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點一線“當先鋒、做表率”——青島西海岸新區琅琊衛生院王暖華的抗疫故事

中國山東網3月5日訊“你們都在外面等著,我進去看一下!”這是琅琊衛生院黨支部委員、醫療科主任王暖華同志在疫點外對同行醫護隊員們發出的請戰書。

1月23日,新區確診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得知該患者與琅琊鎮西橋子村4人有過密切接觸史,琅琊鎮隨即進入緊急戰備狀態,率先啟動應急預案。當天晚上,接到鎮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指令後,琅琊衛生院組織醫療團隊第一時間趕往確診病例接觸者家中。

當時全國疫情剛剛蔓延,傳播途徑還沒有完全清晰,進村後醫療團隊對現場情況進行了緊急研判,西橋子村4人曾與確診患者一同就餐,被感染的幾率非常大,屬於密切接觸者,需要進行隔離觀察,這期間不僅要對房屋內外環境進行消毒,還要做好被隔離者的身體狀況監測等工作。進入疫點就面臨著被感染的風險,但疫情就是命令,來不及多想,王暖華主動要求進入疫點,他迅速穿好防護服,帶上消毒工具,快步走進疫點,承擔起了對密切接觸者隔離期醫學觀察的工作。隨後,王暖華又加入了西橋子村疫點“黨員突擊隊”,成為西橋子村疫點臨時黨支部的一員。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王暖華深知關鍵時刻“當先鋒、做表率”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幹出來的。據瞭解,4名密接者為一家人,這是個家庭本身就有不幸的遭遇,家中74歲老人王本平(化名)患有嚴重高血壓。2019年秋天,老人的丈夫和唯一的兒子因高血壓引發急症相繼去世,留下老人、兒媳和兩個孫女。就在一家人還沉浸在悲痛中的時候,老人唯一的外孫又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現在全家都被隔離觀察。多日來,老人經常以淚洗面,情緒非常不穩定,甚至出現厭世情緒,而情緒波動等因素又導致了血壓的急劇增高,最高時達244/133mmHg,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隔離觀察不僅要密切關注被隔離人員的體溫、咳嗽等症狀,更要安撫好他們的情緒,做好思想工作。王暖華在瞭解到這一情況後,每天檢查完一家人的身體後,就積極為老人做心理疏導,想方設法控制住老人的血壓。“您是‘本’字輩,我‘暖’字輩,咱是本家啊,我叫您一聲‘老姑’吧。”“老姑今年我不能回家了,在這裡陪您過年,就當是陪我自己的老孃過年了!” 王暖華沒有將老人看作自己的病人,而是當成自己的親人對待,老人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孩子,你大過年的有家不能回,為了支持你的工作,我一定保重好身體,咱們娘倆好好地過好年。”

作為疫情防控戰場上的戰士不僅身體上要承擔起高強度的工作,精神上也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由於每天出入疫情接觸者家中,為了避免村民恐慌,王暖華每次工作結束後都會獨身住進村衛生室進行自我隔離,還要完成數據彙總上報等工作。

年三十晚上,家家團圓慶除夕,王暖華躺在衛生室的小床上湊付了一晚。正月初四是父親大壽,他也只能含著淚和老人說“爸,今年不能陪您了,幹了醫生這一行,這個時候必須要頂上去,等忙完了,咱爺倆再好好喝一杯!”

2月7日,經過15天的隔離觀察,四名疫情接觸者均未出現發熱等異常情況,王暖華和老人一家成功解除醫學觀察。而在防控一線上奮戰了十幾天的王暖華,沒來得及休息,又繼續投入到更加艱難的防疫工作中。剛回到醫院,王暖華獲知琅琊鎮新增一位密切接觸者,而這位密切接觸者現在就住在海上的泡沫板房中,同時還有14名漁民住在一起,居住條件極差。這次王暖華又主動請纓 “還是我去吧,畢竟我已經經歷過一次入戶流調,經驗豐富點,而且我不暈船。”

就這樣,他迎著刺骨的寒風和海浪,乘坐簡陋的小船經過半個多小時的顛簸,到達疫點——漁排,經過查看,周圍環境衛生極差,潮溼,寒冷、密閉,王暖華斷定這環境極適合新型冠狀病毒傳播,一旦密切接觸者不幸感染病毒,其他十餘人也極為危險,他不顧個人危險,在搖晃的漁排上進行詳細的消毒、問診、查體,並交代隔離期間注意事項,細心的完成所有流程之後,才發現海上已經一片漆黑。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科室主任,王暖華用樸實的腳步丈量醫者仁心的無私,用不畏艱辛的付出彰顯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