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情 大師心


一一謹以此文獻給賈平凹大師

靳東峰

尋思了多年,總是搞不清您的通信地址,即使現在心中仍就沒有個準數。之所以終於鼓起勇氣給您寫並說,實在是心中的話不便說與他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您的文字太有感應,就如同中年殞世的臺灣女作家三毛一樣,孤獨感與日俱增,以致使我決意放棄已久的作家夢。看你的書,讀您的文章,一字一句地讀,就連標點符號,也都不敢放過,形同炎炎烈日下,農夫從荒地中挖出類似甜甘草的根莖一樣,含在口裡咀嚼,哪一節節都是絲絲地甜。像中篇小說《雞窩窪的人家》開頭:正值子時,扇子巖下木木地響了兩下……結尾:第二天早上,禾禾悄悄代耕了回回家的二畝紅薯地。《臘月·正月》中的貓,在花池邊的水泥臺上,用爪子在銅錢厚的雪上劃道兒,把主人公韓玄子那閒情逸致,刻畫的淋漓盡致!真可謂神來之筆!還有《浮躁》中的金狗,一肚子怨氣沒處出,用腳踢在牆根曬太陽的老母豬和一群嚅動的小豬仔。看山狗,又叫得人心煩意亂,處處浮躁。看似“藝術誕生於約束”,實則是生活中必不可少或缺的一種自然現象。曾經引起社會眾說紛紜的《廢都》,我以為最精彩、也是最成功的人物,當屬牛月清,筆底傳神到了極點!散文《父親》中,父子三人賣豬時,弟弟用腳踢豬,即瞞怨又心疼,它怎麼把人都沒捨得吃的東西,屎一把尿一把地拉了出來!表面上是在寫豬,實則入木三分地,寫人的心境,新出版的《高興》。開篇那段詢問筆錄,淡淡幾筆,把警察與劉哈娃,詢問與被詢問的生動形象,活脫脫端了出來。雖然這些文字都是小說,現實生活中,您的紀實性文字,更是篇篇玉盤,字字珠璣。如《讀書示小妹十八生日書》的開頭:七月十八日,是小妹十八生日,去舊迎新,咱們賈家又有一個大人了。多麼平實!平實得無人能及。《月鑑》中:妻攆到門口,手指著順門出去的丈夫的腦後,心裡在說:你就不是個人!妻是一面鏡子,我在外成天有看不慣的事,不能去正義,又不能去理論!回到家,難道還不能對您說嗎?還有《美文》雜誌社,五週年筆會時的講話稿:又易產生大忠若奸的嫌疑,競那麼真切,且有大氣縱橫,無絲毫粉飾跡象。孫見喜子之才三歲半,您就認作老師,足以顯示出您為人為文的真誠。《悼三毛》中,您能理解一個天才的孤獨,卻不能接受三毛因您而殞世的現實。您妻去複印三毛的絕筆,您焦急的等待,妻進門哇——地一聲哭了出來!由此足以見證您不愧為當代大家的如椽巨筆!還有《高興》的後記中,劉書禎向您展示他家的寶貝,小豬過門坎時,一翻一個內疙瘩,一翻一個肉疙瘩……您又囑咐孩子如何接待鄉下人,不能遞上煙,又送去個菸灰缸,貧濺人家心事多。結尾時,門一開劉書禎就溼漉漉地進來了。對於您的文章,我不敢妄加評說,只有感受。而且這種感受,多年來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使我無法超越。雖然您曾在《讀書示小妹十八生日書》中說:讀任何一個大家,你不妨把他拉到你的腳下來讀,這不是狂妄,這正是知其長曉其短呀!可是如今,我無論如何也無法從您最具感應的文字中解脫出來!況且面對一個如此崇拜的大家,您讓我如何把他拉到腳下來讀!我就想:這恐怕是您的臆想罷?用您的話說:我們在讀《紅樓夢》時,明明知道是作家杜撰出來的,但在讀的時候,怎麼就不覺得呢?讀您的文章,感覺讀的是一座座山,山上有空谷回應,山上有小溪流水,山上雲山漫霧,像脫衣的少女,濃淡肥瘦疏密,自然界植被四季變換,書中生旺休囚,也有衰榮苦枯。感覺您是一個最有良心的作家,您的文字中,沒有像那些功成名就後連阿屎都是香的哪股庸俗氣。您稱得上一個真真切切的作家!一個真真正正的大家!心裡總覺得您我應該是有緣相見的,只是時間遲早而已!照命理說,您我同屬龍象,且年長我一輪。雖然八字中年月都是傷官食神,不同之處,您的八字壬癸辛為人中三奇,當是國之棟樑,文學重臣!況且日干支辛祿在酉。而我就不同了,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命吧!讀您的文字,已經成為我生活中唯一的嗜好。高興也罷,鬱悶也罷,讀您的文字總是一種享受!這享受又是任何東西無法替代的!我相信:終有一天,會見面的,也應該見面的,因為心中凝結已久的話,只能說給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