人政事文”的体例,为以后的府志编纂立下了规范。

吴志多用纪事本末体,并在“目录”中标明人物列传计245篇,兵事记事计122篇,山川山水记计38篇,古迹计39则。轶事计53则,古今文章诗一帙计259首,古今文章文3帙共161篇。在目录如此详细标示篇目数字,这在其它志书中所未见到的。

饶宗颐先生认为,吴志记述中有好多错误。如“转饷之始”条误史禄凿之海阳山为潮州之海阳,“封爵之始”条亦误东越之海阳侯摇毋馀为潮州,“古迹”条似误王莽县名之南海亭为亭台等。而《古今文章》,征录颇多,然见闻拘墟,未能博采。(《潮州志汇编·序》)

吴志于顺治十八年(1661)刊刻,此版本现已难见。庄威凤、朱士嘉称北京图书馆有藏,但查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40卷之《潮州府志》,卷首标明“据顺治十八年刻本影印”,但卷五《科名部》第54页,仍录下康熙癸卯(二年,1663)榜、丙午(五年,1666)榜的举人名录。可见北图之藏本也非顺治版,而应是康熙版。而据李来涛先生对吴志版本作考证,④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选编的《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中的吴志又应是有异于北图本的另一刊本。

而李默、庄威凤均称康熙版为补刻本,似也不对。查饶宗颐《潮州志汇编》中之顺治《潮州府志》,其卷五《科名部》第54页顺治庚子(1660)科以后是空白(见图一)。据此,《汇编》吴志原书应是真正的顺治辛丑版。而比较一下《汇编》版与《丛刊》版,其采用原本刻版不一样。如《汇编》版卷五第“二乙”页,《丛刊》版为“二十一”页(见图二),字体与文字也有些不一样。以《科名部》看,应是重刻本。

在翻印吴志的校核中我们发现,北图本、中科本吴志中比汇编本有不少删节,如缺李士淳、谢元汴两篇序文及卷五“科名部”的《附录》等,这都是有当时政治背景的原因,以致乾隆《潮州府志》在“旧志序”中也缺录这两篇序。

最后顺便提几件事。一是据王琳乾介绍,解放初,汕头市图书馆曾藏康熙版吴志一部,因该志属国内保存较少的珍本,1956年被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上调珍藏⑤。另一是1996年12月广东人民出版社曾重印吴志发行。再一是2003年8月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以保持吴志原貌为原则,集饶宗颐选编的《潮州志汇编》、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选编的《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北京图书馆选编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中三种吴志不同版本,以饶氏汇编本为底本,核删简、补残缺,再校其他志籍,漫漶者显之,使其成为底本完善、字迹清晰的翻印本,在《古瀛志乘丛编》第二集中出版发行。

现存《潮州府志》考


清康熙林杭学《潮州府志》

李默《广东方志要录》:《潮州府志》十六卷首一卷,林杭学修,杨钟岳纂,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修,康熙二十五年刻本。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残存卷七。

庄威凤、朱士嘉《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康熙〕《潮州府志》十六卷首一卷,林杭学修,杨钟岳纂,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本,北京、南大、广东(不全)。

林杭学,江南江宁人,由生员保举,康熙十六年(1677)随征入潮,以漳州同知升任潮州知府,时潮城大师屯集,杭学竭办军需,民无所扰。迨平定后弭盗贼,建学宫,修广济桥,创葺各处祠宇,立义学,延师课士,修府志。在任十余年,百废具举。

清初,从顺治至康熙前期共三十多年,潮州处于战乱之中。林杭学守潮,算是一个较有作为的知府,也能礼贤下士,潮州当时众多贤士能集其周围。故康熙二十二年(1683)七月开局修府志时,杨钟岳、陈衍虞、佘艳雪⑥等一批乡贤皆受聘参与纂修,为其修成较有质量的府志奠定基础。

林志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完稿,二十五年(1686)刻印刊行,分16卷,共28目。计卷之一星野、潮汐、疆域,卷之二山川、建置沿革、城池,卷之三公署、学校、祠祀,卷之四贡赋、盐政、驿传。卷之五兵防、兵事,卷之六职官,卷之七选举,卷之八名宦,卷之九人物后又再分孝义、隐逸、流寓、列女,卷之十风俗、物产、古迹、丘墓、寺观、杂记,卷十一至十六卷艺文。

