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功封冠軍侯’一直被認為是華夏民族武功巔峰的標誌,中國曆代武將畢生追求的夢想。”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01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功封冠軍侯”一直被認為是華夏民族武功巔峰的標誌,中國曆代武將畢生追求的夢想。大家對“封狼居胥”的霍去病耳熟能詳,但對“勒石燕然”的主人公竇憲卻大多所知不詳。要知道中國歷史上曾被封為冠軍侯的不過寥寥四人,只有霍去病和這位竇憲才是真正因對匈奴作戰軍功卓越封侯,實至名歸。

西漢名將霍去病以未及弱冠之年從軍,年僅十七歲功封冠軍侯,被譽為世之良將。二十一歲時深入大漠兩千餘里,打得匈奴倉皇北顧,在狼居胥山(今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築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史稱“封狼居胥”,(封專指祭天,禪才指祭地,莫再被人忽悠了)。之後,霍去病繼續率軍追擊匈奴,一直打到今貝加爾湖一帶,方才罷兵。“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中國歷史上能與霍去病的“封狼居胥”這一功績比肩的就是“勒石燕然”,同樣也是一場對匈奴的戰爭。東漢外戚竇憲在公元89年出塞三千餘里,擊破北匈奴,登燕然山(今蒙古國境內杭愛山)“刻石勒功,紀漢威德”(《後漢書》),留下“勒石燕然”的豐功偉績。

此後,“封狼居胥”和“勒石燕然”,也成為漢族武功巔峰的標誌,中國曆代武將的最高追求。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02論跋扈權臣的養成

竇憲,字伯度,出身名門,其曾祖父竇融是東漢開國功臣,享有畫像入雲臺閣的殊榮(但不是雲臺二十八將之一)。歷任大司空,衛尉等要職。竇融的七世祖是西漢竇太后(漢景帝之母,漢武帝的奶奶)之弟竇廣國,著名的外戚家族,世代簪纓。

竇融歸附更始帝(光武帝劉秀的哥哥)後主動要求開拓河西走廊,東漢光武帝登基稱帝后,竇融又以河西五郡迴歸,使得東漢沒有糜費刀兵就拓地千里,留下“竇融歸漢”的典故。光武帝特給予竇融一家以殊榮,據《後漢書》記載“竇氏一公,兩侯,三公主,四二千石。”

不過,竇融之子孫缺乏乃祖的謙卑恭謹,而是顯露出紈絝跋扈之相,子竇穆,孫竇宣、竇勳都因罪死於獄中。竇家一度被驅除出京城。竇憲就是竇勳的兒子,因父勳被誅,憲少孤。

竇憲的轉機來自於漢章帝(光武帝之孫,漢明帝之子)建初三年,竇憲的妹妹由貴人進立為皇后,“拜憲為郎,稍遷侍中、虎賁中郎將;弟篤,為黃門侍郎。兄弟親倖,並侍宮省,賞賜累積,寵貴日盛。”

竇氏家族恢復了帝寵,時隔二百多年後再度成為天家貴戚。竇憲血脈中的紈絝跋扈氣質立刻彰顯出來,不光欺負平民百姓,更是欺負到天潢貴胄頭上,居然以遠低於市場的價格強買沁水公主(漢明帝之女)的田園,結果事發被漢章帝怒斥,並不再信寵竇憲。

不過,等漢章帝駕鶴西去,公元88年,年僅十歲的漢和帝即位後,竇憲的妹妹稱太后(兩漢歷史上第二個竇太后),臨朝稱制,作為太后孃家哥哥的竇憲,自然成為太后的貼心人,得以再度回到朝廷中樞。竇憲被任命為侍中,內掌機密,出宣誥命。而且竇憲的弟弟竇篤為虎賁中郎將,竇景和竇瑰都為中常侍(不是太監),這下子竇家兄弟都位列中樞,地位顯赫。

按說竇憲曾經因為恣意妄為栽過一回跟頭,此次東山再起,不說夾著尾巴做人,起碼應該學習他曾祖的溫讓守禮,做個低調謙和的好外戚吧。不然,竇憲依然在作死的路上花樣百出地挑釁著皇家的權威。

史書記載竇憲是睚眥必報的性格,此次回到中樞後,他馬上派人刺殺了曾經審過他父親案子的謁者(官名)韓紆,以韓紆的人頭祭奠了父親。

更奇葩的還有一件事,都鄉侯劉暢來吊漢章帝之喪,不知怎麼跟太后相談甚歡,一個剛死了丈夫的寡婦,一個年紀相當的宗室侯爺,據史書記載是“得幸太后,數蒙召見”。

也不知竇憲怎麼就擔心這個劉暢真被妹妹看上,委以重任,分了他的權,居然又是派刺客,刺殺了劉暢,然後把鍋栽給了劉暢的弟弟利侯劉剛,可這種事情哪有那麼容易矇混過關,況且太后盯著這個案子限期討要說法。後來真相大白,太后大怒,把自己的哥哥禁閉在內宮之中。

