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和瑞典就差一個字,但是兩個國家有什麼區別?

用戶5789274448107


先從共同點開始

這兩個都是歐洲國家,且都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達,生活水平高,製造業發達。信仰基督教

不同點:

地理位置:瑞士是一個被阿爾卑斯山包圍的內陸國,素有“歐洲屋脊”之稱,境內全部都是高原或山地

瑞典則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一個國家,有出海口,相對於瑞士來說緯度高

語言:瑞士語言複雜,主要講德語、法語、意大利語

瑞典則以瑞典語為主。


偒圓亽裡


瑞士與瑞典雖然名字相似,但實際上地理位置不同、人口數量不同、語言不同、政治體制不同、擅長的工業領域也不同……

這兩個國家不同的地方太多了,我肯定不能講完他們所有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保證你看完就可以分清瑞士和瑞典了。

兩國不同的地理位置

瑞士地處歐洲中部,面積只有4.12萬平方公里。北鄰德國,西鄰法國,南鄰意大利,東鄰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土地以高原和山地為主,著名的阿爾卑斯山脈就橫穿了這個國家,所有歐洲流行去瑞士滑雪。瑞士首都叫做伯爾尼。

瑞典地處歐洲北部,是著名的北歐四國之一。面積45萬平方公里,是瑞士面積的十一倍左右。因為地處高緯度地區,在冬季可以在瑞典看見極光。瑞典首都叫做斯德哥爾摩,相較而言瑞典首都更為人所熟知。


兩國人口數量、語言、歷史文化的區別

瑞士人口在852萬左右,因為與多個歐洲強國接壤,官方語言有德語、法語、意大利語、羅曼什語。歷史上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在中世紀時期充當各國的僱傭兵。

瑞典人口在1018萬左右,官方語言為瑞典語。瑞典人的祖先就是鼎鼎大名的“維京海盜”,一千年前仗著自己航海技術技術先進、身材魁梧,在公元屢屢劫掠歐洲南部地區。北歐神話故事,如獨眼奧丁、雷神索爾、諸神的黃昏也誕生在瑞典。


兩國政治體制的不同

瑞士全名瑞士聯邦,屬於全世界少見的委員制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叫聯邦委員會,由議會選舉產生的7名委員組成。7名委員輪流擔任委員會主席,任期一年。委員會主席就是瑞士的國家元首。

瑞典全稱瑞典王國,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與英國政體非常相似。瑞典國王為國家元首,但沒有實權。選舉產生議會,由議會中多數黨負責組閣推選首相。
(瑞典官方網站,中國主頁)


兩國的不同的工業領域

瑞士擅長“精細工業”,世界上最頂尖的手錶品牌與生產企業都來自瑞士。像勞力士、歐米茄、江詩丹頓、百達翡麗這些都是瑞士手錶品牌。當然,瑞士最有名的企業還是瑞士銀行。

瑞典則更擅長規模化的工業領域,像沃爾沃、薩博、斯堪尼亞都是瑞典創立的汽車品牌。今天瑞典最有名的企業就是宜家。


看到這了,你可以分清瑞士和瑞典的區別了嗎。在補充一點,瑞典國旗是個四四方方的正方形哦!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吖! 不方便的話,也謝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大澤遺珠


兩個國家都處在歐洲,都是比較歐洲發達的國家。但瑞典在北歐,瑞士在南歐。

兩個國家從綜合國力來說的話,瑞典會更強點。瑞典是一個從二戰以後就沒有戰爭的國家,在國際上持中立態度。因為長期沒有戰爭,瑞典的政治穩定。

瑞典國土資源豐富,尤其是礦產資源,所以,瑞典的機械製造和軍工也在全球拍排在首位。

瑞典是全球個人申請專利最多的國家,超過了美國。

總體來講,瑞典的綜合國力更強一些。

瑞士

是中歐國家之一,全國劃分為26個州。瑞士北鄰德國,西鄰法國,南鄰意大利,東鄰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有“歐洲屋脊”之稱。伯爾尼是聯邦政府的所在地。

瑞士歷史上曾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2]11世紀受神聖羅馬帝國統治。1291年8月1日,烏里州、施維茨州和下瓦爾登三個州在反對哈布斯堡王朝的鬥爭中秘密結成永久同盟,此即瑞士建國之始。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3]此後瑞士從未捲入過任何形式的戰爭。1848年制定憲法,設立瑞士聯邦委員會,成為統一的聯邦制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但同時也參與國際事務,許多國際性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瑞士。

瑞士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全球最富裕、社會最安定、經濟最發達和擁有最高生活水準的國家之一,全球創新指數位列第一[4]。其旅遊資源豐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其人均GDP一直居世界前列,在歐洲僅次於盧森堡。瑞士還是世界上最為穩定的經濟體之一。 其政策的長期性、安全的金融體系和銀行的保密體制使瑞士成為避稅投資者的安全避風港。由於擁有發達的金融產業,服務業在瑞士經濟中也佔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瑞典