饶宗颐先生1997年在《记康熙林杭学修之〈潮州府志〉》⑦一文中,对林志作考述。认为:“此志成书仅耗时16个月耳,仓卒完稿。立条目二十八,以风俗、物产、古迹列艺文之前,仙释附属于寺观,既沿前志辟人物一门,而另分孝义至列女四类,皆有未妥,其余新增星野,形胜关隘水利附属于疆域,亦嫌苛碎,体例殊有可商。其他条目大抵沿袭吴志。艺文占六卷之多,因吴志‘古今文章’而更多所增益。”对山川、城池、公署、祠祀、盐政、驿传、兵防、兵事、职官、选举、丘墓等门类,“揭橥每类记载之可称述而应注意者”。指出:“林志以艺文为卷帙最繁,几点全书三分之一,为重点所在。”并从吴颖《菜根堂记》起,至杨闱(吴志参修者)《送程乡僧之京请藏》诗,对林志艺文作大篇幅的考述。点明:“潮人崇尚文事,已成优良传统,林杭学此志‘艺文’尤为典要。”

因饶宗颐先生对林志已有专门著文评介,本文就不用再赘述,只作几点说明。一是庄威凤称,林志北京、南大有藏。查北京图书馆确有藏,20世纪90年代饶宗颐始蒙柴剑虹先生代谋复印一部,1999年转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影印。编辑过程中发现复印件尚缺数页,经托人往南京大学图书馆查询,答复是该馆现查无此书。据此,北图藏本应为孤本了。二是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经一年多的时间,用扫描缩印的办法,整理翻印林志,于2000年8月发行。重印本以复印本为底本,补残缺、显漫漶,成为字迹清晰的较全版本。三是北图藏本复印本尚缺两广总督吴兴祚、广东巡抚李士祯、广东布政司郎庭枢、广东提学道斐宪度、广东按察司胡戴仁、惠潮道陈其政、澄海知县王岱等7篇序。这些均于乾隆周硕勋《潮州府志·旧序》有录⑧。四是据王岱序称:郡守林公守潮数年,志事遂兴。……且与耆旧陈园公(衍虞)林介文两君笔削点定,草创稿成,复就佘(艳雪)、杨(钟岳)诸老先生矨正之。据此,主笔应是时潮州名贤陈衍虞。饶宗颐也据各条目前序文皆雅丽可通,推定“想多出自陈衍虞润饰”。

现存《潮州府志》考


清乾隆周硕勋《潮州府志》

李默《广东方志要录》:《潮州府志》四十二卷首一卷,抄存旧志一卷,周硕勋修,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修,二十八年癸未(1763)珠兰书屋刻本,叙事至乾隆二十八年,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

庄威凤、朱士嘉《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乾隆〕《潮州府志》四十二卷首一卷,周硕勋修。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刻本,故宫、浙江等(共19个单位有藏);清乾隆四十年(1773)康基田增刻本,首都、广东、潮安(即潮州)等(共8个单位有藏);清光绪十九年(1893)重刻乾隆四十年本,北京、广东等(共53个单位有藏)。

清乾隆周硕勋《潮州府志》是封建时代纂修的最后一部潮州府志书。内容涵盖当时潮州府属的海阳、饶平、潮阳、澄海、揭阳、普宁、惠来、丰顺、大埔等粤东9县,包含现在的潮州、汕头、揭阳3市及梅州市的丰顺、大埔2县地域。

周硕勋、湖南宁乡人,举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由廉州知府调任,周硕勋知潮时,见邑治多水患,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偕海阳知县金绅合海揭普潮四县官绅发起重浚三利溪,两岸御以灰堤,民多称颂。极重视修志,昔守廉州,于丙子(1756)夏修成《廉州府志》。知潮几年中,吴、林、胡三志常置案头,公余翻阅。乾隆辛已(二十六年、1761)春设局修《潮州府志》,壬午(1762)冬志成,癸未(1763)由珠兰书屋刊刻。

周志共三十六门四十二卷首一卷。首卷序文,凡例,目录、舆图。卷一星野,卷二气候,卷三沿革(附虔镇表),卷四疆界,卷五形势,卷六城池,卷七署廨,卷八坊表,卷九飓风,卷十潮汐,卷十一灾祥,卷十二风俗,卷十三都图,卷十四墟市,卷十五寺观(附育婴堂、养济院、癞民所、义冢),卷十六山川,卷十七古迹,卷十八水利,卷十九津梁,卷二十堤防,卷二十一赋役(附杂税、仓储、海关禁例),卷二十二经费,卷二十三盐法,卷二十四学校,卷二十五祀典,卷二十六至二十七选举,卷二十八至三十人物,卷三十一至三十二职官,卷三十三宦迹(附侨寓),卷三十四关隘,卷三十五驿传,卷三十六兵防,卷三十七屯田,卷三十八征抚,卷三十九物产,卷四十至四十二艺文。卷末另附抄存旧志一卷。

因周硕勋刚主持修完《廉州府志》,所以对修志颇有独立见解。周志郑虎文序、张介祺序皆500左右字,而周硕勋自序却扬扬一千多字,不象上两序只讲空言套语,而写得很实在具体。其凡例共30条,占6页,制定了十分具体的规范,足知其很有见地。

