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日暮鄉關何處是-讀野夫《鄉關何處》有感

「讀書筆記」日暮鄉關何處是-讀野夫《鄉關何處》有感

野夫的《鄉關何處》這本書很早就吸引我了,我不知道何時在哪兒看到過這邊書的。 自從知道這本書後我就一直記在心裡,惦記著,計劃著哪一天讀完它。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自從上大學以後就很少回老家了,除了老家親友紅白喜事或清明祭祖。故鄉的老房子還在,目前由鄰居幫忙照看,那是我們的根,我們沒有捨得扔掉,一直保留著,呵護在心底的記憶裡。

昨天利用去市區辦事的機會,順便逛了新華書店。在書架上看到了此書,於是果斷買下這本書。這是本留在內心深處的閱讀書目,今天一口氣讀完。

書裡面的人物,有已過世的作者的外婆、母親、大伯、么叔、故友等,也有在世的朋友畸人劉鎮西、幽人蘇家橋、烈士王七婆。讀到“江上的母親-母親失蹤十年祭”、“墳燈-關於外婆的回憶點滴”時我不禁熱淚盈眶,特別是作者寫他外婆的生平時,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外婆。

我外婆名叫凡榮,具體出生年月我已記不得,2013年去世,時年91歲。有可能是92歲,恐記憶有誤。她有1個哥哥,2個弟弟,3個妹妹,其中2個早逝。其中她的大哥在老家務農,也是我的大舅爺,住在我們相鄰的一個鎮上。我記得初中時大舅爺每次趕集時都會騎自行車到我家來看望我外婆。那時我外婆住在我家裡,幫我父母照看我和我妹妹,我父母他們已到外地打拼。我外婆的二弟是名志願軍軍人,我看過我二舅爺年輕時的戎裝照,真的很帥氣。朝鮮戰爭結束後轉業到河北省秦皇島市。直到多年之後,偶然在一次親友聚餐中,從我七姨媽口中得知我那二舅爺轉業後做了軍醫。

有一次,我那二舅爺寫信給我外婆,信中流露出人老歸根的想法,可惜人老腿衰,無法獨自回來。我外婆不識字,信是我父親讀給外婆聽的。外婆邊聽邊哭,想念自己的弟弟,卻到老無法相見,老淚縱橫。

我外婆除了與她大哥常聯繫外,還有一個四妹。就住在我家鄰村,我稱之為四姨奶。因為四姨奶家靠近街上,每次我外公去街上都會路過四姨奶家。住得比較近,老姐妹倆還是能經常見面的,關係也比較好,兩家多有照應。我外婆的三弟,我稱為三舅爺。據說三舅爺讀高中時,我外公外婆多次資助他。後來大學畢業以後,據說在上海當了大學老師,不知因何原因犯錯被處罰,回到老家鄉鎮上做老師。我三舅爺的具體情況我做孫輩的不是很清楚,也沒有去考證具體實際情況。從我有記憶起,我三舅爺早和我外婆家斷了往來,即便我外婆去世時,也未曾來弔唁。真是老死不相往來。雖然我三舅爺的子女在老家縣城,且三舅爺仍在世。我知道了又能怎樣?無法改變老姐弟的關係,且我外婆也去世多年。

出於對於我外婆她們兄妹身世的感慨,我曾一度想以外婆他們兄妹為原型寫篇長篇小說,來表達他們那一輩人的愛恨情仇,榮辱興衰。可惜筆墨不行,終究未能寫成,擱置在案頭。

此次讀到野夫回憶他外婆的文章,有感而發,寫下這一段文字,表達對作者野夫的尊敬,和對我外婆的思念。

綠草青青,今年非冠肺炎疫情還未結束,大部分人還宅在家裡。我不清楚清明時節能否正常回老家祭拜祖墳,懷念那些過世的親人。

日暮鄉關何處是?故鄉·故人·故事,從野夫的作品你會感受到那份深情,那一份對歲月流逝的感慨和追憶,並找到心靈的共鳴和慰藉。

附錄本書好句摘抄:

(1)人一輩子,原無所謂富貴貧賤,怎麼樣過,都是活法不同而已,但苦樂卻是基本一樣的。生老病死,人皆同苦。第086~087頁

(2)我們不是我們骯髒的外表,我們的心中一直盛開著一朵聖潔的向日葵。第152頁

(3)許多年來,我問過無數人的故鄉何在,他們許多都不知所云。他們的父母一代是有的,但到了這一代,很多人都把故鄉弄丟了。城市化和移民,剪斷了無數人的記憶,他們是沒有且不需要尋覓歸途的人。故鄉於很多人來說,是必須要扔掉的裹腳布;彷彿不這樣遺忘,他們便難以飛得更高走得更遠。而我,若干年來卻像一個遺老,總是沉浸在往事的泥淖中,在詩酒猖狂之餘,常常失魂落魄地站成了一段鄉愁。第195~196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