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致命弹药有什么用,以后如何发展?

非致命弹药,也可以叫做防暴弹药,是多种弹药的总称;可以在暴乱中驱赶暴徒,能使目标人物丧失行动能力;或者在营救人质时,警察会用来对付不法分子;总的来说就是一种可以击溃目标,却不足以使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弹药。

非致命弹药如果使用不当,也能够使目标人物重伤或者致死,所以非致命弹药也被叫做“低致命弹药”。此类弹药必须使用制造商指定的特殊武器才能发射,射手也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合格后,遵守制造商的使用规则才可以使用。

非致命弹药有什么用,以后如何发展?

美军的40毫米榴弹发射器


世界各地有很多不同类型的非致命弹药和发射武器正在服役,其中有一部分通常是普通的两用武器,比如:霰弹枪、40毫米榴弹发射器,这些就是属于可以发射“非致命弹药”的致命武器。还有另一种是专门为非致命弹药设计的发射武器,比如:37/38毫米防暴枪,这种武器无法发射致命弹药,是一种特制的非致命弹药发射装置,所以安全性相对比较高。

非致命弹药有什么用,以后如何发展?

标准的40毫米榴弹发射器


非致命弹药的类型大致分为三种:撞击,比如橡胶弹就是直接用来射击目标的;还有刺激性化学弹,这类弹药最著名的就是“催泪瓦斯弹”。另外还有超声波弹药和激光致盲弹药,这两种相对好理解,就是能使目标丧失听觉、头晕目眩,或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让目标失明、全身无力等效果。当然,某些特制的非致命弹药可能会同时具有多种效果,比如,既可以致盲又可以使目标丧失听觉。

非致命弹药有什么用,以后如何发展?

使用霰弹枪发射的非致命弹药


非致命弹药的类型

撞击型非致命弹药

撞击型非致命弹药一般是直接射击在目标的身体上,通过剧痛以驱散不法分子,或者在一瞬间使其无法动弹并进行逮捕。而这种弹药有的还会带有标记染料,射击到目标身上后能进行标记作用,可以在人群中快速标记目标以方便抓捕。

要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目标人物丧失行动能力,就必须使用精确的武器进行发射;这种弹药的设计难点在于:既要保证一定的射程,同时又要将致死率降到最低。 由于弹药离开枪口的那一刻起它就开始减速,所以当它到达最远的射程时,它的停动效果会明显下降。但是,如果保证了在最远的射程内达到理想的停动效果,它往往会在最短的有效射程内导致目标重伤或者死亡。换句话说,就是很难在最远和最短的射程内保持同样的停动效果。

非致命弹药有什么用,以后如何发展?

常见的橡胶弹


弹药发射的原理都是一样的;越重的弹头初速越高,射程也相对更远,缺点是子弹下坠会更明显,远距离射击时瞄准目标的难度会加大。解决办法是改变弹头的成分,在远近不同的距离内使用不同的特制弹药,比如,可以使用不同硬度的材料,从软泡沫到不同等级的橡胶或塑料。远射程的非致命弹药通常都是由一个可以变形的软组织和一部分硬材料构成,但是这种弹药只能使用于带有膛线的武器中,其准确度也比滑膛枪发射的弹药高。

非致命弹药有什么用,以后如何发展?


但是,比如“豆袋弹”之类的就是一种不需要精度的止动弹药,该弹药一般会在较短的距离内射击(射程通常会在6-20米),袋子里由多个弹丸组成,在撞击到目标时弹丸会散开从而扩大接触面积,以降低对目标造成的伤害。另外,还有威力更大的“跳跃射击”弹药,这种弹药同样由多枚弹丸构成,发射时需要向地面射击再反弹到人群中。该弹药同样只能在近距离防暴使用,弹射出去的弹丸射程非常短,而且止动性也很低,所以在远距离防暴时只能用化学弹药来弥补它的不足。

非致命弹药有什么用,以后如何发展?

豆袋弹


非致命弹药有什么用,以后如何发展?

