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王朝云结婚,王闰之同意吗?是否按黄州风俗闹了洞房?

栋7084


王润之岂止是同意,苏东坡与王朝云结婚一事,就是她促成的!王润之是苏东坡的结发妻子王弗的堂妹,王弗生前,王润之就已经对这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才子姐夫苏东坡崇拜不已了;王润之成为东坡的填房后,成了他的贤内助;尽管她没有堂姐的学识,但她对苏东坡给予了细致入微的照料,对苏东坡和堂姐的孩子也视为己出,悉心抚养。

苏轼对王润之充满了感激,却不能给王润之一个安稳的家,由于他经常都被流放,王闰之也只能随他东奔西跑、颠沛流离。同甘共苦、肝胆相照的生活,使东坡在感情方面与她无话不谈,但东坡在官场上的是是非非,却对她讳莫如深,她不能完全明白丈夫的心思,这是一个遗憾。

“乌台诗案”突起,东坡被捕入狱后,王润之担忧丈夫的诗稿会带来灾祸,便一把火烧掉了;东坡出狱知悉后,为自己苦心孤诣写下的诗稿痛心不已。

这让王润之生发了懊恼,可已经不能弥补了,她为此痛恨了自己的胆怯,后来,这成了她心中一个无法解开的结,她明白,自己并非苏东坡的知音。

于是,她暗下决心,为苏东坡寻找红颜知己以弥补自己的过失!

东坡被贬为杭州通判时,在宴席上认西湖名伎、当时只有12岁的王朝云,由于她漂亮、可爱,东坡便把她带回家当了自己的侍女。

王朝云是浙江钱塘人。因家境贫寒,沦落在梨园度日,她天生丽质又能歌善舞,在西湖一代享有名气,她虽落入风尘,品格却像莲花一样高洁,东坡开始教她诗词歌赋和音乐舞蹈……天长日久,二人也逐渐产生了男女之间的情愫。

王润之见二人配合默契又情投意合,就主动劝丈夫纳王朝云立为妾,她自己还亲手操办了二人的婚礼,此后,一家子其乐融融,王润之也宽慰了许多。

东坡被贬到海南时,他打算将家中的侍女都遣散掉,以免让她们跟着自己吃苦,王朝云因仰慕东坡的才华和为人坚决不愿离开他,苏东坡只好带她南行。

北宋绍圣三年(即1096),王朝云病逝,享年34岁,年过花甲的苏东坡曾亲笔为她写了一幅对联: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在东坡内心深处,只有王朝云才是他的知音,这份高山流水的情感,与王润之的善良、明智、大度息息相关!


希望星晨58298869


苏东坡与王朝云结婚一事,夫人王润之不止同意,还是她一手促成的。

王润之是苏东坡原配夫人王弗的堂妹。王弗在世时,她就已经对苏东坡这位才华横溢的堂姐夫倾心了。王润之嫁给苏东坡之后,成了他的贤内助。虽然她没有堂姐的才华,但她却是一直细心照顾和陪伴苏东坡的人。并且,对苏东坡和堂姐的孩子,她也视为己出。

苏轼对王润之的付出非常感动,然而,却不能给王润之一个安稳的家。因为他经常都被流放,因此王闰之也一直随他同甘共苦、风雨同舟。

只不过,王润之也知道,在情感上,她和苏东坡并不是无话不谈的。有时候苏东坡的一些心事,她不能完全明白。

在那次危机四伏的“乌台诗案”中,苏东坡被捕入狱后,王润之害怕家中苏东坡留下的诗稿还会带来灾祸,便一把火烧掉了。后来苏东坡出狱后,对那些失去的诗稿痛心不已。

王润之也很懊恼当时的胆怯,但已经不能补偿了。这件事,或许成了她心中的一个结。也就是说,她深知自己并非苏东坡的知音。于是,她也在寻找契机,为苏东坡寻找知音,好弥补自己的过失。