瑞典王國(瑞典語:Konungariket Sverige),簡稱瑞典,是一個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國家,北歐五國之一,首都為斯德哥爾摩。它西鄰挪威,東北與芬蘭接壤,西南瀕臨斯卡格拉克海峽和卡特加特海峽,東邊為波羅的海與波的尼亞灣。瑞典與丹麥、德國、波蘭、俄羅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7624千米,總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是北

8~11世紀進入維京時代的北歐海盜全盛時期。公元1100年前後,瑞典開始形成國家。從1397年起是受丹麥控制的卡爾馬聯盟成員,1523年重獲獨立。1611年至1721年間存在的瑞典帝國,曾是歐洲列強之一。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宣佈中立,是一個永久中立國。

由於氣候寒冷,農業比重較小。工業發達而且種類繁多,瑞典擁有自己的航空業、核工業、汽車製造業、先進的軍事工業,以及全球領先的電訊業和醫藥研究能力。在軟件開發、微電子、遠程通訊和光子領域,瑞典也居世界領先地位。瑞典是歐洲最大的鐵礦砂出口國。按人口比例計算,瑞典是世界上擁有跨國公司最多的國家。

瑞典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盟成員國之一,被視為具有社會自由主義傾向以及極力追求平等,設立許多社會福利制度,且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中通常名列前茅。擁有15處世界文化遺產,森林覆蓋率為54%。瑞典風景名勝主要有諾貝爾紀念館和瑞典王宮。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三。2019年2月,2018年全球幸福指數出爐,瑞典排名第九。


霄璐


福垊有一姐就在瑞士聯邦沃州的沃威生活,沃威這個小鎮位於州府洛桑東部靠近日內瓦湖湖畔;福垊叫馬德斌,跟瑞典王國的二公主馬德琳看起來像姐弟,她只比我大24天,故而福垊對這兩個國家還算了解,下面說說兩國的區別。

政治體制不同

  • 瑞典的政治體制

瑞典是君主立憲制,其全稱為瑞典王國,瑞典在瑞典語裡叫斯維裡埃”(Sverige)。斯維裡埃在瑞典裡的意思就是同胞們的王國,通俗一點就是咱王國。那麼瑞典王國的意思就成了咱王國王國,有沒有想到像韓國的首都首爾一樣怪啊!

奇特的瑞典國王。瑞典王國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其祖先原本不是瑞典人,而是法國人。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帝,拿破崙的愛將反對君主制的伯爾納多特晉封為元帥。瑞典國王卡爾十三世的接班人暴卒,瑞典大臣卡爾奧托莫爾奈向伯爾納多特提議由他做太子。拿破崙很願意讓自己的愛將將來做傀儡國王,伯爾納多特認卡爾十三世為父,正式立為太子。身為太子的他,立即跟拿破崙決裂,並向挪威發起進攻,後來做了挪威、瑞典的國王,還差點做了法國國王。他就是瑞典國王卡爾十四世·約翰!

王位繼承上更“時尚”。古代無論是哪國都是“重男輕女“,但瑞典卻修改憲法了規定則是立長制。立長,不管老大是男是女。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的第一個孩子是女兒維多利亞,第二個孩子是男孩卡爾,第三個孩子就是馬德琳公主了。根據新憲法卡爾喪失太子資格,而他的姐姐維多利亞公主則成為了太女!瑞士的政治體制就更奇特了。

  • 瑞士的政治體制。

瑞士的來歷。是聯邦制,其全稱是瑞士聯邦,瑞士的國名來源其境內的施維茨州,也就是說瑞士完全可以翻譯成施維茨蘭,而瑞典也可以翻譯成施維登。那為什麼要採用施維茨這個地名呢?1291年8月,施維茨、烏里、下瓦爾登三州反對哈布斯堡而組建同盟,其中態度最堅決的就是施維茨州。施維茨的本意是焚燒森林後的居住地。其實瑞士還有個名字叫赫爾維蒂聯邦,主要考慮其國內有四種語言人士的感情,取自古代赫爾維蒂人定居在瑞士高原之意。

個性的瑞士聯邦。瑞士聯邦由26個州加6個半州組成。這6個半州是上瓦爾登、下瓦爾登、巴塞爾城、巴塞爾鄉、外阿彭策爾、內阿彭策爾組成,他們比較小大概相當於我國的副省級。瑞士聯邦的體制不是議會制不是總統制不是內閣制而是瑞士委員會制。委員會制度就是國家有七人共同治理,這七人由上議院(聯邦院)、下議院(國民院)選出七位部長治理國家。七人平起平坐,但為了國家儀式,還是選出了“總統”、“副總統”、“總理”,總統由七人輪流擔任,一人一年。而總理則排除在七人之外,任期四年,也可以翻譯成國務秘書。

兩國最有名的城市不同!

