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配料餵豬多年,豬得上了“營養缺乏症”丨正確準確“防治措施”

我做獸醫很多年了,經常有養豬的朋友找到我諮詢,如何可以讓豬長的快一些?如何能讓豬長的漂亮一些?

豬的生長其實與人比較相似,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三大營養缺一不可。筆者在下豬場看病期間,碰到過很多養豬的朋友為了節省成本,不使用全價料,從而導致豬群因為缺少以上三種重要營養物質,而引起的缺乏症。本文主要講述,碳水化合物缺乏症、蛋白質缺乏症與脂肪缺乏症的病因、臨床症狀與防治措施,希望能幫助養豬朋友少走彎路!

  • a、碳水化合物缺乏症
  • b、蛋白質缺乏症
  • c、脂肪缺乏症


自配料餵豬多年,豬得上了“營養缺乏症”丨正確準確“防治措施”


碳水化合物缺乏症

碳水化合物又叫糖類。在豬體內碳水化合物含量僅有1%。它的主要功能是產生熱能,保持體溫恆定,供豬體內組織器官的機能活動。飼料中含糖豐富時,則可將糖變成脂肪儲存起來,這就是豬餵了碳水化合物能增肥的原因。

(1)病因

  • ①攝人糖量減少:當飼料中含蛋白質和脂肪增多,而糖含量過少,豬體內血液和乳汁中含糖過低,都有可能引起豬體內含糖不足或缺乏。
  • ②糖的吸收減少:由於腸炎(豬傳染性胃腸炎)以及先天性乳糖酶缺乏,而進入體內的多糖和澱粉不能充分分解為單糖,無法吸收,引起低血糖症。
  • ③神經機能改變:主要見於丘腦下部腫瘤,副交感神經興奮,胰島素分泌過多時,葡萄糖合成糖原加強,葡萄糖氧化加速,以及糖變為脂肪增強,故導致低血糖症。
  • ④內分泌腺機能改變:腦垂體機能減退,腎上腺皮質機能降低,導致垂體生長激素、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分泌減少,而發生低血糖症。

(2)臨床症狀

  • 由於飼料中長期缺糖和澱粉物質,往往出現低血糖症。因糖缺乏,豬體內產熱減少,體溫降低至37℃,甚至降至36℃。豬全身機能降低,抗寒能力很差,四肢軟弱無力,臥地不起,被毛無光。消化機能減弱,食慾減退或廢絕,有時口吐少量白沫,口微微張開。
  • 病豬後期出現神經症狀,發生痙攣, 對外界沒有反應。病豬呈軟癱,不能站立,頭往後仰,四肢呈游泳姿勢,有時四肢伸直,病豬在昏迷中死亡。

(3)防治措施

  • ①按配合飼料的標準配給足量的糖,最好選擇含糖和澱粉豐富的飼料,含有足量的糖,防止缺糖和低血糖症出現。
  • ②缺糖症發生後,及時採取緊急搶救措施,先選用25至50%葡萄糖30至5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也可選用5至10%葡萄糖300至500毫升,一次腹腔注射。根據病情可反覆應用,一般12小時重複一次。
  • ③口服葡萄糖10至20克加水溶解內服。也可使用紅糖或白糖30至50克,溶解於溫水中一次內服。
  • ④“甜米湯”:小米250克,加水2500毫升,小火煮1小時,對入紅糖或白糖30至50克,候溫一次內服,早晚各服一次。
  • ⑤“甜玉米雞蛋糊塗”:玉米粉350克,紅糖或白糖50克,雞蛋2個。將玉米麵加水2000毫升,煮1小時,對入糖和雞蛋,混合候溫內服,早晚各一次, 連服3到5天。


自配料餵豬多年,豬得上了“營養缺乏症”丨正確準確“防治措施”

碳水化合物缺乏症,導致的臥地不起,軟癱


脂肪缺乏症

脂肪是豬體內熱的主要來源之一,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維持生命活動。脂肪是飼料中重要組成部分,油料作物含量最豐富,穀類作物含量較少,多汁、根塊、青飼料等含量最低。

(1)病因

  • ①攝入脂肪量少:由於供應飼料中含脂肪量微少或缺乏,進入體內的脂肪量減少。當豬體內含量降低至0.06%時,就會出現脂肪缺乏症。
  • ②脂肪消化吸收障礙:主要是因膽汁和胰脂酶分秘不足或排出受陰,使脂肪不能充分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形式而不能被吸收,因此,大量脂肪未被消化和吸收,而從糞便中排出體外,引起脂肪缺乏。
  • ③脂肪消耗過多:常因長期飢餓、糖尿病、長期疼痛刺激、腦下垂體和腎上腺機能減弱等引起儲存體內糖原大量消耗,而脂肪加強分解,造成體內脂肪大量消耗,使脂肪含量不足或缺乏。

