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走了5年,老妈年年要回家上坟,有必要吗?

行摄天下999


我爸爸去年10月份走的,半年了,我依旧走不出来,我的妈妈现在一个人在海南,我这次清明一定要回去,而且以后年年都要回去,因为我相信真的有灵魂,那一天亲人会灯等待着我们祭拜他们


椰汁清补凉


不知道题主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

先声明本人不是地域黑,只是根据自己所见发表个人感受。

本人除了西藏青海新疆,全国其他省份都呆过,就我自己的心得,部分北方人对祭拜先人比较不上心。而南方人,尤其是福建广东,在这方面是做得很足的,而且几乎没有不祭拜祖宗的。除非信了别的宗教,我身边很多基督教天主教徒,他们没有逢年过节的祭拜,也会用鲜花去扫墓。

(发表一天后没想到评论这么多。发现很多北方朋友有意见,不得不在北方人前面加上部分两字。)

建议题主要根据当地的风气和习俗考虑。

现在很多人认为,人在世的时候好好孝顺就行了,如果没有好好孝顺,等走了再做这种表面的事情非常没有意义。的确,从某种角度来看是这样的。

但从中国传统思想上来看,你母亲的主张也是没错的。不能否认这种“人情味”是中国人不同于外国人的地方。缅怀,不忘本不忘根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否则,给人一种人走茶凉的感觉,在老人看来,是有几分凉薄。

不妨试问一下自己,父亲在世的时候,你孝顺了没有?现在问心无愧无憾了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何不继续这份“孝心”,即使你不认同这种做法,也算顺了母亲的心,在过世的父亲那里的一个形式,对在世的母亲一种实实在在的安慰,也是对母亲的孝。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别去了。免得看到坟头心慌慌。

人的一生,父母和子女总避免不了生离和死别。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除了冷冰冰的生物学上有血缘的连结,肯定还得有什么别的东西,是更具人性的连结。那就是思念和缅怀。这也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最根本的一点。


潮汕郑浪佛


我老公的大堂哥去世13年了,当时他儿子10岁。每年扫墓,都是家族里的亲戚帮扫。现在他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两年并工作了,但是一直没有回来扫他爸爸的墓,亲戚们看不下去了,打电话让他回来扫墓,他说忙,请不了假。他工作的地方离老家只有100多公里啊!


用户13496377033


爸爸2016.6月因癌症去世,当年只放了三晚,到现在妈妈还非常遗憾说当天晚上从医院接来没请和尚道士吹打。去年三周年一定要再给烧灵屋,还要买三进三出的。至于中间满三七,五七,百天,清明节,生日,大年初一必要我去坟前烧钱,今天情况特殊没有去,昨天已经安排我买清明吊纸了!!


高靖娟


首先我大不敬的说一句:“他是你亲爸吗?”还是说,在你记忆模糊的时候他就已经先走了。

但不论怎样,在我看来这个是很难理解的一个事情。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人伦,有人情。

拿我自己来说,我见到我老丈人的时候,他已经挂在墙上了!我跟他在这个世界上,全无半点交集。更有甚者,我听到他的负面评价,往往多过他的正面评价。比如说他比较懒,整天看小说。家里没余钱,还喜欢去赌博……

但我每次去丈母娘家里,一般都会先拜一拜他。因为没有他,就没有我老婆。哪怕他十恶不赦,那也是我老丈人,我应该尊敬他。更别说大年初二,还有清明节这种时候去坟前祭奠他。

另外到后来我才了解到,我老丈人本来读书是很好的,但那时上大学是要村里开介绍信的,因为某些原因就没有上大学,所以一直郁郁不得志。本身身体就比较弱,也想过要做生意去赚钱,但实在不是那块料。家里两个小孩要读书,最后在生活困顿中郁郁而终。

那一年我老婆正好大学毕业了,我小姨子正好要高考。虽然之后家庭还是困顿了一段时间,但两个小孩读书都很好。生活已经看到了幸福的希望,但他在这个时候,离开了人世,我觉得非常的惋惜。

所以每当别人说我老丈人种种不是的时候,我总是说:“我爸爸最苦了!苦了一生,没享一天福,在快要享福的时候就没了。”听到这句话,别人也不好意思再讲了!

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你就会一直记着别人的好,你就会去感恩,你就不会觉得这500km是麻烦!而是在时间快要到的时候,你就会想着这件事情,就会提前准备好祭奠用的东西,在那一天去看望他。就好像他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这里,你们每年是在这个时候约好的,互相促膝长谈,你作为小辈跟他讲讲你的生活,你的理想,你的感悟,你的所有的所有……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你妈做的是100%对的,反倒是你应该好好去反思。我建议你去看一部日本的电影《入殓师》,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所得!

