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龟虽寿》

如果有人问我,这世上最伟大的存在是什么?

我一定会将这项殊荣送给文字。

人类社会的主流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通过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千百年间各种历史起伏朝代更迭所发生的故事;

通过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千百年来的华夏大地的各样风土人情;

通过文字,即使相隔数千年,我们也可以窥探来自先贤的智慧凝结。

今天,我们来试着解读曹操的作品《龟虽寿》。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从古至今一直是浓墨重彩且备受争议的传奇人物。被后人誉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窜汉乱政喜怒无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同时他又确实是亲手结束了一个割据的时代,积极促进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安置流亡人口,是东汉末年中原社会日趋稳定,民众得以休养生息。

曹操出生官宦世家,父亲曹嵩是东汉大宦官曹腾的养子。青年的曹操是一位博览群书放荡不羁不修品行的游侠儿。历史记载: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二十岁的曹操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曾渴望有番大作为,但因不畏强权不识时务,所以没过多久又被征召到朝廷里,做了一位有名无实的议郎。

一番明升暗贬的操作,结合后来看到冬末汉庭的腐败与无力,曹操终于放弃做一个谏臣,

公元188年,汉灵帝为巩固政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被任命为典军校尉,时逢董卓入京,倒行逆施,曹操“散家财合义兵”,号召天下讨伐董卓,至此登上历史舞台。

公元205年,曹操摧毁了袁绍家族的统治,袁绍之子袁尚逃至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来犯,曹操率兵除之,一战告捷,胜利回师。

途经碣石等地,写出了《步出夏门行》这一组诗集,此时曹操53岁,回首往事不限感慨。

本片为《步出夏门行》第四首。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总会有尽头

腾蛇虽然能乘雾飞翔,但是死亡的时候,终归还是会灰飞烟灭

年迈的千里马即使在马厩旁边,依然还是想要雄心驰骋

心怀壮志的人到了晚年,也还是会想要奋发向上

寿命的长短不一定是上天注定的

保持心情畅快身体健康,便可益寿延年

我感到非常幸运,所以咏歌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开头的词句,作者从自己的看法出发,否定了神龟与腾蛇长生不老的说法,表达自己尊重自然规律的观点,认为虽是神物,一样会有寿终正寝的一天。通过唯物主义辩证思想和及其平缓开头娓娓道来自己的观点,且为后面四句高调的表达做出铺垫。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作者深刻的表达了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乐观主义精神,曹操自比老迈的千里马,即使老到只能伏在马槽边,也依然会充满雄心壮志,自强不息的追求理想,锐意进取慷慨激昂,自带一股豪迈气概。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这4句回归到了论点,表面是说生老病死不一定是由上天决定,只要保重身体便可福寿延年。但实际上,作者是在表达即使自身现在趋于老迈,只要保重身体,便可继续追求未竟的事业。有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不屈论调。语言风格趋于婉转,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生生不息的精神。

东汉末年文人大都比较倾向于注释儒家经书,而且时局动荡,很少有人以著作来表达自己的真是情感。

曹操过往的诗作大都以感情真挚慷慨豪放气韵沉郁

的艺术风格为主,积极乐观,借景喻情,勇于表达。曹操的离经叛道,无意间带动了自由的风气,也由于他爽朗刚健的风格,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