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如何用金融思維應對危機?

經濟不好,信貸緊縮,企業裁員,美股崩盤,金融危機如影如隨。靈哥知道,2018每個人都不好過。

網上出了一些刷爆朋友圈的奇談怪論,什麼人生賺錢靠康波,一輩子只有三次機會。講的是俄國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週期100年前的理論,大概就是說資本主義50到60年一個長商品週期。後來被已故的證券研究員周金濤演繹,頗有宿命論的感覺。

相信這種無知言論的,我都懶得罵,懶人都喜歡給自己的困境找一個外在的藉口。

如何在危機下生存?本文試圖用金融思維搭建一個簡潔而又可延展的框架,並引發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針對自己情況的深度思考。

金融業的核心就是兩點:估值+博弈;你給資產估什麼價,你的對手盤是誰?如何改變限制條件,能讓自己在博弈中佔優。如果我們用這個簡單明瞭的理論應用在應對危機方面,那麼估值可以涵蓋成本,匯率,價格的含義,而博弈的最高境界是改變限制條件。

所以無論個人,企業,還是國家應對危機,可以簡化為 估值+改變限制條件的框架,簡潔易懂但又極具延展性和可操作性。

(關於什麼是改變限制條件,強烈推薦大家關注我WX公號閱讀我寫的高盛不會教你的:改變限制條件。我的WX公號id:ding_chenling)

在我們仔細闡述框架之前,首先應該從本質上洞察金融危機,不如讓我們從一個典型危機的具體回顧來談起。

騙局+賭局 - 08年次貸危機回顧

馬克吐溫說: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不是無知,而是看上去每個人都是對的,但實際上他們都錯了。


2019:如何用金融思維應對危機?


這是電影大空頭(Big Short)一開頭的引用,提挈全片,也一語道盡了08年次貸危機的實質。

對沖基金管理人Michael Burry 最早發現了以次級貸支撐的美國房地產的無以為繼,從而推斷房地產會崩盤,有了做空美國房地產的念頭。Michael Burry的想法遭到了投資人的一致嘲笑。

美國房地產怎麼會崩盤呢?燈塔國二百多年,國力日益強盛,各類合法非法移民湧入美國,房地產一直跑贏通脹,難怪Michael會被投資人質疑和笑話。就連當時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也在公開場合聲稱美國曆史上從未在全國範圍遇到房屋價格下行,"We've never had a decline in house prices on a nationwide basis."

居民以住房做抵押獲得按揭貸款(Mortgage)是一個基本的信貸行為,但Mortgage太分散了,過去無法引起證券市場的興趣。不過某一天,一位有創意的投行家想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把按揭貸款打包作為基礎資產發行債券然後賣給投資人。這就叫做MBS(Mortgage Backed Security)。

發行MBS的邏輯是這樣的,如果你是一個投資人,你買了一戶居民的按揭貸款資產包,你可能會遇到該居民違約的風險。但如果是把一百戶居民的按揭貸款打包然後通過證券化切分成最小單位賣給投資人,那風險就可以忽略不計。比如萬一一戶違約,投資人也就遭受利息收入1%的損失而已。

看上去非常完美,但現實中的MBS則複雜很多,因為不同按揭貸款的質量是不一樣的。有的戶主是金領還款能力強,有的戶主連工作都沒有。銀行對不同MBS根據質量進行分級:從AAA,到AA,A,BBB,BB,B分成了很多個級別,風險越高的評級越低。

問題來了,風險高評級低的MBS怎麼賣的出去呢?狡猾的華爾街想了一個法子,就是把高風險的B級MBS再打包成一個證券包,就叫做CDO (Collaterized Debt Obligation)。華爾街的想法很幼稚,單個B級MBS可能違約,100個打包在一起同時違約的可能性就很小。所以打包了一堆風險最高的B級MBS以後,華爾街居然就能給打包以後的CDO評級為A,甚至AAA,因為他們認為這些低評級的MBS不會同時出問題,所以打包在一起就變安全了。

