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國無外交,你贏了又如何!

中國滿清政府做為封建社會最後一個一統國家,給中國發展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傷害。

弱國無外交,你贏了又如何!

滿清政府在經歷過自已最後一個巔峰後,國力急速下滑,在咸豐,道光時代,國不在是國,家也不是家。一些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半殖民半封建社會,而殖民者需要統治殖民地,就需要中國人幫忙。這時一些小型的階級統治者出現,開始魚肉百姓。而當時的有志之士開始尋求未來,孫中山,陳獨秀,李大釗,都開始為中國的未來而奔走,創立中華民國。但成功之後卻無法保留成果,被袁世凱竊取,但其又想當上皇帝,重新讓中國變成一言堂。但歷史的車輪是往前走的。

弱國無外交,你贏了又如何!

僅僅83天,中國又開始進入分裂狀態,又開始了軍閥混戰,這期間有張勳復辟,又是短短的12天之後中國又有南方,北方。而此時國際上又發生了特大事件。因為奧匈帝國的皇儲被槍殺,國王憤怒與德國聯手準備討伐,但英法兩國豈能容忍。一戰開始,而中國此時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喘息。而段祺瑞的皖軍系暫時得到最高權利。

弱國無外交,你贏了又如何!

此時中國也希望參加戰爭來改變中國目前的現狀,希望戰爭勝利以後西方能把中國當成大國一樣對待(要認可中國的領土問題和主權問題)。但英法兩國認為中國實在太弱而且一旦戰爭勝利,那麼他們在中國的殖民地也會受到影響,就不想讓中國參戰。但戰爭的殘酷遠超英法兩國的想像,俗稱人肉攪拌機的凡爾登戰役,一下子幾十萬人就沒了。本身就是人口小國的歐洲各國不得不接受中國的請求。

弱國無外交,你贏了又如何!

而這時中國派遣的不是軍隊,而是14萬勞工,這些人沒有身份,沒有保證,沒人關心他們的明天,如果不是法國在報紙公佈,不會有人知道正確的人數。為了戰爭勝利這些人大都死在戰場上,可戰爭勝利,中國真的可以得到自已想要的嗎?

弱國無外交,你贏了又如何!

一戰以協約國的勝利而結束,戰後英法兩國心裡膨脹,像一口吃掉德國和奧匈帝國,而對中國的需求置之不理,甚至最後提出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全都轉給日本。這對中國無疑晴天霹靂,而當時中國政府居然要求中國全權代表在協議上簽字,但當時中國駐美的代表顧維鈞頂住壓力拒絕簽字,使中國從舊民主主義正式過渡到新民主主義。

弱國無外交,你贏了又如何!

中國做為一戰中唯一一個戰勝國沒有簽字,這無疑是最大的諷刺,如果巴黎合約是公平的,中國可能不簽字嗎?如果中國是個強國,在巴黎會議上會有這種待遇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