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政权只能偏安一隅,为什么北方政权总能一统天下?

前言

对中国古代历史比较熟悉的小伙伴们可能会发现,

在以往的战争中,南征往往是要比北伐(这里所说的南北只是一个大概的地理方位。)要容易一些的,比如说西晋统一全国,隋朝统一全国,北宋统一中原等皆是由北向南发动战争的,这些成功的案例恰恰印证了由北向南发动战争还是比较容易的,反过来由南向北的成功率却不是很高,诸葛亮六出岐山、岳飞北伐失败、太平天国的北伐失败,岳飞的有感而发的《满江红》的哀哉痛惜,陆游至死也没有看到王师北定中原也仿佛侧面证实了这个观点。

通常情况下,南北政权对峙基本是先由外力打破的,多为游牧民族的入侵,他们民风彪悍崇尚武力,且在战争初期,长期处于农耕文明的汉民族哪里是他们的对手呢?他们一旦突破,长城和高山的阻碍就如同秋风扫落叶般迅速地消灭汉族政权,他们的游牧方式短时间内是无法适应农耕文明的,这就说明他们需要时间去融入当地农耕文明

南方政权只能偏安一隅,为什么北方政权总能一统天下?

诸葛亮北伐影视形象


另一方面,中国的疆域富饶辽阔,他们入侵的势头往往会被过长的战线削弱,即便在此时想要继续南下一统天下也是比较困难的,民族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足以让他们花时间和心思去对付,再加上中原已经丢了,而此时统治者正忙着在南方建立起有效的统治,此时南下,各种规模的反抗自然是不会少的,因此他们不得已才将重心转到自己已经征服了的地区建立有效的统治,金、元就是这样,所以说当他们占领中原的时候,一般不会立即攻打南方政权,此时南北对立就形成了。那么,南征和北伐到底哪个更容易实现呢?


神秘的中间微妙平衡分界线

地理因素在政权统一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司马迁在史记中就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并发要遵从阴阳之道,才能发挥最大的杀伤力。

《史记》:"兵法,西北为阴,东南为阳,讲究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南北政权的分割线大致是在淮河到秦岭一线,北至黄河南到长江一带上下浮动,也有人称它为中间地带。出现分裂局面时,无论是南、北方统治者,都会企图通过南征、北伐进而追求统一。但比较有趣的是,一旦南北政权对立局面形成。

南方政权只能偏安一隅,为什么北方政权总能一统天下?

南北方粗略分界图


秦岭淮河地区多山脉,这个天然的屏障地位非常特殊,尤其是秦岭,以险峻闻名遐迩,自然都明白争夺这里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史实发现,率先占据秦岭的一方就是占了先机,比对方的优势大了不是一星半点。反过来讲,失了秦岭这道天然屏障的四川和长江中游地区还能撑多久呢?就是一个"开放怀抱等你"的尴尬局面,任何一个失去秦岭的政权都会失去四川!所以历代统治者对这里不敢有放松警惕的时候。

在北方可以荡平一切的骑兵在这里收效甚微,在宋元对峙局面时,当时的蒙古骑兵有多厉害大家都有多耳闻 ,在这里也吃了哑巴亏,多日攻城未果不说,他们的首领蒙哥还葬身城下,天然的优势非一般的人力所能更改的。除了这里,秦岭以东地区形成密网的江河湖泊同样是一个威胁,对这些不识水性的北方军队来说是难以跨越的天险。

《三国志・三少帝纪》注引《汉晋春秋》就说过:"比技量力,(吴楚)不足与中国相抗,然自上世以来常为中国患者,盖以江汉为池,舟楫为用,利用陆钞,不利则入水。攻之道远,中国之长技无所用之也。"


南方政权只能偏安一隅,为什么北方政权总能一统天下?

秦岭


在秦岭和淮河之间是汉水中游的地区,这个地方地形复杂多变,上游为山地,中游为南船北马交换之地,下游则是湖泊连绵,此地四通八达,自然是争夺的关键地方。在南北对立期间,南方占据这个地方可以保证长江中下游安全,并且可以随时进军关中,如果北方占领这一地方,南方政权的天然优势便不复存在。

《读通鉴论——卷十三 明帝》:梁失成都于宇文氏,而江陵困、湘东死,陈氏终以灭。盖江东据江、淮以北拒,而巴、蜀既失,横江而中溃,方卫首而中折其腰膂,未有不殒者也。

如果失去这一地区,就等于断了巴蜀和江东的联系,二地唇齿相依,如果一方失守,另一方也不会偏安一隅太长时间。因此,在汉水中游或者是淮河流域,南方都会修高城,步水网,长期习惯野战的北方人对这个是一筹莫展,在450年的时候,区区3000梁军就能抵挡住北魏几十万大军长达半年。