投行在狂歡著賣,投資人在閉著眼睛買,根本沒有人想過他們買的AAA級的證券包,裡面實際上都是B級的垃圾,一旦開始違約,整個系統就崩盤了。

在大空頭電影中,當基金管理人Michael Burry發現了房市崩潰和金融危機即將到來的跡象,那就意味著他的基金會蒙受巨大的損失。

他必須通過改變限制條件來博弈,做空美國房市。問題在於,當時根本沒有做空美國房地產的工具,於是他登門找了高盛,讓高盛給他量身定做一個做空產品叫CDS(Credit Default Swap)。

這個產品牛逼,有點類似保險,但區別在於買CDS的人並不需要擁有這個標的資產,所以實際上CDS就是用來對賭的一個產品。這個產品是這樣的,如果你看空房市,房市的確跌了,那高盛就要賠給CDS買家錢,但買家需要每個月都給高盛交保費。

Michael在08年次貸危機中是真人原型,他是最早買CDS的,但他不是賺的最多的。次貸危機中真實的最大的贏家叫Paulson,他其貌不揚,在華爾街混到40歲才擁有自己的對沖基金公司,管理15億美金資金。但他在紐約連房子都買不起,沒人想嫁給他,一直到45歲才娶了自己助理當老婆,他跟他的合夥人都租房子住。

但他在次貸這一役中為客戶賺了200億美金,抓住了一生一次的完美機會。Paulson為什麼能後知後覺還賺這麼多?這是因為他江湖上混的足夠長,認識人多,募資能力強,執行力也強,這一點是Michael Burry不擁有的限制條件。

他專門發了新基金去買做空房市的CDS。這個CDS是這樣的,10億本金,購買120億美元BBB級的CDS,而每年只需要付1%的保費,即1.2億美金。但實際上10億美金放在銀行是有5個點利息的,所以他只需要付8000萬美金就可以賭120億的收益。8%博弈1200%,哪有比這個更好回報的機遇呢?

Paulson手上做空的彈藥不夠,他開始募資,連大名鼎鼎的索羅斯也被他說服,相信他的判斷,給他投了錢。Paulson前前後後從有錢人手上募集了幾十億美金的彈藥,這個其貌不揚,連紐約房子都買不起的金融高級屌絲最終逆襲了。

有意思的是,這場危機中的贏家都是名不見經傳。在這樣一個被裹挾的錯配世界中,絕大多數名校畢業的精英投行家,基金經理,卻未能提前洞察危機,這證明他們面對危機不見得比普通人能有更高的見識。08年的時候,在普遍對房地產市場一片看好形勢下,意識到崩盤的華爾街精英極少,一萬多家對沖基金中買CDS產品只有100家而已,絕大多數也只是買了少量做對沖而已。

即使這100家買了CDS對沖,也不是每個都是贏家,還需要比耐心。當次級貸已經開始產生了巨大違約後,帶著火藥隨時會爆炸的AAA,AA這些CDO證券居然評級保持不變。大空頭電影中標準普爾的員工說了實話評級就是買的:如果我們不給這個評級,投行可以去找隔壁的穆迪。但對於買了CDS對沖基金來講,不僅意味著自我懷疑和煎熬,還意味著如果房市未能如預料所崩盤,他們還將繼續給投行付出每年不菲的CDS保費。很多機構撐不下去,或者懷疑自己錯了,就提前就把手上的CDS賣出了。

對於投行來講,則是另外一番景象,當他們意識到會有危機產生時,他們一邊賣出持有的CDO給不知真相的接盤俠,一邊做空自己的CDO來獲利轉嫁危機。在電影大空頭中,甚至所有的投行都在找理由拖延給已經贏得對賭的Michael Burry進行賠付,不是以服務器壞掉了,就以合同找不到了進行拖延。

即便銀行同意賠付,也不見得能拿的到錢,你如何保證投行有足夠的流動性?何況空頭的對家本來只是貝爾斯登,雷曼兄弟,Morgan Stanley這些投行;但房地產發生了系統危機時空頭的對家就變成了美聯儲,和美國政府。

