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凡凡院士:新冠疫情下居家透析可減少感染風險

侯凡凡院士:新冠疫情下居家透析可減少感染風險

“每天飲兩升水,保持理想體重”

“不濫用止痛藥、不抽菸”

...

你知道這是早期預防慢性腎臟疾病的"法寶"嗎?著名腎臟病專家侯凡凡院士要告訴你早期預防慢性腎臟病的八點“黃金法則”!

侯凡凡院士:新冠疫情下居家透析可减少感染风险

你知道嗎?中國慢性腎臟病患者數約為1.3億,超過八成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昨天是世界腎臟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醫院腎內科主任侯凡凡走進南都健康大講堂直播室,為公眾科普慢性腎臟病的現狀與預防措施,分享新冠肺炎疫情給慢性腎臟病治療帶來的思考以及解讀終末期腎臟病患者居家治療的情況。該直播獲得20萬+關注

侯凡凡院士:新冠疫情下居家透析可减少感染风险

侯凡凡院士(左)接受南都健康大講堂主持人曾姐姐專訪

重視尿常規檢查,早發現、早預防有良策

“我國慢性腎臟病和終末期腎臟病人數在全球位居前列,因慢性腎臟病導致死亡的增長速度在所有非傳染性慢性病中位居第一。”侯凡凡院士表示,慢性腎臟病早期臨床症狀往往不明顯,我國慢性腎臟病的知曉率僅為12.5%。侯凡凡院士強調“早發現、早預防”對於降低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她特別指出,做好腎臟病早期發現,建議如有一個或多個慢性腎臟病危險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肥胖、有腎臟病家族史等,應定期檢查腎功能;如出現浮腫、高血壓、尿量改變等症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接受檢查;按時體檢並關注尿常規檢查等。“健康人建議每年做一次尿常規檢查,這樣能幫助及時發現早期腎病,如果連著兩次發現異常應及時到腎內科就診。”

侯凡凡院士強調,早期預防對於降低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極為重要,她建議大家可遵循國際腎臟病學會的八點“黃金法則”,包括:1)適度運動。維持理想體重可以降低高血壓和慢性腎臟病的風險;2)健康飲食。減少鹽的攝入,推薦每日攝鹽量為5-6g;3)定期檢查血糖,這對老年人尤為重要,約半數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如果糖尿病控制得好腎臟損傷是可以預防的;4)定期檢查血壓,特別是中老年人群。長期高血壓會損傷腎臟,而控制好血壓可以降低腎損傷的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如果不同日期兩次測定的收縮壓均≥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即為高血壓;

侯凡凡院士:新冠疫情下居家透析可减少感染风险

侯凡凡院士接受專訪中

5)適當飲水,在舒適的氣候條件下健康人飲水量為每日八杯,約2000ml,極端氣候或其他疾病需要調整飲水量;6)不抽菸。抽菸使腎臟的血流量減少,腎臟正常運轉的能力降低;7)不要濫用抗炎藥或止痛藥。長期服用非激素類抗炎藥或止痛藥(如布洛芬等)會損傷腎臟。如果有腎臟病或者腎功能損傷,即便少量上述藥品也會造成腎臟損傷;8)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壓、肥胖、腎臟病家族史等其中一個或多個危險因素,務必要定期檢查腎臟功能。

疫情下慢性腎病患者可能成為危險易感者

目前,慢性腎臟病缺乏特效治療,我國維持性透析患者已超過67萬。而我國居家血液透析開展極少,絕大部分患者需每週數次到醫院進行透析,而這部分患者本身也屬於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可能成為危險的易感者之一。

侯凡凡院士介紹:“目前我們的主要任務是保護透析患者在疫情下免受病毒感染。為此,我們對疫情下腎透析患者診治做出相應調整,採用腎科App對患者進行隨訪;教育患者注意個人防護、規律服藥、自我監測身體狀況如定期測量血壓等;對於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也制定了一整套預防措施。”傳染病流行期間血透中心驟增的防控壓力,血透患者就診過程中的病毒暴露與感染的高風險等,引起了侯凡凡院士對於透析治療方式,尤其是居家治療的思考。“腹膜透析因多數為居家治療,在疫情防控期間主要採用熱線電話指導治療,因此感染的風險可能降低。”

侯凡凡院士:新冠疫情下居家透析可减少感染风险

侯凡凡院士(左)接受專訪中

侯凡凡院士介紹,腹膜透析具有價格相對低廉、不需要特殊設備、培訓操作技能相對容易、患者不需經常往返醫院等優勢,因此除城市醫療機構外,更適宜在農村、偏遠和低收入地區推廣,並有利於實現透析治療的廣覆蓋,現已成為我國終末期腎臟病患者適宜的腎臟替代治療方式之一。我國腹膜透析患者人數在過去的十年內快速增長,到2018年達到近10萬人,但是目前腹膜透析在中國各地區發展尚不平衡,中、小城市尤其是遠離中心城市的邊遠地區,腹膜透析開展的數量和質量均有待改善和提高。

結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展望我國未來慢性腎臟病的治療趨勢,侯凡凡院士認為:“提高對防治慢性腎臟病重要性的認識,預防早期慢性腎臟病,推行腎臟替代治療的廣覆蓋。努力實現慢性腎臟病早期可治、晚期可控。讓腎臟健康‘人人可享,處處可及’。”

策劃監製:謝豔霞

策劃統籌:曾文瓊 馬建忠

直播統籌:林嘉柳

主播/記者:曾文瓊

攝像:鄧啟祥 攝影:馮宙鋒

實習生:李舒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