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老郑州 记忆中的电影院

春节长假对电影院来说,正是收获的黄金时期,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让电影放映行业遭受重创。考虑到引发的聚集效应和密闭空间的病源传播风险,郑州市所有影院都闭店停业,让大批影迷叫苦不迭。

留存老郑州 记忆中的电影院

郑州老影迷、长期从事老郑州收藏的市民王怀民告诉记者,为千家万户带来过数不尽欢乐的影院突然歇业,一下子让人难以接受。不过,电影毕竟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生命和安全最值得珍惜,没有什么有比家人和孩子的安全更加重要。

留存老郑州 记忆中的电影院

一提起郑州的电影院,王怀民。来了精神。他如数家珍地谈起自己看电影的经历,以及自己收藏多年的和郑州电影有关的藏品。他说他不仅收藏有郑州市三十余家电影院的门票,还有十多家影院的图片、《河南省电影志》,以及电影报纸、杂志、每个月的电影安排表等等。他还收藏了一张1958年郑州水厂包场露天电影《护士日记》的发票,该影片是由江南电影制片厂1957年摄制的,由陶金执导,主演王丹凤,包场费35元。最让他自豪的是,他收藏了一张1959年出版的明信片,这张明信片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出版的,图案是雄伟壮观的河南人民剧院。

留存老郑州 记忆中的电影院

王怀民说,他小时候住在百货大楼附近,是郑州的市中心,交通四通八达,电影院东西南北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给他看电影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郑州那些老影院在他记忆中所留下的美好回忆,永远也挥之不去。

留存老郑州 记忆中的电影院

在他家的北面数十米的地方,就是河南人民剧院(老百姓俗称“大戏院”),西面一二百米就是太康立体电影院(1966年曾经改为“八一八电影院”),向南步行五分钟就是郑州电影院,向东不到一公里就有两家影院——法院礼堂和向阳影院。如果以他家为圆心两公里为半径,在这个范围内分布的影院就更多了,北面有中州、儿童、河南,西面有郑州剧院、建设,南面有东方红、德化、二七纪念堂、群众,东面有解放、商城等。据统计,截止到1983年底,郑州市内影剧院包括开放俱乐部达49座之多。

留存老郑州 记忆中的电影院

王怀民说,他最难忘的、也是小时候看电影最多的地方,就是河南人民剧院。选择在这里看电影不仅是离家近,更主要的是心里舒服,因为这里的条件在郑州影院里是最好的,冬有暖气,夏有冷气,大厅宽敞明亮,整齐有序的座位还是软椅,每次坐在这里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不过电影票比普通影院每张要贵五分钱。他曾经在这里看过《秘密图纸》、《平原游击队》、《英雄儿女》、《打击侵略者》等影片。河南人民剧院气势宏伟、古朴庄重,有座位1578个,听说是采用北京天桥剧场的图纸建设的,毛主席、邓小平、李先念、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在这里观看过演出。王怀民说,郑州电影院也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由于离工作单位较近,单位每次包场电影,总会选择此处。1979年四月,这里举办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电影周,他在这里观看了《青春之歌》和《董存瑞》两部电影。郑州电影院其内部条件与河南人民剧院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瓦顶,砖木结构,设施陈旧,地理位置处在建筑拥挤之地,无法扩建,影院门口亦无停车场,给人以空间局促、外观过时的印象。但由于历史久远、交通便利,且座落于二七广场旁边,天天人声鼎沸,仍保持较高的上座率。

留存老郑州 记忆中的电影院

太康立体电影院前身为省曲艺厅,始建于解放初,座席718个,1962年2月6日改建为全省第一家立体宽银幕影院,它是一家中型电影院。王怀民听家里老人讲,开业之初盛况空前,每人限购三张票,不售团体票。他小时候在这里看过陈强主演的宽银幕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1981年他在这里看过戴兆安、韩月乔主演的宽银幕立体电影《欢欢笑笑》。那时,观看立体电影必须要戴眼镜,立体电影给观众带来的紧张、恐怖和欢笑,让他至今难忘。

留存老郑州 记忆中的电影院

王怀民说,由于他家离人民公园很近,人民公园的露天电影他也经常去看。《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小花》等影片,他都是在这里看的。起初露天电影院设在“半拉锅”剧场,后来又移到了“收租院”旁边的院子里。这里的座位都是水泥板做的,一排排的挺整齐的,水泥板上没有座位号,大家可以随便坐。如果嫌水泥板脏,可以提前从家里带来一张报纸,垫在上面。露天电影院由于条件简陋,所以票价很低,一般都是一毛钱一张票,还不用买公园门票。每年夏天在人民公园看露天电影,一边吃着三分钱一根的火车牌冰糕,一边享受着习习微风,一边全神贯注地盯着银幕,感觉特别惬意,心里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与憧憬。

留存老郑州 记忆中的电影院

记忆王怀民回忆说,在那个精神贫中的乏的年代,电影院给大家带来了无尽的乐趣,看电影曾经是郑州市民最享受的娱乐方式。外地来了亲戚朋友,最经济的消遣方式,就是请他们看场电影。上映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日本电影《追捕》和国产电影《少林寺》时,郑州各大影院都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电影院售票窗口排长队,挤破脑袋买电影票成了当时街头一景。那时,一部电影总是重复上映很多遍,里面的情节熟悉得几乎能背下来,但是只要再演,大家仍然会不顾一切地去看,乐此不疲。生活在郑州的老市民,对电影的热爱和难舍,凝结成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对外界的了解,大都是通过电影,电影温暖了我贫脊的童年和少年。谈恋爱的时候,我经常在河南人民剧院售票窗口驻足观看,如果遇到心仪的电影,就会立马购票,然后带上女友兴奋地走进影院,在剧院里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王怀民动情地说,“如今河南人民剧院、郑州电影院、太康立体电影院、人民公园露天电影院等老影院都慢慢消失了,每次路过旧址,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张望一番,心生些许感慨。”

王怀民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他相信,郑州的电影院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基础上,经主管部门批准,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序恢复营业,郑州影迷们所期待的电影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