而美國政府最終救了Morgan Stanley和貝爾斯登,但放了雷曼兄弟破產,這讓那些從雷曼手上買CDS的投資人虧損殆盡,雷曼倒下了,即使賭贏了,空頭也可能一分錢賺不到。空頭不能左右美聯儲救哪個銀行,放哪個銀行,所以拿回錢依舊是一個賭運氣的事件。

危機四部曲

回顧經典的次貸危機,可以讓我們得到以下的危機四部曲

1. 即便是精英也不會知道危機的來臨,真正能被提醒的危機就不叫危機了。誰都知道金融危機會循環發生,難的不是預測會發生危機,難的是預測危機發生的時間。

2. 危機發生,極少人能全身而退。次貸危機中損失了幾萬億美金,其中空頭賺的最多的也就是Paulson的幾隻基金,總共給投資人(包括索羅斯)也就賺到了200億美金。

3. 賭贏了,也需要比耐心和信心,因為你的強勢對家會連嚇帶哄逼你交出籌碼或者忽悠你繼續加入賭局不許你下場。你會面臨著,要不低價交出籌碼留個保命錢,要不可能連命都沒有的兩難選擇。

4. 賭贏了,你也不一定拿得到錢。如果強勢對手盤耍賴或者採取你無法控制的政策,能否拿到錢還得靠運氣。

絕大多數人都熬不到第四步就都死掉了。

從剛剛破滅的區塊鏈泡沫驗證下上面的危機四部曲。

年初的時候比特幣上探19000美金的高點,徐小平才剛剛號召大家All-in區塊鏈,有幾個業界的人意識到這是系統崩盤的開始?

崩盤發生後,比特幣在一年時間一路跌到最近的3700美金,其他小幣種更是遭受毀滅性打擊,又有幾個人是全身而退?

接受了幣進入熊市的人,又有多少人被忽悠抄底抄在了腰上?

即便是在交易中賺錢了,交易所是否痛痛快快的讓你拿錢走?有沒有倒閉的交易所,或者類似Okex這樣當你想賣出時候卻系統突然當掉讓你錯過賣出機會的情況?

然後你會發現,所有的金融危機,乃至所有的人生危機和以上說的四部曲幾乎是一致的。

大齡剩女的危機

突然之間就被剩下了,這之前沒有人會警告你,每天都是小哥哥邀約不斷的日子誰會警告你呢?

不僅你剩下,你身邊很多朋友也剩下了。

剩下了,就再也找不到比前男友更好的伴侶。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可能是渣男,每天欺騙你忽悠你。

總算找到了一個靠譜的,你面臨的競爭者也不少,他也未必最終會選擇你。

中年返貧的危機

突然之間蒸蒸日上的公司把你裁掉了,這之前每個人上上下下都說你很重要,完全想不到。

不僅僅是你被裁掉,身邊的同齡老哥們兒很多都被裁掉,而大家都揹著鉅額的房貸,給孩子付著昂貴的學費。

最可怕的是,之前公司忽悠你掏錢支付的期權也過期了,或者還是發給你,但稀釋了一百倍。

你跟公司進行勞動仲裁,即使打贏了,公司也可能倒閉清算從而一分錢拿不到。

危機的發生無可避免,與其擔心危機的發生,不如考慮如何應對危機。

金融市場中應對危機的方式很簡單,如果人人看好你也買的股票突然大跌了10%,你就做好資產估值損失的準備賣出,實在不甘心還可以反手做一手空單。前者叫重新估值,後者叫改變限制條件。

大蕭條的贏家

1929年的美國大蕭條據估計有1000到1500萬人失業,而那時候美國的總人口最多1.2億。大蕭條發生後,找不到工作的人,就偷偷趴上火車,全國到處串聯,到處流浪乞討坑蒙拐騙,甚至殺人搶劫。

