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英語:“習得”和“學得”的區別終於講明白了

從語言學理論上來說,語言學習的方法大致可以劃分為兩類:“習得”與“學得”。很多家長對此傻傻分不清楚,實際上學會分清“習得”與“學得”,對於少兒英語教學來說意義重大,它可以幫我們看清各種教學方法的利弊,幫助我們為孩子選擇高效科學的英語學習之路。

那麼,什麼是“習得”?什麼是“學得”?這兩種方法又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少兒英語:“習得”和“學得”的區別終於講明白了

“習得”與“學得”的定義

所謂“習得”是指學習者通過與外界的交際實踐,無意識地吸收到該種語言,並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流利、正確的使用該語言。

比如,孩子獲得母語的過程,是自然而然的,它是潛意識的,很多時候靠猜靠思考得出語言規律,而不是按部就班的學習,這個過程就是“習得”。

少兒英語:“習得”和“學得”的區別終於講明白了

而“學得”是指有意識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來理解某種語言(一般指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的過程。

比如,中國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語法翻譯法”和“情景法”,學習的核心是語言形式,學教材,背單詞,學語法,這些就是典型的“學得”。

“習得”與“學得”的不同

一般來說,通過“習得”而掌握某種語言的人,能夠輕鬆流利的使用該語言進行交流。習得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看上去沒有刻意去學,只是經常用,結果就自然而然的學會了,這歸功於“內隱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學習。

比如,在生活中,孩子聽到家長說話時,大腦會自動從中提取出基本的規律,像“奶”是“吃”的,常常裝在“瓶子”裡,“手”可以“拿”瓶子,等等,這些都是規律和聯繫,當孩子聽到類似的話語次數越多,他就越容易掌握。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只關注語言內容本身,不關心語法結構。孩子的這種“內隱學習”能力比成人強很多,久而久之,他們就能自然而然的學會一種語言。

而通過“學得”掌握某種語言的人,只能瞭解語言的規則,當交流時往往不會說或者說得漏洞百出,無法靈活、流利的用英語表達。他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語言表達形式方面,有意識的、系統的掌握語音、詞彙、語法等,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語言的意義。這也是我們中國人比較熟悉的一種學習方式,通過學習單詞、語句、語法來獲得語言技能。

很顯然,對於一種語言的學習來說,“習得”方式比“學得”顯得更為重要。“學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一種記憶式學習,這是一種低效的學習方式,因為這個過程會邊學邊忘。我們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學了十幾年的英語不僅不能用英語正常交流,連學齡前的幼兒動畫和兒歌也很難聽懂。

如何讓孩子“習得”英語

1、全英文的學習環境

孩子習得語言對外部環境的要求很高,孩子只有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才能真正的習得語言。孩子和外部語言環境是一個動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孩子是主動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語言環境包括課堂上的英語環境,也包括課堂外的自然語言環境。

所以,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外部環境,易貝樂的課程均採用全英文的授課方式,讓孩子沉浸在英語的氛圍中,從而阻斷母語的干擾,形成英語的思維習慣,達到靈活運用該語言的目的。

2、提供大量“可理解性”的輸入

有了全英文的學習環境還遠遠不夠,還必須為孩子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輸入,這是孩子英語習得的關鍵,這也是易貝樂採用TPR教學法的一個重要原因。

少兒英語:“習得”和“學得”的區別終於講明白了

為了實現有效溝通,除了用英文教學之外,易貝樂還會通過利用實物、場景、動作、表情等肢體語言讓孩子明白所說的內容,教給他們認真實踐,這樣孩子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大量的可理解輸入。

3、氛圍要輕鬆,讓孩子在“玩”中“學”

克拉申的“情感過濾”假說認為,語言輸入除了要求“可理解”之外,還必須通過情感過濾才有可能被孩子吸收,也就是孩子在學習時的學習動機、情緒、焦慮感等,這些因素對語言輸入有著過濾作用,從而決定接收輸入信息的多少。

所以,在少兒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氛圍儘可能放輕鬆,讓孩子在“玩”中“學”,越自然越好,就像我們的電子積木課程一樣,激發起孩子學習的強烈願望,讓孩子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這樣學習效率也會大幅提高,並能很好的應用到生活實踐中。

而如果孩子在情感上是排斥的,對抗的,不接受的,那麼是很難主動吸收這些信息的,學習效果就不會很理想。所以在學習素材和學習方式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孩子的興趣。

轉載至:易貝樂少兒英語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a8a6f9143c1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