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線上消費超越線下消費

今天是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凝聚你我力量”消費維權認知及行為調查報告》。該報告將成為中消協年度工作提供重要參考。

據悉,為了解廣大消費者在消費活動中的維權意識以及消費維權行為,發現消費維權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中消協於2020年2月底至3月初通過“3小時公益”平臺,在全國範圍開展本次“凝聚你我力量”消費維權認知及行為調查活動,最終獲取6502個有效樣本。

《調查報告》顯示:從消費環境感知來看,約六成受訪者對當前消費環境表示放心,但所購商品或服務“品質不如意”成為困擾受訪者的最主要問題,服務“打折”和商家跑路被認為是預付卡消費的最大隱患。從消費水平與消費信心來看,近半數的受訪者對當前生活水平表示“比較滿意”或“非常滿意”,對未來一年消費總體充滿信心。

從消費行為特徵上看,線上消費替代線下消費趨勢明顯,近六成受訪者線上消費超線下消費,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加速了受訪者日常生活類消費的線上化,同時,近八成受訪者認為非常有必要限制野生動物消費行為。

從消費維權行為看,90.2%的受訪者遇到消費糾紛會採取維權行動。從社會共治認知及感知來看,近七成受訪者認為推動實現消費維權共建共治共享對改善消費環境有效,受訪者認為推動實現消費維權共建共治共享需要政府部門、消費者、行業協會、消協組織、媒體及企業等各方共同發力,在改善消費維權狀況需要加強的工作方面,受訪者對“完善相關立法,加強監管”(75.1%)提及率最高。

調查結果表明,雖然多數消費者對目前消費環境表示認同,對未來消費信心充足,但近三成受訪者與經營者產生過消費糾紛。九成受訪者遇到消費糾紛會採取維權行動,但僅三成受訪者對維權結果表示滿意,47.9%的受訪者對當前維權途徑感受“一般”,“維權過程複雜”嚴重影響受訪者對維權途徑的感受,處理效率低和責任認定難也成為當前消費者維權的痛點。

為提升消費維權專業力量,提振消費者維權動力,中消協發出四點建議:一是充分發揮消協組織消費維權協同共治平臺作用,凝聚社會共識及各方力量,構建新時代消費維權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二是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專業力量供給,逐步提高消費者維權獲得感;三是網絡交易平臺有必要更主動積極與消費維權機構建立緊密的協同工作機制,保障消費者權益;四是加強野生動物交易監管,引導構建科學飲食消費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