后来,苏东坡被贬为杭州通判时,偶然在宴席上认识了西湖名伎王朝云。那一年,王朝云才12岁。苏东坡看中了她的聪慧与可爱,便把她带回家当了侍女。

王朝云,字子霞,浙江钱塘人。因家境贫寒,自幼便沦落在歌舞班中。她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在西湖一代享有名气。她虽落入风尘,却像莲花一样高洁。苏东坡便教她诗词歌赋、教她音乐舞蹈……几年后,随着她长大,二人也逐渐产生了男女之间的情愫。

王润之对苏东坡的爱,确实无私。她见二人情投意合,就劝东坡把王朝云立为妾。还亲手操办了他们的婚礼。一家子其乐融融,王润之也欣慰了许多。

后来,苏轼又被贬到海南。那次,他打算将家中的侍女都遣散掉,免得让她们跟着他一起吃苦。王朝云坚决不离开他,苏东坡只好答应了她。

北宋绍圣三年(1096)七月五日,王朝云在惠州病逝,享年34岁。年过花甲的苏东坡依照王朝云生前所嘱,将她葬于栖禅寺松林中东南,与大圣塔相对。因王朝云临终口念《金刚经》“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而气绝,他便建亭于墓前,取名为“六如亭”。当时,亭子上是他亲笔写的一幅对联: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在苏轼的精神世界里,只有王朝云才是他的知音。而他能拥有这份高山流水的情感,和王润之的善良与大度密不可分。

苏东坡在官场上的经历是不幸的,但他在婚姻和情感上,却又是十分幸运的。三位妻妾对他都一往情深,这种幸运,实属难得。  


名人史海观心阁


回答问题

这个还真不能“妄加评论”,如果正史有记载的话倒还罢了,如果只是道听途说,或者好事者调侃的“趣闻野史”,那便是对“东坡先生”的不敬,作为一位"坡仙"的粉丝,我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类似这种问题,除非专门研究“苏轼问题”的历史学人员,他们可以旁引博证,抽丝剥茧来提出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即便如此事实的真象如何?还得另当别论。如果普通的东坡粉丝绝不会为了回答问题而轻易下结论!

记得当今著名学者,文物收藏家,北京“观复博物馆”掌门人马未都先生曾经在自己的文章中说过:“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

他在“山东卫视”,“我是先生”栏目中与“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赵冬梅有关“司马光砸缸”的辩论,让我们对历史的真相有了新的认知。

自古以来,有正史记载,人们耳熟能详,代代相传的历史典故,也未必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观,都是通过“正史”记载,史集的方式来让后人了解其真实性,然而百年以来通过考古发现来推断历史事件的真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这就是说孰是孰非?无论作为旁观者,还是想了解真相的后来人,这两种不同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历史的方法。

如是说

  • 针对林林总总的“历史事件”,即就是历史学家本人,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信口雌黄,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事也屡见不鲜。
  • 就事论事,苏轼虽然是历史名人,但首先也是一个“男人”,在他所在的年代,“三妻四妾”也算时代的产物。即就是放在现在,也是别人家的私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个用词虽然有点冷漠的意味,但在这类问题上,我认为应当大力提倡,以此作为为人处事的底线。

兵法天下


宋代不像唐朝,唐朝有严苛的婚姻制度,女子是不能离婚的,女子裹小脚从唐朝开始。宋代可以纳妾,但妻妾婢的位置不能置换,如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就纳过妾。宋代女子也可以改嫁,如陆游前妻唐婉就迫于父母压力与陆游解除了婚约而改嫁赵士程。

严格来说,王朝云是苏轼的侍妾,实际上王朝云的重要性可比苏轼的前两位妻子,当然王闰之同意了,至于闹洞房那只是形式罢了,重点回顾一下苏轼与王朝云的情侣历程。

苏轼认识是在杭州通判任上,宋神宗熙宁七年的1074年,苏轼写有《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四年里,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工作生活两相宜。这首七绝诗当是苏轼和王朝云初识的见证,苏轼比王朝云大26岁,当时王朝云正是“豆蔻年华十三余”的美好年龄。苏轼心情大好,遂留下了这个钱塘美女(当时是歌女)在身边。

