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酒店上市背後的十四年沉浮錄

開元酒店上市背後的十四年沉浮錄

3月11日是一個值得開元集團上下載歌載舞的日子。這一天開元終於成功登陸港股,結束了十多年的上市征程。開元集團創立已久,旗下酒店品牌在國內中高端市場中也頗負盛名,但卻意外的在今年才完成上市的目標,這與大家對他的預期似乎不太相符。

這並非開元不思進取,而是他也絲毫沒想到自己在上市這條路上竟然會這麼坎坷艱辛,一路跌跌撞撞才走到了今天。

沉:最長的上市之路

開元集團的創始人陳妙林曾表示過:“我做事情一直很順利,唯一不順利的是上市。”這的確沒有半句虛言。

開元的前身是杭州蕭山的一家國營招待所,在天時、地利、人和的作用下這家國營招待所被改建成蕭山賓館,而後又在開元創始人陳妙林的苦心經營及艱難的企業改制下,不僅建立起了一套酒店連鎖發展戰略,同時在房地產市場也有了一些探索。不過在經歷2003年一場非典重創後,開元決心用上市壯大自己,但他絕對想不到這將是一個長達十四年的漫長過程。

2005開元酒店首次對外宣佈即將赴港上市,計劃將浙江開元蕭山賓館、杭州開元之江度假村、蕭山開元城市酒店等整體打包,擬募集資金2~3億。但天不遂人願,這時香港出臺了新的固定資產折舊標準,這意味著開元酒店淨利潤將大幅縮水,無可奈何的開元只能繼續等待時機。

與此同時,當時的開元集團內部正在進行一場主打酒店業務還是房產業務的爭論,當時房產的利潤已經遠超酒店,但酒店也擁著有不可比擬的品牌知名度和地位,這場爭論持續了三年,直到2007年開元決定仍以酒店業務為核心,這個決定也使開元錯失了成為第一個萬達的機會。

此時,開元新的上市時機也又一次到來。2007年底美國知名私募股權公司凱雷集團以1億美元入股了開元集團,給了開元一劑強心劑,於是開元信心十足的著手準備上市。但萬萬沒想到2008年的一場世界金融危機再次衝擊了港股市場,開元的上市計劃只能再度擱淺。

上市就這樣成為了開元的一個可望而不可得的執念。2013年心有不甘的開元決定再次嘗試上市,不過這一回他選擇後退一步,把酒店和房產拆分成兩個資產包並打包5家盈利狀況較好的自持酒店,以門檻較低的REITs(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方式曲線上市,成為了全球第一個中國的酒店REIT。不過效果卻十分不理想,原計劃發行規模總集資額16.45億-19.74億港元大幅縮水,最終降至約6.75億港元。

這期間,開元集團不僅碰上了開始抵制盲目公款消費的風波,使得以高端酒店為主的開元大受打擊,而且重要投資者凱雷集團似乎已經對開元失去耐心,最終退股,由攜程接棒。

直到去年,沉澱了5年的開元集團終於又捲土重來,於2018年8月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在今年3月終於正式登陸港股,完成了十四年的征途,圓了一個上市夢。

浮:柳暗花明又一村,機會不只有一次

誠然,開元這十四年來為了上市並不容易,但在一次次上市失敗中,開元也開始一步步鞏固自己並尋求轉型,至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截止2018年,開元酒店旗下共有酒店150家、客房34200間,包括開元名都、開元度假村、開元大酒店、開元觀堂、開元曼居、開元名庭、開元芳草地鄉村酒店、開元頤居、芳草青青房車營地、開元森泊、開元美途和阿緹客等12大品牌。

而令開元酒店開始轉型,從高端走向大眾消費旅遊市場則要從2012年那場抵制公款消費的風波說起。

那場風波開始後高端消費減少,使開元酒店遭到重創。於是開元酒店不得不開始轉型,先是縮減高端酒店領域的投資,然後又從傳統商務型五星級酒店轉向了文化主題酒店、鄉村度假酒店等大眾消費旅遊市場。雖然發展中端酒店的腳步比別人落後了,但好在開元“底子”夠好,擁有化險為夷的能力。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開元吸取教訓,準確把握酒店市場的走向,著手加大婚宴和企業會議的舉辦,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由公款消費減少帶來的虧損,酒店也因此走出了困境。

在這個時候度假型酒店市場也正好迎來了春天,於是開元利用這個機會大力發展度假型酒店,並開創了一系列酒店品牌。如芳草地鄉村酒店和芳草青青房車營地品牌,囊括了帳篷露營、休閒娛樂、摘採垂釣等體驗項目,而房車營地還具備了自主餐飲區域多功能區、燒烤區、童樂區等體驗區。