多种类型的豆袋弹


刺激性化学非致命弹药

刺激性化学弹药内部通常由粉末、液体或者气体构成,其主要元素一般由:邻氯苯甲腈、氯苯乙酮以及辣椒和胡椒喷雾等化学成分。刺激性化学弹药主要用于驱散人群,因为一旦在空气中释放就无法控制其扩散;不过还有一些是直接喷射型的化学弹药,它从枪口发射出去就已经开始扩散,此类弹药一般由液体构成,主要针对单个目标使用,发射人员也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装置。

非致命弹药有什么用,以后如何发展?


在某些情况下,刺激性化学弹药会以足够的动力从枪口发射出去,然后经过地面弹射或者滚动,这种发射方式会使目标人物无法防备。还有一种穿透屏障刺激性化学弹药,该弹药非常适用于解救人质,因为它可以在穿透门窗或者玻璃后才释放化学药物。最后还有一种针对单个目标的混合型弹药,该弹药由泡沫橡胶组成,不过内部含有化学药物,射击时一般瞄准目标人物的下半身,此类弹药如果击中目标的上半身或脸部很有可能会致残。

非致命弹药有什么用,以后如何发展?

刺激性化学弹药


爆炸、闪光、声波弹药

此类弹药同样用于解救人质,它可以使人质和匪徒短时间昏厥。闪光类弹药一般能散发出3-6百万的坎德拉(candela)强光,能快速让目标人物迅速失明;而声波类弹药能散发出140-170分贝的声音,不但能使目标人物失去听觉,还可以让人恶心想吐、神经错乱甚至晕倒;以上两种类型的弹药在有限的空间内使用效果会更好。在人质营救中,还有一种“破门弹药”这种弹药的弹丸是由粉末制成的固体弹头,在进行破门时弹头冲击到物体会变成粉末,从而对建筑物后面的人造成伤害。最后还有一种远程“电击”枪,这种电击装置可以安装在普通的霰弹枪上,而且有效射程差不多30米左右,但是该枪的服役数量非常少,以至于我无法找到更多的资料。


非致命弹药的发射武器/装置

37/38毫米防暴枪,最常见的非致命武器发射装置就是“37/38毫米防暴枪”,这类武器是为了发射信号弹而研制的,最初用于向天空发射带有颜色或者照明的弹药,但是在军事用途中37/38毫米防暴枪已经逐渐被40米多功能防暴枪取代。虽然,使用的口径不一样,比如:37毫米、38毫米、38.1毫米等,但是在发射时弹药是可以互换的,而这些叫法也只是为了区分弹药而已。英国警察使用的L104A1和英国陆军使用的L127A1防暴枪都是由德国的赫克勒公司制造,发射弹药是通用的,而且这两支防暴枪的精度也比同类型的其他武器要高很多。

ARWEN 37毫米防暴枪,除了37/38毫米防暴枪,还有一种叫“ARWEN 37毫米”的非致命弹药发射器,该枪可以发射特制的非致命弹药,由于弹体和弹壳都比较大,所以其他武器无法使用。最初该枪采用的是和左轮手枪一样的5发弹巢设计,后来因为太过笨重就改成了单发,枪管内有膛线,最大射程可达100米。ARWEN 37毫米防暴枪是由英国皇家军械公司开发,刚开始被叫做“恩菲尔德防暴武器”于1977年推出,2001年出售给加拿大警用武器公司,而武器的弹药由美国的Sage Ordnance公司提供。

非致命弹药有什么用,以后如何发展?

ARWEN 37毫米防暴枪

军用40毫米多功能防暴枪,该枪的尺寸和37/38毫米防暴枪差不多,弹药由美国巴西康多公司生产,37/38毫米和40毫米防暴枪都可以使用,但是40毫米防暴枪有内置膛线,射程和精度比37/38毫米防暴枪高。40毫米的非致命弹药也比37/38毫米复杂很多,使用的是无烟发射药,采用高低不同的膛压设计。除了发射40毫米弹药,该枪还可以发射于40×46 LV低速弹药,这种弹药的长度为120毫米和普通的37/38毫米弹药一样,但是有些特制的弹药有228毫米并不适合40毫米发射器。40毫米和37/38毫米防暴枪能通用的弹药更倾向于军事用途,比如:高爆弹、穿甲弹、照明弹,除此以外还可以发射燃料空气炸弹、视频侦察弹等特殊弹药。

非致命弹药有什么用,以后如何发展?