中產階級迅速返貧,穿著一兩百美金的昂貴西服在路邊賣蘋果的可能昨天還是某公司的副總裁。

幾千家銀行破產,無數人的存款財富一夜消失。但有人敗落,也有人興起。

普利策獎獲得者Studs Terkel在他的暢銷書《艱難時代:親歷美國大蕭條》中寫了這麼幾個成功故事,和靈哥的應對危機模型:金融思維 = 估值+改變限制條件絲絲入扣:

百業蕭條,但賣酒卻發了財!用今天的話來說,叫收割焦慮。金融危機,人的心情不好,都去喝酒了。美國1920年頒佈了一個奇葩的禁酒令,凡是賣酒都違法,搞的賣酒這行從地上轉向了地下。

當時很多富人都破產,紐約港停了一堆豪華的私人遊艇無人問津。有個女孩是賣二手遊艇的,大蕭條來了,現在把遊艇賣給誰去呢?

經濟蕭條時遊艇不能當飯吃,你送給人,別人還要花成本維護,資產的估值邏輯發生變化,博弈的限制條件也發生了變化。以前賣遊艇的限制條件是限制在“享受”需求,大蕭條發生,“享受”需求消失了,富人也不見了,博弈沒有了對家。

這兩件事都讓人很頭疼,不過這個女孩很快找到了辦法,把遊艇賣給私酒販子。私酒販子用外表裝修豪華的遊艇運輸私酒,躲過警察的檢查。在這個範式轉換中,估值邏輯和博弈的限制條件都發生了變化,女孩把遊艇裡面的內飾全部拆掉,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運酒的內部空間,外觀仍然保持著豪華奢侈。私酒販子也願意以合理的價格來購入遊艇,女孩也賺取了不菲的佣金。

大蕭條前,有錢的企業根本不怎麼鳥廣告公司,那時候有點像中國的八十年代剛開放的時候,東西閉著眼睛都賣的出,需要什麼廣告業。但大蕭條一來,東西賣不出去,就需要廣告公司來出點子了。

這是典型的外部限制條件發生變化帶來的企業新需求,後來當過參議員、助理國務卿的威廉本頓在大蕭條那一年29歲,成立了自己的廣告公司。

威廉本頓敏感的抓住這一變化。他通過在廣播節目裡插廣告、製作讓人記憶深刻容易傳播的廣告歌,很快就讓一款牙膏的銷量翻倍。本頓的成功讓他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廣告訂單,發了大財,沒幾年,公司也成為了美國排名前六大廣告公司。

威廉本頓一直說他很感謝大蕭條,如果沒有大蕭條他永遠賺不到那麼多錢。沒有大蕭條,企業就不會因為外部限制條件的改變而產生廣告的需求,也就不會給威廉本頓這樣的點子大王機會。

韓國如何擺脫亞洲金融危機

日本在八十年代末陷入失落的二十年,一直到這幾年安倍上臺後才略微復甦。而韓國97年亞洲金融危機幾乎國家淪落到破產的邊緣,但僅僅低迷了一年,韓國就全面重新崛起,很快在半導體,遊戲,韓流文化等產業都領先亞洲乃至世界。為什麼韓國在擺脫危機方面比日本做的好?

從 “估值+改變限制條件”的框架來洞察韓國解決危機的路徑,就一目瞭然。除了對匯率重新估值帶來的韓元走低外,總統金大中率領政府和企業,工會坐下來達成了一項降低成本的協議。即企業可以對員工裁員,可以降薪,固定合同工可以轉成臨時合同,工人答應可以免費加班。韓國國民在危機來臨時的犧牲,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在另外一方面,韓國答應了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開放外資持股比例的要求,並開放了債券市場,增加了資金渠道。

