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老鄉過不來 澧縣村民“代養”3000多畝小龍蝦

“快兩個月不見,沒想到龍蝦個頭這麼大了。”遠在湖北石首的謝強國,通過手機視頻看到滿水的蝦塘裡,活蹦亂跳的龍蝦正在嬉戲、覓食,喜得合不攏嘴。

湖北老鄉過不來 澧縣村民“代養”3000多畝小龍蝦

視頻通話展示蝦田。

而就在不久前,謝強國還急得直跺腳。疫情期間,澧縣27戶湖北籍龍蝦養殖戶滯留在老家,近3000畝蝦塘呈現無人看管狀態。蝦塘每天都得肥水、投食和消毒,任何一個環節都少不得。

“蝦塘裡整日沒人看管,我們也看著心疼。”得知養殖戶們被困,當地群眾主動攬起這個棘手活,暫時“代養”起這批小龍蝦。

滯留湖北近兩月

小龍蝦成了“沒爹沒孃的孩子”

“強國兄弟,龍蝦苗子有這麼大了,看到沒有?”3月9日上午,常德澧縣澧南鎮南坪村的一處龍蝦養殖場裡,江政東從蝦塘撈起一網蝦苗,對著手機視頻來回晃動。

江政東是澧縣盛祥稻蝦種養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而手機視頻的另一頭,是遠在湖北石首的養殖戶謝強國。看到自家蝦塘滿池的蝦苗活蹦亂跳,謝強國總算吃了顆定心丸。

今年春節前夕,謝強國回了一趟湖北石首老家。按照慣例,大年初五他就得返回澧縣的龍蝦養殖場。培育水草、定期投食、按時消毒......開春前後,都是忙不完的活兒。

一場疫情,讓謝強國滯留在了湖北老家。“就算不及時投食,大不了龍蝦不長個頭。”而更讓謝強國擔憂的是,要是蝦塘裡不及時灌水,整個蝦塘可能會乾枯,這可急壞了他。

江政東告訴記者,合作社共有稻蝦種養面積達4200 餘畝。其中,近3500畝都是湖北石首籍的養殖戶在承包。“大家都回去過個年,沒想到一場疫情就被困住了。” 江政東介紹,合作社裡湖北籍養殖戶有28人,除了一名養殖戶留在澧縣過春節,另外27名養殖戶都至今未能返回,“蝦塘要是沒人看管,這些蝦苗就成了‘沒爹沒孃的孩子’。”

湖北老鄉過不來 澧縣村民“代養”3000多畝小龍蝦

管理蝦田。

當地群眾攬下棘手活

3000多畝小龍蝦有人“代養”啦

望著滿塘的龍蝦無人看管,合作社和當地的群眾也心疼起來。正月初六開始,江政東就一個個地聯繫被困在老家的養殖戶,並主動組織當地群眾對這些蝦塘進行了“代養”。

“代養”初期,養殖場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及時灌水。近3000畝的養殖場,哪一片塘裡水位充足,哪一片水位不足?江政東每天都要組織大家查巡一遍。水位足的塘裡,要填埋排水口;缺水的塘裡,要及時疏通入水口。

而最棘手的工作,就是蝦塘裡投食。氣溫高的時候,必須一天投食一次;降溫的時候,又要控制好投食量。“這些工作看上去簡單,其實中間環節很繁瑣。” 江政東介紹,每個養殖戶的規模不一樣,蝦苗成長時段也不一樣,這就意味著27戶養殖場都要區別餵養,“蝦苗個頭大的,要投餵蛋白含量高的飼料,個頭偏小的蝦苗,又要投餵蛋白含量少的飼料。”

“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否則蝦子就長得慢,消毒和其他措施不做好,蝦子也會死掉。”江政東說,一般成品蝦4月底就要上市了,這段時間至關重要,“現在不把蝦養好,影響的是一整年的收成。”

“要是蝦子上市了還回不來

銷路我們也會繼續想辦法”

“要不是他們幫忙,也許蝦子就死在塘裡了。”李家豔算是當地規模比較大的養殖戶,4年前他和舅舅從石首來到澧南鎮南坪村承包蝦塘,如今養殖規模已經發展到370畝。

平時,李家豔和舅舅住在蝦塘邊的簡陋板房裡,經常得到周邊村民的照顧。誰家有多的蔬菜瓜果,會招呼李家豔去菜園子採摘。逢過節,有的村民還會送來一些特產讓他們嚐鮮。

龍蝦上市的時候,李家豔也會送點龍蝦給村民嚐嚐。農閒時,他也會僱傭當地貧困戶來蝦塘裡幫幫忙,支付一定的酬勞。在李家豔看來,自己雖然是一個外地人,當大家相處起來沒有半點不悅。

