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碰上完美關係:再好的演技都無法掩蓋劇情的缺陷

  • 國產職場劇近幾年雖然盛產,但是拿得出手的沒有幾個,無論是演員演技還是劇情的原創性都欠點火候,不是起點太高就是抄襲國外,《安家》與《完美關係》這兩部劇作為近日的熱門,備受關注,不只是演員上,還有劇情。躲不過的真香定律,讓觀眾一邊吐槽,一邊看。

《完美關係》

安家碰上完美關係:再好的演技都無法掩蓋劇情的缺陷

大型職場養成計劃

著重於職場拼殺,佟麗婭將江達琳的角色帶入了大眾視野,人物設定為二十多歲大學畢業生,沒有職場經驗的小白,因為父親扯上關係,不得已被母親從國外叫回來,擔任公司總經理。

剛開始,觀眾對江達琳懷有莫大的期許,迫切的希望她能成長起來,就像看見自己在職場上取得成功一樣。劇情圍繞著江達琳展開,活脫脫一部職場歷險記。

安家碰上完美關係:再好的演技都無法掩蓋劇情的缺陷

職場小白,專門拆自己公司的臺


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一個獨立自主在國外生活靠自己雙手爭取生活費的女孩,她難道不知道什麼叫做現實嗎?為什麼一次又一次的將自己的個人情感帶到公司裡面?為什麼一次又一次的質疑衛哲?

觀眾一邊安慰自己,沒事她會成長起來的,沒事的。

安家碰上完美關係:再好的演技都無法掩蓋劇情的缺陷

當江達琳將自己公司的機密當做談家常一樣講給了一個外人時,觀眾的情緒點被戳破了。觀眾太懂社會了,太知道職場的拼殺,知道勾心鬥角,知道現實。可是劇裡面這個江達琳好像獨自住在山洞裡面一樣。說她傻,她還知道籠絡衛哲,說她精明,她一次次將公司的利益置之不理。

我們需要同情心,我們也需要善良、包容,我們需要社會責任感,可電視劇裡面口口聲聲說為了正義的公司有嗎?只要在海里,有誰不會吐墨汁,有幾個是乾淨的?都說電視劇就是人生,只不過是人生的放大版。可是編劇不知道的是,我們有的時候並不需要粉飾太平,社會就像是平靜的海水下,一群群人的廝殺。

劇情的敗筆就是把那口裡說的正義說的太輕鬆了,做的太簡單了,這樣大而空的東西用寥寥幾個場景,幾個口號,就說我們做到了,公司呢?員工呢?這個脫離實際的職場劇,已經不能稱之為職場,只不過是披著職場外衣的情感劇場。


《安家》


安家碰上完美關係:再好的演技都無法掩蓋劇情的缺陷

有恆產者有恆心


誰說只有房產中介每日打雞血?凡是帶有銷售性質的工作,那個不是要打雞血幹活?不幹活,怎麼拉客戶,怎麼提高業績,怎麼養家餬口?

社會的二八定律是不會打破的,那八分之一的人中,還有在溫飽一線中苦苦掙扎的人,還有每天717(早上七點起床,晚上凌晨一點睡覺),還有買不起房住在地下室的、、、、、、

這個社會上不如意的人太多了,在觀眾感嘆真實的時候,都在對照著自己的生活,沒準還不如電視劇裡面演繹的這樣光鮮亮麗。

安家裡麵人物設定:雙博士夫妻,博士是什麼概念?大學畢業,三年研究生,然後讀博士,將近半輩子的光陰都耗在了學校。讀了這麼久的書,結果還蝸居在六十平米的小房子裡面?這是讓觀眾感覺不公平的,對於那些努力學習,從貧苦家庭走出來的孩子來說,是可怕的。

安家碰上完美關係:再好的演技都無法掩蓋劇情的缺陷

賣房子的人


出路在哪裡,以前以為是學習,現在,連房子都買不起,奮鬥一輩子也只夠買套房子的生活,是我們想要過的嗎?

中國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莫言先生,獲得的獎金,將將夠在北京買套房子?

有人說,到了那個境界,就不需要什麼物質上的滿足了,可是人,不就是要先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才能去做其他事情嗎?縱觀歷史上的哲學家們,有幾個是一貧如洗埋頭搞創作、搞學問的?

鳳毛麟角!

從博士夫妻蝸居,到徐文昌和張乘乘為了買房到民政局“假離婚”,到夫妻結婚買房房產證上寫誰的名字,這是現實,擺到明面上的現實,卻格外的諷刺。

諷刺的讓人感嘆,這個社會還要怎樣!

(以上僅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我們都是生活的傭人,何時才能真正做生活的主人!

心有仰望,無懼陰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