韓國的企業一方面降低了成本,一方面改變限制條件獲得了資金,居然企業很快就扭虧為盈,這樣又可以繼續到資本市場重新提升估值融資,獲得資金,整個危機就被扭轉了。

即使如此的成功,韓國97年對IMF的讓步至今都讓部分韓國國民詬病。三星電子至今的控股股東已經成為了美國的金融財團,如花旗,摩根斯坦利等控制三星股權55%,在優先股的利潤分配上佔到了80%。三星實際上的大部分利潤被美國金融財團拿走,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這二十年大力扶持三星的原因,包括向三星低價轉移了很多美國的技術。鑑於在1G和2G時代歐洲崛起給美國企業造成的壓制以及80年代日本崛起對美國的衝擊,美國在通信技術轉移方面對日本更多是打壓,把日本定位成為通信零部件的供應商,反過來扶持已被美資控制的三星電子,這才是三星過去二十年崛起的真實原因。為了挽救韓國的危機,居然把韓國最優秀的企業賣了,這讓一貫民族自尊心超強的韓國人情何以堪。

挽救危機,改變限制條件,其實犧牲是挺大的;插播一句,作為中國人,幸虧有華為。

反觀日本所謂失去的二十年,是日本在估值和限制條件方面都未能做有效的改變。在降低估值方面,首先匯率上日本自從廣場協議後對美元從1美元250日元升值到88年的1美元120日元。經濟泡沫破滅後,日元幾乎未在匯率方面進行大調整,到今天的1美元110日元,和三十年前幾乎沒有變化,其次勞動力成本未能有效降低,日本的企業終身僱傭製做了調整,但基本保留。

在限制條件方面,本質來說是美國主導打壓日本,把電子產業分配到韓國和東南亞,這一點日本是心知肚明卻毫無辦法。而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日本既沒有足夠多人口,也沒有產業政策及有效的內部機制推動中國類似BAT的產生。所以從結果上看,日本最多曾達到美國GDP的70%,現在連四分之一都不到。

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也波及到了中國,朱鎔基總理堅定表示人民幣不貶值。放棄了匯率貶值這一塊,那就只能降成本了。最終我們解決危機的方法是98年幾千萬國企員工的下崗和2001的加入世貿。前者讓國家輕裝上陣,後者改變限制條件。

5次破產的特朗普如何翻身

美國總統特朗普現在牛逼哄哄,其實他破產過5次,最多時候公司負債過92億美金,其中個人擔保了9億美金。這印證了咱們上面寫的危機四部曲中的第一條和第二條,特朗普這樣的大老闆都無法預知危機,而且也無法避免危機。

特朗普負債92億美金的時候,曾經指著街邊的乞丐對當時還沒成為他第二任太太的Maple說,我還沒有這個乞丐有錢,他的資產是零,我是負的92億;不過Maple並沒有因此離他而去,反而跟他結了婚。

特朗普90年代的危機完全來自於他的好大喜功,他在大西洋城建了三座賭場,川普廣場,川普城堡和泰姬陵,其中泰姬陵賭場裝修極其豪華,是全世界最豪華賭場。但是90年代初,美國房地產市場不好,川普很快就遇到了麻煩。到了1991年,川普在大西洋城的三家賭場,加起來總負債超過了30億美元,加上川普集團其他的負債,總共的負債差不多90億美金,每年還貸利息就要3個億美金。


2019:如何用金融思維應對危機?


銀行很快就找上了門,當時特朗普的債主有四家信孚銀行、花旗銀行、曼哈頓銀行、漢諾威信託公司。

讓我們看特朗普是如何應對這場危機的。

首先呢,他表現出迷之般自信,靈哥覺得這是他一個非常優質的品質,是人都會遇到危機,如果遇到危機就沒了自信,變得唯唯諾諾,低三下四,那隻會讓身邊的人更加失去信心,就沒可能擺脫危機了。

特朗普表現的像什麼事兒都沒發生一樣,他像一個國王一樣給銀行畫大餅。他表示我曾是你們最優質的客戶,現在我遇到了一些小麻煩,但是我是肯定能熬得過去的,問題解決以後,我還可以幫你們賺大錢。

想想今天特朗普在任何場合都忽悠美國人民的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相信大家都可以感受到他當初的那種迷之般自信。