這回竇憲真怕了,怕妹妹一怒之下賜死自己,因為他知道自己妹妹在後宮鬥爭中也是心狠手辣之人。於是主動上疏,請求帶兵出擊匈奴以贖死罪。


03贖罪之旅鑄就歷史豐碑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此時的匈奴經過與漢朝兩三百年的爭鬥,已經經歷了兩次分裂,分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其中南匈奴入塞歸附了漢朝,基本定居在雲中(內蒙古境內大青山以南黃河一帶)五原(內蒙古河套地區)一帶。而留居漠北(蒙古高原包括今蒙古和俄羅斯部分地域)的稱為北匈奴,依然是東漢政權的打擊對象。

竇憲主動請纓北伐匈奴,也算給了竇太后一個臺階,這算是做舅舅的幫著小外甥(此時漢和帝剛剛十歲)鞏固帝位,竇太后餘怒未消之下,“乃拜憲車騎將軍,金印紫綬,官屬依司空”。

以執金吾耿秉(東漢名將)為副將,徵發北軍五校(漢有南北軍)出洛陽。

另外,考慮是出塞打擊北匈奴,需要快速機動,又調集了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騎兵(《漢官儀》曰:“光武中興,以幽、冀、幷州兵騎克定天下,故於黎陽立營。”)另外,還徵調了歸附漢朝的羌胡兵。

準備工作完成後,公元89年,竇憲分三路大軍出擊塞外。第一路,竇憲和副將耿秉各率四千騎兵,還有南匈奴左谷蠡王所部,共萬騎出朔方雞鹿塞;第二路,南匈奴單于屯屠河,率領萬餘騎出滿夷谷;第三路,度遼將軍鄧鴻(東漢名將鄧禹的小兒子),及羌胡八千騎,與南匈奴左賢王也計萬騎出稒陽塞(稒陽在五原郡)。三路大軍在涿邪山(蒙古國境內滿達勒戈壁附近)會師集中。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從記載來看,竇憲不僅僅是個只會跋扈的外戚權臣,也是個統兵能力很強的將領。雖然他是為了避免被誅,或者說為了保命才主動要求出擊北匈奴,但並不妨礙他在對匈奴的戰爭舞臺上大放異彩,將一次贖罪之旅變成一次載入史冊的高光時刻。

據《後漢書》記載“

憲分遣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耿譚將左谷蠡王師子、右呼衍王須訾等。精騎萬餘,與北單于戰於稽落山,大破之,虜眾崩潰,單于遁走,追擊諸部,遂臨私渠比鞮海。斬名王已下萬三千級,獲生口馬牛羊橐駝百餘萬頭。降者前後二十餘萬人。”這一段真是看的人蕩氣迴腸。

取得此次空前之大捷後,竇憲攜耿秉登燕然山,“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沒錯!就是那位做《漢書》的史學家、文學家班固,“投筆從戎”班定遠的哥哥。此時,班固已近花甲,在竇憲幕中任中護軍。

班固此次做的銘就是著名的《封燕然山銘》,2017年被考古工作者在蒙古國境內杭愛山支脈發現了摩崖石刻,證實正是當年竇憲勒石燕然留下的《封燕然山銘》。

班固最後又做辭曰:“鑠王師兮徵荒裔,剿兇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亙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載兮振萬世”,然後大軍班師。

此為竇憲第一次北征,沉重打擊了北匈奴,在對北匈奴的作戰中漢家佔據了絕對上風。

漢朝廷拜竇憲為大將軍,封武陽侯,食邑二萬戶,竇憲推辭不受。

歷史屬於竇憲的高光時刻還沒有結束,公元90年,朝廷又下詔,依照西漢故事,帝舅皆封侯。所以,特封竇憲為冠軍侯,邑二萬戶;竇篤為郾侯,竇景為汝陽侯,竇瑰為夏陽侯,各六千戶。竇憲這次又堅辭不受封,並帶著兵出鎮涼州。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轉眼到了公元91年,為了徹底消除北匈奴這個隱患,大將軍竇憲派右校尉耿夔、司馬任尚、趙博等將再次率兵出擊,這次出塞五千裡,進攻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對北匈奴的殘存勢力給予了沉重打擊,斬首五千餘級,北匈奴單于遁逃,不知去向,其國遂亡,餘部開始向西遷移,逐步進入中亞以及東歐地區。不過,東部的鮮卑人趁虛而入,佔據了北匈奴故地,繼續進行著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的刀劍對話,這是後話。