最后祝你工作生活顺利!


相妻教女煮夫男


不知道楼主是男是女

之前我们一家老少都在外面,每年清明节,老爸都要带着哥哥们回700公里外的老家去扫墓。

13年父亲走后,老娘再也不出远门。执意一个人住老家,因此三哥在老家14年修了新房,15年和旧房一墙之隔的新房落成,新房一楼有特地给老娘的套房,但她基本都睡在旧房。

现在我哥他们依旧每年清明回去。我是女儿,结婚后只回去了三个清明节,一次是外公去世的第二年,一次父亲走后第二年,还有一次是父亲走后第四年修坟,修坟费用母亲做主我们四人均分。

如果今年清明节不是很忙,我还是想和哥哥们回去。不管是站还是跪,在父亲的遗像或坟前,总能找到一种特别踏实的感觉

图片是父亲最后的春节前干塘,我哥拍的。想爸了,那个勤劳辛苦了一辈子的倔强老头…



一本正经的伪君子


老爸2000年时走的,当时十几岁。感觉天都塌了。

20年来无论多穷,多远都会赶回去过周年,哪怕带着刚出生的孩子坐车回去。

老妈说工作忙,就别回来了。但我们不想让自己再有遗憾。

不能相伴的20年,总要抽一天的时间去陪他。待我百年之后,我的子女只会看我,但我要让她们知道,她们还有别的亲人要纪念。

《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生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我不希望我敬爱的人在我这里被遗忘。


山出


我家情况和你一模一样!年轻人思想和老年人不一样!老年人讲落叶归根,所以在乎。我们作为晚辈的只有去顺从。我父亲身体不太好,但每年清明节都是雷打不动的回老家(约300公里)给我爷爷奶奶,他爷爷奶奶,我母亲等逝去的上香烧纸。还每年都给我说等他走了一定要葬我母亲旁边。


流浪法尊


我见过两个60几岁的人趴在坟头哭泣。

一个是我爷爷,一个是我五爷爷,从记事起就跟着爷爷们扫墓,至今奔三的年龄就近两年没能赶上扫墓,那年我都长成大小伙了,孙子辈的几个兄弟跟着爷爷们给曾祖父(爷爷的父亲)去扫墓,大概走半个小时的路程,以前真的不懂这种感情,他们每去扫墓一次都会哭鼻子,嘴里念叨着曾祖父,说着说那。



知道后来听爷爷讲起以前的事才明白,亲情、父爱有些人未曾体验过。

在1950年左右曾祖父就因病去世了,那时候爷爷4岁,五爷爷还在曾祖母的肚子里,他们想自己的父亲,却记不起模样,懂事时只唯一可以看的就是那么一个小土堆。从记事起就开始给扫墓,大半辈子过去从未间断过,他们每年都会去坟头,就我知道的一年至少去5,6次,但不知道的,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去。

现在腿脚不是很方便,又加上距离远,每年会在家门口画圈烧纸,同样少不了的是嘴里的念叨。

在老家的习俗里,去世11年后的上坟烧纸才算是走完对亡故人的正常祭奠流程。再往后的每年里可以根据时间减少上坟烧纸次数,但至少还需上坟烧纸一次,不能中断。

我想说人走茶凉在这个问题上体现的有点露骨了。

唉!唉!唉!

我在兰州上班,每逢清明节,南山路堵的水泄不通,同样是在城市里生活,他们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

扫墓虽说是一种祭祀习俗,更多的是一种寄托一种对亡故之人的思念和情感。并不是走献花、焚香、烧纸钱的流程。

初恋的滋味,比起父母之间的感情简直是九牛一毛。

所以题主多关心关心自己的母亲,她可能是你身边最孤独的人,首先不说有没有必要,但凡母亲提出的事情,作为子女能够满足的,就尽力去满足。


凿壁偷光投石问路


看到这个问题,我也就呵呵了,感情你是捡来的,感情你爸爸走了,就像落叶归了尘土我的父亲在我15岁就走了,还是养父,我只要有时间,都想着去看望他,跟他说说话,养育的恩情,不是我去看看他就能还清的这一生特别自责,我已经31了,已经为人母了,可是我的父亲却不能,跟我们一起吃一餐饭,散一次步了,子欲养而亲不待,只有失去的人才会懂,我没打算喷你,觉得没必要,你的父亲,你愿意看,就看,不愿意看就算了!毕竟我们只是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