銀行被唬住了,繼續談判。

改變危機的金融思維 = 估值+改變限制條件

特朗普不願意在自己困境時候降低自己資產估值,但他真的是改變限制條件的高手。

他反過來將銀行一軍:如果我讓公司破產,現在房地產市場那麼差,那會嚴重資不抵債,你們的債務也別想拿回來。你們還不如給我時間讓我挽救公司。

欠債的成為了大爺。不僅如此,特朗普還得寸進尺要求銀行繼續給他借款6500萬美金,讓公司不至於因為缺少短期現金流立刻倒下。

這四大銀行當然不是菜鳥,但當時的情況的確如此,要不選擇追債在房地產最低點讓特朗普賭場破產,銀行也要虧大錢,要不選擇相信特朗普讓他解決問題。

權衡之下,銀行只能選擇相信特朗普,不僅如此,還同意了繼續借貸6500萬美金以保證特朗普企業短期的開銷。不久,特朗普又成功說服銀行把借的錢和利息,延遲五年連本帶息償還,給他贏取時間。

解決了銀行的逼債,特朗普為了解決泰姬陵的債務就發行了6.75億美金的垃圾債,利息為14%,但最終還是他還是挽救不了泰姬陵破產的命運。

不過特朗普也不怕什麼,他一邊變賣他的遊艇和其他資產,一邊不斷對他旗下賭場進行破產重組,每重組一次,他都要求債權人減免他個人擔保的賭場債務,從1991年到2014年,泰姬陵賭場一共重組了五次才最終關門歇業。

與此同時,特朗普又利用銀行給他留出的時間經營其他業務並大獲成功,包括電視真人秀學徒,環球小姐等都讓他賺的盆滿缽滿。

從特朗普的例子可以看到,他主要是通過改變限制條件來解決危機。其中第一是成功說服銀行放棄逼債給他留出重組負資產的時間,其二是開拓了新的賺錢業務。這種解決方式有點像經濟軟著陸,即並不是選擇一次性出清重新開始,而是選擇時間換空間。

他死活不肯低估值處理他的資產,相反等熬到1995年,房地產市場回暖,他把旗下的賭場打包拿去上市,居然籌到了2.9億美金。而在1995年當年,特朗普購買了華爾街40號的曼哈頓信託大樓,然後改名為特朗普大樓(the Trump Building)。特朗普吹噓他只花了100萬美金就完成了交易,雖然價格未必如他所說的那麼低,但因為當時菲律賓前總統馬科斯想買但最終沒買造成了大樓股東信心受損,大幅降價拋售是事實。據福布斯後來估計,這棟樓現在淨值5.3億美金,是特朗普擁有的最值錢的資產。

因為成功改變了限制條件,延長了銀行的債務,特朗普最終把危機變成了轉機。

寶石和垃圾 - 危機下的估值邏輯

關於估值這件事情,我們稍微多談談。

什麼是寶石?什麼是垃圾?在正確價格買入的資產就是寶石,在錯誤價格買入的就是垃圾。在正確價格賣出,垃圾也可以賣出寶石價;在錯誤價格賣出,寶石也會賣成垃圾價。蘋果在1000億美金市值買入就是寶石,在10000億美金市值買入就是垃圾。

李奧納多演了一部片子叫華爾街之狼。小李子演的喬丹發財是靠正規在證券公司打工嗎?不是,而靠著賣粉紅單(Pink Sheet)發財。粉紅單就是垃圾股,名不見經傳的公司每一單的抽成利潤是50%,賣一萬美金的股權給投資人,喬丹抽走5000美金。


2019:如何用金融思維應對危機?