  • 瑞士最有名的城市就是日內瓦。

沃威在日內瓦湖東南角,而日內瓦在日內瓦湖的西南角,這曾是聯合國前身國際聯盟的總部,此外還是紅十字會總部、世界衛生組織總部,但日內外不是瑞士的最大的城市,而是第二大城市,瑞士最大的城市是蘇黎世。日內瓦也不是瑞士的首都,瑞士的首都則是伯爾尼!伯爾尼是瑞士第四大城市,第三城市是巴塞爾,伯爾尼就是熊出沒(之地)。

  • 瑞典最有名的城市就是斯德哥爾摩。

與日內瓦不同,斯德哥爾摩不僅是斯德哥爾摩省的首府,還是瑞典王國的首都,是瑞典第一大城市,是瑞典王國的經濟、政治、文華中心。然而,這個一個很強大的地方,一提道斯德哥爾摩,我們總能想到斯德哥爾摩綜合徵。而且,這些年很多人也非常喜歡用這個詞。

兩國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不同!

提到瑞士大家想到往往就是瑞士軍刀,瑞士銀行、瑞士(勞力士)手錶;而提到瑞典王國福垊能想到就是阿斯利康,另外就是大家最關注的諾貝爾獎。

兩國的美女不同。

瑞典王國的美女

瑞士美女

此外,兩國的語言不同。瑞典是瑞典語,而瑞士則有四種語言分別是法語、德語、意大利語、羅曼什語,其中羅曼什是土著語言。瑞典面積相當於十來個瑞士,人口只比瑞士多一百多萬,才一千萬多一點兒。


福垊


說起瑞士,大部分人腦海中浮現的可能就是“瑞士表”“瑞士軍刀”“瑞士糖”這類我們生活中經常聽說的物品;而談及瑞典,很多人腦海幾乎只有家居品牌“宜家”了,也只能隱約記得它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一個國家,更深層次的東西知之甚少。

那麼同樣是歐洲的發達國家,也同樣是“瑞”字(就針對中文而言)輩兒,為什麼兩個國家的知名度卻有著如此懸殊的差距?今天我就給大家普及一下瑞士和瑞典兩個國家的差異。

地理位置及面積:

瑞典全稱為瑞典王國,地處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西鄰挪威,東北與芬蘭接壤, 瀕臨波羅的海和卡特加特海峽。由於瑞典是沿海國家,所以海岸線長達7624千米,總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是北歐最大的國家。首都為斯德哥爾摩。


而瑞士全稱為瑞士聯邦,地處中歐的阿爾卑斯山腳下,北鄰德國,西鄰法國,南鄰意大利,東鄰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南北長220.1公里,東西長348.4公里,國土總面積4128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佔國土面積 4.2%。首都為伯爾尼。

所以從地理位置初步來看,版圖較小的瑞士似乎與歐洲大陸的國家更加入流,而瑞典似乎更像是一個遠離喧囂的隱世國家,默默地矗立在遠遠的北歐雪地中。

地形及氣候:

瑞典地形狹長,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北部為高原,南部及沿海多為平原或丘陵。由於臨近海洋地區,瑞典受大西洋暖流影響顯著,冬季溫和多雨(不同於地中海氣候);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大部分地區屬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最南部屬溫帶落葉闊葉林氣候。

而素以滑雪運動聞名的瑞士,地形主要以山地、高原為主,其中作為滑雪愛好者天堂的阿爾卑斯山脈佔總面積的60%,而中部高原和西北部的汝拉山脈各佔總面積的30%和10%。


氣候上,存在大面積高原山地的瑞士也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氣候,阿爾卑斯山的存在使得山區以南形成了地中海氣候,夏季乾旱、冬季溫暖溼潤;而以北地區又分為東西兩種,西部是溫和溼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東部而是冬寒夏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局部高海拔地區屬於高原山地氣候。

從地形和氣候上看,二者也幾乎沒有什麼相同之處。

種族、人口和語言

由於瑞士四面鄰國的特殊位置,所以也就決定了它是一個由多民族構成的國家,主要包括瑞士籍日耳曼人、瑞士籍法蘭西人、瑞士籍意大利人和少數會講多種列託-羅馬方言的列託羅馬人後裔。而這些多種族不同的人又決定了瑞士多達四種的官方語言,分別為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羅曼什語。

而作為本土語言的羅曼什語地位有限,目前只有少數瑞士人使用。隨著生育計劃的實施,截止2019年2月13日聯合國統計,瑞士的人口為8,544,034,位居世界第99位。


