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古城新野县源源流长的猴戏文化


新野一马平川,百里沃土,无山无林,并不出产猴子这种灵长目动物。然而,新野却是公认的猴艺之乡、猴文化的发祥地,尤其是施庵、沙堰、樊集这三个乡镇。兴隆观集镇作为一个数百年的传统集市,又为猴文化的发展、交流、传播提供了一个平台。

三国古城新野县源源流长的猴戏文化


玩猴一俗,始于清代中期,新野玩猴在解放后的50余年中,先后经历了两起一落的变故。 建国初期,虽然人民群众在政治上获得了解放,但经济上还未能立刻翻身,为生活计,一些玩猴艺人走街串巷,以玩猴招徕观众,然后趁机向观众兜售一些日用百货,以贴补家用。玩猴之艺,投入不多,技艺要求不高,一般人一学便会,所以从此业者众多。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新野猴艺不仅得到了恢复,而且在表演技艺方面取得了许多跨越和创新,表演的阵地也大大突破了原先的区域,走出了省境更走出了国门,足迹遍及俄罗斯、越南、泰国等周边国家,为家乡赢得了荣誉。演出队伍由原先的数十人,发展到后来的数千人,每年收入相当可观。

新野猴艺,之所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原因不外有二:一是猴子机灵顽皮,能依人的要求作出一些乖巧的动作, 博得了人们特别是孩童的欢心:二是玩猴在自娱自乐、愉悦他人的同时又获得了经济利益,实现了“游玩”和“挣钱”的高度统一。猴艺表演,是沿袭父辈的流传。猴经过训练,能模拟较简单的人类活动与戏剧动作,艺人再配之狗、羊合演,节目有:“猴爬杆”、“猴骑羊”、“猴犁地”、“猴驾旱船”、“猴担水”、“猴钻圈”、“羊拉犁”等,其中以“狼啃脸”最富特色,所以艺人们常备有老头脸、包文正脸、关公脸、杨六郎脸、黄忠脸、姑娘脸等

面具。猴子带上面具,穿上戏装,在前台表演动作。人在后台演唱并道白。那猴儿是听不懂唱词的,它只是在主的暗示下,连贯的做着久经训练的动作而已。但在唱腔和道白的配合下,观众看起来,那猴倒真的成了戏中的角色。

猴艺虽然被冠以“艺”字,但却难登大雅之堂,猴艺表演者也总被人们称为“耍猴的”、“玩猴的”、“巧要饭的”。猴艺虽饮能轻松挣钱,但背井离乡、别妻离子、东奔西跑、餐风露宿,挣的毕竟是几个辛苦钱。

霜降过后,天气转凉,大雁南飞的时候,猴乡开始进入农闲季节。从农历八,九月份起,到来年麦收之前,长达半年多的时间,玩猴的艺人们将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老婆、娃子,牵上猴子去闯荡江湖。

把简单的行李卷往肩上一甩,就是闭风御寒的行囊。三、六、九出门走,三、五人相约成伙,就出门上路了。

三国古城新野县源源流长的猴戏文化


妻子牵着儿子的小手送丈夫到村头,丈夫一遍遍地向妻子交代着家里的事务。妻子背过身,低着头,偷偷抹泪。与儿子朝夕相伴的小猴,抱着小哥哥的腰不放松,丈夫不得不扬起鞭子吓唬它,小猴这才尖叫着跳开。看小猴蹲在父亲的肩上,随众人走上秋风乍起的乡道,小哥哥的眼泪就顺着脸颊淌了下来。

玩猴人不怕山高路远,就靠两只脚板,牵着猴走遍了全国各地,有的还跨过国界,把猴戏玩到了国外。有的干脆在国外落户,成了华侨。据说,周边几个国家,到现在还能找到当年玩猴人的后裔。

五、六十年代,生活艰难。全国老百姓谁不在苦难中撑着。猴乡人靠着先人传下来的猴艺,浪迹天涯,漂泊四方,更是饱尝岁月的艰辛。老艺人一提起过去玩猴的日子,就摇头叹气。出门在外,天当被,地当床,饿了啃嘴干粮,寻点水喝。夜里,找个草垛倒头一睡就是一宿。饱一顿,饥一顿,那是讨饭当乞丐的日子啊!有的病倒在异乡,就再也回不来了。

到了文革时期,不准玩猴。说猴不产粮食还要吃粮食,是剥削,就把猴杀了。说玩猴人不干活,是二流子,要挨批斗。于是,猴就没了,猴戏也就没了。再说,即使有猴,有猴戏,那年代谁又有心思去玩猴、看猴戏呢。

玩猴的艺人发猴财,那是在八十年代初。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老辈玩猴艺人逐渐被新一代年轻人所替代,他们很快把猴戏的场地,从山乡僻野转移到了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节目内容也不断推陈出新,那猴戏的唱词,也不再只是重复那唱了不知道多少代的古戏,而是与现代节拍走在了一起:猴子跳舞、猴子打篮球、猴子表演情景剧.....

三国古城新野县源源流长的猴戏文化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的保护认知程度的提高,猴子,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庇护,不允许随便捕猴,需办驯养证等法规的落实使零散的玩猴大军土崩瓦解了。代之的是更专业的少量演出团体或个人,同时,随着人们娱乐形式的多元化和挣钱方式多元化,人们对猴艺的关注程度也慢慢淡化了。猴艺,也正象许多民问文化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时沉时浮,浙行渐远....

“四月初八麦梢黄,包丞陈州来放粮,放粮放了三月整,铡了包勉小畜牲,皇上任他作县令,不该贪脏害百姓。铡了包勉不要紧,要找嫂娘来陪情....”.古朴的兴隆观集市上,不知从哪个角落飘来这粗旷、沙哑的猴歌,是哪位老猴艺人在献艺?是从CD中流淌出来的?还是哪位“80后”在练习“原生态”.....

噢,古老的兴隆观,悠远的猴艺,百多年来积淀下来的乡间民俗,面对日新月异的和谐社会,您又焕发出了迷人的魅力!

三国古城新野县源源流长的猴戏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