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時的涵養表現常就是一個微笑


多時的涵養表現常就是一個微笑

一微信朋友發來一帖子,給出“刁、舌、玉、開、亞……”幾個字,是讓各添一筆變成另外幾個字的。想著發帖者出於舒緩那久宅之悶的善意,我便旋即就轉發了出去。

當然,我並不冀望都有回覆,因為人之想法各異,且多喜歡《諸子百家》著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是覺著能有我一般的那“想著發帖者出於舒緩那久宅之悶的善意”心緒,即便來上個那淡然一笑表情便足矣。

雖於那因不會而發過來的強詞奪理語音予以了笑而不語,但卻於心間想到了那“涵養”一詞——修養;道德修養;滋潤養育;控制情緒的功夫。

為求多得,繼而網搜——涵養,使人嚴肅而不孤僻,使人活潑而不放浪,使人穩重而不呆板,使人熱情而不輕狂,使人沉著而不寡言,使人和氣而不盲從。

涵養,不是束縛,而是解放。每個人都是塑造自己的工程師,機會在有準備的人身上才會發生作用……。對於普通人而言,機會像小偷,來無影去無蹤……;懂得如何避開問題的人,勝過知道怎樣解決問題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選擇順其自然,也許是最佳選擇。勝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觀念!信念改變思維,思維改變心態,心態改變行動,行動改變習慣,習慣改變性格,性格改變命運。要改變命運,先確立信念!欲達這般目的、欲收如此效果,便就該:

1、不要自視清高——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當別人把你當領導時,自己不要把自己當領導,當別人不把你當領導時,自己一定要把自己當領導。權力是一時的,

金錢是身外的,身體是自己的,做人是長久的。

2、不要輕易求人——把自己當別人:減少痛苦、平淡狂喜;把別人當自己:同情不幸,理解需要;把別人當別人:尊重獨立性,不侵犯他人;把自己當自己——珍惜自己,快樂生活。能夠認識別人是一種智慧,能夠被別人認識是一種幸福,能夠自己認識自己是聖者賢人。

3、不要強加於人——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無須精心去處世。人生三種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迴歸了自然。

4、不要取笑別人——損害他人人格,快樂一時,傷害一生。生命的整體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每一樣東西都依賴其它另一樣東西,學會感恩。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社會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溫暖,感恩花草魚蟲,感恩苦難逆境。

5、不要亂髮脾氣——一傷身體,二傷感情。人與人在生和死上都是平等的——哭聲中來,哭聲中去。千萬注意,自己戀戀不捨,而別人或早就去意已決。人生應看三座山:井岡山、普陀山、八寶山,退後一步海闊天空,忍一事風平浪靜。牢騷太多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6、不要信口開河——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傾聽是一種智慧、一種修養、一種尊重、一種心靈的溝通。平靜是一種心態、一種成熟。

7、不要封閉自己——幫助人是一種崇高,理解人是一種豁達,原諒人是一種美德,服務人是一種快樂。月圓是詩,月缺是花,仰首是春,俯首是秋。

8、同情弱者——同情弱者是一種品德、一種境界、一種和諧。心理健康才能身體健康,人有一分器量,便多一分氣質;人有一分氣質,便多一分人緣;人有一分人緣,便多一分事業。積善成德、修身養性。

欲掩卷收筆,再書寫一遍那關漢卿話語——離了利名場,鑽入安樂窩,閒快活!世態人情經歷多,閒將往事思量過。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甚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