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涨停最强逻辑:《证券法》和注册制,关乎国运

最近,券商终于爆发了,让股民闻到了一点牛粪的味道。但凡老股民都知道,券商从来都不只是券商,它是“牛市旗手”。

券商上涨有讲究

它总是在该涨得时候涨,每次牛市的开端,总有头部券商“砰砰砰”三个涨停。涨是肯定要涨的,什么时候涨,那有讲究。

我们以2月3日以来的行情来看。

第一,从逻辑上涨,成交量增加,会增厚券商利润,这是股市里最强的逻辑了。但在A股成交量连续破万亿的时候,券商并没有大涨。而是等到最近才爆发!

说券商经纪业务受到疫情影响也不对,现在谁还去散户大厅炒股?!

第二,每次行情面临选择,券商总是能挺身而出,带领指数一次次冲关。大家都指着它,它也每次都不负众望。行情启动,只看券商摔杯为号。

券商涨停最强逻辑:《证券法》和注册制,关乎国运

但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券商的大涨背后有三大逻辑,而且事关国运。

经验逻辑:逢修必涨

我们先说一个经验现象。每次《证券法》大的修订都会大涨:

1998年底,《证券法》通过,半年后,有了“519行情”。

2005年,《证券法》第一次修订,股权分置改革推行,之后是两年轰轰烈烈的大牛市。

2014年,证券法一次小修,有了15年的大牛市。

2019年,《证券法》再次修订,3月1日正式实施。

为什么“大修大涨,小修小涨”,一切都源于政策导向。

在A股,普通散户靠什么赚钱?高频交易?独门秘笈?跟庄擒牛?这些方法,怎么赚的钱,怎么亏回去,最终跟打麻将一样,最好的情况,就是空欢喜。

散户赚钱唯一能靠的就是单边上涨的行情,真正单边上涨的行情,看什么?看政策?真正赚钱,看的是什么?是国运。

2015年,牛市正在高潮的时候,有记者在山东采访一位正在收大葱的大娘,她说自己炒股,赚了1倍多。她说,炒股就是炒政策。

这就是股民的智慧!

那现在《证券法》带来的核心逻辑是什么?还是国运!

怎样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除去“2020年GDP翻一番”的指标不说,我们把时间放长一点,2月28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

也就是说,中国正处在“中等收入陷阱”的正中央。中等收入陷阱,是人均GDP在4000到1.89万美元的一个区间,这就类似一个箱体。突破了,便是“发达国家”,不能突破,便一直是“发展中国家”。

券商涨停最强逻辑:《证券法》和注册制,关乎国运

历史上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有20个,除了老牌欧洲强国之外,也就“亚洲四小龙”,还有中东土豪了。

并不是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能变成发达国家,失败的案例包括阿根廷、委内瑞拉。

中国现在船至中游,向上还是向下?跟股票一样,利多很多,利空也不少。人口老龄化,产业转型是关键。

中国怎么样突破?靠科技!这些就不说多说了,说得太多了。

证券行业的“国产替代”

科技板块的“国产替代“是大逻辑,但证券行业,也要做国产替代。谈判进行中,中国的金融市场不断开放,华尔街的虎狼已经站在了门口。我们的资本市场切切需要改革。

怎么改?之前,A股市值占比最高的,无非就是两桶油、四大行,土地、能源等各类资本化产业的受益者。100年的美国也是这样。

但现在的美国不同了,市值最高的是高科技股,FANNG,美国的今天孕育着我们的未来。

所以,需要科创板,需要注册制。之前注册制推出之后,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现在看来,他们可能是被眼前的利益遮挡了双眼。

说这事儿搞不成的,只能说他不懂中国。顺便说一句,科技股仍然是大方向,虽然现在被泼了冷水,不代表科技股的炒作就此结束。

不要爆炒,也没说不让慢炖!

《证券法》力推“注册制”,要做中国版“集体诉讼”,股市制度要完善,背后的逻辑是科创企业要上市,背后是科技实力的角力。



点一点就能关注我了,别说假装不知道呦!

券商涨停最强逻辑:《证券法》和注册制,关乎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