04權臣就是權臣

竇憲主導的對匈奴戰爭至此取得了絕對的完全勝利,消除了北方遊牧民族對漢朝的襲擾和威脅,個人聲望直追前漢的衛青和霍去病,而且竇憲還兩次推辭了朝廷的封侯,但如果以為竇憲就此會公忠體國,盡心盡力做一個忠臣就太小瞧這位以跋扈肆虐著稱的外戚了。

竇憲雖然遠在涼州,但卻控制著整個朝堂,《後漢書》記載竇憲“以耿夔、任尚等為爪牙,鄧疊、郭璜為心腹。班固、傅毅之徒,皆置幕府,以典文章。刺史、守令多出其門。尚書僕射郅壽、樂恢並以忤意,相繼自殺。由是朝臣震懾,望風承旨。”

竇憲在權臣的道路上肆意放飛自我,所作所為都是史書上對權臣定義的標準操作,掌握朝廷任免官員的權力,公器私用,大力提拔任用親信,刺史、守、令多出自竇家門下,竇氏家族為侍中、將、大夫、郎吏者十餘人;家中豪奴縱橫京城,搶男霸女、欺壓良善更是屬於常規操作。

隨著竇憲威權日盛,他和圍繞在他身邊的人,心裡的慾望就像野草遇到春雨一樣愈發蓬勃,終於發展到想謀害漢和帝的地步。所以說交朋友要謹慎,竇憲本就是恣意弄權的跋扈性格,周圍一圈人再火上澆油而不知勸導,那竇憲想不死都難。

此時到了公元92年,漢和帝已經從十歲的懵懂孩童成長為了十四歲的少年。身邊也不缺忠心於漢室的朝臣,而且距光武帝建立東漢不過六十多年,人心歸漢,與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情況不一樣,竇憲造反或是想割據一方都缺乏土壤環境。

沒有什麼意外情況發生,少年天子在朝臣的幫助下,將竇憲及其黨羽殺的殺,關的關,“憲等既至,帝乃幸北宮,詔執金吾、五校尉勒兵屯衛南、北宮,閉城門,收捕疊、磊、璜、舉,皆下獄誅,家屬徙合浦。”

竇憲的得力助手鄧疊(穰侯,侍中),鄧磊(鄧疊之弟,步兵校尉),郭璜(長樂宮少府),郭舉(竇憲之婿,郭璜之子,射聲校尉)等人都被捕下獄被殺,家屬流放到合浦(今廣西合浦縣,漢時的蠻荒之地)。


05冠軍侯的最後悲歌

在以雷霆萬鈞之勢收拾掉竇憲的爪牙後,漢和帝對竇氏兄弟的處置看似溫和許多。前面我們曾經說過,朝廷曾給竇氏兄弟封侯,除了竇憲沒有接受外,其他三人都是食邑六千戶的侯爺。

帝“遣謁者僕射收憲大將軍印綬,更封為冠軍侯。憲及篤、景、瑰皆遣就國。帝以太后故,不欲名誅憲,為選嚴能相督察之。憲、篤、景到國,皆迫令自殺。”

漢和帝派人收了竇憲的大將軍印綬,封竇憲為冠軍侯,命竇憲、篤、景、瑰兄弟都回到自己的封邑去,竇氏兄弟除了竇瑰因修身有道,暫時得以倖免外,其他以竇憲為首的三兄弟都被迫自殺。

為漢家立下“勒石燕然”不世之功的竇憲就這樣不光彩地謝幕了。

冠軍侯以軍功冠絕全軍而封,乃是漢武帝專為霍去病設立的爵位。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獲封冠軍侯的就是那位“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霍去病,第二個得到這個爵位的是霍去病的兒子,襲爵而得。第三位是東漢名將賈復,他是因為出身冠軍這個地方,所以最初獲封冠軍侯,後來定封膠東侯。第四位就是這位竇憲。

而真正以對匈奴作戰因軍功卓越而獲封冠軍侯的只此二位——“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和“勒石燕然”的竇憲。也正是這二位構成了華夏民族武功的巔峰時刻,成為歷代武將夢寐以求的追趕目標。

可嘆的是竇憲獲封冠軍侯後就被迫自殺,不知和帝是如何考慮的,是想以冠軍侯酬謝竇憲出塞千里北擊匈奴的卓絕軍功?但不管怎樣,從他大破匈奴,威震天下的功業來看,竇憲無愧冠軍侯的名號,竇憲的冠軍侯實至名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