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廣告前,你要先明白一件事,才不會白白燒錢

在跨境電商平臺上,已經堆積了數千萬款商品。光看商品數量,就能夠感受到平臺賣家之間的競爭有多激烈。

於是,開廣告成為賣家之間互相競爭的“有力武器”。不少賣家看到前人使用廣告的成功經驗,也紛紛效仿,卻有不少賣家因為開了廣告而入不敷出,導致虧本,行業話術俗稱“翻車”。

所以,為了避免越來越多的“翻車”情況,我們應該認識到其他賣家的錯誤經驗,學習使用廣告的正確方法,通過合理利用廣告以提高店鋪的經營水平和收益。


這篇文章,你將學習到:

1、曝光和流量的區別

2、開廣告的錯誤認識

3、廣告的正確使用方法



要完成產品銷售,要經歷哪些環節?如圖:

開廣告前,你要先明白一件事,才不會白白燒錢

可以看到,產品推出市場後,如果要讓顧客完成購買,首先是要先讓顧客看到(知道)產品的存在,其次,才是顧客買和不買的問題。

我們開廣告的目的,就是讓顧客先看到產品,產品得到曝光後,就會被顧客點擊,最終完成下單。

在這裡,要特別注意區分兩個概念:“曝光”和“流量”。

開廣告前,你要先明白一件事,才不會白白燒錢

“曝光”是指你的產品在顧客面前的展示量;而“流量”是指產品的顧客點擊量。

在電商平臺上,統計店鋪“曝光量”的辦法就是統計顧客的點擊量,這就使得很多人對這兩個概念非常模糊。

從產品推出市場(上架),到讓顧客看到,這個過程屬於“曝光”;從顧客看到產品,到點擊瀏覽產品的步驟,這些才叫做“流量”。並且,產品必須先經過曝光,才會產生流量。

開廣告,實際上提高的是產品曝光,而提高流量的關鍵還是在於產品本身,在於市場需求。



流量影響銷量,所以流量是關鍵。而流量由自然流量和廣告流量兩個部分組成。

即:產品總流量=自然流量+廣告流量。

很多賣家表示:不開廣告就沒流量,沒流量就談不上銷量,所以要持續開廣告。

開廣告確實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但很多賣家卻用錯了方式:花高價將產品推到類目首頁,只是為了讓更多人看到產品,並下單購買。這一過程,賣家會非常開心,打包貨物的速度都快了不少。但是,一旦廣告停止,流量也會跟著“跳水”。

這是為什麼?

很多賣家使用的都是從大眾貨源網站上採集產品信息、再重新上架到跨境電商平臺上銷售的模式,並且,很多賣家在進入行業之後,受到經驗基礎和經濟條件的限制,無法對產品進行二次包裝、宣傳,這就造成了同平臺上產品圖片重複、雷同的問題,賣家的競爭力非常弱,產品的可替代性很強,所以,廣告停止後,你的產品就會很快被擠出去......

正常來說,當產品使用了一段時間的廣告後,產品的權重得以提升,排名會保持前位,自然流量也應該會跟著提升。

但現實是,所有賣家都在使用廣告,你今天停止了廣告,明天就會有別人用廣告超越你,所以,自然流量始終得不到提升,而且,當你想重新使用廣告的時候,付出的成本可能要比原來多出一倍。

賣家之間的競爭使得廣告價格不斷被抬高,利潤空間也在不斷被壓縮,賣家稍不注意,就會被廣告投入給“拖垮”。

特別是臨近大促期,許多大賣為了保持較高排位,廣告競價會被持續推高,不具備資金實力的賣家不要輕易嘗試。



我們使用廣告,除了關注顧客購買轉化率,還要注意到,有多少顧客通過廣告成為了店鋪粉絲,即粉絲轉化率。

為什麼粉絲很重要?粉絲對店鋪權重影響較大,也是自然流量的重要重要之一。

首先,廣告的最佳使用方法應該是:自然流量+廣告流量,廣告流量輔助自然流量增長。

自然流量從哪裡來?一是店鋪固有粉絲,二是顧客自由點擊和進店瀏覽。

而廣告流量在幫助產品曝光後,有一部分會成為粉絲,另一部分會購買後直接流失掉,還有一部分是不會長期關注,但很可能進行多次購買的“潛在粉絲”,這部分就是賣家值得進一步轉化的人群。

能夠成為店鋪的粉絲,說明顧客對店鋪有需求,可能是低價產品的誘惑,也可能是對店鋪的信任感。粉絲越多,店鋪權重越高,進店的顧客被轉化成粉絲的幾率也會隨之升高。

所以,我們使用廣告的目的,應該從單純提高流量,轉移到提升產品競爭力、提高粉絲量的層面。


1、好產品帶動自然流量

產品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顧客的滿足度,如果一款產品得到的大部分評價都是差評,產品很快會被市場淘汰。並且,一次差評不僅損失一個顧客,其他顧客的消費行為也會受影響。所以,想要獲得更多顧客的關注,一定要把好質量關。


2、傳遞店鋪形象和定位

從顧客的角度來看,購買產品的過程,除了生理需求外,很大部分會受到心理需求的影響,如:個人審美、情感訴求等。店鋪要給顧客留下印象,主要來源於店鋪產品的整體規劃和給顧客營造的聯想性。比如,宜家主打北歐家居風格,喜歡時尚簡約產品的顧客一定會首先想到宜家。所以,賣家要儘可能在初期運營就對店鋪做一個定位,確定目標受眾,才能進行更精準的營銷推廣。


3、注重粉絲轉化和促活

跨境電商賣家除了要懂得產品運營,還需要掌握一些粉絲運營的技巧。現如今,所有的跨境電商平臺都在向“社交電商”轉型,通過引入KOL、遊戲互動等方式,引導人群關注,實現拉新、促活、轉化的私域流量閉環。“社交+購物”一定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賣家要提前做好功課。


4、在顧客的使用過程中做優化

當一款新產品被投入市場時,需要先進行一段時間的測試,才能夠準確判斷產品是否適合做進一步的推廣。很多賣家並不是產品的直接使用者,所以很難在推廣初期直擊顧客痛點。這時候,廣告就發揮了市場檢驗的作用:讓一部分人先“試用”,從顧客的反饋中,得到推廣內容的修改方案,以此來提高產品的差異性和競爭力。


林超Mike:跨境電商前線實戰賣家,專注東南亞電商市場,分享有用運營選品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