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阿斗扶不起来,诸葛亮临死才知道,阿斗始终在装傻

前言

在我国四大名著之中,三国演义占有着极高地位。

很多对于三国文化非常喜爱的人,入门时都是通过三国演义来了解不同人物的。人们常常会崇拜睿智的诸葛亮,能够在必要的时候给出正确的策略。对于蜀汉江山来说,如果没有诸葛军师的存在,江山确立恐难实现。而诸葛孔明识人断物的能力也堪称是三国一绝。就是这样既睿智又聪明的诸葛军师,却是到临死之前才发现自己错看了一人。

都说阿斗扶不起来,诸葛亮临死才知道,阿斗始终在装傻

阿斗无才扶不起?

从历史上来说,对于刘禅的评价通常都是比较消极的,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对于刘禅的评价都不高,认为他没有统治一国的能力。人们评价他时,常用"扶不起的刘阿斗"来表示恨铁不成钢的情绪,替诸葛亮和蜀汉勇将们叹不值!

就连刘禅的父亲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也曾经有所交代,让诸葛亮对于刘禅的能力进行评定,如果判定刘禅的能力不足,可以自行便宜之事。在刘备看来自己的儿子刘阿斗不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他内心世界非常矛盾,既希望能够为儿子留下美好江山,又害怕儿子将家族声誉败光,故而才有了这样的托付。

都说阿斗扶不起来,诸葛亮临死才知道,阿斗始终在装傻

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也曾一度觉得自己当前所辅佐的新主并不是什么"聪明人"。但一向重视仁义忠诚的诸葛亮仍然是硬着头皮为其权衡国事,每日不停操劳,就是希望能够给予刘禅最大的辅佐,以帮助刘禅确立王者地位。

然而随着日夜思虑与操劳,诸葛亮也不得不面对死神之威胁,在临死之前,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刘禅。然而刘禅问出的一个问题,却让诸葛亮觉得自己看错了人,这个表面上万事都没有主意的阿斗并不像人们说的那么愚笨。

都说阿斗扶不起来,诸葛亮临死才知道,阿斗始终在装傻

刘备托孤有深意

从刘备的角度来说,之所以乐于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诸葛亮,是断定了诸葛亮不会背叛君主,夺权自立。毕竟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下山的,而君臣多年,刘备也给予了诸葛亮充分的信任和肯定,以诸葛亮的秉性必然会一忠到底。

在刘禅继承了刘备的江山之后,遇到任何事情,只要有诸葛亮在场,他必然会优先咨询诸葛亮的意见。甚至会将一些重大事件的决策权全权交予诸葛亮,既给予了诸葛亮极大的权利,也展现了自己充分的信任。

都说阿斗扶不起来,诸葛亮临死才知道,阿斗始终在装傻

如此一来,诸葛亮不仅在百姓间的威望更大,在朝堂之上的威望也无人可比。人们纷纷质疑刘禅的软弱无能、无谋无勇,可诸葛亮却始终维护着刘禅的君主名声,用自己的睿智帮刘禅抵挡各种政敌攻击。

诸葛亮曾多次上表,希望刘禅能够"亲贤臣,远小人。"可刘禅始终表现出一副对国事不甚关心的样子。诸葛亮在辅佐其执政期间有过灰心,但更多的是期待和希望。很多蜀汉的大臣都希望诸葛亮能够亲自执政,这样才能够看到蜀汉未来。然而诸葛亮却始终有自己的坚持,只愿为臣不愿为君。

都说阿斗扶不起来,诸葛亮临死才知道,阿斗始终在装傻

阿斗之"愚"是真是假?

很多臣民们也有过疑惑,难道说阿斗真的对于江山社稷毫不贪恋吗?真的就这样,甘心大权旁落?直到诸葛亮将死之时,刘禅来到诸葛亮的床前,一番关切寒暄之后问出一个问题,问题的大意就是,如果诸葛亮去世,应当如何安顿他的子孙后代?

对于一向不问国事,对江山社稷很少关心的刘禅,能够问出这样深谋远虑的问题,诸葛亮显然非常震惊,这与自己心中的刘禅有着极大的分别,而诸葛亮也在此刻明白了,刘禅并不是真的傻,他也并非是人们印象中扶不起的阿斗。

诸葛亮回答刘禅说:我的老家有800余亩的桑梓,在我去世之后,我的后人们可以在老家凭借养这些桑梓生活下去。

都说阿斗扶不起来,诸葛亮临死才知道,阿斗始终在装傻

诸葛亮心中清楚,阿斗之所以这样问,是害怕在自己去世之后,后世以既往功德邀功,威胁到刘氏君王地位和政权。诸葛亮的回答自然是让阿斗安了心。而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为了能够收回权利,将丞相的职权打散分开,使大臣们之间形成互相制约,对他的政权威胁性减小。如此看来,阿斗并非是个"愚不可及"的人。对此你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