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最經典的五首五言律詩,意境唯美到極致,首首都是千古名篇

李商隱是李杜之後,最有影響力的詩人,他的詩,常以唯美的意境,精緻的語言折服世人。今天我推薦五首李商隱寫的五言律詩,這五首五律,都是流傳千古的經典名篇。

一、《落花》

落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李商隱最經典的五首五言律詩,意境唯美到極致,首首都是千古名篇

這首落花寫於會昌五年(845),李商隱因為母親去世,服喪家中。

首聯寫客人離去,小園裡花落亂飛。“小園花亂飛”即是切題寫景,同時又暗含了詩人內心紛亂的心緒。

頷聯可作兩解,一是落花飄落在曲曲折折的道路上,遠遠地追送著落日的斜暉;二是詩人望著客人離去的道路,目送著遠處的斜暉。實際上李商隱這一聯詩中,兩種意思都是,他已經將自己與落花融為一體。

頸聯寫落花狼藉,讓人心痛,不忍拂掃,自己望眼欲穿,依然企盼著客人歸來。

最後寫自己美好的願望,隨著春光一同消逝,換取的,只有淚下沾衣。

這首詩最妙的就是將花與人融合在一起寫,寫花即是寫人寫人即是寫花,達到了《文心雕龍》中所說的“婉轉附物,怊悵切情”的高超境界。

二、《晚晴》

晚晴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李商隱最經典的五首五言律詩,意境唯美到極致,首首都是千古名篇

《晚晴》是李商隱少有的充滿溫暖之感的經典詩篇。全詩通過寫傍晚天晴給人帶來的愉悅感受,表達他因為鄭亞的信任而在冷漠的官場中感受到了一絲人情的溫暖。

首聯寫詩人深居桂林城中,俯看城門外的曲城,雖然春天已經過去,但初夏讓人感覺尤為清朗。

頷聯寫久雨放晴後,幽草含著露水,在陽光中閃爍著光芒,讓人感受到了上天對幽草的憐愛,這種溫暖之感,也讓人對晚晴分外珍重。

頸聯寫詩人為了更好地享受晚晴,登上更高的樓閣,感受從小窗裡射進來的陽光,它明朗而溫暖。

最後寫越鳥的巢被晚晴的陽光烘乾,歸飛的越鳥更加輕盈自在。

這首詩讀起來有一種溫暖柔和的感覺,將傍晚雨晴給人帶來的美好感覺寫得細緻入微。

三、《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李商隱最經典的五首五言律詩,意境唯美到極致,首首都是千古名篇

《蟬》是李商隱最有名的詠物詩,清人朱彝尊譽其是“詠物最上乘”之作,詩中第四句還被錢良擇譽為神句。

首聯寫蟬居高處,飲露難飽,因而發出悲鳴,但卻無人幫助,只是徒勞。

頷聯寫蟬一直悲鳴,至五更時,悲鳴因無力而越來越稀疏,幾欲斷絕,然而碧綠的樹木,依然無動於衷。

頸聯轉寫詩人自己,自己官小位卑,像水中的小樹梗四處漂泊,家鄉故園,已經長滿芳草,卻不能歸去。

尾聯說勞煩蟬以聲相警,自己跟蟬一樣,舉家清貧。

簡要賞析一下神句“一樹碧無情”,“碧”是冷色,本身就有一種冷漠之感,再接“無情”二字,不禁表達了樹的冷漠,還包含了蟬與詩人內心的控訴,使蟬與詩人內心的悲憤之情顯得強烈無比。“碧無情”這三個字將視覺形象與心理感受融為一體,傳達出了極為清冷的藝術感受。

四、《北青蘿》

北青蘿

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

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

獨敲初夜磬,閒倚一枝藤。

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

李商隱最經典的五首五言律詩,意境唯美到極致,首首都是千古名篇

這首《北青蘿》是寫詩人尋訪僧人之事,是李商隱最有禪意的一首詩,尾聯是千古名句。

首聯寫夕陽相下,詩人到北青蘿山尋訪孤居的僧人。

頷聯寫僧人不知去了哪裡,只見落葉蕭蕭,寒去遮著山路,一重又一重。

頸聯詩人設想,黃昏時分僧人一個人敲著鐘磬,悠閒地靠在一枝枯藤上。

尾聯詩人在這樣的意境中,領悟到大千世界,不過一粒微塵,那麼我們又何必執著於愛恨之情呢?

有趣的是,李商隱這首詩中的千古名句“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寫的是人要超脫愛恨之情,然而李商隱一生都困在愛恨之情中,可見,看得透不等於放得下。

五、《風雨》

風雨

淒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

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絃。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

心斷新豐酒,消愁鬥幾千?

李商隱最經典的五首五言律詩,意境唯美到極致,首首都是千古名篇

這又是一首李商隱寫得極為淒涼的詩。首聯用初唐名將震的典故,說自己變有郭震一樣的才華,能寫出《寶劍篇》一樣的好詩,但是卻不能像郭震一樣終得賞識,而是漂泊終生。

頷聯通過對比,寫出詩人李商隱漂泊異鄉風雨淒涼的人生感受。黃葉本已衰枯,風雨仍在摧毀,豪門貴族的高樓裡,闊人們正在輕歌曼舞,演奏著急管繁弦。

頸聯寫自己因為處境尷尬,有的朋友受到了世人的鄙薄,有的朋友則漸漸疏遠了。這一聯寫盡了人生低谷之時世情之炎涼。

最後,詩人只能借酒澆愁,愁到深處,就不管酒錢貴賤,只望能一醉酒中。

李商隱在這首詩中,將現實中的風雨與人生中的風雨融在一起,將他飽受風雨摧殘的人生寫得刻骨悲涼,令人讀之慾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