周志现存有三种版本。即乾隆二十八年(1763)由珠兰书屋刻印的首刻本,乾隆四十年(1775)的重印本及光绪十九年的(1893)的三印本。乾隆二十八年首刻本现广东省内无藏,据悉浙江杭州图书馆藏之周志为首刻本,较全。乾隆四十年重印本因政治原因,对原版本删去(铲版)不少内容,但补刻康基田⑨重修“抄存旧志”一卷37页,主要是增补周志缺载而前志有载的一些人物。据康基田的《小序》称:潜德幽光,胡可湮灭。光绪十九年三印本虽把删去的部分内容重刻补印,但引《广东新语》的50处及“选举”、“职官”中的人物6处仍缺。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于2001年8月翻印周志时,已将这56处补入(见图三)。

周志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一提:

一、录下自明弘治车志至清雍正胡志5次修志的旧序,为了解历代修志情况提供丰富资料。如上面所述,周志旧序中有林志吴兴祚等的7篇序,作为已是孤本的北图康熙《潮州府志》藏本因残而缺,如无录于周志,就成为历史上的遗憾。胡志现虽可能亡佚,但人们还可从周志旧序中对胡志有所了解。

二、每门纂修均在总结前人修志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再定下具有特色的规范。如其《凡例》之一曰:“旧志灾祥,挂漏伪谬。因参互考订,延访耆旧,得若干条,皆信而可征,其余附会荒唐,概置弗录。”

三、由于周志之前志胡志亡佚,周志之后志饶宗颐《潮州志》已刊行的不全,而再前之吴志、林志有藏者又很少,故周志是一部读者使用面最广、最能全面了解粤东全貌的志书。其文献价值不可估量。

四、但是,周志也有不少缺陷。主要是占那么大篇幅的“艺文”中对选用的文章,任意“剪裁润饰”,这是编辑者的大忌。因此,篇篇历代名文,让人不忍阅读。


结  语

现存《潮州府志》,明嘉靖郭春震志八卷,体例未甚完善,也病其太略。清潮州四次修志,顺治吴颖志十二卷,体例已趋规范。“顺治以后,备《一统志》参考之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潮州知府,叠有修志之举,并皆成书刊行。门类因仍,转相踏袭。胡恂之雍正志,今亦罕觏⑩。惟乾隆志最通行耳”(《潮州志汇编·序》)。然周志“事增于前,而移录旧文,每擅沾女省自云‘为之剪裁润饰’,致多失真”(《清以前潮州志纂修始末》)。周志是流传最广、阅用最多的一部府志,但其“艺文”却是最不可引用的。

注:

①陈香白《潮州志考评》,《潮汕文化论丛初集》第7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3。

②据陈香白上文考证,天顺府志可能是知府陈瑄修。

③乾隆周硕勋《潮州府志》卷33第81页《宦迹·吴颖传》记为:“已百二十余年矣”有误。嘉靖丁未为1547年,顺治十五年为1658年,相距仅111年。

④李来涛《略谈顺治吴颖〈潮州府志〉的版本》,《潮州》2003年第3期。

⑤王琳乾、张鸣《潮汕地方志是潮汕文献的精华》,《潮汕文化论丛初集》第114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3。

⑥杨钟岳,澄海籍海阳人,清顺治辛丑(1661)进士,曾任职方司郎中,视学八闽,祀乡贤,周府志有传;陈衍虞,字园公,明崇祯壬午(1642)举人,曾任广西平乐知县,一生著书不倦,卒年九十,雍正、光绪《海阳县志》均有传;佘艳雪,又名志贞,康熙己未(1679)进士,由庶常授翰林院编修,雍正、光绪《海阳县志》均有传。

⑦该文发表于《潮学研究》第六期,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翻印康熙《潮州府志》时将之代为重刊《序》,录于卷首。

⑧据周志旧序,录林志共12篇。而林志北图本仅有广东驿盐道杨佐国及佘艳雪、杨钟岳、陈衍虞、林杭学等序5篇。参阅北图本志末陈衍虞《游凤凰台》诗有题缺文,可知林志北图藏本残缺十分利害。这次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在《古瀛志乘丛编》第一集中首册重印林志北图本外,同集还重印周志。故在《丛编》中,能了解林志全貌。

⑨康基田,乾隆三十年至四十年间任潮州通判,晋同知,后升巡道,《清史稿》有传。

⑩此处饶宗颐在《潮州志汇编·序》中原注: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综录(增订本)》未收胡恂《潮州志》。对于胡恂志是否存在,拙作《雍正胡恂〈潮州府志〉探踪》提出质疑(载《广东史志》2003年第4期),以为饶老以前著文多处引用胡志,他早年应见过胡志。拙作并对胡志概貌作考述。

(本文获2007年广东省地方志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