如果说某一方的政权并不占据这个优势还想攻打对方的话,那么投入再多的兵力也是枉然的。这条中间地带堪称双方的生死线,如像长江以南推进,南方无险可守,哪里有翻身的机会?反过来也一样,北方最重要的人、物力拱手他人,焉有不败之理?所以南北的对峙一旦打破这个平衡,那就说明统一中国的时间已经成熟。

古代战争的硬通货——战马

在古代,军队的战斗力也代表着国家综合实力。南方政权据天险以守地形非常有利,要实行北伐,就不得不提到战马,

骑兵不管是在机动性、冲击力、行军能力都比步兵要高的多。举个例子,就拿宋朝来说吧,一个骑兵轻轻松松打败七八个步兵并不在话下,骑兵的优势显而易见。

但是,凡事皆有两面,骑兵不能做到的事步兵可以做到。两军对战,训练有素和精心布局的步兵也是能战胜骑兵的。如果要是大规模的征服性战争,步兵就远远的不够看了。最典型的就是恒温北伐,恒温带领的5万人被慕容垂的八千骑兵击溃,折损三万余人。由此看来,战马是中国古代军事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因此需求量大也在情理之中。没有广大的牧区和经济能力是没办法大规模的饲养战马的,细数了历史上军事强盛的王朝,比如秦、汉、隋、唐他们都做了同一件事,就是占领了河套平原,因为自古以来河套平原就是孕育优质战马的地方,这个先天优势是南方所比不了的

《宋史》:凡牧一马,往来践食,占地五十亩。诸监既无余地,难以募耕,请存留如故。广平废监先赋民者,亦乞取还。


南方政权只能偏安一隅,为什么北方政权总能一统天下?

战马影视形象


北方的战马源地很多,而南方却是根本没有。曾经在南宋时期,大臣韩世忠偶然间得到了一匹好马,这匹马雄姿勃勃、膘肥体壮,身高足有1.7米,他连连赞叹,称这匹马非人臣所能骑也!因此将它奉献给了皇帝。可见当时南方马的品种和北方的差距了。

南北的文化、民风差异

在秦朝以来,北方是历代王朝的政治中心(皇城),相比之下南方就显得有些落后,后来由于北方的连年征战,从北方不断的向南方迁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技术,南方这才慢慢的开始发展起来。直到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经济发展才这才超过了北方。

南方政权只能偏安一隅,为什么北方政权总能一统天下?

汉光武帝刘秀画像


在冷兵器时代,推翻前朝政权的开国皇帝一般都十分的好武,北方是抵御外敌的主战场,使得北方地区的民风彪悍,长期征战的磨练下才能够培养出这种皇帝必备的素质。而南方相对安逸,作为国家的"大后方"、"小金库",相比北方来说民风更加的柔和,所以北方都出皇帝、良将,而南方多出才子、丞相的说法也就说得通了。

另外,推翻统治和建立王朝都需要大量的兵力,北方地北方多平原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提供了充足的兵源。而且北方战争连绵不断,北方士兵好战且善战,所以战斗力普遍高于南方。再加上北方盛产铁器,士兵的兵器也有保障,所以说南征比北伐是有优势存在的。

评价


南方地势险峻,占据着有利的天然屏障,北方地域辽阔,则有强盛的骑兵,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两方长期对峙的局面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总有一方要率先打破僵局,实现统一,

北方政权容易实现大统一并不是偶然的,虽然南方的天险难以逾越,但是不是不能逾越,一旦抓住他们的失误拿下要塞,就能一路攻城略地实现统一。更重要的是北方经过民族的融合,实力更加强大,为北方打破平衡创造条件。

相对于南方政权来说,实现统一的任务就相对来说困难的多。南方的领土不及北方宽阔,人口资源方面也处于下风,据险多为守势,如果南方的军队进入平原和北方交战,是不占优势的,胜利的天平倒向北方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在南北对峙的局面中,南方一般是很难打破僵局的。再加上北方政权,对汉文化有极大的包容,很多政权都已经彻底汉化,和南方政权也并不会相差太多,于是这种征服是一种文明的、融合性的征服,既保留在自身特色的基础上更加的丰富了中华文明,疆域的扩大和文化的丰富就是外在体现。

但是最重要的,南北方也不应分彼此,携手才能共同创造属于中华文明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宋史》 《读通鉴论——卷十三 明帝》 《史记》 《三国志・三少帝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