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劍:傳承老天津京劇團的記憶——“天津梨園子弟京劇社”成立

龐劍:傳承老天津京劇團的記憶——“天津梨園子弟京劇社”成立

“天津梨園子弟京劇社”全家福

另一個老“天津京劇團” 長在濱江道204號

——記“天津梨園子弟京劇社”成立


“我是厲慧良的女兒厲冬,小名叫‘么妹兒’”;“我是程正泰的小兒子程雲,小名叫‘小四兒’”;“我是季尚斌的兒子,小名叫‘二敏’”;“我是宋鳴嘯的二女兒宋玉芳,小名‘小芳’” …… 昨天下午,南開文化宮歡聲笑語,絲竹聲聲,熱鬧非常,在別開生面的自我介紹中,本市一個特殊的京劇社——天津梨園子弟京劇社成立了。

據介紹,天津市京劇團成立於1956 年8月,是由原來的北京寶華京劇團和天津共和社合併組建而成,初建時期的主要演員有楊寶森、厲慧良、張世麟、周嘯天、丁至雲、林玉梅 、楊榮環、杭子和、周子厚、楊寶忠、程正泰、李榮威等,名角薈萃,行當齊全,文武兼長,陣容強大,是當年國內重要的京劇表演藝術團體,上演了一大批優秀的傳統劇目及創作劇目,許多膾炙人口的唱段流傳至今。

龐劍:傳承老天津京劇團的記憶——“天津梨園子弟京劇社”成立

著名京劇導演吳春鵬向“天津梨園子弟京劇社”贈送珍貴音像資料和曲譜


昨天(2018年8月)到場的這些梨園子弟從小就生活在濱江道204號、濱江道206號——天津京劇團宿舍大院,都是一起長大的“發小”,這裡有他們揮之不去的兒時記憶。楊寶森、厲慧良、張世麟、周嘯天、丁至雲……這些大藝術家都是他們的叔叔阿姨,每天看著這些藝術家練功、排戲、演戲,耳燻目染,他們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此次成立的“天津梨園子弟京劇社”彙集了厲慧良、季尚春、趙春亮、宋鳴嘯、張韻嘯、劉志廣、馬驚鴻、張志忠、肖榮鳳等35名天津京劇團老先生們的子弟,大多已花甲之年,京劇名家劉志廣、穆祥熙、賈真、吳春鵬等到場祝賀並助興表演了節目。梨園子弟京劇社除定期舉辦京劇賞析會、排練一些劇目外,還將發揮他們梨園子弟身份的特殊作用,撰寫回憶文獻,挖掘一些老資料,記錄父輩們的藝術特色以及梨園軼事。

龐劍:傳承老天津京劇團的記憶——“天津梨園子弟京劇社”成立

譚派名家、86歲高齡的劉志廣助興演唱《秦瓊賣馬》選段


做為天津京劇團一代名醜趙春亮的兒子,趙鍵從小長在濱江道204號,在他的童年記憶中,戲裡的角兒上了臺就是傳奇,卸了妝就是生活中的家常,濱江道204號的日子,從來不缺段子,不缺故事。小生名家季尚春的兒子季政回憶道:“1964年的一天,這些孩子在中國大戲院剛剛看完父輩們的演出,便爬到濱江道204號、206號三樓一個被打通了的平臺上,模仿著父輩們的樣子,自己演起戲來,成為一段至今難以忘卻的童趣。”

如今依然屹立著的中國大戲院,每到傍晚這裡便成了通向藝術聖殿的入口,演戲的人在變,看戲的人在變,但有一種東西始終沒變,那就是長在濱江道204號的老天津京劇團情結,正是這種情結,把這麼多的梨園子弟重新聚集到了一起。“關於老天津京劇團宿舍濱江道204號大院兒裡的故事,還有好多,大家就等著我們這些梨園子弟慢慢整理吧!”趙鍵一邊繁忙的安排著京劇社成員登場演唱,一邊和記者說道。

龐劍 文並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