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問滿腹經綸卻不知從何處說起,答完總是反覆修改?請看這裡。

這是一些條友頭疼的問題,我已答問兩千七百三十七個,卻感覺不存在這個問題,現在把自己兩年多來在悟空問答答問的體會拿來與大家分享,很希望能對條友有所幫助。

答問滿腹經綸卻不知從何處說起,答完總是反覆修改?請看這裡。


我感覺頭條現在的問答越來越偏向知識性。

知識性的文章屬於說明文,愚以為說明文是文章裡最容易寫好的。

不管偏重獨立見解還是知識彙編,寫說明文是有章可循的。

寫說明文要先找準說明對象,落實到悟空問答就是先弄清楚題主到底問的什麼,不要搞得答非所問或者重點不突出。

悟空問答的問題就是說明對象,所以先要吃透。

如題主這個問,問的是滿腹經綸不知從何處下筆,怎樣才能避免寫完後反覆修改。

說明對象確定以後,分析說明對象,抓住

說明對象的特徵,才能有的放矢,並根據特徵與說明需要安排說明順序,選用相應說明方法。

說明順序很簡單,只有三種,即初中生經常講的“時、空、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比文學作品的寫作順序不知簡單多少倍!

說明方法也簡單:該舉例子的舉例子,該打比方的打比方,該列數字的列數字,該配圖表的配圖表……

題主的問題,主要出在抓不住重點,因此不會安排說明結構,不懂如何開始,如何展開,如何結束。

說明文的行文結構包括以下這幾種:(1) 並列式,各層解說之間的關係是平等並列的;(2) 連貫式,各層解說前後承接(如時間先後);(3) 遞進式,各層解說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落實到悟空問答的要求,就是總——分——總答問結構,首先推出答案,讓人一目瞭然,然後分層說明(層次之間的關係如上所說,根據說明對象及其特徵,請自便),最後總結,強調或深化答案。

答問滿腹經綸卻不知從何處說起,答完總是反覆修改?請看這裡。


其實呢,除了說明文,文無定法,就是寫說明文,根據你自己對問題的獨到見解,愚以為還是可以創新的,關鍵要思路清晰,寫起來順事物本身自然,有利於讀者對某一問題由無知到有知,從有知到能夠提出新問題。

另外,注意說明文語言的一般特點:準確簡明平實,在準確的大前提下,視具體情況,允許甚至需要生動形象,悟空問答還允許幽默風趣,以增加親切感和可讀性。

不過注意,知識性文章,正確、準確是目的

另外,悟空問答的問題五花八門,也不是一概用說明文回答,例如問看法,則應寫成議論文,如果問人物、事件,則應寫成記敘文。

最後,之所以答問後反覆修改,就因為雖然滿腹經綸,但答的時候缺乏說明文技術性考慮,所以總感覺效果不佳。

說明對象沒找準,對象特徵沒抓住,說明順序缺乏安排,說明方法、行文結構不恰當,說明語言不準確,就會本來簡單的問題搞得問題一大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