這樣新型的度假酒店形式不僅迎合了人們的需求,也擴大了受眾群體和消費群體。算是度假酒店的一種創新形式,尤其當房車營地有了一定規模後,一個小型的度假村就呈現出來了。

然而無論是開元度假村亦或是開元芳草地系列度假酒店,其實都是在為開元酒店建設“一站式”旅遊休閒度假樂園做準備,這也是開元醞釀已久的又一品牌夢想。

今年1月26日,開元籌劃已久的一個集酒店住宿、水上樂園、兒童樂園、教育多重角色的休閒度假綜合體的度假樂園---杭州開元森泊度假樂園終於正式進入全面運營階段,意味著開元多年的“森泊夢”終於落地成為現實。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未來人們將在更多地方看到“森泊”的身影,這將成為開元酒店轉型休閒度假綜合體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項目。

事實上,開元懷揣著一個打造一站式旅遊度假目的地的夢想是毋容置疑的,現今休閒度假領域實際上是酒店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最終的走向,也是將來群雄爭奪的新戰場。而已經錯過了成為第一個萬達的開元顯然不會再輕易錯過這個成為國內休閒度假巨頭的機會。

開元酒店“亮劍”難?

開元酒店的“上市夢”終於成為了現實而且醞釀多年的旅遊度假綜合體項目也落地生根,但本該春風得意的他卻不得不面對一件事,時代變化太快,一直求“穩”的開元還能否跟上腳步?

自3月11日開元登陸港股直至3月15日上市10點30分,按發行價16.5港元計算,開元酒店股價收報於15.500港元,這顯然不是一個好的開頭,也說明開元酒店此番上市並沒有被投資者看好。

這其實也情有可原,雖然開元酒店創立已久有著豐富的酒店運營經驗,但現在時代發展越來越快,屬於傳統酒店躋身酒店頭部市場的名額已經不多了,再加上近幾年來開元酒店的營業收入和盈利狀況並不好看,自2015年到2018年1-8月,開元酒店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22億元、16.02億元、16.65億元、11.19億元,增長不明顯。

在酒店快速發展的時代中,開元的業績都沒有亮眼的表現,更何況是現今酒店行業處境艱難,戰火四起的局面,開元該拿什麼去和國際酒店品牌以及已經在酒店市場盤踞多年的錦江、首旅如家等有影響力的傳統酒店、智慧酒店拼比。

另一方面是,開元在中端酒店市場起步比起其他傳統酒店來說較晚,且目前開業酒店多佈局在浙江等沿海一帶,光是浙江區域佔比就達58%。對比其他遍佈全國且品牌已經逐漸下沉市場的酒店集團來說,開元酒店實在沒有過大的競爭優勢。

當然,在這方面開元酒也給出了答案,因為開元酒店這些年一直致力於向輕資產轉型,此次上市也是作為一個酒店管理公司以輕資產的形式重新“出道”做一個專業化的酒店管理集團。高毛率的酒店管理集團才是開元酒店將來發展的重中之重,未來也將從這方面撕開酒店的裂口。

但是,關鍵就在於打著輕資產酒店管理名號上市的開元酒店實際上並不“輕”。

開元酒店目前的兩大主營業務,其實是輕重兼併。重資產為自有或租賃的酒店經營業務,輕資產為全方位服務管理和特許經營的酒店管理業務。

但最有意思的是,開元酒店管理業務中的酒店數量雖高達119家,佔據了總開店數量的大頭,不過佔營業總收入比重最大的卻是酒店經營業務,在2017年曾佔總營收高達92%。相反以數量取勝的酒店管理業務卻由於管理費用和特許經營費過低,再加上酒店品牌的地域化嚴重,導致品牌影響力不足,無法吸引更多加盟商,因此在營收佔比中做出的貢獻也少的可憐,由此可見這些年開元酒店對轉型輕資產所做的努力效果並不算理想。

而另一方面,酒店經營的營業收入雖高,但需要付出的成本非常高,不僅難以大規模擴張且盈利增長也困難,這也是開元酒店一直致力轉型輕資產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顯而易見開元酒店短時間內想擺脫重資產模式一點都不容易。

不過也不需要太過為開元酒店目前的狀況所擔心,今年以來開元酒店已經開始加大全國市場的擴張且全國簽約數量又上一個高度,特別是針對二、三線城市的酒店品牌開元曼居和開元頤居在今年也將簽約達150家。

不難看出,開元其實一直都在以一種穩紮穩打又或者說是穩中求進的腳步和態度在前進,這也與非常喜愛運動的開元創始人陳妙林在運動中的態度非常相似,他曾說過“每次運動,我都會帶著心律測試表,到了上限就慢下來,急功近利要不得”。尤其是在這個各大酒店集團加速“跑馬圈地”、收購併購互相廝殺的酒店市場中,採取穩中求勝的步伐有可能會讓開元這股“清流”成為最後的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