军用型的40毫米防暴枪通常会比警用的更加耐用,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单发的独立式发射器,与37/38毫米防暴枪类似;用于安装在步枪枪管底下的发射器、拥有6发弹巢的发射器和左轮手枪类似。瑞士使用的就是40毫米的单发防暴枪,可以发射“非致命的冲击弹”他们利用该枪的膛线枪管使其准确性和射程有所提高,射程可达50米左右,并且在40米的距离内对单个目标的命中率为95%,在整个防暴武器中这样的精度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各种型号的非致命弹药发射器,有些非致命弹药甚至封装成“40×53高速弹”可以用自动榴弹发射器来发射,例如英国从美国购买的MK19榴弹发射器、赫克勒L134A1发射器。德国的莱茵金属制造的低压冲击弹使用上面的发射器,射程可达2000米;而美国陆军开发的XM1057高压冲击弹射程只有50多米,所以在射程上高压冲击弹并不具有任何优势。一部分原因是,上述两种弹药的初速较低,而高速弹药在近距离时非常危险,如果把射速提高那么就会违背非致命弹药的设计初衷。

非致命弹药有什么用,以后如何发展?

美国的MK 19发射器


非致命弹药有什么用,以后如何发展?


霰弹枪同样可以发射非致命的化学弹药,霰弹枪和榴弹发射器相比口径通常较小,所以使用霰弹枪发射的非致命弹药都会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弹药的体积较小,内含的化学药物也相对较少;但是霰弹枪可以在非致命弹药和普通弹药之间快速切换,对于不同的需求时灵活性比较高。此外,小口径意味着子弹击中的地方面积更小,如果发射的是高速弹药很可能会对目标造成无法承担的后果。

一些特殊的非致命弹药发射器;如:法国的Verney-Carron发射器使用的是单管或者双管的发射方式,可以发射直径44毫米的弹药;我国使用的是QLZ87式35毫米发射器、俄罗斯使用的是40/43毫米发射器;还有一种罕见的23毫米霰弹枪发射器,以上种种发射器虽然外形上差别比较大,但是用途都是发射大口径的化学弹或者较小口径的橡胶弹。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使用橡胶弹比较多,他们使用的是手枪式的发射装置,虽然体积更小巧,但是无法发射高速的致命弹药,这一点显然比不上霰弹枪发射器。

非致命弹药有什么用,以后如何发展?

双管的法国Verney-Carron发射器


非致命弹药有什么用,以后如何发展?

红圈内的就是我国的QLZ87式35毫米发射器


FN 303发射器,该枪由比利时著名的FN公司设计,它并不能发射上文中那些常见的非致命弹药。FN 303发射器实际上由彩弹枪演变而来,使用气体压缩来发射17毫米的非致命弹药,这些弹药除了直接撞击以外,还可能带有标记作用或者刺激性化学药物。该发射器的有效射程为50米,有15发的可拆卸弹鼓,能连续射击且后坐力小,对于警用来说实用性非常高。美国的PepperBall公司也开发了类似的发射器,同样采用气体压缩动力,也可以全自动射击。但是缺点就是和所有的小口径发射器一样,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在短距离内射击时威力过大。

非致命弹药有什么用,以后如何发展?

比利时的FN 303发射器,采用的正是15发弹鼓


非致命武器的雏形:橡胶弹

最初的橡胶弹是在1960年到1975年之间发明的,弹头直径有38毫米,弹壳和闪光弹一致;长度有149毫米,表壳直径有43毫米,重量为:174克,使用滑膛枪发射。

英国的L5橡胶弹,除了上面标准的橡胶弹以外英国还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橡胶弹,L5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弹药于1973年推出,叫做“L5橡胶弹”或者PBR,它的诞生就是为了取代上面的普通橡胶弹。推出之时也被叫做1.5英寸子弹,子弹的外径有39.4毫米和标准的37×122弹壳类似。不过最大的区别就是弹头是平的,由聚氨酯聚合物制成;弹药的重量有131克,初速达63米/秒。L5橡胶弹在英国警队中服役了很长的时间,后来也演变成L5A7橡胶弹等改进版。

非致命弹药有什么用,以后如何发展?