之后,苏轼带着王朝云走过了密州、徐州、湖州。应该说,苏轼和王朝云两情缱绻的开始是在徐州任知州时期。有苏轼长调《三部乐》为证。

徐州之后,苏轼任湖州知州,就是在湖州,发生了“乌台诗案”,王朝云随苏轼来到了黄州。

在黄州,王朝云为苏轼生下儿子苏遁,苏轼曾为这第三个儿子作了一首《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历史有无数不解之谜。“乌台诗案”发生在7月28号,苏遁死于7月28号,苏轼撒手人寰也是在7月28号。

王朝云之于苏轼的重要性,可以从苏轼的两首诗词里体现出来。其中一首是《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在这三地的困顿时期,都有王朝云的不离不弃。

王朝云陪伴了苏轼23年,在她走后,苏轼写了一首《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苏轼的三位妻子,王弗是结发,益师益友。王闰之是贤妻良母,生活伴侣,王朝云则是灵魂伴侣。





猛哥说


她同意了,不仅仅如此,还是她一手操办的,至于怎么闹洞房,只要朝云愿意那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乌台诗案时她怕苏东坡的诗稿惹更大的祸,而烧了他的多年心血-全部在家的诗稿,觉得有愧于他。这在现在一定难以接受,现在的夫人不棒打鸳鸯怎么可能呢?哪有个老婆愿意为小三和她自己丈夫操办她们的婚礼的?但是那时的社会都这样。要知道妇女是在解放后的我国才得到彻底解放的。再说,那时老婆没有收入,要靠丈夫而生活,而且还有三纲五常的束缚,老婆即便心里再不愿意,也还得装个笑脸继续履行她的职责:帮着丈夫纳妾。

不过这样的窝心事即便今天,在我国的西南邻国印度还在发生着。在印度东北部的米佐拉姆邦,有个村子叫巴克塔温村,这里住着一个叫齐沃纳的大家庭,他的正房老婆就得履行这样的职责,操办这样的窝心事,而且一办居然还办了三十九次之多。现在的这个家里光子女就接近一百人,连儿媳妇加孙子孙女已经接近两百人了。齐沃纳是世袭的查那教派教主,该教可以一夫多妻,而且上不封顶,据说齐沃纳的婚礼还没有终止,他还希望再娶个美国女孩呢。看来他的正房还得继续恶心下去。

印度的法律规定一夫一妻制,可是除了这个查那教以外,还有伊斯兰教也可以一夫多妻,但最多不能多于四个老婆。不过绝大多数人还是一马一鞍的一个老婆。而且大多数印度人还比较保守,到现在还有大量的父母包办婚姻存在。因为他们有种性问题,还有婚姻涉及到部分财产的转移。他们的婚姻,虽说是娶老婆,可是男方将一毛不拔,和我们的习俗恰恰相反,都是女方的事,问起来,他们还说道,女方从此以后就在丈夫家里生活,那么她后半生的吃饭穿衣以及其他生活费用,当然要女方自行带过来啊。看来做印度男人还是很有些好处的,你说呢?


西西林林


苏东坡婚姻年谱

1037年苏轼出生

1055年苏轼与王弗结婚

1057年苏东坡中进士

1065年王弗去世

1068年苏轼与王润之结婚

1071—1074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苏轼认识歌妓王朝云,大约1073年收王朝云为侍女,时年王朝云12岁。

1075年,苏轼任密州知府,写下著名的悼亡王弗的词《江城子》

1079年乌台诗案,苏轼入狱,而后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同年在黄州,苏轼纳王朝云为妾。

1084年苏轼结束黄州被贬生活,重新被起用。

1093年苏轼第二任妻子王润之去世

1094年苏轼被贬惠州

1096年王朝云病逝于惠州

1097年苏轼被贬海南儋州

1101年苏轼结束海南被贬生活,北归,不久病逝于常州


云卷云舒上善若水


同意了,婚后苏轼教她学字作诗,二人极为恩爱,可惜王朝云在在34岁年轻早逝,苏轼悲伤至极。


生如夏花彤翔


在宋朝士大夫都三妻四妾的,再说了王润之那么贤惠善良她对王佛的儿子都视如己出,王朝云又那么善解人意,多才多艺,对苏轼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生活上都会更好......


Yuhuashi666


苏东坡纳王朝云,一妻一妾不矛盾,

至终身份是侍妾,不误双方感情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