“當初不能趕回來,我們急得直跺腳。”李家豔說,得知合作社和當地群眾在幫著“代養”之後才放下心來,“他們每天都會給我發視頻,我也是看著蝦子個頭一天天越長越大。”

“現在天氣回暖了,飼料投餵量越來越大。”江政東說,有些養殖戶儲存的飼料已經不夠,但他們早已墊資採購了一些留作備用,“要是蝦子上市了他們還趕不回來,我們再去想辦法幫忙找銷售渠道。”

鏈接

採摘257畝承包蔬菜

送到兩省交界處

湖北老鄉過不來 澧縣村民“代養”3000多畝小龍蝦

村民幫助栽種紅薯。

澧縣甘溪灘鎮與湖北省松滋市卸甲坪鄉僅一河之隔,為全力阻斷疫情傳播,部分在甘溪灘鎮承包了土地的湖北人無法及時趕回復工。為了不誤農時,甘溪灘鎮積極組織村民開展義務勞動,幫湖北老鄉搞春耕生產,確保抗疫、春耕兩不誤。

“村裡幫助協調,及時把種子育了下去,感謝澧縣的熱心群眾。”近日,湖北籍承包戶黃聲林瞭解到自己在甘溪灘鎮東門村承包的300畝土地上有人耕作,心裡總算放下心來。

湖北老鄉過不來 澧縣村民“代養”3000多畝小龍蝦

採摘蔬菜,運到兩省交界處。

疫情期間,年前回湖北老家過春節的黃聲林無法來東門村生產,這些天又正是紅薯栽種育苗的關鍵時期,他便焦急地與東門村村支兩委商量,村裡迅速組織村民按照黃聲林的視頻指導進行了耕作。

此外,松滋市卸甲坪鄉部分農戶在甘溪灘鎮巖門村承包的257畝蔬菜基地裡也是一片忙碌景象。澧縣當地村民們忙著採摘、裝袋、打包、搬運、裝車,直到鎮裡組織人員把這些蔬菜運到兩省交界處,交還給湖北籍的承包農戶。

評論

守望互助

就是春天裡活潑潑的希望

疫情無情,人間有情。在疫情肆虐之際,在湖南常德澧縣承包了蝦塘和稻田的湖北人無法按時返回,於是當地的種養殖戶不計回報為他們代養蝦,讓湖北兄弟安心。

湖南湖北,一衣帶水。在古代,這兩個省份還有地理重疊,也因此,“湘楚大地”歷來就意味著二者不可分割的歷史淵源。毗鄰的兩個省份,經濟往來與民間往來密切而頻繁。

這次受疫情影響的湖北養蝦戶一共28名,共承包了3500餘畝稻蝦種養面積,像養蝦蟹這樣的特色養殖,對技術、水質等方面的要求比較高,一個處理不當就容易造成大批量死亡,養殖戶往往血本無歸。疫情發生後,這些湖北養殖戶無法出省,這意味著3500多畝面積裡的稻蝦如果無人照料的話就只能自生自滅,這無疑令正遭受疫情的養殖戶們雪上加霜。世上最貼心的舉動就是雪中送炭,常德澧縣的盛祥稻蝦種養專業合作社便是如此,為了幫湖北的養殖戶保住今年的收成,他們便組織本地的技術人員和養殖戶對這些蝦田進行了代養,不僅出技術出人力,還墊付養殖資金,把湖北兄弟的蝦田照顧得妥妥當當。

常德有“桃花源”勝地,是孕育了神奇風物與景觀的地方,還讓我們看到了當地人的古道熱腸,他們守望相助、不計回報,體現著中國社會一直保持著的善良與淳樸。這既是中國鄉土社會中賴以為生的熟人之間的同舟共濟,也是現代社會中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組織之間的依存關係,它

既得益於民間自發的互助,也得益於政府的有效組織和命令

在災難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助是人類戰勝困難的最偉大的力量,每個人都是資源有限、力量有限、智慧有限的個體,只有互相幫助,擰成一股繩,才有更大的。當然,在互助的過程中,我們不會去過多考慮成本,也不會講什麼大道理,一切都是發自內心的對同類的本能善意,因為我們知道,在災難面前,人類就是共同體。正是這樣的同理心,讓我們在漫長的歷史中共同度過了多次劫難與困厄。

活潑潑的蝦是希望,這希望不分地域,不分遠近,只要我們還有信心,還有熱情,那就沒什麼事是可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