(2)臨床症狀

  • 豬體內脂肪量不足或缺乏,豬的生長髮育受阻,體質消瘦,抗病力降低,易感染各種傳染病。被毛脫落,尾、背、肩部有鱗片性皮屑狀的皮膚炎,在腹部、腹側及肩周圍皮膚髮生壞死區,出現褐色樹膠狀滲出物。
  • 脂肪缺乏,動物體生理機能衰退,消化器官發育不全,膽囊變小,飼料消化吸收機能減弱,引起消化不良。甲狀腺腫大,影響幼畜生長髮育。腦磷脂缺乏,引起神經機能紊亂。

(3)防治措施

  • ①在配合飼料中配給足量脂肪,對幼畜、懷孕和泌乳母畜,脂肪含量應占飼料的3%至5%,作為脂肪量的補充。
  • ②脂肪量缺乏的豬隻,在配合飼料中適當地配給花生餅、豆餅、芝麻餅等,玉米和小米也含有一定量脂肪物質,也可適當地餵給。
  • ③小米250克至500克,水煮一小時,對入香油30至50毫升,自服或投服,早晚各一次。


自配料餵豬多年,豬得上了“營養缺乏症”丨正確準確“防治措施”

脂肪缺乏症,引起的發育受阻,體質消瘦,抗病力降低

蛋白質缺乏症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現已知氨基酸有20餘種,但其中有10餘種是豬體所必需的。特別是色氨酸、賴氨酸、蛋氨酸更為重要。

在正常情況下,日糧中按每公斤體重配給1克蛋白質,如果蛋白質供應不足或缺乏,則可引起很多疾病。

(1)病因

  • ①蛋白質供應不足或缺乏:常因飼料、飼草和配合飼料,含蛋白質量低微或缺乏,長期如此,則引起蛋白質缺乏。
  • ②蛋白質吸收障礙:飼料中含蛋白質豐富,但由於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膽汁和腸酶分泌減少,而蛋白質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和利用,隨著糞便排出了體外,造成蛋白質缺乏。
  • ③蛋白質需要增加或消耗過多:幼畜生長髮育期需要大量蛋白質,需要量大,供應量少;在很多慢性病理過程中和發熱性疾病中,蛋白質分解增多,時間長了,引起蛋白質缺乏。

(2)臨床症狀

  • 體內蛋白質不足或缺乏,動物體內產生抗體減少,對疾病抵抗力降低,易引起感染和傳染病發生。組織細胞再生能力降低,創傷長期不愈。小腸機能降低,各種酶合成減少,消化不良,引起營養不良。其它器官機能與形態都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
  • 色氨酸缺乏,幼畜生長髮育停滯,體重減輕,食慾減退,食物利用率低,引起低蛋白症和貧血。色氨酸在體內能轉化成尼克酸,從而可預防“賴皮病”。
  • 賴氨酸缺乏時,可使正在生長髮育的幼畜停止生長,食物利用率降低,出現貧血、低蛋白症,肌肉退化和骨骼肌收縮機能降低。
  • 總之,任何一種必需氨基酸嚴重不足或缺乏,都會出現相應的病理變化。

(3)防治措施

  • ①在飼料中經常增補一些蛋白質含量高的物質,例如豆科植物的乾草、豆料、豆餅、豆渣、豆漿等,治療和預防蛋白質缺乏。
  • ②根治繼發病,一 般按每公斤體重配給蛋白質1克,正在發育的幼畜再適當增加則可。
  • ③羊乳250至500毫升,雞蛋2至3個,混合一次自服或投服。


自配料餵豬多年,豬得上了“營養缺乏症”丨正確準確“防治措施”

蛋白質缺乏症,引起的賴皮病

▶️作者:道氏養豬寶典,在養豬業有多年實戰經驗,曾任300頭母豬養殖場技術廠長,網上看豬病4年,幫助無數養豬朋友!微信公眾號:道氏養豬寶典

為回饋所有養豬朋友,道氏養豬寶典特意為大家準備了“實用養豬管理技術”和“私人訂製豬場疫苗流程”,私信回覆“我要學習”免費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