華爾街之狼電影真實隱含的含義是:華爾街賣的股票都是垃圾。華爾街之狼諷刺的不是喬丹的賣仙股的公司,諷刺的是整個華爾街,整個金融市場。

這是因為投行賣給你的時候投資人老早把肉吃完了,能給你留點骨頭就不錯了。納斯達克上市公司,80%以上五年以後就都變成垃圾股了。不信?你們去看看你們熟悉的中概股。

對很多企業來講,一個男性僱員三十歲的時候是寶石,有活力有經驗給企業創造最多價值,四十歲時候就可能是垃圾,老油條工資高思想落後於時代還愛抱怨,每天就想早回家陪老婆孩子。一個女性僱員二十歲時候是寶石,年輕漂亮上進愛學習願意為企業奉獻,三十歲時候可能就是垃圾,不好管工資高隨時結婚生孩子。

我以前公司實習生英國留學回來,她想進金融公司,但她處處碰壁,託我幫她。我說現在金融業今天是如此的重災區,都在裁員,你一個學Marketing的肯定沒人要你啊。

我很清楚知道,她不是找不到工作,她是找不到月薪兩萬的陸家嘴國貿高大上的金融崗工作。

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再光亮的寶石都會變成垃圾。你會發現你沒想象的那麼重要。所以做一個僱員要對自己重新估值,同時改變限制條件。如果你不想丟這份工作,主動去找老闆談凍薪甚至降薪,並願意承擔更多的責任。

海歸留學生,你會認為自己是寶石,父母為你的留學花了巨資,你喝了洋墨水,英語講的賊溜,眼界寬廣,外國朋友一堆,老師都誇你論文寫得好,但如果你沒有過人之處招聘市場就可能認為你是垃圾。

個人是寶石還是垃圾不在於你為你的教育投入了多少成本,而在於你能給企業創造多少匹配的價值。企業是寶石還是垃圾不在於風投給了你多高的估值,而在於你能給社會創造多少價值。

延展思考

在以上的討論中,靈哥總結了典型的危機四部曲並提出了用金融思維應對危機的一個極其簡潔的框架:估值+改變限制條件!

我篩取了次貸危機屌絲逆襲,大蕭條的贏家,特朗普的迷之自信,韓國振興等多個案例來驗證應對危機的框架,居然這些風馬牛不相及的商業案例都可以被統一在框架中。

基於在商業方面論述過多,我這裡提出關於個人限制條件的一些延展思考,即當個人遇到危機和困境時,有哪些可以自我突破的限制點:

衝動不理性

永遠在等待

害怕承諾

決策焦慮

缺乏自信

完美主義

世界欠我的

嫉妒

個人主義

缺乏想象力

懶惰

延遲症

缺乏安全感

亂花錢

不在乎他人

組織能力

個人魅力缺乏

不專注

孤立不社交

虛榮心

自以為是

控制狂

負能量

若您有心進步,不妨把以上靈哥列舉的23點一一記錄收藏下來,跟自己對照,找出自己需要突破的地方,並在遇到問題時,時刻回來和這23點進行對照。

歸根到底,世界由人組成。遇到危機,改變限制條件不能簡單理解為偷奸耍滑,搞關係耍手段,最終還是歸結到如何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特朗普如果沒有迷之自信,銀行也不會給他機會。關注自己如何能擁有一個偉大的人格,才是遇到危機時,你能解決,而他人沉淪的分水線。

(關於什麼是改變限制條件,強烈推薦大家關注我WX公號閱讀我寫的高盛不會教你的:改變限制條件,我的WX公號id:ding_chenling)

這篇文章醞釀了兩週寫了兩個通宵,幾易其稿,算是2018年最後的一天靈哥給大家的元旦禮物!喜歡就請點贊,覺得有用就轉發到朋友圈和身邊的朋友。感謝!!!

歡迎大家加入靈哥財富課付費知識社群,獲得獨家和內部資訊!加入靈哥財富課知識社群的方法:應用市場搜索“小紅圈”下載,搜索圈子:靈叔的財富課。

本文作者丁辰靈,新加坡國立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曾創業三次,投資人自媒體人。早年投資手機遊戲公司2015年12億被上市公司凱撒股份收購,還投資蔚來汽車。曾被評為新浪自媒體影響力三十強,峰瑞資本LP,《超級網紅》作者等!歡迎大家關注我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