左一:37×122普通橡胶弹,左二:L5A4橡胶弹


L21A1橡胶弹,这种橡胶弹是基于上面的L5改进的,于2001年和德国赫克勒的L104A1防暴枪一起推出。该枪使用的是膛线枪管,一般情况下和X1 18E3光学瞄准镜结合使用,在膛线枪管和高质量弹药的加持下,精度和射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L21A1橡胶弹总体长度更短,只有103毫米;弹头的边缘更圆滑,具有一定的空气动力学基础,所以它的射程比L5更远;重量为:98克,初速达:72米/秒。理论上,L21A1橡胶弹和L5的动能差不多,但是经过测试后,L21A1橡胶弹对人体的伤害更大,如果射击到人体的重要器官可能会发生生命危险。

非致命弹药有什么用,以后如何发展?

L21A1橡胶弹弹头的边缘更圆滑


非致命弹药有什么用,以后如何发展?

左一:L5橡胶弹,左二:L60A1 AEP橡胶弹,


橡胶弹的使用案例

20世纪60年代,英国北爱尔兰天主教由内部矛盾进一步升级为暴力冲突,当地的警察和军队无法控制非法聚集的人群,而且还有一部分暴徒使用砖头、燃烧弹等袭击警察。当时的英国军警部门并没有合适的非致命武器来驱散暴徒,但是又不能使用标准的武器来攻击人群,那样将会使无辜的群众受伤或死亡,所以英国警方采用各种非致命战术来驱散人群。

英国警察采用橡胶弹来射击暴徒的腿部或者腹部,尤其是在近距离射击时优先射击下半身,如果射中的是暴徒的胸部或者头部,那么极有可能会致死。橡胶弹的正常射击距离为20-40米,但是在紧急情况下谁也管不了那么多。在1970年-2005年之间北爱尔兰大约发射了125000发橡胶弹,平均每天发射10发,造成意外死亡人数为17人,平均7000多发橡胶弹就会导致一个人死亡。

直到后来,英国才从其他国家引入非致命武器;2001年已经引入了L104A1和L21A1发射器并提供给北爱尔兰警察使用。时至今日,这批引进的武器从未在该地区使用过,而是被当作致命武器的备用一直存放着。在2002年至2004年之间,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也发生了多次暴乱,英国警察使用的还是之前的橡胶弹,共发射了50发,命中率到达67%未造成任何伤亡。

非致命弹药有什么用,以后如何发展?

德国的L104A1发射器和L21A1橡胶弹


非致命武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非致命武器的发展方向很明显,其中之一就是提高精度问题,这点从越来越多带有膛线的发射器就可以看出来,比如:40毫米发射器、英国的37毫米L104A1和L127A1发射器。使用更高质量的枪支弹药,这对于射击50米以外的单个目标不再是问题,如:37毫米的L60A1 AEP弹药就比早期的L21A1弹药精度要高很多。

除了精度,非致命武器的广度也是一个问题,就像37毫米和40毫米发射器一样将非致命弹药发射或扩散到人群中,不过以后可能会诞生同时发射多种弹药的武器。而这种假想武器的精度不再重要,它的目标将会是面积比较大的群体,只要将非致命弹药扩散到一定程度就达到目的。

非致命武器的第三个发展趋势就是破门弹、闪光弹等,属于警用弹药会在军队中普及;因为近几年,尤其是国外很多军队开始接手警察的任务,比如:营救人质、驱赶暴徒等都是军队负责,所以本来属于警用领域的非致命防暴弹药会转移到军队中。

最后一个就是警用/军用电击枪可能会得到快速发展,只要这种武器的射程和精度能提高,那么它将会改变非致命武器的最终形态。因为这武器的伤害可控性高,对目标造成的损伤可以根据现场需要来调整,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也比其他非致命武器小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