瑞典雖說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但是這些民族中,還是以本國的瑞典族為主,佔比達90%。北部有芬蘭族約3萬人,拉普族近2萬人,此外,還有丹麥人、挪威人、德意志人、猶太人等。而這樣的民族構成也就決定了瑞典單一的官方語言——瑞典語。

雖然瑞典的生育率在高度發達的歐洲能排到前幾名,但是受到地理環境和人口基數等因素的影響,截止2019年2月13日的調查報告,瑞典的人口數量也只有9,982,709人,位居世界第89位。

從人文上來講,我們看得出瑞典的本土居民更多,所以保留的傳統歷史文化可能也更為純正;而瑞士在長期的融合發展過程中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鑑、融合、吸收,所以就本民族最傳統的文化而言,可能就不如瑞典純正。

政治體制

瑞典王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政權組織形式採用議會內閣制,實行"三權分立",由議會、內閣和法院分別行使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國家結構形式為單一制,並實行多黨制,議會中5個政黨形成了兩個輪流執政的政黨集團,即社會民主工人黨、左翼黨、共產黨組成的社會主義集團,溫和聯合黨、中央黨、自由黨組成的非社會主義集團。

而瑞士聯邦則是以委員會製為政權組織形式,以聯邦制為國家結構形成,同樣也實行多黨制。1959年以來,聯邦委員會一直是由激進民主黨、社會黨、基督教民主黨和中間民主聯盟按 2:2:2:1的比例組成。但值得一提的是《瑞士聯邦憲法》賦予了公民一些直接民主權利,作為代議民主制的補充和"國家主權"與“人民主權”統一的象徵。

就政治體制而言,二者都是資本主義制度下不同的政體,有著千差萬別,但同樣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那就是兩個國家的根本目的還是維持資本主義制度,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經濟運行作為

當前全球競爭力排名第九的瑞典,因其以高收入、高稅收、高福利的特點創造了瑞典模式,社會福利制度相當完善。其實早在上個世紀瑞典資本主義現代化過程中,它就再三將第一產業的農業比重下調,截止本世紀初,瑞典的勞動農業人口僅佔全國3%左右;而第二產業中,瑞典在保留傳統特色產業的同時,優勢部門早已向技術集約型的機械工業和化學工業過度,在信息、通訊、生物、醫藥、環保等新興產業也取得了重大發展;在第三產業中,瑞典服務業從業者佔比高達總人口的70%以上,以本國優質的醫療護理、商業、運輸通訊、金融、企業服務、教育、科研等項目創造了高額的GNP。



相比之下,作為世界上最為穩定的經濟體之一的瑞士,其經濟發展也相當備受矚目。最初,佔總勞動人口6%左右的農業勞動者創造了全國4%的經濟產值,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發展,截止2017年,瑞士的農業勞動者比重也和瑞典持平,降到了3%左右;而作為第二產業的工業,則是瑞士國民經濟的主體,工業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0%。

機械製造、化工、醫藥、高檔鐘錶、食品加工、紡織業是瑞士的主要支柱產業,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鐘錶業,作為世界最大的鐘表生產國之一,瑞士的鐘表已經成為國內第三齣口產品,其中世人熟知的“勞力士”“歐米茄”“浪琴”“萬國”也都是瑞士製造的;在第三產業中,金融行業、銀行業與旅遊業支撐著本行業的發展。

雖然二者經濟發展行業各有所重,但就經濟總體實力而言,瑞典是要強於瑞士的。

文化風俗這方面,有趣的地方很多,但禁忌點也不少,個人感覺適合部分出國旅遊的人看,在此不多做介紹。

最後再簡單聊聊軍事相關的話題——軍事特色

瑞士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發展歷史悠久的僱傭兵行業,以其高素質和過硬的軍事技能備受青睞,成為國際僱傭兵市場的搶手貨,同時瑞士也實行民兵制,現役編制兵力12萬人,但只有陸、空軍兩個軍種。

相比之下,瑞典的軍事力量就比瑞士強多了,雖然實行的是募兵制,但是戰時可動員人數也可達80多萬,而且海陸空三軍軍種都有。

但是最有趣的還是二者都是中立國,因此也在戰爭時期少捱了不少炮火。 二者區別還有眾多,在此就不一一介紹了,還請諸君自行探索。


歷來現實


雞蛋、鴨蛋、鵝蛋、鳥蛋、卵蛋有什麼不同?


手機用戶60761237467


所提的問題就是有問題!中文翻譯差一字而已,就放一起比較實在太牽強。瑞典與我雲南瑞麗只差一字,比較一下?


江湖人稱悟


從地裡位置看瑞典屬於北歐,瑞士屬於中歐,兩個都是發達國家,瑞典主要是高端製造業,瑞士的主要產業是金融和手錶。


風動老妖


這兩個國家的區別就是“完全不一樣”。


阿川-1


中國和美國也就差一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