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术基础(三) 什么是基线

上期答案:小熊的主观预期是相信能够在森林中问到答案,预期不符是问了一圈都没问到答案;回家前的主观预期是晚饭像往常一样家常便饭,回家后预期不符是吃上了的可口饭菜。

----------------------分割线------------------------


基线在微反应分析时至关重要,确定基线是微反应分析的第一步,没有基线作为参考标准,我们对当事人的分析就是哗众取宠。

一、什么是基线

基线就是行为人不“装”的时候所具备的行为特征。基线类似于物理中的参考系,好比物体运动,没有参考系,就无法确定物体是做什么样的运动。同理,在微反应中,没有基线就无法确定当事人的反应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一个人正常交流时从不眨眼,一说谎就会快速眨眼4次。所以当看到他快速眨眼4次时,就知道他在说谎,不眨眼就是在说实话。如果眨眼在1-4次之间,既不符合说实话的习惯,又不符合说谎的习惯,所以我们不进行分析。如果没有这些基线作为参考,当他眨眼4次,我们就无法判断他是在说谎,当他不眨眼我们也无法判断他是在说实话。举得这个例子有些理想化,绝对化,对人类而言不可能存在这样固定的基线。

但是,人类确实是有基线的。

读心术基础(三) 什么是基线

二、基线的种类

1. 生理各项指标数值。

我们平时体检时,抽血化验得出的生理指标数,数值在一定区间表示健康,超出正常参考区间表示存在病症。

2. 平静状态的行为特征(平静态基线)

我们在松弛、放松状态下的的言行举止,包括表情、呼吸、声音以及肢体动作的形态规律。完全放松状态通常出现在两情况下:一是独处;二是处于安全和轻松的交往环境中。这种平静态基线的获取需要长时间观察,而非一朝一夕。比如,很多姑娘觉得男朋友今天哪里不对劲,肯定有事儿。“哪里不对劲”就是女孩长期根据男朋友的基线而感觉出来的。

3. 真实情绪支配的行为特征(情绪态基线)

在没有抑制和掩饰的真实情绪出现后,我们的表情、声音、肢体姿态和动作特征也是一种基线,这些真情流露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称为“情绪态基线”。情绪态基线较平静态基线更难获得,因为现代社会的文明规则,已经很少允许行为人大喜大悲、大惊大怒了。独处时不用讨论,与人共处时,也很难搜集到行为人强烈的惊讶、厌恶、愤怒、恐惧、悲伤,甚至开怀大笑时都很少见。

更多的是一种被压抑的情绪状态,比如说不满、得意、忧愁、讨厌等。并且这些情绪状态可能掺杂了大量的无意识干扰,如果说习惯或礼仪、修养等,获取情绪态基线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干扰形态,比如,一个人真笑的时候,左右两侧的嘴角高度是不平衡的,那么这就是他的情绪态基线特征,将来在分析的时候,不能将之认定为带有轻蔑情绪的笑。

4. 稳定的社交行为特征

尽管社交行为不能作为微反应的分析对象,但是社交行为却可以作为非常重要的行为基线,用来分析行为人的异常反应。比如,行为人在开会时发言的言行特征;见到上级的言行特征;认真发表观点时的言行特征;进行辩解时的言行特征等等。社交行为基线的数据容易获得,行为人一旦出现违背社交行为基线的异常反应,比较容易被察觉。如果在特定刺激源之后出现社交行为的异常,我们就可以迅速将异常的社交行为与平静态基线和情绪态基线进行比对,寻找吻合的特征线索,进而进行分析。


读心术基础(三) 什么是基线

无论是平静态基线、情绪态基线还是社交行为基线,都可以从以下若干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表情的五官形态和位置、呼吸的频率和幅度、脊柱弯曲的形态、头和下巴的角度、手的习惯性位置和动作、站姿和坐姿、双腿的姿态和角度、有没有突出的常态动作,比如抖腿晃腿等。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社交行为基线需要对行为人在特定社交情景(特定情景就是我在第四小点举得几个例子)中所呈现的特征进行记录。

总结:在分析行为人之前,一定要花时间观察行为人的各类基线,然后再做分析,这样分析出来的结果才是有根可寻的,准确性较高的。


读心术基础(三) 什么是基线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我将不定时更新,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大家揭开神秘“读心术”的真实面纱。原创不易,你们的关注将是我最大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